肺病-咳嗽(感冒后咳嗽或感染后咳嗽)_第1页
肺病-咳嗽(感冒后咳嗽或感染后咳嗽)_第2页
肺病-咳嗽(感冒后咳嗽或感染后咳嗽)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难点与对策:如何提高治愈率和降低复发率。(1)动态的辨证施治,治疗个体化。治疗绝不能单纯地见咳止咳,必须按照不同的病因分别处理。应分清邪正虚实分别处理,还应从整体出发,注意治肝、治脾、治肾等。在临床中慢性咳嗽的证型较多,且各证型因季节、气候、体质、嗜好、治疗等多种因素的不同,常可交替或综合出现。因此遣方用药及护理,不可局限某型某法,而应遵循慢性咳嗽病因诊断原则和程序,在明确病因的基础上,辨别所累脏腑病位,分析病因病机特点,掌握疾病传变规律,针对不同证候特征进行特异性的中西医辨病与辨证相结合治疗,才能相互取长补短,获得较好的疗效。(2)中西医结合,取长补短。加强传统中医药的研究和开发,同时发挥其

2、整体治疗优势。(3)中医药在其咳嗽缓解期的辨证论治,求因治本的治疗较有成效,主要以“缓则固其本”为原则,予以温阳益气、护卫固表,药用太子参、黄芪、桂枝、白术、白芍、防风、补骨脂、麦冬、五味子等益肺健脾补肾之品,并结合中药穴位贴敷及膏方调治。同时,做好生活、情志、饮食调摄,尤其是针对性的健康教育也是治本之法。四、难点分析及解题思路急性支气管炎是临床常见、多发病,其涉及人群面广,常年均可发生。如治疗控制不当,可发展为肺炎。反复发作者,可导致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扩张的发生。西医治疗以控制感染和对症疗法为主,中医多从外感咳嗽论治,对久治不愈和反复发作者,则从内伤咳嗽人手。目前也根据其发病有病毒感染的基

3、础上合并细菌感染的特点,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于此,如何防止急性支气管炎反复发作而转变为慢性支气管炎;如何针对急性支气管炎迂延不愈而见顽固性咳嗽的治疗等,是临床上有待解决的难点。难点之一:如何防止急性支气管炎转变为慢性支气管炎。急性支气管炎若治疗不及时,或失治误治,或反复发作,易迁延成慢性支气管炎,最终导致肺气肿、肺心病的发生。其结果是患者的心肺功能受损,发生呼吸循环衰竭,后果严重,不可忽视。故应重视急性支气管炎的防治,中止其迁延演变,杜绝慢性支气管炎的发生。急性支气管炎的治疗,在辨证的基础上大体分三期。早期宜“宣散”,宜轻辛宣肺祛邪为法,因“上焦如羽,非轻不举”。在早期邪气轻浅于上焦,宜辛

4、凉宣肺外邪自散。不宜过早用润降之品,否则不但邪气不解,反有恋邪之弊。中期宜“肃肺”,外邪既出,则须调理气机陡肺气宣肃待常而不上逆。后期宜“补肺健脾”外邪已除,气机调畅,此时宜补肺固本脏之气,以防止复发。在补肺的同时要处处顾及脾气,有言:“培土以生肺金”,同时配合酸敛之品,以收敛耗散之肺气,巩固疗效。急性支气管炎若按上法,治疗得法,则可防止反复咳嗽,发展为慢性支气管炎。对于一些气虚体弱容易反复的病者,可常服玉屏风散治疗以提高免疫力。难点之二:顽固性咳嗽的治疗顽固性咳嗽的治疗是呼吸内科的常见病、多发病,目前尚无完善的诊断标准,一般认为咳嗽常规治疗无效,超过4周以上者,即可称为顽固性咳嗽。在长期临床

5、实践中体会到,风寒为患之咳嗽每困失治,或医者未详审寒热,妄投辛凉甘寒之品,或过早使用敛肺镇咳之剂,则寒邪留恋,风寒郁闭于肺,症见咳嗽日久不愈,痰稀自或痰黏稠,咽干咽痒,声嘶,口渴喜热饮,舌质淡红,谷薄白,脉紧。咽痒声嘶,乃风寒内郁的表现。若寒郁日久而化火,寒火内闭,则成为寒热错杂之寒火咳嗽,症见:咽干咽痛,咳痰黄稠,舌红,苔黄白少津。如此时医者不详审病因,将寒咳或寒热错杂之寒火咳误诊为热咳,而从热证论治,投寒凉之品,则冰伏其邪,使咳嗽迁延不愈肺气日损,肺失肃降,肾不纳气,终成为反复发作之慢性咳嗽。风寒郁闭于肺,是外感咳嗽日久不愈之因,治疗仍应辛温疏散,宜肺止咳,外邪得散,肺气得宣,则咳可愈。药可用细辛、五味子、陈皮、杏仁、法半夏、射于、桔梗、枳壳、瓜蒌皮之品。临床体会:久咳患者往往因咽痒而作咳,疏风利咽可以减轻刺激,则咳嗽亦止;枳壳、瓜蒌皮宽胸利气,与桔梗相伍,则一升一降,宣畅气机,咳嗽既久,则肺气耗散不收。故用五味子之酸补肺体收敛其耗散之。鼻塞流涕者,加辛夷,辛温散寒以通肺窍;伴发热恶寒则加麻黄,宣肺散寒。对于寒邪化火之寒火咳嗽不宜率用甘寒之品,仍以辛温宣散为主,佐以苦寒,寒邪祛,其肺热亦散。可酌加黄芩,桑白皮以清热泻肺,苦辛并用。其次在治疗顽咳过程中,注意痰浊内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