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重视诵读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的作用人教版八下课文马说“四合一”教学课例黄石市第八中学 语文组 汪攀诵读是中国传统的语文教学方法。张颂在朗读学中指出:汉字有四声之别,因此就有声调之抑扬,非朗读不足以体会到文章的铿锵之声,音乐之美。汉语重声韵之连绵,因此词语便有双声、叠韵、全重叠、交错重叠等组合形式,非朗读不足以表达其音韵之美。汉语讲究节奏与对称及声韵调的组配,由此而产生特有的节律之美,非朗读不足以感受到其朗朗上口、悦耳动人的魅力。可见,语文教学离不开诵读。朱自清说:“吟诵,对于探究所得的,不仅能理智地了解,而且能亲切地体会,不知不觉之间,内容和理法就能化为自己的东西。”诵读有助于对文章的理解。在诵读
2、中,学生能够体会到文章的内容、神韵、风格。诵读是培养学生精读能力的有效方法,特别是含义较深的语句、段落,可以在反复的诵读之中让学生体会和品味。诵读有助于语言积累。在反复的朗读吟诵之中,词、语、句、段、篇能够顺利地进入学生的语言仓库。诵读不仅可以活跃课堂和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更重要的是它让学生充分地占有学习时间,让学生得到充分的语言和技能训练。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笔者十分注重诵读教学法的应用。下面就以课文马说为例,简要谈谈诵读法在建设语文健康课堂上的作用。一、教材地位作用马说该文是唐代大文学家韩愈于大约贞元十一年至十六年间作的。其时作者初登仕途,很不得意,心情郁郁,所以有“伯乐不常有”之叹。本文采
3、用托物寓意的写法,以千里马不遇伯乐喻贤才难遇明主,对统治者埋没、摧残人才,进行了讽刺、针砭和控诉;希望统治者能识别人才,重用人才,使他们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文章对自己不着一字,愤懑不平之情和穷困潦倒之感却充溢其中。寓意委曲深致,文气矫健挺拔,有尺幅千里之势。马说出现在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是第三篇课文。第五单元共选了九篇古代诗文,包括四篇古代散文,五首诗词曲,编为五课。这些作品,有写景,有传记,有议论,有书序,都是我国古代诗文作品中的优秀篇章,非常适合中学生阅读和积累。从本单元的编写意图看,一方面,编者希望中学生尽可能多的诵读和积累古代优秀的古诗文佳作,使中学生丰富自己的文学和文化素
4、养,并逐渐形成文言语感;另一方面,从九篇古诗文的思想内容看,编者似乎要传递给读者这样一个信息:当经历人生中的不如意时,人们的表现和表达是不一样的(吴均寄情山水,陶潜独立于世,韩愈针砭时弊,宋濂发奋苦学;刘禹锡乐观豁达,杜牧之借古讽今,文天祥以死明志,苏东坡借月抒怀,张养浩悲天悯人)。韩愈的马说不是单纯诉说一番怀才不遇的委屈与牢骚,而是紧紧抓住“对人才的发现在某种意义上比人才本身更为重要”这个特点,围绕“不知”二字来做文章,深刻地说明了:不是天下无才,而是缺乏发现人才、了解人才的“伯乐”。这对培养中学生思辨能力是有一定帮助的,对人生观的形成也具有积极意义。二、教学目标依据语文课程标准对阅读者的要
5、求,即:“诵读古代诗词,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注重积累、感悟和运用,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结合本课的内容和特点从三个维度确立了以下教学目标: 1积累文言实词、虚词,重点掌握“食、见、策、尽”等词的词义,背诵课文。 2了解托物寓意的写法,理解作者怀才不遇的感情,领会文章的寓意。3正确认识社会,正确认识自己,培养真才实学,报效国家。三、教学重难点重点: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2.理解伯乐与千里马的寓意以及二者之间的关系,感受作者所表达的情感。难点:体会本文托物寓意的写法。教学重难点设立的依据:叶圣陶语“
6、非读无以训练语感,非读无以激发美感”,当今语文教改气氛活跃,新观念、新教法层出不穷,但溯本求源,探其精髓,都要求勿忘“读”这个本。朗读有助于对文本的深入解读,反之,对文本的解读到了一定深度,朗读也到位了。二者是相辅相成的。体会托物寓意的写法既是本文学习的重点,也是学习的难点。因为所托之“物”的遭遇、表现正是文章所寓之“意”的形象表达,弄清楚托物寓意的写法,才能深刻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和文章的主旨。在黄石八中“四合一”文稿教学练评活动程序中,【活动2】【活动3】落实教学重点,【活动4】突破教学难点。四、学情分析学生在八上学过爱莲说,对“说”这种论说文体已有了解。但是由于学生对“托物寓意”这种写作手
7、法的理解还不到位,可能会对课文主旨的理解流于肤浅,对作者的写作意图把握不够准确。同时,相当一部分学生的诵读习惯还有待养成,学生积累文言词句、记忆作家作品及古代文化常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也比较缺乏。所以,熟读并背诵课文,在反复诵读中领会作者情感和文章主旨是学生学习本文的重点。五、教学策略(一)教法与建议1用2课时完成教学,将诵读贯穿始终。2结合文中的虚词仔细品味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边讨论,边诵读。3结合时代背景资料,感知作者的写作目的。教法的确立依据:教师要发挥导“读”的作用。泛泛而读,既无目标,也无方法的指导。教师应找准“读”的切入点,主动“设疑”,激发学生“读”的热情,引导学生“读会”“读好”
8、。我的设计是:引导学生关注文中每段结尾的虚词“也”,通过朗读每段的最末一句,先从感性上体会作者在语气上的不同,再进一步把握文章蕴含的思想感情。(二)学法与要求1反复诵读,圈点勾画,随文批注。2查阅资料,了解托物寓意的写法及“说”这一古代文体的特点。3合作探究,了解韩愈的生活经历,理解有才之人怀才不遇的痛苦,从而更深刻的感受到文中洋溢的强烈不平和悲愤之情。学法的确立依据: 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教师应尊重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通过自主学习,知道自己要“做什么”,“怎样做”。 强调学生在预习时,能自行扫清字词障碍,学会搜集并整理相关材料。在语文课堂中,应养成“多读、多写、多
9、交流”的良好习惯。 六、说教学练评活动程序教学步骤教的活动学的活动目的意义解读阅读导航(课前预习)提供马说写作背景及作者思想感情等相关资料,导入新课自主搜集有关韩愈的生平资料。通读全文,了解创作背景。给学生提供相对丰富的背景资料,包括文学常识、时代背景、文本内容梗概、情感主旨、写作特色等等。一方面帮助学生开阔视野,增加积累;另一方面,发挥导入激趣的功能,让学生乐于进入文本阅读。【活动1】 诊断性评价(课前预习) 教师在“四合一”文稿中预设“诊断性评价”,要求学生在课前预习中完成,并在上新课时进行评价 自主预习课文,完成“诊断性评价”。在上新课时交流展示。“诊断性评价”设置了关于文学常识、生字词
10、、内容初步理解等三个方面的内容,其目的是诊断学生的预习情况,并适时导入新课。【活动2】初读课文,疏通文意1. 探讨“食”字的读法,带动对这个字的理解,然后教师范读。2.一个学生朗读,然后全体朗读。3.细读课文、疏通文意。4.以四人小组为单位进行交流,着重词语解释和句子翻译,将不能解决的字、词或句记录在文稿上,全班进行交流。引导学生划出本课的重点字、句;框出通假字,找出常见的一词多义和词类活用,教师进行归类板书。1. 听课文朗读,注意节奏和重音。2. 自由朗读,读准字音,读准节奏,读出感情。3. 分组学习:细读课文,根据课下注释试译课文。(1)自主翻译,并划出不会翻译的词、句。(2)将疑难词句在
11、小组内交流解决。(3)全班共同解决小组内遗留问题。4全班齐读,整体把握文意。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 “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我设计这个环节,主要的目的是让学生能在老师的指导下,扫清字词障碍,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并积累和掌握一些文言文中常见的一词多义、古今异义和通假现象,培养学生依据文脉推断词义的能力。【活动3】再读课文,体会情感 设置两个问题:1. 作者流露出对“千里马”和“食马者”怎样的感情?2.“也”是个常见的文言虚词,大多置于句末表示说话人的语气,有时也放在句中表示短暂的停顿,用来提醒读者注意下面将要说到的内容。体味课文三个自然段末尾的“也”字,在语气上有什么不
12、同,请结合课文说明理由。1.自由读课文,勾画出能体现作者对两者感情的语句,读出画出句子的语气。 2.个别学生朗读,学生集体评议,并说明理由。学生的评议可能会涉及到这么几点:(1)3个“也”字句的语气(2)最后一段刻画食马者愚妄无知嘴脸的句子和自问自答的句子的语气。(3)整篇文章所蕴涵的作者的思想感情。 3.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把握正确语气、情感进行朗读。同时在课文重点字句旁做好批注,可以表达自己个性化的解读,并与小组成员分享。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
13、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活动4】三读课文,把握主旨提问:本文通篇不离千里马,难道只是说“马”吗?学生围绕问题三读课文,分小组合作探究,写出探究结论,全班交流展示。精品细读,提纲挈领的问题让学生对文章做更深一步的理解。“作者的观点是什么?依据是什么?揭示文章主旨的句子是哪一句?”至此,学生已较透彻地把握了文章。就很容易找出“千里马、食马者、伯乐”的寓意了。本活动突破本课教学难点。【活动5】合作探究,说古道今设置两个问题:1.作者认为,自己是个人才,只是缺少伯乐的发现。其实封建社会不知道埋没了多少人才,你还知道哪些怀才不遇的古代文人?2.在当今竞争激烈的社会,
14、你是怎么看待伯乐的作用呢?1.分小组合作探究,小组代表写出探究结论,全班交流展示。2.持不同意见的小组或个人展开课堂辩论。3.将探究心得写进课堂笔记本。4.课下广泛收集相关资料,支撑自己的观点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能就适当的话题即席讲话,有自己的观点,有一定的说服力”,我设计这一活动, 一方面能够培养学生对文章内涵的拓展延伸,也有利于调动学生的阅读积累,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活动6】形成性评价 课文学习结束后,要求学生当堂完成“形成性评价”,并当堂测评课堂学习效果。 独立完成“形成性评价”,完成
15、后全班交流。“形成性评价”用来当堂检测学生的学习情况,要求不给学生设置难度,使学生人人都能动笔,以加深对新知识的理解。让所有学生一课有一课的收获。教和学的针对性都增强了。形成性评价还应采用变式训练的方法,对前面诊断性评价的题目以及活动环节中的核心问题进行考查评测。附1:【活动1】 诊断性评价1.马说中的“说”,是古代的一种 文体,用以 。“说”就是 的意思,“马”在文中特指 。“马说”从字面上可以解作 ,如 就属这一文体。2. 韩愈,字 ,河阳(现在河南孟州)人,唐代 家, 尤其著名,与 同为“古文运动”倡导者,并称为“ ”,是“ ”之首。自谓郡望(郡里的显贵家族)昌黎,世称韩昌黎,谥号“文”
16、,又称韩文公,官至吏部侍郎,故又称韩吏部。作品都收在 里。3. 注音:祗( ) 骈( ) 槽枥( ) 一食或尽粟一石( ) 邪( ) 食马者 ( )4解词:或尽粟一石 : 虽有千里之能 : 执策而临之 : 且欲与常马等 : 5. 找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才美不外见: 食之不能尽其材: 其真无马邪 : 附2:【活动6】形成性评价1.一
17、词多义。写出各句中加点词的词义食 食之而不能尽其材 食不饱 尽 一食或尽粟一石 食之而不能尽其材 之 祗辱于奴隶人之手 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策 策之不以其道 执策而临之 其 不知其能千里 其真无马邪 其真不知马也2.重点句翻译。(1)祇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2)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3)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4)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5)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6)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7)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3文章借有关伯乐和千里马的
18、传说,将封建统治者比作“ ”,将人才比做“ ”,而伯乐喻指 ,集中抨击的社会现象是 。 4. 千里马被埋没的根本原因是: 。作者借此表达了 的心情。5. 本文中韩愈说明庸者“不知马”的具体表现的句子是: , , 。 七、板书设计八、教后反思(一)课堂教学自我评价1.优点:诵读始终贯穿课堂教学。古人云:“书读百遍,其意自见”、“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都体现了诵读的重要性。尤其是文言文教学,必须首先让学生在学生初步理解字意的基础上,把握了作品的情感基调,反复地朗读,再理解,再朗读,在这个过程中充分调动自己的内心情感去体味作者与作品,最终实现对作品深刻的感悟。2.
19、缺憾:一是预习不到位,导致教学预设未能完全实现;二是课堂气氛不够浓烈,部分学生课堂参与度不高;三是【活动2】【活动3】等教学环节线条不够清晰;四是课堂教学容量大,未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二)导致教学缺憾的原因1. 没有充分预习,本课作为公开课我一共讲了四次,不同的学生,教学效果也不同。在大王中学讲课时,学生拿到“四合一”文稿还没有预习就仓促上课了,而我没有根据这一实际情况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导致教学效果打了折扣。2. 对学情没有做认真的了解,大王中学的同学们在课堂学习中显得较为被动,诵读、合作探究等学习习惯还有待养成。小组活动开展不充分,导致个别同学游离于课堂之外。3. 对“四合一”文稿的二备做得不够扎实。每个教学板块的活动设计预案不够精细,没有认真思考教学各环节的衔接和过渡,导致教学线条不够清晰。4. 为了尽可能呈现四合一文稿的完整性,我在公开课中将原本是第二课时的内容加入进来,导致课堂容量偏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19.1 确定平面上物体的位置说课稿初中数学冀教版2012八年级下册-冀教版2012
- 网约车驾驶员考试题库及答案
- 2025年食品生产安全管理人员食品安全法基础知识考试题库附含答案
- 4 常见的动物教学设计-2025-2026学年小学科学一年级下册青岛版(六三制2024)
- 2025年执业药师药事管理与法规考试真题与答案解析
- 2025年行政职业能力测试考试题库解析答案
- 内泌系统教学课件培训课件
- 三优一流活动方案策划
- 电力咨询服务考核方案
- 隐士营销方案
- 医院感染暴发的识别与处置
- 2025年期权开户考试题库及答案
- 超声引导下置管技术规范与临床应用
- 大阪驾照考试题库及答案
- 取样员考试试题及答案
- 2025年中国智慧教育白皮书
- DB32/ 4439-2022工业涂装工序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
- 疼痛护理新进展
- 2025北京高三一模语文汇编:写作1
- 土地出售协议合同
- 医院内部审计制度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