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安徽省合肥市2015-2016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试卷高三化学分析一、对整体试卷的一个分析说明2016年合肥市高三第一次教学质量检查化学试题虽然没有按全国课标试卷命题模式安排选考试题,但试卷紧扣考试说明,从考生熟悉的基础知识入手,以能力测试为主导,在测试考生进一步学习所必需的知识、技能和方法的基础上,全面检测考生的化学科学素养。注重测量自主学习的能力,重视理论联系实际,关注与化学有关的科学技术、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以促进学生在知识和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的全面发展。具体整体分析如下:1.坚持对化学主干知识的考查。考试的内容所选的知识点始终围绕着化学学科的主干知识和核
2、心内容。它包括阿伏加德罗常数、物质结构与元素周期表、元素及其重要化合物、有机推断、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氧化与还原、电解质溶液、电化学基础、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实验设计与评价等。学科特色浓郁,知识层次鲜明,既有描述性知识又有迁移性和创新性知识,各层次的考生都有一定发挥的空间。2.重视考查学生读图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试题重视学生对图表信息的获取和整理能力的考查,共用图表14个。呈现出图文并茂、内容丰富的学科特点。突出考查学生的识图能力、处理数据的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3.探究性试题向培养学生科学方法转变。试题继承了历年的探究性、开放性的特点,考查学生对化学实验的分析、推断的
3、能力。改变死记硬背实验,突出通过实验推出结论的方法。考查学生对实验方法的选择,情景性强,从多角度考查学生对实验的理解,体现了科学研究方法的重要性,对学生的能力培养会受益一生,对教师进行探究性教学具有很好的导向性。4.体现对社会热点的关注,能够联系生产、生活,关注STS。试题考点呈现方式既有传统的知识主线式,考查重要化学知识,也有时代性的新意。2015年度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出现在化学试卷中;一些化学新物质、新技术和新工艺等在试题中均有体现。5.注重化学计算,考查计算能力。试题涉及的计算有物质的量、气体摩尔体积、量浓度、氧化还原反应、混合物的计算、守恒计算、反应热的计算、平衡常数、溶度积常数等
4、,充分考查了学生的计算能力。二、亮点试题分析选择题部分第12题虽然是常见的考查原电池知识的题目,但是学生错误率相对较高。非选择题部分第18题为工业生产流程题,题目充分考查了学生的分析问题能力。【试卷原题】12.用固体氧化物作为电解质的氢氧燃料电池电解Na2 S04溶液,已知固体氧化物在高温下允许氧离子(O2-)在其间通过,其工作原理如下图所示(c、d均为惰性电极)。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电路中电子流向为adcbB电极b为负极,电极反应式为O2+4e一=2O2-C电解后烧杯中溶液pH增大D理论上b极消耗气体和c极生成气体质量相等【答案】D【考查方向】本题主要考查原电池工作原理【易错点】
5、电子不可能通过电解质溶液【解题思路】利用原电池工作原理,分析电池中的电流方向或者电子流向,再进行相关计算。【解析】用以O2传递电荷固体氧化物为电解质的氢氧燃料电池电解Na2SO4溶液,电子不可能通过电解质溶液;原电池中O2为正极;电解Na2SO4溶液只要温度不变溶液的pH不变;原电池反应中,正负极电子转移守恒。【举一反三】1.【2015全国卷I第11题】微生物电池是指在微生物的作用下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其工作原理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微生物电池的说法错误的是( )A正极反应中有CO2生成B微生物促进了反应中电子的转移 C质子通过交换膜从负极区移向正极区 D电池总反应为C6
6、H12O6+6O2=6CO2+6H2O【答案】A【试题解析】利用原电池工作原理,分析原电池两极产物以及电子流向。A、根据C元素的化合价的变化二氧化碳中C元素的化合价为最高价+4价,所以生成二氧化碳的反应为氧化反应,所以在负极生成,错误;B、在微生物的作用下,该装置为原电池装置,反应速率比化学反应速率加快,所以微生物促进了反应的发生,正确;C、原电池中阳离子向正极移动,正确;D、电池的总反应实质是葡萄糖的氧化反应,正确,答案选A。【举一反三】2.【2014全国卷II第12题】2013年3月我国科学家报道了如图所示的水溶液锂离子电池体系。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a
7、为电池的正极B电池充电反应为LiMn2O4=Li1-xMn2Ox+xLiC放电时,a极锂的化合价发生变化D放电时,溶液中Li+从b向a迁移【答案】C【试题解析】A、由图示可知:活动性b>a,所以b是负极,a是正极。Li失电子为负极,LiMn2O4得电子为正极,所以a为电池的正极,正确;B、充电时,Li+在阴极得电子,Li1-xMn2O4在阳极失电子,电池充电反应为LiMn2O4=Li1-xMn2O4+xLi,因此选项B正确;C、放电时,a为正极,正极上LiMn2O4中Mn元素得电子,所以锂的化合价不变,错误;D、放电时,根据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的原则,溶液中阳离子向负电荷较
8、多的正极移动,即溶液中Li+从b向a迁移,因此该选项正确。【试卷原题】18.(14分)高纯活性氧化锌可用于光催化、光电极、彩色显影等领域。以工业级氧化锌(含Fe2+、Mn2+、Cu2+、Ni2+、Cd2+等)为原料,用硫酸浸出法生产高纯活性氧化锌的工艺流程如下:回答下列问题:(1)浸出时,为了提高浸出效率采取的措施有(写两种): (2)氧化时,加入KMnO4溶液是为了除去浸出液中的Fe2+和Mn2+(溶液中Mn元素全部转化为Mn02),请配平下列除去Fe2+的离子方程式:MnO4- + Fe2+ + _ = MnO2+ Fe(OH)3+H+(3)加入锌粉的目的是 。(4)已知H2 SO4浸出液
9、中,c(Fe2+)=5. 04mgL-1、c(Mn2+) =1. 65mgL-1加入KMnO4溶液反应一段时间后,溶液中c(Fe3+) =0. 56 mgL-1,若溶液pH=3,则此时Fe3+ (填“能”或“不能”)发生沉淀。若要除尽1m3上述浸出液中的Fe2+和Mn2+,需加入 g KMnO4。【答案】(1)将工业级氧化锌粉碎 搅拌(2)1 3 7H2O 1 3 5 (3)调节溶液pH,除去溶液中的Cu2+、Ni2+、Cd2+等(4)不能 7.9【考查方向】工业生产流程题【易错点】Fe3+能否发生沉淀的判断;氧化还原反应的计算【解题思路】先结合相关知识分析生产流程的化学原理,在进行计算。【解
10、析】以含有Fe2+、Mn2+、Cu2+、Ni2+、Cd2+等杂质离子的ZnO为原料经酸浸、氧化、置换、过滤、沉淀、吸滤、煅烧等过程制备高纯度的活性ZnO,要求回答提供酸浸率的措施、氧化还原反应的配平、加入锌粉的目的以及根据Ksp进行沉淀判断和氧化还原反应的计算。在pH=3和c(Fe3+)=0.56 mg/L的溶液中,由于c(OH)=1.0×1011 mol/L、c(Fe3+)=1.0×105 mol/L,则c(Fe3+)×c3(OH)=1.0×1038 < KspFe(OH)3=4.0×1038,故没有Fe(OH)3沉淀。氧化1 m3含c
11、(Fe2+)=5.04 mg/L(即0.09 mmol/L)和c(Mn2+)=5.04 mg/L(即0.03 mmol/L),根据电子守恒有:n(Fe2+)+2n(Mn2+)=3n(MnO4),即0.09 mol+2×0.03 mol=3n(MnO4),解得:n(MnO4)=0.05 mol 即m(KMnO4)=7.90 g【举一反三】1.【2015全国卷I第27题】硼及其化合物在工业上有许多用途以铁硼矿(主要成分为Mg2B2O5H2O和Fe3O4,还有少量Fe2O3、FeO、CaO、Al2O3和SiO2等)为原料制备硼酸(H3BO3)的工艺流程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1)写出Mg
12、2B2O5H2O与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为提高浸出速率,除适当增加硫酸浓度浓度外,还可采取的措施有_(写出两条)。(2)利用_的磁性,可将其从“浸渣”中分离“浸渣”中还剩余的物质是_(写化学式)。(3)“净化除杂”需先加H2O2溶液,作用是_。然后在调节溶液的pH约为5,目的是_。(4)“粗硼酸”中的主要杂质是_(填名称)。(5)以硼酸为原料可制得硼氢化钠(NaBH4),它是有机合成中的重要还原剂,其电子式为_。(6)单质硼可用于生成具有优良抗冲击性能硼钢以硼酸和金属镁为原料可制备单质硼,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制备过程:_。【答案】(1)Mg2B2O5H2O+2H2SO42H3BO3+2MgSO
13、4;提高反应温度或减小铁硼矿粉粒径;(2)Fe3O4;SiO2、CaSO4;(3)将亚铁离子氧化为铁离子;使铁离子、铝离子形成氢氧化物沉淀而除去;(4)七水硫酸镁;(5);(6)2H3BO3B2O3+3H2O、B2O3+3Mg2B+3MgO【试题解析】Mg2B2O5H2O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镁和硼酸,反应方程式为Mg2B2O5H2O+2H2SO42H3BO3+2MgSO4;升高温度可以提高反应速率、减小固体颗粒,可以加快反应速率;(2)Fe3O4;具有磁性,SiO2与硫酸不反应、CaSO4微溶,浸渣中还剩余的物质是SiO2、CaSO4;(3)加H2O2溶液,将亚铁离子氧化为铁离子;调节溶液的pH
14、约为5,使铁离子、铝离子形成氢氧化物沉淀而除去;(4)冷却结晶时,硫酸镁以七水硫酸镁的形式析出,“粗硼酸”中的主要杂质是七水硫酸镁;(5)硼氢化钠电子式为;(6)以硼酸和金属镁为原料可制备单质硼,先硼酸分解2H3BO3B2O3+3H2O;再氧化鹏与镁反应,B2O3+3Mg2B+3MgO。三、难题分析【试卷原题】19.(15分)自从1902年德国化学家哈伯研究出合成氨的方法以来,氮的固定的相关研究获得了不断的发展。(1)下表列举了不同温度下大气固氮的部分平衡常数K值。分析数据可知:大气固氮反应属于_(填“吸热”或“放热”)反应。2260时,向2 L密闭容器中充入0.3mol N2和0.3mol
15、O2,20 s时反应达平衡。则此时得到NO mol,用N2表示的平均反应速率为 。(2)已知工业固氮反应:N2 (g)+3H2 (g) 2NH3 (g) H<0,在其他条件相同时,分别测定此反应中N2的平衡转化率随压强和温度(T)变化的曲线如下图A、B所示,其中正确的是_(填“A”或“B”),T1 T2(填“>”或“<”)。(3)20世纪末,科学家采用高质子导电性的SCY陶瓷(能传递H+)为介质,用吸附在它内外表面上的金属钯多晶薄膜做电极,通过电解实现高温常压下的电化学合成氨。其示意图如C所示,阴极的电极反应式为 (4)近年,又有科学家提出在常温、常压、催化剂等条件下合成氨的
16、新思路,反应原理为:2N2 (g) +6H2 0(l) 4NH3 (aq) +302 (g) H已知:N2 (g)+3H2 (g) 2NH3 (g) H12H2 (g) +02 (g) 2H2 0(1) H2NH3 (g) NH3 (aq) H3则H= (用含H1、H2、H3的式子表示)。【答案】(1)吸热 (1分) 0.2 (2分) 0.0025 mol·L1·s1 (2分)(2)B > (每空2分)(3)N2+6H+6e=2NH3 (3分)(4)2H13H2+4H3 (3分)【考查方向】本题主要考查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因素、化学平衡的计算、电极反应和电池反应方程式、
17、盖斯定律的计算【易错点】化学平衡过程中的图像分析【解题思路】利用化学平衡和化学反应速率相关知识进行解题【解析】以氮的固定为载体,要求根据平衡常数的变化判断N2、O2反应生成NO的焓变;并根据平衡常数进行计算求平衡时相关物质的量和反应速率:N2(g) +O2(g)2NO(g)平衡时(mol) 0.3x/2 0.3x/2 x因为反应前后气体气体物质的量相等,此时平衡常数值与体系的体积无关,故直接用平衡时各气体的物质的量代入平衡常数式中计算:x2/(0.3x/2)2=1 解得x=0.2,v(N2)=0.1 mol/(2 L×20 s)=0.0025 mol·L1·s1。
18、根据氮氢合成氨的化学方程式和温度压强对平衡的影响判断坐标图的正误,和温度的高低。要求根据电解装置图和电解原理分析电解法合成氨的电极反应:阳极:H22e=2H+ ×3阴极:N2+6e+6H+=2NH3 要求根据合成氨、氢气燃烧和氨溶于水的三个过程的焓变,求2N2(g)+6H2O(l) 4NH3(aq)+3O2(g)的H。【举一反三】1.【2015全国卷II第27题】甲醇既是重要的化工原料,又可作为燃料。利用合成气(主要成分为CO、CO2和H2)在催化剂作用下合成甲醇,发生的主要反应如下:CO(g)2H2(g)CH3OH(g)H1CO2(g)3H2(g)CH3OH(g)H2O(g)H2C
19、O2(g)H2(g)CO(g)H2O(g)H3回答下列问题:(1)已知反应中相关的化学键键能数据如下:化学键HHCOCOHOCHE/(kJ·mol1)4363431076465413由此计算H1_kJ·mol1;已知H258 kJ·mol1,则H3_kJ·mol1。(2)反应的化学平衡常数K表达式为_;图甲中能正确反映平衡常数K随温度变化关系的曲线为_(填曲线标记字母),其判断理由是_。 (3)合成气组成n(H2)/n(COCO2)2.60时,体系中的CO平衡转化率()与温度和压强的关系如图乙所示。(CO)值随温度升高而_(填“增大”或“减小”),其原因
20、是_;图乙中的压强由大到小为_,其判断理由是_。【答案】(1)9941(2)K或Kpa反应为放热反应,平衡常数数值应随温度升高而变小(3)减小反应为放热反应,升高温度时,平衡向左移动,使得体系中CO的量增大;反应为吸热反应,升高温度时,平衡向右移动,又使产生CO的量增大;总结果,随温度升高,使CO的转化率降低p3>p2>p1相同温度下,由于反应为气体分数减小的反应,加压有利于提升CO的转化率;而反应为气体分子数不变的反应,产生CO的量不受压强影响。故增大压强时,有利于CO的转化率升高【试题解析】(1)CO(g)+2H2(g)CH3OH(g)H1=-99kJmol-1CO2(g)+3
21、H2(g)CH3OH(g)+H2O(g)H2=-58kJmol-1根据盖斯定律:反应-反应=反应,故H3=H2-H1=-58kJmol-1-(-99kJmol-1)=+41kJmol-1。(2)反应CO(g)+2H2(g)CH3OH(g)的平衡常数表达式K=c(CH3OH)/c(CO)c2(H2);反应正反应为放热反应,升高温度,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平衡常数减小,曲线a正确反映平衡常数K随温度变化关系。(3)由图可知,压强一定时,随温度的升高,CO的转化率减小,反应正反应为放热反应,升高温度,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平衡体系中CO的量增大,反应为吸热反应,升高温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又使平
22、衡体系中CO的增大,总结果,随温度升高,CO的转化率减小;相同温度下,反应前后气体分子数不变,压强改变不影响其平衡移动,反应正反应为气体分子数减小的反应,增大压强,有利于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CO的转化率增大,故增大压强有利于CO的转化率升高,故压强:P1P2P3,四、与新课标全国卷I的对比1、安徽卷和全国卷I的区别从今年开始安徽省高考将要使用新课标全国卷I,相比于之前的安徽卷,全国卷的题型有了重大的改变:原来安徽卷理综化学部分考查化学1、化学2、物质结构与性质(部分)、化学反应原理、有机化学基础(部分),也就是没有所谓的选修题,但是新课标全国卷I增加了选修题,从化学与技术、物质结构与性质和有
23、机化学基础这三题中任选一题作答。从2015年安徽卷考试说明和2016年全国卷考试说明的对比上可以看出,2016年全国卷必修部分新增了以下内容:了解化学反应与热能的相互转化,了解能源是人类生存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了解焓变与反应热的含义,理解盖斯定律并能运用盖斯定律进行有关反应焓变的简单计算,能进行沉淀溶解平衡的相关计算,了解乙烯、氯乙烯、苯的衍生物等在化工生产中的重要作用;选修部分增加了以下内容:能用电子排布式表示常见元素(136号)价电子的排布,了解原子核外电子在一定条件下会发生跃迁并了解其简单应用,理解离子键的形成,了解原子晶体的特征,理解金属键的含义,了解杂化轨道理论及常见的杂化轨道类型
24、,能用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或者杂化轨道理论推测常见的简单分子或离子的空间结构,了解化学键和分子键作用力的区别,能例举含有氢键的物质,能根据晶胞确定晶体的组成并进行相关的计算,了解劲歌能的概念及其对离子晶体性质的影响,提高了对同分异构现象的要求(要求掌握顺反异构),能举例说明烃类物质在有机合成和有机化工中的重要作用,结合实际了解某些有机化合物对环境和健康可能产生影响,关注有机化合物的安全使用问题,新增糖类、氨基酸和蛋白质以及合成高分子化合物知识点的考查。2、本次试题题型上的变化全国卷I的题型为7道选择题+3道必做非选择题+3道选做题(3选1)。2016年合肥市高三第一次教学质量检查化学试题在题型设
25、置方面依旧和往年一样使用单科卷考查模式,没有按全国课标试卷命题模式进行命题。不过由2015年的16到选择题+4道非选择题改成了14道选择题+5道非选择题。3、本次试题内容上的变化本次试题在内容方面更加靠近全国卷,比如在往年的非选择题中很少专门设置题目考查化学平衡和化学反应速率的相关知识,但在2016年的试题中第19题考查的恰恰是化学平衡和化学反应速率的相关知识。同时试卷中也加强了化学反应的热效应这一知识点的考查,比如第4题D选项和19题第(4)小题。相比2015年安徽卷考试说明,2016年全国卷考试说明中对原电池和电解池的工作原理的要求由“理解”降为“了解”的背景下,在第12题和第19题中依旧连续考查了原电池原理,但是个人认为不太妥当。4、本次试题的试卷难度和区分度本次试题难度上并不大,整体上注重基础,适度创新,从考生熟悉的基础知识入手,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社内沟通平台优化计划
- 技术驱动下的品牌创新计划
- 2025年广州市标准版合同范本
- 2025年软考网络用户管理试题及答案
- 2025年考试复习过程中的难点与解决方案试题及答案
- 行政法学权威试题与答案评析
- 畜牧业的绿色生产与环境保护考核试卷
- 2025年软件设计师面试技巧与试题答案
- 2025年法学概论考试要点分析与试题及答案
- 企业风险管理最佳实践试题及答案
- 2024年江西各地供电服务有限公司招聘笔试真题
- 2025届山东省潍坊市高考二模历史试题(含答案)
- GINA+2024哮喘防治指南修订解读
- 篦冷机岗位试题及答案
- 中国糖尿病肾脏病防治指南(2021年版)
- 奥特曼过关测试题及答案
- 学生营养与健康知识课件
- 注射抗凝药物的观察与护理
- 高中主题班会 高三学习攻略-主题班会课件
- 2025年广州体育职业技术学院单招职业倾向性考试题库及答案1套
- 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典型例题第五单元分数的加法和减法·单元复习篇(原卷版+解析)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