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古生物学基本理一、 化石:是指保存在各地史时期岩层中的生物遗体或遗迹。二、化石的保存类型:(一)实体化石指地史时期中保存下来的生物遗体,为生物遗体的全部或某一部分,多为骨骼部分1、未变质实体(这类化石很少,只能在特定的情况下保存。他们一般没有经过明显的变化。如琥珀、干尸、细菌、猛犸象等)2、变质实体(当生物被沉积物掩埋后,经过了明显变化(石化)才形成的化石)(二)模铸化石指在岩层中保存下来的生物遗体的印模和铸型1印痕化石(生物体印在岩层中的顶底层面上的痕迹,一般是扁平的生物或不太硬的生物所形成。如:树叶、笔石、水母等)2印模化石(具凸凹壳的生物体印在围岩上的痕迹)(1)外模-生物体的外凸部分印
2、在围岩上的凹形,相反地体现了生物壳外表的大小形态和纹饰。(2)内膜-生物壳的凹面印在围岩上的痕迹,它相反地为凸形,反映了壳内表面的大小、形态和构造3核化石(反映生物壳内外空间形态的整体,这样的复铸物称为核。)(1)外核-当生物壳体溶解后,外模使其填充物保持了壳体原来的外形,但他们没有内部构造,是实心体。(2)内核-壳体内部的空腔被填充后的形态体。4铸型化石(外内模之间的壳被溶解后,填充物又在原来的地方铸成了形态逼真的“壳”。这种“壳”没有壳的微细构造,但有内核或内模。)(三)遗迹化石在地史时期的沉积物中所保存下来的生物活动时留下的遗迹或遗物。如:足迹、爬迹、粪、卵、孔、穴、石器(三) 化学化石
3、古生物体中的有机质保存在地层中,但他经过了一定的分解才能保存到现在。如:蛋白质分解后形成的氨基酸、脂肪酸、烃等。三、古生物的命名法则(界、门、纲、目、科、属、种)生物的命名就是给生物起名字。在国际上有统一的命名规则,其中最基本的规则有以下几方面内容:(一) 生物分类的各个单位名称都采用拉丁文或拉丁化的文字来命名(二) 从门至科级分类单位的命名都采用单名法名字,用正体字书写或印刷,第一字母大写例如 Protozoa 原生动物门 Rhizopoda 根足虫纲门、纲、目的名称没有固定的词尾。科级名称则有固定的词尾,它是由属于这个科的一个典型属名的词根加上一个固定的词尾-idae或-aceae构成的。
4、(三)属级分类单位的命名(单名法)属的命名采用单名法但属名要用斜体字来书写和印刷第一个字母也要大写例如Fusulina Fischer et Waldkeim,1829其中Fusulina是属名,Fischer et Waldkeim是命名者的姓氏,1829是命名的年号。(四)种级分类单位的命名(双名法)种名采用双名法,它由本身的种名和它所从属的属名两个名字一起组成,属名在前,种名在后都用斜体字书写和印刷但属名的第一个字母要大写,种名全用小写。例如Fusulina cylindrica Fisoher et Waldkeim,1829其中的cylindrica是种名,Fusulina是该种所属
5、的属名,译作筒状蜓。(五)亚种的命名(1)亚种采用三个拉丁词构成学名,即属名+种名+亚种名(2)三个词均用斜体字(3)属名第1个字母大写,种名亚种名第1个字母小写如:Fusulina quasicylindrica compacta Sheng(似筒形纺锤蜓、紧卷亚种)(六)优先律(1)生物学分类单元的有效名称,应以符合国际生物命名法则的最早刊出名称为准,后来提出的名称(同一类生物)应作为同义名而废除。(2)必须附上命名者的姓氏和日期。(3)各级分类单元的命名需要用两国文字在正式刊物上发表。四、进化论的几个概念1二极:蓝绿藻和细菌构成了早期生物界自养和异养、合成与分解两个环节,形成了一个菌藻生
6、态体系。2三极:随着真核细胞的出现,开始了动植物的分化,构成了一个三极生态系统。 绿色植物-自然界的生产者 动物-自然界的消费者 细菌真菌-自然界的分解者3进化的不可逆行:指已经演变的物种不可能恢复祖型,已经灭亡的种类不可能重新出现。生物的进化发展是不可能走回头路的。 4相关律-居维叶(G.Cuvier)提出,认为生物身体的各部分的发展是密切相关的,环境条件的变化使生物的某种器官发生变异时,必然会有其他的器官随之变异,同时产生新的适应。5重演律-系统发生和个体发育是密切相关的,生物总是在其个体发生的早期体现其祖先的特征,然后才体现其本身比较进步的特征。因此,个体发育是系统发生的短暂重演。6适应
7、-生物在其形态结构以及生理机能等方面反映其生活环境和生活方式的现象,这是自然选择保留生物机能的有利变异、淘汰不利变异的结果,是生物对环境的适应。7特化-一种生物对某种生活条件特殊适应的结果,使其在形态和生理上发生局部的变异,而整个身体的组织结构和代谢水平并无变化。这种现象叫做特化。8适应辐射-某一类生物在其演化中向着不同的方向发展,以适应各种不同的生活条件,这种多方向的趋异就叫做适应辐射。9适应趋同-指一些类别不同、亲缘疏远的生物,由于适应相似的生活环境而在体形上变得相似,不对等的器官也因适应相同的功能而出现了相似的性状。五、生物进化规律1进步性发展(1) 从异养到自养的发展(2) 从二极到三
8、极(3) 从水到陆的发展2、进化的不可逆性3、相关律和重演律4、适应、特化、适应辐射、适应趋同地史学基本理论(地质年代表重中之重)一、地层的概念地层即能以某种界面分开的、具某种相同特征的层状地质体。指一切成层岩层的总称,包括所有的沉积岩、部分变质岩和火成岩岩层非正规术语 二、地层学是地质学中研究地壳层状岩石的形成顺序和年代关系的一门基础科学三、 化石层序律(Principle of fossil succession)指不同岩层中所含的化石内容各不相同,可根据相同的化石来进行地层对比并证明属于同一时代William Smith (1769-1839)-地层学之父于1817年提出。四、 地层层序
9、律(principle of superposition)指未经扰动的层状岩体中,下面的岩层是较早时期形成的,上覆岩层是较晚时期形成的。即“下老上新”五、4套地层单位1岩石地层单位(Lithostratigraphic Unit)定义:由岩性、岩相或变质程度均一的岩石构成的三度空间岩层体,即以岩性岩相为主要依据而划分的地层单位分级:群、组、段、层组:是具有相对一致的岩性和具有一定结构类型的地层体。组是最基本的岩石地层单位原则上所有的地层都要划分为组2年代地层单位和地质年代单位地层单位术语: 宇、代、系、统、阶、亚阶对应的地质年代术语:宙、代、纪、世、期、亚期指以地层的形成时限(或地质时代)为依
10、据而划分的地层单位。它代表了地质历史时期某一时间片断内形成的所有岩石(或地层)。3生物地层单位生物地层单位是以含有相同的化石内容和分布为特征,并与相邻单位化石有别的三度空间地层体。生物地层单位为生物带。常用的有:延限带 组合带 谱系带 顶峰带六、海进与海退 海进与超覆: 海侵(海进):由于地壳下降或海平面上升,使海岸线不断向大陆方向退却的现象. 超覆(overlap):由于海侵使得沉积盆地范围不断扩大,后期形成的沉积层超越其下伏的较老的沉积层而盖在更老的地层之上的现象。超出的部分即超覆区 海进序列:由持续海侵超覆形成的沉积物纵向上的下粗上细的沉积序列 海退 由于大陆上升或海平面下降,使海水从大
11、陆撤退的现象 退覆:由海退造成的地层分布范围不断缩小的现象 海退序列:由持续海退形成的沉积物纵向上的下细上粗的沉积序列地史学各论一、 每个时期的古生物特征1太古宙(Ar)生物特点主要是化学化石(如氨基酸、脂肪酸、芳香族碳氢化合物、 环形化合物等)、细菌,此外有少量叠层石2元古宙(Pt) 菌藻类的时代(1) 藻类出现并繁盛,叠层石繁盛特别是Pt3(2) 伊迪卡拉动物群(Ediacara Fauna)3早古生代生物特点(1) 海生无脊椎动物空前繁盛海生无脊椎动物的时代 (2) 主要的生物门类:三叶虫、笔石、头足类(鹦鹉螺类)、牙形石(3) 次要生物门类:腕足类、四射珊瑚、床板珊瑚、腹足、棘皮类、古
12、杯、海绵寒武纪1小壳动物群2澄江动物群3三叶虫4寒武纪次要生物门类晚寒武世为生物变革期,出现角石、笔石和牙形石奥陶纪生物界奥陶纪生物最能体现早古生代生物界特点1 地层意义重要门类笔石早奥陶世:树形笔石目为主,如网格笔石中奥陶世:正笔石目无轴亚目均分笔石动物群,如对笔石;晚奥陶世:正笔石目有轴亚目双笔石科类大量繁盛2奥陶纪是腕足类发展的高峰期3头足类奥陶纪繁盛,被称为鹦鹉螺的时代4 三叶虫:地层意义下降,数量较多。特征是:胸节数减少,头尾等大,分解不清,头鞍向前扩大。5 次要生物门类:珊瑚、牙形石、腕足等志留纪生物界重要化石门类:笔石1S1:除双笔石外,单笔石开始繁盛(正笔石目,有轴亚目)2S2
13、-3:几乎全部为单笔石科动物3次要门类:珊瑚、腕足、三叶虫四射珊瑚:主要为单带型(除隔壁外,只有横板)和泡沫型,可形成小型珊瑚礁腕足:并不繁盛,但内部构造复杂,如五房贝、扭月贝类、原始石燕贝类4晚古生代生物特点泥盆纪鱼类的时代 D1:无颌类为主;D2-3:上下颌分化,如沟鳞鱼;晚期出现鱼类向两栖类的演化 泥盆纪D1:矮小的裸蕨类,无根茎叶的分化,如裸蕨;D2:根茎叶分化,如原始石松类D3:出现小森林和原始裸子植物 石炭纪两栖类的时代两栖类的大发展主要为迷齿类(或称坚头类)晚期出现原始爬行类(卵生) 二叠纪爬行类进一步发展石炭纪高大的蕨类为主石松、节蕨、真蕨、种子蕨、科达全球第一次重要成煤期昆虫
14、开始出现 安加拉植物群热带植物区舌羊齿植物群1 两栖类继续比较繁盛2 爬行类进一步发展,蜥螈、帆龙类、二齿兽类较多二叠纪高大的蕨类、石松、节蕨、真蕨、种子蕨、科达裸子植物为主松柏、苏铁、银杏华夏植物群欧美植物群海洋无脊椎泥盆纪1 四射珊瑚 D2-D3:双带型和泡沫型 2 腕足类 :石燕贝类繁盛,D3穿孔贝类 稍多。D1D3石燕类展翼变短,中槽中隆从光滑到有放射线,C尚出现分叉石炭纪1 四射珊瑚 C1:双带型和三带型大型单体2 腕足类:石燕贝类和长身贝类繁盛 3 蜓:早期旋壁3-4层式,晚期蜂巢层式 二叠纪1 四射珊瑚P1:三带型复体 2 腕足类:长身贝类繁盛,石燕贝类,晚期欧姆贝类 较多3 蜓
15、:P1-P2个大,具有拟旋脊,列孔,副隔壁等构造。P3特化,种类少。Pz末期灭绝类5中生代古生物特点陆生植物T1 :古生代高大石松仅存矮小类型,如肋木Pleuromeia T2-K1:裸子植物苏铁、松柏、银杏繁盛,真蕨类仍繁盛K2:被子植物繁盛,如悬铃木(俗称法国梧桐Platanu)陆生脊椎动物T1+2:晚二叠世类型的延续和发展,迷齿两栖类和爬行类中的二齿兽类繁盛T3-K1:恐龙、鸟类及真骨、全骨鱼类K2:出现哺乳动物的有胎盘类 1、 爬行动物适应辐射(1)陆地蜥臀目:蜥脚类:食素,头小尾长,身体笨重,四足行走, 如Mamenchisaurus(马门溪龙)兽脚类:食肉,前肢特化,后肢坚强,牙齿
16、锋利,如Tyranosaurus(霸王龙)(2) 陆地鸟臀目:食植物为主,两足行走,脚的三趾构造与现代鸟类相似,如Anatosaurus(3) 海洋鱼龙类:具有鱼形身体,善于游泳,但用肺呼吸,如Ichthyosaurus(鱼龙)(4) 空中飞龙类:前肢加长,后脑和眼发育,牙齿退化,如Dsungaripters(准噶尔翼龙) 2最早的哺乳动物3鸟类起源及龙鸟之争海洋无脊椎动物n 海生双壳类繁盛:如T1+2的Claraia(克氏蛤)n 菊石类:T1简单齿菊石型缝合线,如Ophicearas(蛇菊石) n J菊石型缝合线,如:Hongkongites(香港菊石)n K缝合线趋于简单,如Nipponi
17、tes(日本菊石)n Mz末期,菊石和箭石绝灭淡水湖生生物组合 由双壳、鱼、叶肢介、介形虫等化石组成6新生代古生物特点哺乳动物(一) 古近纪和新近纪哺乳动物演化三阶段1、E早期:古有蹄类和古食肉类繁盛时期(1)古草食有蹄类个体小、四肢短粗、不善跑(2)古食肉类构造原始、四肢短粗、趾具爪(但仍象蹄)(3)已全部绝灭2、中晚期 奇蹄类高速发展和新肉食类繁盛时期(1)奇蹄类门类多、演化快、分布广,地层意义大。有马、貘、雷兽等。大多数奇蹄类在E末绝灭,适应成功实例马(2)新肉食类繁盛猫科动物、犬科动物、熊、鼬等、 偶蹄类大发展和象的迅速演化时期 (1)偶蹄类大发展具有反刍功能,有猪、牛、羊、鹿等 (2
18、)象长鼻类由小到大,鼻骨愈来愈长 (3)新肉食类仍然繁盛被子植物从K开始发育,Cz繁盛,可分为两阶段E木本植物发展阶段,乔木、灌木为主N草本植物大发展阶段,大量现代种属出现,蕨类和裸子植物减少 第三纪植物地理分区:泛北极植物区(包括我国北方)、南极植物区、热带植物区其他门类海生无脊椎动物:双壳类、腹足类、六射珊瑚、有孔虫(货币虫-R)、抱球虫淡水无脊椎动物:软体动物、介形虫、昆虫等二、 古生物(动物群植物群)、伊迪卡拉(Ediacaran)动物群:(年龄值为630Ma)中,故通称伊迪卡拉(Ediacara)动物群。又称裸露动物群。除澳大利亚以外,西南非洲、英国、乌克兰、俄罗斯北部、瑞典、西伯利
19、亚北部、中国鄂西、陕南淮南、辽南及黑龙江等许多地区也发现了该动物群的分子。伊迪卡拉动物群是无壳的裸露动物群,它包含三个门、19个属、24种低等无脊椎动物。三个门是:腔肠动物门,环节动物门和节肢动物门。它的出现标志着后生动物的真正出现,生物界完成了从植物到动物的演化过程,是生物演化史上的一个重要飞跃。、小壳动物群:震旦纪末期出现、寒武纪初大量繁盛,个体微小(1-2mm),具外壳的多门类海生无脊椎动物群。包括软体动物门中的软舌螺、单板类和腹足类,腕足类以及分类位置不明的棱管类形成原因:1)前寒武纪漫长的生物进化(>20亿年),特别是震旦纪的酝酿,生物以达较高级的形式,如Z的伊迪卡拉动物群;2
20、)水体升温时碳酸盐饱和度的变化为壳体的形成创造了条件。 意义:第一个带壳生物群,寒武纪的起点、澄江动物群 寒武系底部继小壳动物群之后出现的第一个无壳和具壳化石混生化石群。包括三叶虫、水母、蠕虫类、甲壳纲及分类位置不明的节肢动物、腕足类、藻类及鱼形动物。 意义:是寒武纪初期生物大爆发的典型代表、安加拉植物群 地区:分布于西伯利亚板块 时代:石炭二叠纪 特征:生长草本、灌木、小乔木等低矮植物 气候:北方温带气候 代表分子:匙叶、热带植物区地区:分布于亚洲(除北亚)、欧洲、北美板块 时代:晚石炭世二叠纪 特征:生长高大的石松、节蕨植物 气候:热带气候 代表分子:鳞木、舌羊齿植物群(冈瓦纳植物群) 地
21、区:分布于南方大陆 时代:石炭二叠纪 特征:生长草本、灌木等低矮植物 气候:南方寒带气候 代表分子:舌羊齿、华夏植物群 又称大羽羊齿植物群 地区:分布于中国及东南亚 时代:二叠纪 特征:生长高大的蕨类为主,有石松、节蕨、真蕨、种子蕨、科达等 气候:东方热带气候 代表分子:大羽羊齿、欧美植物群 地区:分布于欧洲和北美 时代:二叠纪 特征:生长高大的蕨类为主,有石松、节蕨、真蕨、种子蕨、科达等,最大特征是出现有特点的真蕨类 气候:西方热带气候 代表分子:美羊齿T3-J1+2、北方区:D-B植物群( Danaeopsis拟丹尼蕨 Bernoullia贝尔瑙蕨)松柏银杏繁盛,小叶真蕨繁盛环境:温带潮湿
22、内陆环境、南方区:D-C植物群( Dictyophyllum网脉蕨Clathropteris 格脉蕨)以苏铁繁盛,大叶蕨为主环境:热带、亚热带近海环境以古天山,古秦岭,古大别山为界划分南北11动物群EEL:晚侏罗世以叶浮游、东方叶肢介、狼鳍鱼为代表的生物组合,代表了湖盆浮游相12P-N动物群:早白垩世类三角蚌、褶珠蚌、富饰蚌为代表的生物组合。三、 大地构造八大运动阜平吕梁(Ar);吕梁晋宁阶段(Pt1-2);加里东构造阶段(Z-Pz1);海西(华里西)构造阶段(Pz2);印支构造阶段(T);燕山构造阶段(J-K);喜马拉雅构造阶段(Cz)运动名称时间地点过程结果阜平运动太古宙末期(亿年)华北地
23、区该运动发生了大规模的花岗岩侵入,使地层产生了强烈而复杂的褶皱,这一强烈的构造运动扩大了古太古代结晶基底的范围,增加了稳定程度。它使得硅铝质地壳形成、加厚,成为小型稳定地块,称为陆核。吕梁运动早元古代(亿年)华北地区使元古代后期的主体地层遭受褶皱,区域变质和广泛的岩浆侵入,大约于1750Ma发生了幕,使上述磨拉石沉积也发生褶皱隆起和变质,上覆的中元古界或更新的地层已属似盖层性质的沉积,它把古元古代初期分裂的陆核重新“焊接”起来,从而扩大了硅铝质陆壳的范围,增加了地壳的厚度,提高了稳定程度,形成了华北板块的原型原地台。变成华北古陆,形成华北板块基底晋宁运动亿年华南地区该运动使川鄂周围的边缘海以及
24、下扬子地区的海全部褶皱升起,伴随该运动发生了大量的花岗岩类的侵入以及区域变质作用,最终形成扬子板块。最终形成扬子板块加里东运动早古生代华南使北秦岭和祁连洋消失,并使华夏板块向北俯冲,最终与扬子板块碰撞在一起,构成了一个更大的板块华南板块,形成的褶皱叫东南褶皱带加里东运动后,华南成为统一的陆壳板块,使中国东部构造古地理格局发生了变化,成为南海北陆,以秦岭为界,南方为浅海覆盖,华北为陆。形成华南板块海西运动晚古生代中国北方北半球的各板块相互拼合,形成统一的劳亚大陆,并与先期形成的冈瓦纳大陆逐步靠拢、碰撞,使得非洲板块和欧亚板块间的阿巴拉契亚褶皱山系形成,其间的古特提斯洋西段闭合,最终形成南北对峙的
25、统一大陆,即联合古大陆。使北方成为联合大陆的一部分印支运动三叠纪华南1 湘黔桂高地形成并分隔东西海盆,东西分异明朗化。东部小盆地内的火山活动反映了太平洋板块的作用2 大规模海退,华南板块上升为陆,与华北板块连成一体。秦岭洋消失,秦岭褶皱带形成。3 黔南、右江裂陷槽(T11开始出现深水沉积)褶皱上升。华南地区出现大规模的海退,大部分地区缺失该期沉积,沉积区显著缩小。中国古地理的格局由南海北陆转变为东西差异。东部为火山活动带及小盆地。西部为大型盆地。燕山运动侏罗纪到白垩纪东北、华北、华南经过燕山运动,中国境内的三条山系(兴安蒙古昆仑秦岭、华南)多旋回造山作用最终完成,中国及邻区诸陆块才完全焊为一个
26、整体,成为巨大的,统一的欧亚大陆,主要表现为褶皱断裂变动,岩浆喷发和侵入活动及部分地带的变质作用。使太行山雪峰山以西大型稳定盆地萎缩消亡,也使东部隆起带上的断陷小盆地逐渐消亡。形成松辽、华北、江汉、苏北四大盆地喜马拉雅运动新生带藏南地区、台湾地区印度板块从南半球分离出来,向北运动,特提斯洋消失,最终碰撞到欧亚大陆。它使特提斯海最后封闭,形成著名的阿尔卑斯褶皱带,青藏高原剧烈上升,形成西高东低大江东去的格局。四、 六个相带五、 十一个剖面中国东部古近纪沉积类型潮湿带松辽盆地:K末消亡,无E抚顺盆地砂页岩、玄武岩夹煤层,7000m干湿交替带华北盆地三个河湖相砂页岩组,夹煤层、油页岩和石膏,夹海泛层
27、长白山辽东半岛武夷山隆起带东部大陆边缘潮湿气候沉积燕山干旱带江汉盆地油页岩、膏盐层互交,夹海泛层高雄盆地红色碎屑膏盐层沉积秦岭潮湿带茂名盆地红色碎屑膏盐层沉积油页岩、含煤沉积南岭六、 11个剖面1.泥盆纪(D)桂中(象州)剖面 地区:华南 P(214)时代组岩性生物沉积环境D3五指山组灰岩及扁豆状灰岩腕足浅海榴江组硅质岩、硅质页岩夹灰岩 头足、腕足浅海凹槽D2东岗岭组灰岩、泥质灰岩夹白云质灰岩或白云岩腕足、头足、珊瑚浅海应堂组灰岩、泥质灰岩、泥质页岩珊瑚、腕足浅海D1四排组生物灰岩夹白云岩及灰岩腕足滨海郁江组上步页岩与泥质岩互层、中部灰岩夹页岩下部泥岩及白云岩腕足、珊瑚滨海那高岭组灰绿色泥岩为
28、主夹灰岩扁豆体腕足、珊瑚滨海莲花山组紫红色砂岩为主,上部夹泥岩、中下部为含砾砂岩鱼类滨海2.石炭纪(C)贵州独山剖面 地区: 华南 P(218220)时代组岩性生物沉积环境C3马平组灰岩(有时夹有燧石灰岩)有孔虫由潮坪沉积环境向浅海过渡C2威宁组厚层灰岩,白云岩有孔虫,腕足浅海相C1上司组灰岩为主,上部夹白云岩,燧石灰岩;下部夹泥灰岩、砂岩有孔虫,腕足、珊瑚浅海相旧司组上部灰岩页岩,下部砂岩、页岩夹灰岩、煤层珊瑚滨浅海相和海陆交互相汤耙沟组灰岩、泥灰岩夹页岩砂岩腕足、珊瑚浅海相革老河组灰岩,白云岩夹页岩珊瑚浅海相3.石炭纪(C)山西太原剖面 地区:华北 P(220)时代组岩性生物沉积环境C3太
29、原组砂岩、页岩夹灰岩、煤层,上部灰岩、页岩,下部页岩、砂岩夹煤层,黑色页岩、煤层夹灰岩透镜体腕足、种子蕨、有孔虫海陆交互相C2本溪组上部页岩、灰岩,下部页岩、煤层夹铝土矿底部有山西式铁矿种子蕨、有孔虫滨海沼泽相至浅海相4.二叠纪(P)黔中地区 地区:华南 P(224)时代组岩性生物沉积环境P2大隆组硅质层头足滞留还原条件长兴组灰色燧石灰岩,有时夹页岩和煤层有孔虫、头足浅海龙潭组黑色页岩、砂岩及燧石灰岩互层,含数层煤有孔虫、腕足、种子蕨海陆交互相沉积P1茅口组浅灰、白色灰岩,含燧石结核灰岩珊瑚、有孔虫浅海栖霞组深灰、灰黑色灰岩,含多层燧石结核珊瑚、有孔虫浅海碳酸盐沉积梁山组石英砂岩、页岩局部夹薄
30、煤层无生物化石滨海沼泽5.二叠纪(P)山西太原 地区:华北 P(225)时代组岩性生物沉积环境P2石千峰组红色砂泥岩夹石膏内陆河、湖相沉积,干旱气候条件上石盒子组上紫红色杂色砂岩为主中黄绿色含砾砂岩与杂质泥岩互层 下杂色砂岩泥岩互层含镁铝节蕨、种子蕨复杂的河、湖相沉积,半干旱气候P1下石盒子组黄绿、灰绿色砂页岩,下部含不规则煤层,植物化石丰富山西组黑色砂页岩含煤层沉积及钙质页岩节蕨真蕨种子蕨近海平原泥炭沼泽相C太原组下部腕足海退背景下的三角洲平原泥炭沼泽环境和热带潮湿气候条件6三叠纪(T)贵州贞丰 地区:华南 P(236)时代组岩性生物沉积环境T3二桥组陆相砂页岩含煤层D-C植物群湖沼环境火把
31、冲组海陆交互砂页岩夹煤层双壳海陆交互相把南组泥砂岩夹煤层珊瑚双壳海陆交互相T2法郎组泥砂岩夹白云岩双壳浅海碳酸盐岩-滨、浅海碎屑泥质沉积关岭组白云岩、膏溶角砾岩双壳咸化海盆T1永宁镇组紫红色页岩、泥灰质和白云质碳酸盐双壳浅海碎屑岩相飞仙关组紫红色砂泥岩海生底栖双壳类、头足炎热干燥气候下的滨、浅海碎屑岩相7三叠纪(T)鄂尔多斯盆地 地区:华北 时代组岩性生物沉积环境T3延长组灰绿色长石砂岩及砂质泥岩夹煤层D-B植物群温带半潮湿T2铜川组灰绿、会红色厚层块状长石砂岩、黑色页岩DB植物群二马营组上部暗紫色泥质砂岩,夹钙质页岩及石膏结核;下部灰绿、灰红、肉红色石英长石砂岩肯氏兽干旱T1和尚沟组砖红、棕
32、色泥岩和砂质泥岩肋木干旱气候下的河湖碎屑岩沉积刘家沟组紫红色砂岩,泥岩夹薄层泥灰岩肋木同上铜川组第一个重要产油层位延长组重要产煤产油层位第三个产油层位位于侏罗纪8侏罗系(J)四川中部(泸州) 地区:西边 P(242)时代组岩性生物沉积环境J3蓬莱镇组棕红、棕紫色泥岩、砂岩,上部偶夹泥灰岩介形虫、叶肢介遂宁组棕红色泥岩J2沙溪庙组紫红色泥岩夹灰色砂岩马门溪龙新田沟组紫红色泥岩、灰色砂岩叶肢介、双壳、许氏禄丰龙J1自流井组紫红色砂岩,泥岩夹泥灰岩自流井是重要的产油层位9.侏罗系(J)冀北辽西 地区:东部 P(240)时代组岩性生物沉积环境K²1孙家湾组紫红色砂砾岩,分选差,胶结松,夹砂页
33、岩刺蕨山麓堆积J3-K¹1九佛堂组上部灰黑色砂页岩夹可采煤层,下部粉砂岩、质状页岩、油页岩鹦鹉嘴龙义县组安山岩为主,夹凝灰质砂页岩狼鳍鱼、有孔虫、叶肢介近水湖泊J2土城子组上部紫红色砂砾岩,粉砂岩页岩;下部玄武岩、安山岩和流纹岩沙漠蓝旗组火山喷发J1北票组上部砂页岩夹煤层;中部玄武岩、安山岩;下部黄绿色砂页岩、砾岩夹煤层沼泽兴隆沟组无生物火山喷发10.白垩系(K)松辽平原 地区:大庆油田 P(246)时代组岩性生物沉积环境K2明水组棕红、杂色泥岩,砂岩和砾岩双壳纲四方台组棕红色杂色泥岩,粉砂岩夹砾岩近海平原河湖相嫩江组灰黑、灰绿泥岩、页岩、粉砂岩青岛龙,双壳类深湖亚相K²1
34、姚家组棕红色泥岩夹粉砂岩浅湖亚相青山口组黑色泥岩、页岩夹绿色粉砂岩深湖亚相泉头组棕红色泥岩及砂岩互层,局部夹暗色岩浅湖亚相K¹1登楼库组紫黑,灰绿色砂岩、泥岩、底部为砂砾岩小型盆地滨湖压相青山组是重要的产油层位嫩江祖是第二个产油层位11.古近系(E) 地区:渤海湾盆地 P(260)统组段地层深度岩性沉积环境中新统(N1)明化镇组6001000棕黄色粉细砂岩,泥岩,下部夹石膏氧化浅湖-还原较浅湖-氧化浅湖,气候上:干旱-湿润-干旱馆陶组300900灰白色粒状砂岩,细砂岩夹棕红色、灰绿色泥岩渐新统(E3)东营组一段盖0300棕红色、灰绿色泥岩与砂岩呈不等厚互层二段储300500灰绿色泥岩
35、夹砂岩三段生150800灰绿色泥岩为主,有炭质页岩和砂岩夹层沙河街组一段(盖)上200400灰色、深灰色泥岩夹少量砂岩下灰色泥岩夹油页岩,生物灰岩和白云岩二段(储)上100150紫红、灰绿色泥岩与灰白色含砾砂岩、砂岩互层下深灰色泥岩夹灰岩薄层三段(生)上8501150深灰色泥岩夹灰岩薄层,有时夹砂岩透镜体下褐灰色泥岩与油页岩互层,夹白云岩、粉砂岩渐新统(E3)始新统(E2)四段(盖)上350950深灰色泥岩夹灰岩、油页岩中蓝灰色泥岩,上部夹石膏下红色泥岩为主,夹薄层砂岩始新统(E2)孔店组一段储300500红色泥岩与砂岩互层夹石膏二段生500600深灰色泥岩为主,上部夹炭质页岩、油页岩和砂岩三
36、段300600红色砂岩砾岩互层,具底砾岩孔店组是重要的产油层位沙河组是第二个产油层位东营组是浅湖亚相古近系始新统孔店组水进(退积) 下粗上细、正序列,沉积是水体范围扩大,为水进序列,岩性的纵向变化反应水体变深。水退(进积) 下细上粗、负序列,沉积盆地水面相对下降,水体分布范围缩小,纵向变化反映水体变浅。超覆新沉积地层的分布范围超过了下伏较老地层的分布范围。退覆:新沉积地层的分布范围小于下伏地层。海侵:由于地壳下降或海平面上升,使海岸线不断向大陆方向退却。海退:由于大陆上升或海平面下降,使海水从大陆撤退。沉积旋回在成因上有联系的,地层的岩性或岩石组合按一定的生成顺序在剖面上规律叠覆,一个水进旋回
37、紧接一个水退旋回,构成一个完整的沉积蛇绿岩套:由代表洋壳组分的超基性基性岩(橄榄岩、蛇纹岩、辉长岩)枕状玄武岩、放射虫硅质岩、软泥和远洋沉积组成的三位一体共生组合体。混杂堆积:不同时代不同成因和不同板块物质的混杂体,海沟俯冲带的典型产物。双变质带:岛弧外侧因压力大温度低形成蓝闪石片岩高压低温变质带,岛弧内侧侵入岩体附近因温度高压力小形成蓝晶石片岩或红柱石片岩,进一步生成混合片麻岩,高温低压变质带。地缝合线:板块互相碰撞和俯冲带消减能留下其拼合碰撞的标志,是巨大而复杂的超岩石圈深裂带,其两侧地块的地质发展史往往有大的差异。中国古板块华北、塔里木、扬子、华夏、南海、印度。补偿沉积:沉积速度=地壳下
38、降速度,非补偿为小于,超补偿为大于。威尔逊旋回:大陆板块的离合旋回和大洋盆地的发展旋回。华北板块形成史 太古宙陆核的形成古元古代原地台形成期中、新元古代似盖层和似盖层形成期早古生代:寒武纪(三分)奥陶纪(三分)志留纪(四分 早中晚顶)扬子板块(寒) 东南大陆边缘:非补偿海盆,北部大陆边缘:被动大陆边缘上裂谷盆地(高丹古缝合线以南)。华北板块(寒) 南缘主动大陆边缘高丹古缝合线以北,秦岭洋向北俯冲,在华北板块南缘形成了活动大陆边缘。华北地区在奥陶系海侵为最大时期,华北地区在奥陶纪中后期整体上升为陆石炭世初期下降接受沉积,因此缺失了整个志留纪和泥盆纪地层。志留纪时,由于秦岭微板块与华北板块的碰撞使
39、北秦岭洋闭合,并形成北秦岭和加里东造山带,南秦岭洋虽有所萎缩但终未闭合。晚古生代:泥盆纪、石炭纪、二叠纪(二分)。南丹型(深水相):(滇黔桂海)是华南泥盆系中、上统台内裂陷槽深水、滞流、贫氧沉积的代表,在空间上呈北北东或北西向的带状分布,明显受同沉积断裂的控制,由黑色泥岩,泥灰岩,硅质岩组成,含菊石,竹节石及无眼三叶虫等化石。象州型(浅水相):华南泥盆系的一种近海、富氧环境下浅海碳酸盐台地沉积类型,分布广泛,以广西中部象州、二塘、横具六景,郁江沿岸中泥盆统和湖南中部上泥盆统为代表,岩性以泥岩,泥灰岩,灰岩,白云岩以及砂泥质岩为主,化石丰富,多为底栖固着类型,如层孔虫,珊瑚,腕足类,苔藓虫,海百
40、合等,半生有鹦鹉螺,腹足类,介型虫,竹节石等。泥盆纪古地理(华南)沉积特征:S/D:滇东、钦防海槽,其他均为剥蚀区D1主要限于滇黔贵海,以碎屑岩沉积及泥灰质沉积为主,晚期开始出现岩相分异D(2-3)地势平缓,海侵范围扩大,岩相分异加剧。石炭纪古地理 华南板块早石炭纪 由西南贵州向北东方向海侵。(岩关期) 大塘期滇黔贵地区:岩相分异 :碳酸盐岩为主,下部为滨海沼泽湘粤:陆表海碳酸盐及碎屑岩沉积 :下部为滨海沼泽,上部为浅水灰岩湘赣交界至广东陆丰:海相碎屑沉积 :滨海含煤碎屑沉积赣东、浙闽:陆相沉积 :陆相含煤沉积 下扬子地区:滨海碎屑沉积至碳酸盐沉积晚石炭世:海侵扩大,总体以陆棚浅海碳酸盐沉积为
41、主,岩相,厚度稳定。华北板块石炭纪地层序列 山西太原石炭系剖面时代 组名 岩性C2-P1 太原组 三个砂岩-页岩及煤层-灰岩沉积旋回(即旋回三次)C2 本溪组 砂页岩夹煤层和灰岩,底部发育铁铝质风化壳,滨海至滨海沼泽环境 石炭系和二叠系界线位于太原组下部近海和海陆交互含煤碎屑质堆积(平原河流-三角洲-浅海沉积旋回)晚石炭世早期华北具有东北低西南高的地形晚石炭世晚期华北南部海侵范围更加广泛,在皖背、豫南及鄂尔多斯为期一代均有明显超覆二叠纪:地壳活动趋于活跃,联合古陆二叠纪末期基本形成。中国境内早二叠世仍有广泛海侵,中二叠世末期构造活动加剧,晚二叠世沿秦岭昆仑山一线为界出现“南海北陆”,延续到三叠
42、纪。华南板块二叠纪地层序列 大隆组 硅质沉积 浮游类型 菊石 代表滞流还原条件下的沉积 P2 长兴组 以灰岩为主 蜒等海相化石 龙潭组 砂页岩灰岩夹煤层 海相动物化石、植物化石 海陆交互相沉积 茅口组 浅海相灰岩 含蜒和大量造礁复体珊瑚,反映热带-亚热带陆表海碳酸盐台地沉积环境 P1 栖霞组 浅海碳酸盐沉积 含燧石结核、丰富蜒类、珊瑚 海侵扩大过程 梁山组 陆源碎屑沉积 含腕足类及植物化石 滨海沼泽环境 马平组:碳酸盐岩华南板块二叠纪古地理早二叠世:梁山期:滨海湖沼相陆源碎屑沉积 限于昆明、贵阳至江南古陆一线以北上扬子地区。栖霞期:最大海侵期、岩相均一。茅口期:岩相分异明显,闽浙赣地区滨海碎屑
43、含煤沉积,湘中下扬子地区滞留静水环境的硅质,泥质沉积,上扬子地区灰岩,康滇古陆附近,晚期出现玄武岩喷发。晚二叠世:东吴运动:大规模海退,玄武岩喷发,华夏古陆上升。龙潭期:岩相分异加剧(自西向东):玄武岩陆相火山喷发夹煤海陆交互含煤沉积海相碳酸盐岩(吴家坪组)海陆交互含煤沉积(湘赣地区及粤北)粗碎屑含煤沉积(粤东及闽中)。长兴期:(西侧)长兴组灰岩(东侧)大隆组硅质岩;康滇古陆东侧陆相含煤沉积。华北地区: 以陆相沉积为主 自二叠纪起已基本脱离海洋环境P1P2 潮湿干旱P2 石千峰组:是一套紫红色岩系,偶含石膏,已是典型的干旱气候条件下内陆河、湖沉积。上石盒子组:以紫红、黄绿等杂色砂、页岩为主,紫
44、红色岩层增多。显示潮湿气候减弱,氧化环境增强。P1 下石盒子组:以杂色泥页岩和中细粒砂岩为主,下部含不规则煤层山西组(代表海退背景下的三角洲平原泥炭沼泽环境和热带潮湿气候条件):下部具交错层理的含砾石英砂岩,上部砂页岩中夹可采煤层 植物化石丰富。古地理:早二叠世早期(太原组中上部):华北及东北南部普遍出现聚煤环境山西期:华北中部为有利成煤带;南部的豫西淮南地区发育海陆交互相含煤沉积。石盒子组:华北大部分为半干旱环境下杂色碎屑岩沉积,煤层不稳定;淮南地区发育含煤沉积及富含夹层。石千峰组:为干旱的内陆环境环境,红色河湖碎屑沉积广布。扩展:华北板块二叠系与石炭系为角度不整合接触,反映了华北板块北缘发
45、生过板块挤压作用,与华北盆地北侧古陆的抬升有密切关系。冈瓦纳大陆在南半球,各板块于早石炭世晚期拼合劳亚大陆二叠纪晚期,北半球的各板块相互拼合,形成统一的大陆华力西海西山系褶皱二叠世中期联合古大陆劳亚大陆与冈瓦纳大陆碰撞中生代 :三叠 侏罗 白垩中生代特征生物界:恐龙时代、菊石时代、裸子植物时代沉积界:陆相沉积、成煤时期构造史:联合大陆走向解体、特提斯洋逐渐萎缩,环太平洋火山活动中国东部地史在时间上的二分性华南T3海陆交互含煤潮湿 印支运动 T1-2 海相碳酸盐岩干旱华北T3河湖相潮湿 印支运动T1-2 河湖相干旱中国中生代明显划分两个阶段 三叠世,特别是早、中三叠世仍继承了古生代以来的以秦岭海
46、槽为界所显示的“南海北陆”特征,受中、晚三叠世间印支运动影响,华南地区明显海退;侏罗纪、白垩纪则以贺兰山龙门山大雪山为界,东西两侧古构造、古地理特征明显不同,东部为陆相火山活动和拉张性盆地,西部为挤压性的山间盆地。华南地区三叠系古地理及地层华南浅海区的三叠系与二叠系呈连续或平行不整合接触。三叠系下统及中统普遍为海相地层,上统多数为海陆交互相或陆相,少数发育纯海相地层,黔南贞丰剖面最好。 二桥组 陆相砂、页岩含煤层 湖沼环境T3火把冲组 海陆交互砂页岩夹煤层 滨海沼泽环境 把南组 同上T2 法郎组 浅海碳酸岩滨浅海碎屑泥质沉积 海水变浅 海退明显 关岭组 白云岩 膏溶角砾岩 干旱气候环境下的潮上
47、蒸发环境T1永宁镇组 紫红色页岩、泥灰质和白云质碳酸盐 浅海碎屑岩灰岩相 飞仙关组 以紫红色沙泥岩为主,含铜 含丰富海生底栖双壳类 为炎热干燥气候下滨、浅海碎屑岩相,代表海侵初期沉积华南三叠纪古地理T11 雪峰山以西,受康滇古陆影响,沉积物西粗东细,呈现滨浅海碎屑岩浅海泥质碳酸盐互层浅海深浅海碳酸盐及钙泥质沉积相带 雪峰山以东:(赣粤闽地区)受华夏古陆影响,为滨海砂泥质沉积。 T12-T21 东部:江南古陆、华夏古陆上升明显上扬子海盆半封闭咸化海盆北部:为巴东组紫红色含铜砂岩赣北闽中为滨浅海碎屑沉积T22华南地区大规模海退,形成大面积古陆西部浅海碳酸盐沉积限于黔桂地区和龙门山前地带中下扬子,闽
48、中地区为海陆交互碎屑沉积,其余为剥蚀区T3西部海湾滇黔桂及龙门山一带,早期碳酸盐沉积,晚期碎屑含煤,属Tethys构造域海湾型海陆交互含煤沉积,属环太平洋构造域小型断陷盆地,有火山岩。注:闽西北地区出现一系列小型内陆新断盆地,其中的陆相酸性火山凝灰岩代表了中生代环太平洋火山带最早的记录。印支运动在华南的表现 湘黔桂高地形成并分隔东西海盆,东西分异明朗化。东部小盆地内的火山活动反映了太平洋板块活动大规模海退(拉丁期大海湾)华南板块上升为陆,与华北板块练成一体,秦岭洋消失,秦岭褶皱带形成黔南、古江裂陷槽(T11开始出现深水沉积)褶皱上升。中国北方三叠系 太行山以西为大中型盆地,如鄂尔多斯盆地 以东
49、为剥蚀高地及小型盆地链接:二叠纪晚期华北板块、塔里木板块与西伯利亚蒙古板块碰撞拼接,形成巨大的劳亚大陆的一部分中国北方古陆。鄂尔多斯盆地三叠系剖面(三叠侏罗)上侏罗统 芬芳河组:分布局限,仅盆地西缘南段有零星出露,主要为河流相沉积。中侏罗统 安定组:泥灰岩、纸状页岩层以及鱼类化石 湖相沉积直罗组:灰黄粗砾岩、砾状砂岩、紫红色泥层互层,泥岩顶面具冲刷面,含蕨类、蚌、河流相沉积。延安组:上段为灰白色砂岩与黑色泥岩互层,含油页或夹煤层;下段(宝塔山段)为灰黄、灰白色中粗粗含长石砂岩夹含砾砂岩,砂岩多斜层理,含费尔干蚌北亚蚌动物群,蕨类植物化石 河流湖相下侏罗统 富县组:灰绿、灰黑色泥岩、油页层岩夹薄
50、层砂岩及煤层,顶部出现紫色泥岩,含锥叶蕨拟刺葵植物群 湖相沼泽相上三叠统 瓦窑堡组:灰、深灰色砂岩与泥岩互层夹煤层,含新芦木,丁菲羊齿,拟丹尼蕨及鱼,介形类化石。永坪组:灰白色中细粒砂岩夹泥岩,砂岩含油。含枝脉蕨胡家村组:中上部为黄绿色沙泥岩夹油页岩,下部为黄绿色、黑色页岩、油页岩中三叠统 铜川组:黄绿、灰绿色细、粉砂岩,泥岩,上部油页岩发育。 纸坊组:紫红色砂泥岩互层下三叠统 和尚沟组:棕红、紫红色泥岩为主。 刘家沟组:灰紫色交错层理砂岩夹砾岩、泥岩。印支运动对中国东部的影响:印支运动在世界上包括三叠纪期间的地壳运动,空间上分布于我国南部、西部特提斯带,引起我国南方普遍海退和中国大陆的形成华
51、南及东南亚向北运动,碰撞到联合大陆上,形成秦岭褶皱带,此时,全世界所有的大陆全部联合到了一起,同时形成的还有三江、松潘、甘孜褶皱带,中国几个大的板块基本拼合印支运动使我国东部构造古地理格局的转折点,中国东部由南海北陆转为东西差异,西部大型稳定盆地开始发育。古气候发生重大变化,华南、华北三叠纪二分性明显,由干旱转换为潮湿古太平洋板块与古亚洲大陆边缘之间的斜向俯冲,激发了兴安岭太行山武陵山线东侧强烈的构造岩浆活动;与西侧的大型稳定内陆盆地形成鲜明对比。因此印支运动以后是亚洲大陆与太平洋之间构造体质演化的新阶段岩浆活动与成矿作用有190-230Ma岩浆岩发育,长江中下游、秦岭、三江形成内生金属矿床。
52、 陕甘宁盆地(华北)三叠系T3:延长组 延长群:以灰绿、黄绿色砂岩、页岩为主,下部夹黑色油页岩,顶部含煤层富含DB植物群,为温带半潮湿T22:铜川组 T21:二马营组:紫红色河湖碎屑岩沉积,仅局部夹一些灰绿色夹层,含肯氏兽动物群化石,干旱T1:和尚组 紫红色砂泥质岩,砂岩中多具有交错层理,代表干旱气候下的河湖碎屑岩沉积组合 刘家沟组侏罗纪,白垩纪:侏罗纪起古中国大陆主体处于陆地环境,结束了东部地区三叠纪前以秦岭为界的“南海北陆”古地理格局西部大型稳定盆地:大兴安岭-太行山-雪峰山以西 大型稳定盆地盆地地层序列-川滇盆地和鄂尔多斯盆地中国东部小型断险盆地冀北辽西剖面为主冀北辽西剖面K12:孙家湾组 紫红色沙砾岩-燕山运动K11:热河群上部 砾岩、砂页岩夹煤J3-K11:热河群下部 中酸性火山岩砂页岩、油页岩。静水湖泊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环境监测物联网在生态农业环境监测中的应用研究报告
- 增生性贫血的临床护理
- 2025年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融合发展的城乡融合发展报告
- 股市波动与经济周期的相关性试题及答案
- 软件设计师备考常见难点解析试题及答案
- 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运动知识点总结模版
- 计算机组成原理试题及答案
- 顾村动迁协议书
- 网络管理员专业交流试题及答案探讨
- 鸡笼投资协议书
- 江苏省南京市、盐城市2025届高三年级5月第二次模拟考试英语试题及答案(南京盐城二模)
- 《公共资源交易法规概要》课件
- 2025年4月版安全环境职业健康法律法规标准文件清单
- 2025年美容师初级技能水平测试卷:秋季美容院服务礼仪试题
- 2025甘肃省农垦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招聘生产技术人员145人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滴滴代理合同协议
- 广西《短时强降水强度评估方法》
- 2025年随州国有资本投资运营集团有限公司招聘笔试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教师的文化素养与试题及答案
- 新《医学微生物学》考试精练试题库(含答案)
- 江苏交控笔试试题及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