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生物练习第七_第1页
高三生物练习第七_第2页
高三生物练习第七_第3页
高三生物练习第七_第4页
高三生物练习第七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高三生物练习(第七、八、九章)一、选择题1根据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生物进化的方向决定于生物变异的方向B、生物进化的过程,实质是基因频率变化的过程C、研究物种间的差异,关键是研究它们能否交配产生后代D、研究物种的迁徙规律,关键是研究一对雌雄个体的迁徙行为2.在距今30多亿年前的地层中发现了细菌化石,这些原始细菌的代谢类型属于A异养需氧型B自养需氧型C异养厌氧型D自养厌氧型3.地球上出现了真核生物后,它能加快生物进化的历程,其根本原因是A真核生物种类多 B真核生物分布广C通过有性生殖,增强生物的变异性 D真核生物形态多样4.抗流感的疫苗,每过几年就要更新,因为流感病毒已经产生了

2、高度的抗药性,对这种抗药性的产生合理的解释是A流感病毒的获得性遗传的结果 B病毒对疫苗产生了定向变异C疫苗对病毒的抗药性变异进行了定向选择 D流感疫苗诱发病毒产生变异5.已知人眼的褐色(A)对蓝色(a)是显性。在一个有30000人的人群中,蓝眼的人3600人,褐眼的有26400人,其中纯合体有12000人。那么,在这一个人群中A和a的基因频率分别为A.0.64和0.36 B.0.36和0.64 C.0.50和0.50 D.0.82和0.186.隔离在物种形成中的主要作用A.使种群间的个体互不相识 B.使种群间的雌雄个体失去交配机会C.使不同种群各适应于不同的地理环境 D.使种群之间停止基因交流

3、,各向着不同的方向演变7.某岛屿上存在着尺蛾的两个变种,该地区原为森林,后建设为工业区。下列为该地区不同时期两个变种尺蛾的数量比。这种变化的原因是森林时期建成工业区后50年灰尺蛾黑尺蛾灰尺蛾黑尺蛾991l99A.工业煤烟使灰尺蛾变为黑尺蛾 B.灰尺蛾迁离,黑尺蛾迁入C.自然选择作用 D.定向变异作用8.在1.5亿年前的沉积物中发现了已灭绝的剑尾动物。每个个体背甲的长宽比都进行了测量。这一长宽比值用S表示。在下图,P曲线表示1.5亿年时该动物S值的分布。在1亿年的沉积物中,在三个不同地点发现了三个不同剑尾动物的群体。图中a、b、c分别表示三种动物群体中S值的分布情况。请回答下列两个问题(1)在a

4、、b、c三个群体中,哪一群体最可能出现了新种?(2)在发现该动物的三个地区,哪一地区的环境最可能保持不变?选择项新种形成环境不变AbaBccCcaDbb9下列有关种群的叙述,错误的是A.一般说来,低等动物的生殖力都高于高等动物B.具有高死亡率、短寿命和强生殖力的种群往往比一个低死亡率、长寿命和低生殖力的种群有更大的适应环境的能力C.在自然界,决定种群数量变动的直接因素是出生率和死亡率,迁人和迁出等D.自然种群增长规律的S型曲线,其K值与环境条件有密切关系而与遗传关系不大10生活在纬度越低气候越炎热的企鹅,个体越小。这一事实可用以说明的生物概念是适应性应激性遗传性和变异性竞争性A.B.C.D.1

5、1关于生态系统的叙述,错误的是A.农业生态系统必须靠人力来维持,否则就要发生演替B.目前全球温度有升高的趋势,人为因素起了主导作用C.CO2是主要的温室气体,温室效应会使北半球的气候带北移D.空气中的CO2浓度升高,会使C4植物发展超过C3植物而改变生物群落的组成12有些植物的种子成熟后,即使有适合的萌发条件也不萌发。例如有些植物的种子秋天成熟后要经过一段时间的休眠才能萌发,这类植物最有可能自然分布在A.低纬度地区 B.低海拔地区 C.高降水量地区 D.高纬度地区13下列生命现象中,区域的界限对哪一项特别重要A.寻找配偶 B.遗传适应 C.种内斗争 D.成功的生存斗争14以下对于生物相互关系的

6、叙述,正确的是A.种间的生存和繁衍的条件重叠越大,种间竞争越激烈B.激烈的种内竞争会引起食性分化C.为保护雷鸟种群增加个体数量,应尽可能地捕杀雷鸟的天敌D.受保护的没有动物牧食的草场,生物生产力大于有动物牧食的草场15.(多选)生物群落中的各种生物分布都有各自特有的时间和空间,这有利于A.避免种内斗争B.减少种间竞争C.提高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 D.促进能量流动16水稻分早稻和晚稻。如果把早稻在夏天播种,则长成的植株会抽穗、开花和结果,但产量很低。如果把晚稻种子在春天播种,则长成的植株一般不会抽穗、开花和结果。那么,影响水稻抽穗和开花的非生物因素主要是A温度高低 B光照长短 C空气质量 D矿质

7、营养17下表是以1头牛和300只兔进行试验,得到相关试验数据。据此分析,推论不正确的选项是A牛和兔分别食用1000 kg的饲料干草,牛兔增加的重量相等B兔的个体小,运动性强是其散失热量较多的主要原因C若牛肉和兔肉价格比为l:15,则养殖兔的经济效益高D不管市场价格如何,饲养兔子较麻烦(场地、人工方面),还是养牛合算18.我国南方的马尾松林,往往易发生严重的松毛虫害;如马尾松和其他树种形成混交林,就能减少病虫害的发生。这种生态效益是由何种因素引起的A.复杂的种间关系 B.气候条件 C.温度条件 D.土壤条件19森林生态系统不可能出现于A.年降雨量与年蒸发量平衡的中纬度地区 B.年降雨量远低于年蒸

8、发量的温带地区C.年降雨量远大于年蒸发量的温带地区 D.年降雨量与年蒸发量平衡的高原地区20森林是地球上生产力最高的生态系统,原因是A.一年中森林固定的太阳能最多 B.一年中森林合成的有机物最多C.一年中单位空间的森林积累有机物的速率最快 D.森林可以生产多种产品21下列哪一项最适于描述生态系统中三大功能类群(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之间的关系A.种内斗争 B .种间关系 C.竞争和捕食 D.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22在一个封闭的池塘,水体受大量生活污水的污染,出现富营养化。下图中池塘水中含氧量的变化曲线最可能是草虫鸟yx23在下图食物网中a表示动物性食物所占比例,若要使鸟体重增加x,至少需要生产

9、者量为y,那么x与y的关系可表示为A B C D 24下列哪一项措施最可能与可持续发展的原则不相符A 森林的采伐量小于生长量 B 人工鱼塘生产者的能量少于消费者的能量C 农田从收获中输出的氮元素多于补充的氮元素D农田施用无机氮肥多于生物固定的氮肥25(多选)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生态系统稳定性的维持,是由于生态系统具有自动调节的能力,大小取决于营养结构的复杂程度B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越复杂,食物链中各营养级生物种类越多,就越难进行自我调节,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越弱C流经城市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城市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总量100500生存率(%)卵 成虫甲乙丙D植物需要较多的NP元素,水体中含量越多,

10、水生植物生长越好,动物获得的食物和氧气越多,越容易生存26右图为三种蜂的生存曲线。叶蜂产卵于叶上;泥蜂贮存其他昆虫的幼虫为子代的食物;蜜蜂的幼虫由工蜂直接喂养。这三种蜂的生存曲线依次是A甲、乙、丙 B乙、丙、甲C乙、甲、丙 D甲、丙、乙27在一片动植物种类繁多的森林中,消费者、分解者种类和数目基本稳定,那么下列哪项与之不相符 A能量流动与物质循环保持相对稳定 B食物链和食物网保持相对稳定C各类生物所含的能量值变化较小 D各种群年龄组成维持增长型28将两种谷仓害虫拟谷盗和锯谷盗一起饲养在面粉中,图是按甲和乙两种情况进行实验的结果(甲:2种害虫共同饲养在面粉中;乙:2种害虫共同饲养在面粉中,但在面

11、粉中渗入细小的短的毛细管),则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两者是捕食关系 B两者是竞争关系C两者是共栖关系 D甲曲线和乙曲线均不能说明两种的关系29. 若将细菌放置于有营养的物体上,它会繁殖并形成细菌群,如下图所示。在下图供选择的方案中有什么适当的实验可以用来检验两种抗生素的杀菌效用? 30右图为物质循环简图,A为生产者,B为消费者。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是光合作用 B过程有分解者参与C代表消费者呼吸作用 D本图涉及碳和水的循环31在一个实验中,某研究者想测算一下一只菜青虫每天用于生长和发育的能量。观察发现一只虫子平均一天吃2平方厘米菜叶。为了估算方便,又做了以下一些测量:W:该菜叶每平方厘米平均干物质

12、量X:每天每只虫子以热能的形式散失的能量Y:每天虫子粪便的干量Z:每天每只虫子水和二氧化碳的排出量根据这些数据,可估算出每天一只虫子用于生长发育的能量为AB2WY BB=WYZ CB=2WX DB=2WXY32下图为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示意图,下列等式中不可能成立的是AB2A(10%20%)BAFB1C1D1E1CA(B1+B3)C1C2C3DC3B2(80%90%)33下列哪个食物链(网)中鹰的个体数量最多 草小鸟田鼠兔鹰草鹰田鼠昆虫食虫鸟A草昆虫青蛙蛇鹰 B草昆虫田螺食虫鸟鹰C D34在棉花棉蚜食蚜蝇瓢虫麻雀鹰这条食物链中,如果食蚜蝇要有5m2的生活面积才能满足自身的能量需求,则一只鹰的生活空

13、间至少是A.5×103 m2 B.5×104 m2 C.5 3 m2 D.54 m235甲是一种能生活在多种土壤中的小型昆虫,常被昆虫乙大量捕食,DDT和aldrin是用于控制这些生物的杀虫剂,aldrin对甲和乙毒性相同,但DDT对乙的毒性比对甲更强,现用DDT和aldrin单独处理田块,如图所示中的哪两个图能分别代表DDT和aldrin单独作用时对害虫数量的影响 A2和1 B1和3 C2和4 D3和436一组学生将叶捣碎成叶汁后混入一些池泥并放在黑暗中保存。在 10天中他们每天取些样品以确定叶汁中微生物的数量变化,结果如图所示,下面的哪一个结论是错误的?A生物可能是生产

14、者 B生物可能以生物为食 C生物紧随生物的出现而出现 D生物可能是捕食者37图为A、B两个地区的人中年龄组成示意图。设A地区的人口增长率为a,B地区的人口增长率为b,那么a与b的数量关系是Aab Bab Cab Dab38酸雨形成的机理很复杂,影响其形成的因素也很多,除大气污染程度外,还与大气和降水、土壤地带性差异以及大气的缓冲能力等因素有关。下表是不同国家和地区雨水酸度与酸碱成分。地点酸度酸性物质(ppm)碱性物质(ppm)PHSO42-NO3-Ca2+NH4+重庆4.1213.291.391.531.21北京6713.113.123.632.54瑞典4.33.41.90.280.56美国3

15、.926.02.43.300.20下面是根据表中数据所作的分析,其中不正确的是A由于北方地区的土壤一般都是偏碱性,空气的尘粒主要来自土壤,大气中较多的碱性物质中和了酸性物质,所以北京地区酸雨相对较少B重庆与北京相比较,SO2和NO2的排放总量相差不多,但雨水的pH值却远低于北京地区,其原因可能是与西南地区森林覆盖率高、土壤偏酸性有关C在我国排放的工业废气中,SO2排放量远远大于NO2的排放量,所以适合我国国情的治理酸雨的措施中,最主要的是要控制SO2的排放量D我国北京SO2和NO2的排放量比美国和瑞典分别高近4倍和2倍,但从总体情况分析,美国和瑞典的雨水pH值比我国低得多,原因可能与这些国家在

16、废气的处理过程中过多地去除了Ca2+和NH4+有关39我国政府为把2008年的北京奥运会办成绿色奥运,目前正在北京地区实施大规模的绿化工程。绿化北京的根本目的是为了调节A北京地区的气温 B北京地区的湿度 C北京地区氧气和二氧化碳的浓度 D北京地区氧气和二氧化硫的浓度402005年3月9日,广州增城出入境检验检疫局从进口废纸中截获入侵红火蚁。若其流入境内适宜的环境中,其种群增长曲线是 二、填空题1.在某动物的一个种群中,随机抽出一定数量的个体,其中,基因型为BB的个体占20,基因型为Bb的个体占70,bb基因型的个体占10。基因B和b的频率分别是_和_。2红绿色盲是人类常见的遗传病,某中学生物兴

17、趣小组开展研究性学习,对该校各年级在校学生中红绿色盲发病情况进行调查。假设调查人数共3000人,(男性1450人,女性1550人),调查结果发现有色盲患者43个(男性41人,女性2人),如果在该人群中还有30个携带者,则红绿色盲的基因频率是_。3热带草原部落人的膳食结构为70%的植物,20%的草食动物,10%的肉食动物若能量传递率是10%20%,则人获取的能量至少是生产者所固定的总能量的多少? 4一位生态学家研究了一块玉米地的能量流动情况,得到如下数据。·这块玉米地共收割玉米约10000株,质量为6000kg,其中共含碳2675kg·这些玉米在整个生长过程中通过呼吸消耗的葡

18、萄糖约2045kg·1kg葡萄糖储存1.6×107KJ能量·整个生长季节,入射到这块玉米田的太阳能总量为8.5×1012KJ(1)计算:这些玉米在整个生长季节所固定的太阳能总量是_,呼吸消耗的能量占所固定的太阳能总量的比例是_;这块玉米田的太阳能利用率是_。(2)根据计算,请画出能量流经该玉米种群的图解,图解中应标明各环节能量利用和散失的比例。5下表是对某水生生态系统营养级和能量流动情况的调查结果,表中A、B、C、D分别表示不同的营养级,E为分解者。Pg表示生物同化作用固定能量的总量,Pn表示生物体贮存的能量(Pn=PgR),R表示生物呼吸消耗的能量 (

19、单位:102千焦/m2/年) 。 分析回答:PgPnRA15.92.813.1B870.7369.4501.3C0.90.30.6D141.061.979.1E211.520.1191.4能量流动是从A、B、C、D中的哪个营养级开始的?为什么?该生态系统中能量从第三营养级传递到第四营养级的效率是多少?从能量输入和输出角度看,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否增加?为什么?6图表示密封的玻璃容器内绿色植物生长在潮湿的土壤和腐殖质中,在适宜的温度和光照条件下,瓶内生物能存活较长时间。(1)为保证生物的生存,需要注意的事项是什么?_ (2)为保证生物的生存,必需的二项外界环境条件是_。(3)在白天,瓶内空气成分

20、的特点是_含量高;在夜间,瓶内空气成分的特点是_含量高。(4)瓶内加入腐殖质的重要意义是_。7.近年来,在世界范围的农田生态系统中有两个突出的问题引起了科学家的高度关注:其一是蛙的数量急剧减少,其二是鼠害泛滥,虫害频繁。请根据所学知识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 试从蛙的发育、遗传和变异的角度,分析环境中臭氧层的破坏和农田水体pH值的变化如何导致蛙数量急剧减少。臭氧层被破坏的影响:_ 。农田水体pH值变化的影响:_。蛙的数量急剧减少,除了上述因素外,还有_和_因素也产生重要影响。有人尝试“引蛇灭鼠”并取得较好的效果,此种方法突出的优点是_。参照上述方法,并根据所学的知识,写出三种防治农业害虫的生物防治

21、法。_ 。 _ 。_。8.假如在你的前面有A、B、C三个水样,它们是经过如下处理获得的:第一步,从泛着绿色的池塘中取水,静置4小时,倒去上清液,留下藻类。再加清水,静置4小时,再倒去上清液,留下藻类。重复3次。最后加水至900mL。第二步,将900mL藻液搅拌均匀,分别倒人3只300mL烧杯中继续培养。A烧杯中加入0.3克洗衣粉和0.3克尿素;B烧杯中加入0.3克尿素;C烧杯中不加任何物质。第三步,在向阳的窗台上培养5天,得到水样A、B、C。根据上述前处理过程回答如下问题:(1)如何通过实验大致计算出3个水样中绿藻的密度大小?(2)前处理过程中第一步处理的目的是什么?(3)如果已知洗衣粉中含有

22、一定量的磷,你的检测结果可以说明什么问题?(4)上述实验不能证实氮也是藻类大量繁殖和生长的重要元素,如何修改上述实验过程来证实氮也是藻类大量繁殖和生长所需要的重要元素之一?(5)池塘中藻类大量繁殖和生长称为“水质富营养化”。大多数远离城市的天然池塘,施入一定的氮肥,常常不能引起池塘水质富营养化;而施入一定的磷肥后,很快就能引起池塘营养化。上述实验的合理解释你认为可能是什么?9在5月份一晴天的水池生态系统中:(1)请在如下图内自A处画出由于大量绿藻的存在,使CO2含量在水池中一昼夜里大致变化的曲线。(2)在同一图内自B处画出同时生活在这一生态系统中的鱼虾及河泥中细菌活动造成CO2含量在一昼夜里大

23、致变化的曲线。(3)联系两条曲线,可表明该系统对CO2含量的相对平衡具能力。(4)上右图表为生活于该系统的两个种群密度变化的曲线,可知它们的捕食关系是为食。(5)若大规模打捞绿藻作绿肥和饲料,使之数量急剧减少后,将会使该系统。10调查某草原田鼠数量时,在设置1公顷的调查区内,放置100个捕鼠笼,一夜间捕获鼠32头,将捕获的鼠经标记后在原地释放。数日后,在同一地方再放置同样数量的捕鼠笼,这次共捕获30头,其中有上次标记过的个体10头。请回答下列问题:(1)若该地区田鼠种群个体总数为N,则N=_头(计算公式是:Na=bc)。A30 B32 C64 D96(2)要使上面所计算的种群个体总数和实际相符

24、,理论上在调查期必须满足的条件是_ A有较多个体迁出调查区B调查区内没有较多个体死亡C调查区内没有较多个体出生D有较多个体迁人调查区(3)调查甲、乙两草原所捕获鼠的月龄,它们的月龄构成如下图10-20。据图分析:_草原的田鼠种群属于_型;_草原的田鼠种群属于_型,可以预测,该草原鼠害将会严重,必须作好防治准备工作。图10-20 图10-21(4)若某种群有成鼠a头(计算时作为亲代),每头雌鼠一生产仔16头,各代雌、雄性别比例均为11,子代幼鼠均发育为成鼠,所有个体的繁殖力均相等,则从理论上计算,第n代产生的子代数为_。Aa×8n-1Ba×8n+1Ca×8n Da&

25、#215;8n-2(5)若将雌、雄成鼠各若干头,放在大小一定的笼内饲养,让它们交配繁殖,且供给足够的饵料和水,则笼内鼠数变化和饲养时间之间的关系,应为图10-21中的曲线_。11根据右图的碳循环示意图回答问题:(1)从微观上看,过程主要是在细胞内_中进行的。(2)岩石圈中的碳以_形式贮存,故不直接参与碳循环。水圈中碳的存在形式是_。(3)由图中可见,碳循环带有_性质,属于_型循环。(4)碳从无机环境中进入生物群落的途径是_;表示的是_关系;表示_。(5)参与过程的生物新陈代谢类型是_;它们与同区域中的动、植物共同构成了_。(6)太阳能照射到地球表面后,大部分被吸收并通过各种方式转化为热量,热量

26、最后以_形式再辐射,如果大气层中的CO2增多,则产生_效应。(7)从上图可知,减缓温室效应的最关键的措施是:第一,_;第二,_,_。(8)若上图中的种群及相互间的关系右图,设E种群干物质中的能量5.8×109千焦;B种群干物质量为13×108千焦;则A种群干物质中的能量值至少是_。若D的总能量为15×108kJ,且A只捕食C,则A的能量在_千焦和_千焦之间。(9)碳循环的进行伴随着_,但由于生物体不能在代谢中利用_,因而能量流动具有_的特点。 12某池塘中生长着浮游植物、浮游动物,水草、虾、鲫鱼、草鱼、乌鱼等水生动植物。由于池塘附近有一些工厂和居民区经常向池塘中排

27、放工业废水和生活废水。经检测池塘中汞、镉等重金属严重超标,氮、磷等大量富集导致浮游植物和浮游动物大量繁殖,造成水中溶解氧含量降低,使水体处于严重缺氧状态,致使鱼类等生物大量死亡、腐败,其尸体在微生物的作用下分解产生出难闻的气味(硫化氢、氨等)。请根据上述材料回答下列有关问题:(1)请写出该池塘中一条含有4个营养级的食物链。(2)在该池塘中体内汞、镉等重金属含量最高的生物是什么?(3)氮、磷是生物体内必需的大量元素,为什么水体中氮、磷含量过高,反而会污染水质?(4)池塘中有难闻气味的物质硫化氢、氨是尸体中何种有机物分解产生的?(5)该池塘生态平衡遭到破坏的因素是什么?(6)请根据所学的知识,谈谈

28、如何对该地区池塘进行治理,使其恢复生态平衡? 13.拟谷盗是危害粮食的一类昆虫,现将甲、乙两种拟谷盗等量混养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的同种面粉中。培养一段时间后,分别统计两种拟谷盗种群的数量(以两种拟谷盗数量总和为100),结果如下表:根据表中数据,在下面提供的坐标中绘制湿冷、干温条件下拟谷盗数量百分比的柱形图。环境条件甲拟谷盗乙拟谷盗湿热1000干热1090湿温8614干温1387湿冷3169干冷0100甲拟谷盗与乙拟谷盗两个种群之间的关系为_。在本实验中,引起两种拟谷盗种群数量变化的非生物因素是_。从实验中可看出,在同一环境条件下两种拟谷盗种群的数量变化不同,表明物种的_因素起重要作用。14. 生

29、物生存所依赖的无机环境因素对生物有重要作用。(1)图1表示玉米螟(一种昆虫)的幼虫发生滞育(发育停滞)与日照长短的关系。据图可知日照时数为_小时,玉米螟幼虫滞育率最高;日照时数达18小时,不滞育玉米螟幼虫约占_%,此条件也适于_植物开花。(2)图2表示一种夜蛾的蛹发生滞育与日照长短及温度的关系。据图可知,当温度30,日照时数为_小时时,这种夜蛾的滞育率最高,达_%;与上述相同日照条件下,温度20时,夜蛾蛹的滞育率达到_%。可见夜蛾蛹发生滞育是_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除上述因素外,影响夜蛾生长发育的无机环境因素还可能有_等。(3)一般来说,影响昆虫昼夜活动的主要环境因素是_。15.右图是地球上各种

30、水体相互转化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1)A表示绿色植物的作用,该作用对植物保持正常生命活动的重要意义是。(2)绿色植物进行B过程的主要部位是细胞。该细胞渗透吸水与吸收矿质元素不是同一过程,其原因主要在于后者是一个的过程。(3)人体内所需水的主要来源是,这一体内水分排出途径对人体内水平衡的意义最大。(4)从生态系统的角度考虑,该图能体现的生态系统功能是16.有一位生态学家,对5个生态系统中的生物群落的组成情况进行了调查,调查结果如下表:表中种l、种2代表不同的物种;A、B代表不同的生物群落;表中的数据表示每个物种的种群密度(单位:个体数100m2)。生物群落种1种2种3种4种5种6种7种8种9种

31、10A090040003020000B0220240200210100102000C7002005050000000D560400400000000E55l2343050800100 请对上述数据仔细分析后回答下列问题: (1)上述5个生物群落中,当同时受到大规模虫害袭击时,你认为受影响最小的是。(2)在生物群落E中,若物种l是由物种2进化来的,在进化过程中成为必要的条件。 (3)根据你对上述调查数据的分析,你认为建立一个人工生态林应注意的问题是。其目的是。 (4)在生态系统中,种群的增长通常呈“S”型曲线。在培养微生物时,微生物的生长曲线因为有衰亡期而不呈“S”型,怎样处理才能让微生物的生长

32、曲线也呈“S”型?。17.某同学在培养金黄色葡萄球菌时,培养基上污染了青霉,在青霉周围的金黄色葡萄球菌都被杀死了。有关此现象的产生,有人提出了化学拮抗的观点,即霉菌产生一种化学物质抑制了金黄色葡萄球菌的生长繁殖。试设计实验探究青霉与金黄色葡萄球菌之间是否存在这种关系。 你的实验假设是:。 主要实验步骤:制备。观察的生长状况。 实验结果预测和分析:参考答案:1-5 BCCCA 6-10 DCCDC 11-15 DDCA(BCD) 16-20 BDABC 21-25 DDCC(BCD) 26-30 ADBCC 31-35 DDCDB 36-40 ABDCB1. 55% 45% 2. 1.65% 3

33、. 1/1274(1)1.4×1011KJ 23.4% 1.65%(2)5B B营养级含能量最多,为生产者 5.7% 增加 该生态系统输入的总能量大于所有生物耗能之和6.(1)图中植物应是长得慢的物种,若生长过快,其他植物会因遮光而死亡,降低了物种多样性;使图中所有物种不受昆虫和真菌感染,因在潮湿、温暖的环境中,病虫害会迅速传播 (2)光照和适宜的温度 (3)O2 CO2 (4)提供分解者;为植物提供初始无机营养;为分解者提供初始有机营养 7.基因突变率上升,产卵率下降,畸形卵出现率增加 PH值变化影响受精卵的发育 人工捕捉 大量使用农药 无环境污染 使用性引诱剂 引入天敌 引入寄生者8.(1)镜检后求其平均值,再比较或用计数板计数后比较。 (2)使水质贫营养化,消除原池塘水中的矿质元素对实验的影响便于以后的实验比较。 (3)P是藻类的必需元素,也是水质富营养化的原因之一。 (4)加设一烧杯,其中的藻液中只加洗衣粉,而不加尿素。 (5)天然池塘中可能富含固氮菌和蓝藻等,或因农田中使用氮肥后被雨水冲刷而流人池塘水体中使水体中化合态氮的量较为丰富,因而P就成为制约因素。9(1)、(2)见下图(3)一定的调节 (4)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