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素及证素辨证的研究近况(一)_第1页
证素及证素辨证的研究近况(一)_第2页
证素及证素辨证的研究近况(一)_第3页
证素及证素辨证的研究近况(一)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证素及证素辨证的研究近况(一)作者:唐亚平, 姜瑞雪, 樊新荣【摘要】 证素辨证是一种以证素为核心的辨证新体系。文章对证素的概念、证素的特征、证素的确定原则、证素及证素辨证的具体内容、贝叶斯网络在证素辨证体系中的应用、证素辨证体系的特点和优势等研究近况进行了综述。 【关键词】 证素; 证素辨证; 实验指标证素辨证是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诊断学分会主任委员、湖南中医药大学博士生导师朱文锋教授近年来创立的一种以证素为核心的辨证新体系1,2,为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资助项目。以证素辨别为核心的辨证体系,揭示出了辨证思维的原理和内在规律,符合临床辨证时的实际,充分体现了中医学的科学性,是对

2、中医发展具有重大意义的辨证新体系。现将证素及证素辨证的研究近况概述如下。1 证素概念的研究朱文锋等1,2提出,“证素”即辨证的基本要素,是辨证的关键,是建立以证素为核心的辨证统一体系的基础。证素是通过对证候(症状、体征等病理信息)的辨识而确定的病位和病性,是构成证名的基本要素。黄碧群等3,4认为“证素”是对病变本质所作的判断,而不是现象。因此,证素不是指症状、体征等病理表现证候。证素是具体、基本的诊断单元,还不等于完整的证名诊断。2 证素特征、证素确定原则的研究朱文锋等提出,中医辨证体系中所称的“证素”,具有如下基本特征:证素是根据证候而辨识的病变本质;证素主要指辨证所确定的病位和病性;证素的

3、内容是根据中医学理论而确定的;证素是构成证名的要素;病性证素是对正邪相争的本质概括;证素为具体诊断单元而非分类纲领;证素有一定的组合规则;某些证素间可有重叠涵盖关系5。朱文锋等认为,要根据证素的特征而确定证素,证素设定要满足临床辨证的实际需要,证素应当体现“精”“要”,不宜过细,证素的确定应遵循约定俗成的原则,明确规定各证素的特征及相互间的重叠涵盖关系,所有证素都必须符合脏象、病因、病机等中医学的基本理论,尊重中医辨证的内在规律与特点,符合建立辨证统一体系的要求6。3 证素及证素辨证具体内容的研究朱文锋等79对古今医家所提出的约120项具体证素概念进行分析辨别,筛选出50项共性证素,即:病位证

4、素19项:心、神脑、肺、脾、肝、肾、胃、胆、小肠、大肠、膀胱、胞宫、胸膈上焦、下焦少腹、表、半表半里、经络、肌肤皮肤、肌肉、筋骨关节。病性证素31项:(外)风、寒、暑、湿、(外)燥、火热、痰、饮、水停、虫积、食积、脓、气滞、气闭、血瘀、血热、血寒、气虚、气陷、气不固、气脱、血虚、阴虚、亡阴、阳虚、亡阳、精髓亏、津(液)伤、阳浮、阳亢、动内风。朱文锋提出,根据证候,辨别证素,由证素组合为证名,这就是新的“证素辨证”体系。证素辨证体系研究的内容,主要包括约800个临床信息的规范、量化;50项证素的规范、基本特征、判别和组合规律;由证素组合成的约150个常见证的诊断标准及判别方法;疾病中证素的分布规

5、律、演变规律。其中最关键的是对症状与证素之间的计量关系进行全面系统研究,即明确每一症状在不同证素中的贡献度10。4 贝叶斯网络在证素辨证体系中的应用的研究贝叶斯网络(Bayesian network)是用于不确定性推理,带有概率注释的有向无环图模型。它可根据先验知识和现有的统计数据,用概率的方法对未知事件进行预测。朱文锋等1113采用经验建模与计算建模相结合,将贝叶斯网络用于中医辨证诊断数据中症状与证素间隶属关系、证素之间组合关系的研究,运算结果表明其与中医专家经验有很高的吻合性,中医辨证贝叶斯网络能计算出症状-证素-证名之间的量化关系,为中医证素辨证体系的量化研究提供了重要的统计数据。认为若

6、能将证素辨证贝叶斯网络的人工建模与计算机建模相结合,综合先验信息和后验信息,并反复交叉而使之不断完善,则可提高其应用的准确性。5 证素辨证体系的特点和优势的研究辨证论治是中医学的特色和精华,但中医辨证的普遍规律、思维认识特点还未被深刻揭示,其科学内涵尚未得以凸现和规范。吕翠田14认为证素与证素辨证的提出,是对中医辨证思想的升华,对辨证体系的提炼、总结,是奠定中医学研究规范化、客观化、标准化、科学化的基础。朱文锋、吕翠田等研究后发现,证素辨证体系具有诸多特点和优势。证素辨证体系所确立的辨证思维模式,揭示了辨证的基本原理和普遍规律,学习时便于理解,临床时容易掌握,既有规律可循,又能体现中医辨证的圆

7、机活法,并能克服辨病分型、以证套症的弊端,从而使辨证准确。以证素辨别为核心的辨证体系,抓住了辨证的关键。只要把握50项左右证素的基本特征和组合规律, 便抓住了辨证的核心和本质。认为以证素辨别为核心的辨证体系,具有继承性、整体性,整合、包容、涵盖了以往诸种辨证方法的实质内容,能灵活地辨别处理各种临床证候,克服了以往古今诸法混用、概念欠确切、内容不完整,甚至相互矛盾、错杂的弊端1,10,14。6 证素与实验指标的相关性的研究证素辨证提出以后,不少学者进行了证素与实验指标的相关性的研究。杨丽蓉等15探讨了中医证素与血液、肾功能之间的关系,结果发现尿素氮与寒、饮显著负相关;肌酐与饮显著正相关,与气虚、

8、亡脱显著负相关;尿酸与肝、血瘀、阴虚、阳亢、胃、肺、少腹、气逆显著负相关,与气滞、气虚、血虚、肠非常显著负相关;尿素氮与肌酐比值与热、阴虚、阳亢显著负相关。认为中医证素与肾功能之间存在相关性,肾功能检查可以为证素诊断提供参考。甘慧娟等16采用“证素辨证”及积分的方法进行计算,结果发现阴虚病理与血小板计数呈正相关,实热病理与红细胞压积、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平均血小板体积呈负相关。张少崇等17的研究显示气虚与血虚之间存在着显著相关性,气虚、血虚与红细胞、血红蛋白值之间均存在着相关性。7 结语以证素为核心的辨证新体系可提高辨证的准确性、一致性和可重复性,能明显提高中医诊疗水平,对科研和教学亦有直接指

9、导意义。在证素与证素辨证的研究中,要运用数据挖掘和信息处理等现代科学技术,通过多学科综合研究,增强中医辨证理论与其他科学的交融,为其他学科的介入提供契合点,将属于思维科学、非线性科学的中医辨证,将比较模糊、不易被人接受的中医辨证原理,用复杂理论、系统科学、信息科学、数学技术、数字量化来表达,构建客观化、信息化技术支撑平台,使证素辨证具有明确的理论体系和操作系统。在证素与证素辨证的研究中,还要注意和临床结合、和具体的疾病相结合,对临床常见病、多发病的基本证素予以确定,建立具体疾病的证素辨证,增强证素辨证的实用性。由于证素辨证是一种辨证新体系,在继续进行全面深入研究的同时,还要加强宣传,让广大临床

10、医生了解和接受,使这种科学的辨证新体系在临床上能得到广泛运用,促进中医临床诊疗水平。【参考文献】1 朱文锋.创立以证素为核心的辨证新体系J.湖南中医学院学报,2004,24(6):38.2 海 霞.朱文锋教授谈证素辨证新体系N.中国中医药报,2004-01-05(5).3 黄碧群,朱镇华.证素等概念的辨析J.中华中医药杂志,2005,20(5):273.4 黄碧群,朱镇华.“证素”及其与相关概念的关系J.中医研究,2005,18(6):6.5 朱文锋,张华敏.“证素”的基本特征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05,11 (1):17.6 朱文锋,甘慧娟证素内容的辨析J.中医药导报,2005,11

11、 (1):11.7 朱文锋,李灿东,甘慧娟.病位证素的特征J.福建中医药,2005,36(4):1.8 朱文锋,黄碧群,陈新宇.病性证素辨别的意义与方法J.中医药学刊,2006,24(2):204.9 朱文锋,晏峻峰证素辨证新体系的内容及科学意义J.医学与哲学,2005,26(1):69.10 朱文锋构建“证素辨证”新体系的意义J.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2006,30(2):135.11 朱文锋,晏峻峰,黄碧群.贝叶斯网络在证素辨证体系中的应用J.中西医结合学报,2006,4(6):567.12 朱文锋,朱咏华,黄碧群采用贝叶斯网络运算进行中医辨证的探讨J.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2006,23(6):449.13 朱咏华,朱文锋.基于贝叶斯网络的中医辨证系统J.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6,33(4):123.14 吕翠田对“证素辨证体系”的认识和思考J.中医杂志,2005,46(9):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