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反应堆热工水力分析课程设计_第1页
核反应堆热工水力分析课程设计_第2页
核反应堆热工水力分析课程设计_第3页
核反应堆热工水力分析课程设计_第4页
核反应堆热工水力分析课程设计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六计算结果分析:计算结果误差分析:由于采用的是W-3公式,且该设计中的给出参数与该公式的适用范围有些偏差,但是其算出的结果还是能客观反映出热管中各量的变化趋势的。热管的焓、包壳表面温度、芯块中心温度随轴向的分布如下:控制体为6个:表1 各温度的汇总表 表2 临界热流与烧毁比的汇总表图1 流体出口温度(单位)分析:由图可知,流体出口温度随着堆芯高度由下到上逐渐上升,到最后一个控制体的末尾,也就是堆芯出口处,达到最大值。 图2 流体出口比焓(kJ/kg)分析:由图可知,流体出口比焓和流体出口温度一样随着堆芯高度由下到上逐渐上升,到最后一个控制体的末尾,也就是堆芯出口处,达到最大值。 图3 出口处的

2、包壳外壁面温度()分析:由图可知,出口处的包壳外壁面温度随着堆芯高度逐渐上升,到大约堆芯中间位置处达到最大值,随后逐渐下降,但下降的幅度小于上升的幅度,下降的很缓慢。 分析:由图可知,出口处的包壳内壁面温度与包壳外避面温度一样随着堆芯高度逐渐上升,到大约堆芯中间位置处达到最大值,随后逐渐下降,但下降的幅度小于上升的幅度,下降的很缓慢。 图4 出口处的包壳内壁面温度()图5 出口处的UO2的芯块外表面温度()分析:由图可知,出口处的UO2的芯块外表面温度随着堆芯高度由下到上逐渐上升,到堆芯偏上位置处达到最大值,随后逐渐下降。图6 燃料芯块中心最高温度()变化曲线由图可知,燃料芯块中心温度随堆芯由

3、下到上逐渐上升,燃料芯块中心最高温度出现在堆芯中心偏上位置,达到1469,随后逐渐下降。 图7 DNBR 变化曲线分析:DNBR 随着堆芯高度的逐渐上升,先下降,后逐渐上升,在堆芯中间偏上位置达到最小,MDNBR=2.7。 图8 临界热流密度qDNB (106 W/m2分析:临界热流密度qDNB 在堆芯中由下到上逐渐下降,到堆芯出口处下降到最小。控制体为3个:表1 各温度的汇总表 表2 临界热流与烧毁比的汇总表 DNBR 与临界热流密度 临界热流密度 qDNB106(w/m2 DNBR 第一控制体 第二控制体 第三控制体 8.4 2.9 4.2 4.7 3 2.1 350 340 330 32

4、0 310 300 290 280 1.22 2.44 堆芯高度L(m) 3.66 流体出口温度 () 图1 流体出口温度(单位) 分析: 由图可知, 流体出口温度随着堆芯高度由下到上逐渐上升, 到最后一个控制体的末尾, 也就是堆芯出口处,达到最大值。 1650 1600 1550 1500 1450 1400 1350 1300 1250 1200 1.22 图2 流体出口比焓 (kJ/kg) 2.44 堆芯高度L(m 3.66 流体出口比焓(kJ/kg) 分析:由图可知,流体出口比焓和流体出口温度一样随着堆芯高度由下到上逐渐上升,到最 后一个控制体的末尾,也就是堆芯出口处,达到最大值。 )

5、 350.00 345.00 340.00 335.00 330.00 325.00 320.00 315.00 310.00 305.00 出口处的包壳 外壁温度() 1.22 2.44 3.66 堆芯高度L(m) 图 3 出口处的包壳外壁面温度() 分析:由图可知,出口处的包壳外壁面温度随着堆芯高度逐渐上升,到大约堆芯中间位置处 达到最大值,随后逐渐下降,但下降的幅度小于上升的幅度,下降的很缓慢。 355 350 345 340 335 330 325 320 315 310 305 1.22 2.44 堆芯高度L/m 3.66 出口处的包壳 内壁温度() 图 4 出口处的包壳内壁面温度(

6、) 分析:由图可知,出口处的包壳内壁面温度与包壳外避面温度一样随着堆芯高度逐渐上升, 到大约堆芯中间位置处达到最大值,随后逐渐下降,但下降的幅度小于上升的幅度,下降的 很缓慢。 600 出口处的uo2芯块 外表面的温度() 500 400 300 200 100 0 1.22 2.44 堆芯高度L/m 3.66 图 5 出口处的 UO2 的芯块外表面温度() 分析:由图可知,出口处的 UO2 的芯块外表面温度随着堆芯高度由下到上逐渐上升,到堆 芯偏上位置处达到最大值,随后逐渐下降。 燃料芯块中心最高温度() 1600 1400 1200 1000 800 600 400 200 0 1.22 2.44 堆芯高度L/m 3.66 图 6 燃料芯块中心最高温度()变化曲线 由图可知, 燃料芯块中心温度随堆芯由下到上逐渐上升, 燃料芯块中心最高温度出现在堆芯 中心偏上位置,达到 1405 ,随后逐渐下降。 9 8 7 6 5 4 3 2 1 0 1.22 2.44 堆芯高度L/m 3.66 DNBR 图 7 DNBR 变化曲线 分析:DNBR 随着堆芯高度的逐渐上升,先下降,后逐渐上升,在堆芯中间偏上 位置达到最小,MDNBR=2.9。 5 4 临界热流密度 qDNB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