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橡胶工业静电安全规程GB 465584 颁布单位:国家标准局 颁布日期:1984-8-20 生效日期:1985-7-1 失效日期:GB 4655- 2003 橡胶工业静电安全规程1. 总则 1.1 制订目的:为防止在橡胶制品一产中由静电造成的爆炸和火灾事故对操作人员的电击及对产品质量的影响,特制订本规程。 1.2 适用范围:在规程适用于各种橡胶制品厂的工程设计及静电安全管理。
2、2. 静电的产生、积累及危害 2.1 橡胶制品生产过程中,主要由于橡胶与其他物质(金属、木材、棉花、化纤布等)的接触分离、摩擦、剥离及半成品本身的撕裂等原因,产生电荷转移形成半成品在生产过程中的带电现象。 2.2 由于大部分橡胶半成品电阻率大于109W.Cm,产生的静电荷不易泄漏,当生产过程中静电荷的产生率大于泄漏率时,形成静电积累。 2.3 静电引起的爆炸和火灾事故,必须同时具备下列条件: 2.3.1 必须是分开的界面上存在足够的静电荷,并达到足以产生静电放电的电位差。 2.3.2 &
3、#160;静电放电的能量,必须足以点燃周围可燃、易燃性混合物(可燃、易燃性混合物最小着火能量见附录C、D)。 2.3.3 静电放电必须在达到爆炸浓度范围的可燃、易燃性混合物中产生。 2.4 对地绝缘的人体可能带静电,形成“带电人体”。 2.5 带电人体与其他物体之间存在电位差并达到一定值时,将产生火花放电。 2.6 静电导体带电时,如发生放电,其火花放电能量可用下式计算: W 式中:W静电火花能量,mJ; V电位差,V; C静电电容量,F。 2.7 橡胶制品生产过程中引起的主要危害:
4、2.7.1在周围空间存在可燃、易燃性混合物的区域,当其浓度在爆炸极限范围时,如静电放电的能量大于或等于该混合物的最小着火能量,则可能引起爆炸和火灾事故。 2.7.2当人体和其他物体间存在电位差而出现放电时,人体遭受电击,不仅影响人的身心健康,还可能产生二次事故。 2.7.3在橡胶制品生产过程中,由于静电力的作用,使产品质量受到影响。 2.7.4静电放电产生的电磁波将干扰电子设备的正常运行。 3.防静电危害的基本方法 3.1静电接地:静电场中的导体必须与大地作可靠的联接,不得出现对地绝缘的孤立导体。其总接地电阻在任何情况下应小于109。静电接地与其他用余的接地系统共用时,可按其他用途的要求确定接
5、地电阻值。关于静电接地的具体作法可参照有关静电接地规定进行。 3.2增加空气相对湿度:提高亲水性绝缘材料周围环境的相对湿度,可防止静电积累,在不影响产品质量的场所,带电体周围环境相对湿度提高到70以上,可作为静电安全措施。 3.3采用静电消除器:利用设置在带电体附近的静电消除器使空气电离,以消除静电。静电消除器应根据物体静电电位的高低、消除要求、操作特点、爆炸危险区域等级、介质级别和组别进行选择。 3.3.1静电消除器的种类:感应式静电消除器;高压电晕放电式静电消除器;离子流静电消除器;放射性同位素静电消除器。 3.3.2在有爆炸危险的区域,采用高压电晕放电式和离子流静电消除器时,必须根据危险
6、区域等级、介质级别和组别,选用防爆型静电消除器。 3.3.3感应式和高压电晕放电式静电消除器放电极长度应大于带电体宽度1015cm;离子流静电消除器离子喷头的型式及数量应根据可能的安装距离和带电体宽度决定。 3.3.4静电消除器安装位置的选择原则:便于工艺操作;消除静电效果好;紧接涂刷溶剂的后续部位;避开金属背景。 3.4材质搭配:按照静电带电序列的次序进行材质搭配,使生产过程尽量减少电荷的转移和积累(带电序列见附录)。 3.5防止人体带电:工作人员应穿防静电鞋或导电鞋;作地面应采用导电地面;工作人员应穿防静电工作服。 4.1凡有静电危害的工序、设备来场所,必须采用相应的静电安全措施。 4.2
7、在周围环境可能出现爆炸性气体的区域,必须加强通风措施,使其浓度控制在爆炸下限以下。 4.3采取静电安全措施后,绝缘体的静电电位应控制在允许值以下。推荐的允许值为: 4.3.1在周围环境存在可燃、易燃性混合物并可能达到爆炸范围时,对最小着火能量<0.1mJ的可燃、易燃性混合物,绝缘体的静电电位应控制在1kV以下;对最小着火能量0.1mJ的可燃、易燃性混合物,绝缘体的静电静位应控制在5kV以下。 4.3.2仅为防止带静绝缘体对操作人员造成电击的场合,绝缘体的静电电位应控制在10kV以下。 4.3.3在静电对操作人员电击时可能造成二次事故的场合,除绝缘体的静电电位应控制在10kV以下外,对设备
8、或装置应采取相应的安全措施。 4.4凡有爆炸和火灾危险的区域,操作人员必须穿防静电鞋或导电鞋,防静电工作服。操作区应铺设导电地面,导电地面对地阻值应低于106W,并必须经常保持其导电性能,严禁操作人员穿着合成纤维的衣服(已采用防静电溶液定期处理的衣服除外)进入上述区域,严禁在上述区域脱衣服。 4.5凡需防止人体带电的一场所,操作人员应穿防静电鞋操作区地面应铺设导电地面,并经常保持其导电性能。 4.6橡胶制品生产过程中主要工序及场所的静电安全措施如下: 4.6.1炼胶:用开放式炼胶机进行生胶塑炼、对绝缘性橡胶料进行压片及返炼汽油胶浆胶膜时,应装设离子流静电消除器。 4.6.2热炼:用开放式炼胶机
9、供绝缘性热炼胶时,在胶片取出处应装设感应式静电消除器。 4.6.3胶浆制造:在使用易燃性溶剂制造胶浆时,必须采取下列措施: 4.6.3.1胶浆制造机械应尽量采用齿轮传动。当采用三角带传动时,传动用三角带必须选用防静电三角带。如使用普通三角带传动时,必须采取提高其表面导电性能的措施,并应定期检查,根据使用情况及时处理,使其表面任一点的对地电阻值在任何情况下不大于107。 4.6.3.2胶浆桶桶壁粘附胶膜的剥离,必须离开有爆炸和火灾危险的区域,动作必须要轻、要慢。 4.6.3.3严禁用泵直接向胶浆搅拌桶内喷射溶剂,必须采取自流方式。 当输送胶浆及汽油等溶剂的管道采用橡胶或塑料管时,必须采用导电橡胶
10、、导电塑料软管或有金属编织层的导电胶管,并必须可靠接地。 4.6.3.4人工投入胶条、运输胶浆及揭开胶浆桶盖或遮盖物时,动作必须要轻、要慢。遮盖物严禁采用绝缘材料。 4.6.4涂胶:当采取易燃溶剂胶浆涂胶时,必须采取下列措施: 4.6.4.1设计涂胶机时,其胶辊必须采用导电橡胶胶辊。 4.6.4.2在适当地点装设感应式静电消除器。 4.6.4.3增加带电体周围环境相对湿度,在涂胶辊、胶布拉出处在干燥籍前部设局部蒸汽喷雾设施,使带电体周围空间空气相对湿度保持在70以上。设备开动前必须首先打开蒸汽喷雾管阀门。 4.6.4.4凡接触胶浆及带电绝缘体的操作工具,应采用电阻率为10Wcm的材料制成。 4
11、.6.4.5压延、裁断:帘布、帆布压延及裁断过程中,凡操作人员经常接触带电绝缘体的部位,均应装设静电消除器(具体型式见表1)。 表1(略) 4.6.6轮胎帘布简贴合:在层布贴合机上进行帘布简贴合操作过程中,必须在适当位置装设感应式静电消除器或离子流静电消除器。 4.6.7成型:凡使用汽油及溶剂胶浆的成型工艺,必须按不同工艺分别采取下列措施: 4.6.7.1转胎成型:使用金属折叠机头成型转胎时,必须按“并联电容法”进行操作。 4.6.7.2运输带成型:必须在适当位置装设离子流静电消除器和感应式静电消除器,工作台面必须是导电台面,并可靠接地。 4.6.7.3胶鞋成型:当采用刷浆工艺时,刷浆工作台必
12、须是导电台面,并可靠接地。严禁坐在人造等绝缘面椅子上操作;严禁用绝缘板做工作台面,更不准在绝缘面板上铺设不接地的金属板。在正常通风系统因故停止运行时,必须停止生产。 4.6.7.4胶布制品成型:工人在操作时,特别是在作剥离动作时,动作必须要轻、要慢。工作台必须是导电台面,并必须可靠接地。 4.6.8鞋邦布合布:在鞋邦布合布过程中,应在合布机适当位置装设感应式静电消除器。 4.6.9晾布:在晾布室晾布过程中,必须在晾布机的适当位置装设感应式静电消除器。 4.6.10汽油等溶剂(桶装)库:必须采用导电橡胶地面。严禁用塑料桶、罐(导电塑料桶、罐除外)装贮汽油等易燃溶剂。 4.7橡胶制品加工过程中主要
13、工序及场所的静电安全措施综合列入表1,其他工序可参照这些工序采取相应措施。 表1(略) 5.防静电危害的安全管理 5.1企事业单位必须由安全技术部门和消防部门负责防静电危害的工作。 5.2负责防静电危害工作的人员必须掌握静电安全知识和静电危害的规律,熟悉工艺生产过程及设备运行特点。当发现静电电位超过推荐的允许值可能造成电事故时,有权停止生产,并及时上报领导尽快采取有效措施。 5.3安全技术部门和消防部门,必须结合本单位情况制定“静电安全规程实施细则”,制定细则时,工艺、设备、土建、电力、通风等专业应共同研究,采取综合治理措施。安全技术部门和消防部门负责实施细则的监督执行。 5.4所有防静电设备
14、、装置及防护用品,必须指定专人负责定期检查、维修,并建立设备档案。 5.5对在有爆炸和火灾危险区域的工作人员,必须定期或随时进行静电安全知识教育和训练,并列入安全技术考核范围,取得合格证后才能进行操作。 6.静电的检测 6.1安全技术部门必须指定专人,负责对防静电鞋、导电鞋、防静电工作服及各岗位定期进行静电检测(常用静电测量仪器仪表附录F),将检测结果整理归档并报上级有关部门。 6.2静电检测的目的:分析危害程度;研究防患措施;判断消除效果。 6.3静电检测项目的分类:采用新型原材料时物体带静电性能预测;实际生产过程中带电体带静电状况检测;静电安全措施使用效果判断检测。 6.4物体带静电性能预
15、测项目如下: 6.4.1物体体电阻率。 6.4.2物体表面电阻率。采用高阻计或超高阻计测量,量程以1061010为宜。 6.5实际生产过程中带电体带静电状况检测项目如下: 6.5.1带电体静电电位的测定。静电电位测定仪表最大量程以100KV为宜,精度为5.0级。 6.5.2周围空间气温及相对湿度的测定。 6.5.3带电体运行速度的测定。 6.5.4可燃性气体浓度的测定。 6.5.5导电地面对地电阻值的测定。 6.6 静电安全措施使用效果判断检测项目同6.5静电电位测量仪表量程以010KV为宜,仪表精度为5.0级,但检测点必须选择在静电安全装置的后面。 , siz
16、e: 10.0pt> 5.防静电危害的安全管理 5.1企事业单位必须由安全技术部门和消防部门负责防静电危害的工作。 5.2负责防静电危害工作的人员必须掌握静电安全知识和静电危害的规律,熟悉工艺生产过程及设备运行特点。当发现静电电位超过推荐的允许值可能造成电事故时,有权停止生产,并及时上报领导尽快采取有效措施。 5.3安全技术部门和消防部门,必须结合本单位情况制定“静电安全规程实施细则”,制定细则时,工艺、设备、土建、电力、通风等专业应共同研究,采取综合治理措施。安全技术部门和消防部门负责实施细则的监督执行。 5.4所有防静电设备、装置及防护用品,必须指定专人负责定期
17、检查、维修,并建立设备档案。 5.5对在有爆炸和火灾危险区域的工作人员,必须定期或随时进行静电安全知识教育和训练,并列入安全技术考核范围,取得合格证后才能进行操作。 6.静电的检测 6.1安全技术部门必须指定专人,负责对防静电鞋、导电鞋、防静电工作服及各岗位定期进行静电检测(常用静电测量仪器仪表附录F),将检测结果整理归档并报上级有关部门。 6.2静电检测的目的:分析危害程度;研究防患措施;判断消除效果。 6.3静电检测项目的分类:采用新型原材料时物体带静电性能预测;实际生产过程中带电体带静电状况检测;静电安全措施使用效果判断检测。 6.4物体带静电性能预测项目如下: 6.4.1物体体电阻率。
18、 6.4.2物体表面电阻率。采用高阻计或超高阻计测量,量程以1061010为宜。 6.5实际生产过程中带电体带静电状况检测项目如下: 6.5.1带电体静电电位的测定。静电电位测定仪表最大量程以100KV为宜,精度为5.0级。 6.5.2周围空间气温及相对湿度的测定。 6.5.3带电体运行速度的测定。 6.5.4可燃性气体浓度的测定。 6.5.5导电地面对地电阻值的测定。 6.6 静电安全措施使用效果判断检测项目同6.5静电电位测量仪表量程以010KV为宜,仪表精度为5.0级,但检测点必须选择在静电安全装置的后CB4655- 2003目11 舀本 标 准 第6章中6.1 ,
19、6.2 .2 ,6.2.3,6.2.4 a3,6.2.5b?-6.2 .5 d>,6.2 .8 条为强制性条款,其余为推荐性条款。本标准与原标准GB 4655-1984的差异: 标准的适用范围扩大。 引用GB 12158-1990标准,定量说明静电引起人体电击的程度 一取消原标准中术语和定义部分,直接引用GB/T 15463-1995 明确了防静电接地方法及接地电阻的大小。 在防止产生静电的措施中,局部环境相对湿度由原70%改为50%. 取消原标准中附录A、附录B,附录C,附录E,直接引用相关国家标准一一减少原标准中强制加装静电消除器的范围。 根据实际应用,对常用静电测量仪器、仪表进行了
20、增减本标准的附录A为资料性附录本标准由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提出。本标准由全国橡胶塑料机械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橡胶机械标准化分技术委员会归口本标准主要负责起草单位:北京橡胶工业研究设计院。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冯康见、邵尧燮、马海鹰、寇渭新、屈维家、曹琪琳。本标准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 GB 4655- 1984C日4655- 2003橡胶工业静电安全规程范围本 标 准 规定了在橡胶制品生产中控制静电的主要方法、防止静电危害的防护措施、管理措施和静电检测等。本 标 准 适用于各种橡胶制品生产厂的工程设计、静电安全管理及橡胶机械产品的设计和制造。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 列 文 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
21、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GB 1 21 58-199。防止静电事故通用导则GB /T 15463 静电安全术语GB 5 0 05 8 爆炸和火灾危险环境电力装置设计规范3 术语和定义GB/T 15463中确立的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静电的产生、积果及产生危害的因寮4. 1 静电的产生橡 胶 制 品生产过程中,由于橡胶与其他物质(金属、棉布、化纤布等)的接触分离、摩擦、剥离及半成品本身的撕裂等
22、原因,产生电荷转移,使半成品带有静电荷。4.2 静电的积累大 部 分 橡胶半成品电阻率大于10"a "m,产生的电荷不易泄漏,当生产过程中静电荷的产生率大于泄漏率时,形成静电积累。4.3 静电产生的主要危害橡 胶 制 品生产过程中,静电产生的危害主要有以下几方面:a) 引起 爆炸和火灾事故;b) 由 于静电电击使人体失去平衡,以及由此造成的二次事故;c) 人 体 遭受电击影响人的身心健康;d) 在 橡胶制品生产中,由于静电力的作用,使产品质量受到影响;e) 静 电放电产生的电磁波干扰电子设备的正常运行。4.4 静电产生危容的条件4.4. 1 当同时具备下列条件时,静电将引起
23、爆炸和火灾事故:a) 在 分开的界面上必须存在足够的静电荷,并达到足以产生静电放电的电位差。b) 静 电放电必须在达到爆炸浓度范围的可燃、易燃性混合物中产生。c) 静 电放电的能量,必须足以点燃周围可#R、易嫌性混合物。可燃、易嫌性混合物最小点然能量见 GB 1 21 58 - 19 90附录G。导体间的静电放电的能量可用下式计算:w一合测GB 4655- 2003式 中 :W 放 电能量,单位为焦(J);C- 导 体间的等效电容,单位为法(F);V 导 体间的电位差,单位为伏(V).4.4.2 当具备下列条件时,静电将引起人体电击:a) 人 体与导体间发生放电的电荷量达到2X10"
24、7C以上时就可能感到电击。当人体电容为100 p F时 ,发 生 电 击 的人体电位约为3k V,不同人体电位的电击程度见GB 12158-199。附录 F .b) 当 带电体是静电非导体时,引起人体电击的界线,因条件不同而变化。一般情况下,当电位在30 k V 以 上 向 人体 放电时,将感到电击。控制静电的主要方法5.1 静电接地51.1 在存在静电引爆危险的场所,所有属静电导体的物体应接地。对金属物体应采用金属导体与大地作导通性连接,对金属以外的静电导体及亚导体则应作间接接地。5. 1.2 静电导体与大地间的总接地电阻不应大于1010.每组专设的静电接地体的接地电阻值不应大于1000,5
25、. 1. 3 当静电接地与其他用途的接地系统共用接地装置时,应选其电阻最小值,宜采取联合接地装置。5. 2 增加空气相对湿度提 高 亲 水性绝缘材料周围的相对湿度,可防止静电积累。局部环境的相对湿度宜控制在50以上。5.3 采用静电消除器利 用 设 置在带电体附近的静电消除器使空气电离,以消除静电。5.3.1 静电消除器的种类: 自 感应式静电消除器: 外 加电,W式静电消除器; 放 射性静电消除器; 离 子化静电消除器。5.3.2 应根据以下条件选择静电消除器: 静 电电位的高低; 消 除要求; 操 作特点; 爆 炸危险环境等级、介质级别和组别; 自感 应式和外加电源式静电消除器放电电极长度
26、应大于带电体宽度10 cm-15c m;离子化静电 消 除 器 离 子 喷 头的型式及数量应根据可能的安装距离和带电体长度确定。5,3.3 选择静电消除器安装位置应遵循以下原则: 应 便于工艺操作; 消 除静电效果好; 紧 接涂刷溶剂的后续部位,靠近带电体最高电位的部位,安装位置及距离选择见图1,GB 4655- 2003, -一 正 确的安装位里;7 错 误的安装位盆,d- 一 静 电 消 除器放电极与带电体之间的距离卜上一 一 静 电 消 除器放电极与传动辊中心之间的距离。图 1 静 电 消 除 器 安 装 距 离 及 安 装 位 f 示 例5.4 材质搭配按 照 静 电起电极性序列的次序
27、进行材质搭配,使生产过程尽量减少电荷的转移和积累。静电起电极性序列表见GB 12158-1990中附录G,55 改甚带电体周围环境条件控 制 气 体中可燃物的浓度,保持在爆炸浓度极限以下。在爆炸性混合物接近爆炸浓度极限范围时,应加强作业场所机械通风措施。5.6 防止人体带电一 一 工 作人员穿防静电鞋或导电鞋及防静电工作服; 一 工 作地面采用导电地面。防止静电危害的措施6.1 基本措施6.1.1 在周围环境存在可燃、易燃性混合物并达到爆炸极限时,对最小点火能量小于0.1耐的可燃、易嫩性混合物,绝缘体的静电电位应控制在1 kV以下;对最小点火能量大于等于0. 1 mi 的可嫩、易燃性混合物,绝
28、缘体的静电电位应控制在5 kV以下。6.1.2 仅对防止带电绝缘体对操作人员造成电击的场合,绝缘体的静电电位应控制在10 kV以下。6.1.3 在静电对操作人员电击时可能造成二次事故的场合,除绝缘体的静电电位应控制在10 kV以下外,对设备或装置还应采取相应的安全措施。6.1.4 凡有爆炸和火灾危险的区域,操作人员应穿防静电鞋、防静电工作服。操作区应铺设防静电地面,防静电地面对地电阻值应小于10 S3,并保持其导电性能。操作人员不应穿着合成纤维的衣服(已采用防静电溶液定期处理的衣服除外)进人上述区域,不应在上述区域更换服装。6.2 各主要工序及场所防止静电的措施6.2.1 炼胶a) 用 开 放
29、式炼胶机进行生胶塑炼、对绝缘性胶料进行压片及返炼汽油胶浆胶膜时,应安装静电消除 器 。b) 用 开放式炼胶机供绝缘性热炼胶时,在胶片取出处宜安装静电消除器。6.22 胶桨制造使 用 易 燃性溶剂制造胶浆时,应采取以下措施:a) 胶 浆制造机械应采用齿轮传动。当采用V带传动时,应选用防静电V带。如使用普通V带传 动 ,应 采 取 提 高 其表面导电性能的措施,并应定期检查,根据使用情况及时处理,使其表面任何一 点 的 对 地 电 阻 值不大于100 ,C日4655- 2003b) 胶 浆 桶 桶壁粘附胶膜的剥离,应离开爆炸和火灾危险区域,动作要轻、要慢.c) 不 应 用泵直接向胶浆搅拌桶内喷射溶
30、剂,应采取自流方式.其流速限制在1/ms 以内。当输送胶 浆 及 汽 油 等 溶 剂的管道采用橡胶或塑料管时,应采用导电橡胶、导电塑料软管或金属编织层的 导 电 胶 管 ,并 可 靠接地。d) 人 工投人胶条、运输胶浆及揭开胶浆桶盖时,应先静置不少于2m in再进行操作。遮盖物不应采 用 绝 缘 材 料 .e) 胶 浆 制造过程中,当胶浆搅拌机不采用隔墙传动时,应采用防爆电机。防爆电机应根据GB 5 0 05 8的 要 求 选 择。6.2.3 涂胶当 采 用 易燃溶剂胶浆涂胶时,应采用以下措施:。) 设 计 徐胶机时,其胶辊应采用导电橡胶胶辊。b) 在 适当位置安装感应式静电消除器。c) 增
31、加 带电体周围的环境湿度,在涂胶辊、胶布拉出处和干燥箱前部设置局部燕汽喷雾设施,使带电 体 周 围 空 气 相 对湿度保持在70%以上。并应在设备开动前首先打开蒸汽喷雾阁门。d) 取 浆不应使用金属工具,应使用非金属导电材料制成的工具。e) 凡 接触胶浆及带电绝缘体的操作工具,应采用电阻率为10852"m-10'f1"m的材料制造。624 压延裁断a) 在 帘 布、帆布压延设备上,凡是在操作人员经常接触带电绝缘体的部位,均应装设自感应式或离 子 化 静 电 消 除 器。b) 在 裁 断设备上,凡是在操作人员经常接触带电绝缘体的部位,宜装设自感应式或离子化静电消 除
32、器 。6.2.5 成型凡使 用 汽 油及汽油溶剂胶浆的成型工艺,应按不同工艺分别采取下列措施:a) 轮 胎 成型:在使用金属折叠机头成型轮胎时,宜按并联电容法进行操作.注 :并 联 电容法是解决金属折叠机头轮胎成型机静电起火的安全操作法。其原理是胎面胶边通过折登机头主轴接地 ,相 当 干 与 带 电 帘布层井联一个与其对地等效电容值近似的电容,从而抑制金属机头折益瞬间对地电位的迅速 升 高 达 到 消 除 静电放电的目的.b) 运 输带成型:应在适当的位置安装感应式或离子化静电消除器,工作台面应是导电台面,并可靠 接 地 。c) 胶 鞋成型: 当 采 用 刷 浆 工艺时,刷浆工作台应是导电台面
33、,并可靠接地。一一 操 作 人 员 不 应 坐在人造革等绝缘座面的椅子上操作。 不 应 使 用 绝 缘 板制作工作台面,不应在绝缘板上铺设不接地的金属板。 在 通 风 系 统 因故停止运行时,应停止生产。d) 胶 布制品成型:工作台应是导电台面,并可靠接地。不应在爆炸和火灾危险区域内剥离胶布。626 鞋帮布台布在 鞋 帮 布台布过程中,宜在合布机适当位置上安装感应式静电消除器。627 晾布在晾 布 室 晾布过程中,宜在晾布机适当位置上安装感应式静电消除器。6.28 胶桨溶荆(捅装)库6.2.8.1 当采用金属管嘴或金属漏斗向金属桶加注溶荆时,应使金属管嘴或金属漏斗与金属桶保持良好的接触或连结,
34、并可靠接地。6.2 .8 .2 不应使用绝缘性容器加注胶浆溶剂。CB 4655- 20036.2.8.3 向抗静电塑料容器加注溶剂时,容器上的任何金属部件都应与加注溶剂管线跨接。若采用金属漏斗加注,金属漏斗应接地。6.3 各主要工序及场所安全措施的综合设I各 主 要 工序及场所安全措施的综合设置见表1,其他工序可参照这些工序采取相应措施。裹 1 各 主 要 工 序 及 场 所 安 全 措 施 的 综 合 设 里序号工序机台名称防静电措施静电渭除器防静电鞋防静电工作服防静电地 面防静电接地1 炼胶开放式炼胶机0 O 。z 热炼开放式炼胶机O O 0 03 胶浆制造搅拌机、胶浆桶0 0 04 涂胶
35、涂胶机O 0 05 压延压延机0 O 0s 裁断立、卧式裁断机O O 0 7贴合成型层布贴合机轮胎成型机 0 0 0s 成型运输带成型机 0 0 0 0s 成型胶布制品成型O 0 0 010 成型胶鞋刷浆工作台0 0 011 合布鞋帮布合布机O O 012 晾布晾布机O 0 0 013 胶浆溶剂库库房。0 0 0注:0表示强制性措施;O表示推荐性措施。7 预防静电危害的管理措施7.1 各单位应制定防静电危害具体实施的方案,并加以检查。7.2 负责防静电安全管理工作的人员应掌握静电安全技术知识,当发现静电可能酿成事故时,有权采取有效措施,并上报有关部门。7.3 各单位安全管理部门和消防部门应会同工艺、设备、土建、电力和通风等各专业技术部门,结合本单位情况制定“静电安全规程实施细则”,安全技术部门和消防部门负责监督执行。7.4 所有防静电设备、测试仪表及防护用品应定期检查、维修,并建立档案。75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