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药典》微生物限度检查修订内容( 54页)_第1页
《中国药典》微生物限度检查修订内容( 54页)_第2页
《中国药典》微生物限度检查修订内容( 54页)_第3页
《中国药典》微生物限度检查修订内容( 54页)_第4页
《中国药典》微生物限度检查修订内容( 54页)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12005版中国药典微生物限度检查修订内容2一、一、2005年版药典微生物限度标准修订情况二、二、2005年版药典微生物限度检查法的修订情况三、三、药品微生物限度检查法的验证3v更多内容欢迎莅临天马行空官方博客: :/4v20002000年版:细菌数、酵母菌数和霉菌数按剂型制订;年版:细菌数、酵母菌数和霉菌数按剂型制订;控制菌(致病菌)按给药途径制订。控制菌(致病菌)按给药途径制订。v20052005年版:均按给药途径制订。年版:均按给药途径制订。v理由:同一剂型有不同的给药途径;新剂型的出现;理由:同一剂型有不同的给药途径;新剂型的出现;国外药典的限度标准制订原则国外药典的限度标准制订原则5

2、本版药典明确指出本版药典明确指出:药品的生产、贮存、药品的生产、贮存、销售过程中的检验销售过程中的检验,原料及辅料原料及辅料(中药提中药提取物取物及辅料及辅料)的检验的检验, 新药标准制订新药标准制订,进口进口药品标准复核药品标准复核,考察药品质量及仲裁等考察药品质量及仲裁等,除另有规定外,除另有规定外,其微生物限度均以本标其微生物限度均以本标准为依据。准为依据。6杂菌数:杂菌数:细菌数细菌数 霉菌和酵母菌数霉菌和酵母菌数控制菌(致病菌)控制菌(致病菌): :大肠埃希菌大肠埃希菌 大肠菌群(含药材原粉及大肠菌群(含药材原粉及豆豉、神曲等发酵成分制剂)豆豉、神曲等发酵成分制剂) 沙门菌沙门菌 铜

3、绿假单胞菌铜绿假单胞菌 金黄色葡萄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 梭菌(阴道、尿道给药制剂)梭菌(阴道、尿道给药制剂)71. 制剂通则、品种项下要求无菌的制剂制剂通则、品种项下要求无菌的制剂及标示无菌的制剂,应符合无菌检查及标示无菌的制剂,应符合无菌检查法规定。法规定。82.2.口服给药制剂口服给药制剂不含药材原粉的制剂不含药材原粉的制剂含药材原粉的制剂含药材原粉的制剂含豆豉、神曲等发酵成分的制剂含豆豉、神曲等发酵成分的制剂9 用于手术、烧伤及严重损伤的局部给药制剂(无菌)用于手术、烧伤及严重损伤的局部给药制剂(无菌) 用于表皮或黏膜不完整的含药材原粉的局部给药制剂用于表皮或黏膜不完整的含药材原粉的局部给

4、药制剂 用于表皮或黏膜完整的含药材原粉的局部给药制剂用于表皮或黏膜完整的含药材原粉的局部给药制剂 眼部给药制剂(由眼部给药制剂(由100,不得检出,不得检出10,不得检出),不得检出) 耳、鼻及呼吸道吸入给药制剂耳、鼻及呼吸道吸入给药制剂 阴道、尿道给药制剂(含生药原粉的深部用药,破伤风杆菌阴道、尿道给药制剂(含生药原粉的深部用药,破伤风杆菌梭菌)梭菌) 直肠给药制剂直肠给药制剂 其它局部给药制剂其它局部给药制剂10v4、兼用给药途径的制剂,应符合各给药途径的标准11(五)、2005版制剂通则项下的 微生物限度要求 121、2005版化学药制剂通则项下的微生物限度要求版化学药制剂通则项下的微生

5、物限度要求无菌检查:注射剂、植入剂、冲洗剂。无菌检查及微生物限度检查:软膏剂、眼用制剂、气雾 剂 、喷雾剂、散剂、耳用制剂、鼻用制剂、凝胶剂 、 乳膏剂 。 微生物限度检查:粉雾剂、口服溶液剂、口服混悬剂 、口服乳剂、搽剂、洗剂、局部用片剂、酊剂、栓剂、糖浆剂、膜剂、贴剂 、灌肠剂 、糊剂 、涂剂、涂膜剂 。原则性要求:丸剂、口服片剂、胶囊剂、颗粒剂。132、2005版中药制剂通则项下的微生物限度要求版中药制剂通则项下的微生物限度要求无菌检查:注射剂。无菌检查及微生物限度检查:散剂、软膏剂、眼用制剂、鼻用制剂、气雾剂、喷雾剂。 微生物限度检查:丸剂、颗粒剂、片剂、锭剂、煎膏剂、胶剂、糖浆剂、合

6、剂、滴丸剂、胶囊剂、酒剂、酊剂、流浸膏剂、浸膏剂、露剂、茶剂、栓剂、贴膏剂(贴剂)、凝胶剂、搽剂、洗剂、涂膜剂.不要求:膏药。143、2005版三部制剂通则项下的微生物限度要求版三部制剂通则项下的微生物限度要求v无菌检查:注射剂、外用溶液剂、灌洗剂。v微生物限度检查:片剂、栓剂、胶囊剂、散剂、颗粒剂、气雾剂。v无菌检查或微生物限度检查:软膏剂、乳膏剂、凝胶剂、喷雾剂、眼用制剂、鼻用制剂。15(六)、品种项下的微生物限度要求(六)、品种项下的微生物限度要求v辅料:乳糖、淀粉、糊精、玉米朊、精制玉米油等。v纯化水:纯化水:微生物限度 取本品,采用薄膜过滤法处理后,依法检查(附录 J),细菌、霉菌和

7、酵母菌总数每1ml不得过100个。v 注射用水:注射用水:微生物限度 取本品至少200ml,采用薄膜过滤法处理后,依法检查(附录 J),细菌、霉菌和酵母菌总数每100ml不得过10个。1617 起草的指导思想起草的指导思想: 完善检查法. 增加试验的可操作性. 使方法更具科学性,保证检验结果的准确性. 与国际接轨. 18(二)增、修订内容(二)增、修订内容(1)总则)总则 操作环境洁净度:微生物限度检查应在环境洁净度10000级下的局部洁净度100级的单向流空气区域内进行。检验全过程必须严格遵守无菌操作,防止再污染。 洁净度定期检测:单向流空气区域、工作台面及环境应定期按医药工业洁净室(区)悬

8、浮粒子、浮游菌、和沉降菌的测试方法的现行国家标准进行洁净度验证。19细菌培养温度:3035。霉菌、酵母菌培养温度:23(25)28。 控制菌培养温度:3537结果报告:以1g、1ml、10g、10ml 或 10cm2 为单位报告。20(2)检验量)检验量 抽样量 :随机抽取不少于检验量(两个以上最小包装单位)的3倍。 检验量:一次试验所用的供试品的量。一般为10g或10ml;中药膜剂50 cm2,化学药膜剂为100cm2;贵重或微量包装的药品酌减(不得少于3g)。检查沙门菌的供试品其检验量改为10g或10ml。从2个包装以上取样。21(3)供试液制备)供试液制备 表面活性剂、中和剂或灭活剂:应

9、证明其有效性及对微生物的生长和存活无影响。 供试液从制备至加入检验用培养基,不得超过1小时。 供试液制备若需用水浴加温时,温度不应超过45。 供试液的体积:100ml。 22供试品分类v液体供试品 v固体、半固体或黏稠液性供试品v需用特殊供试液制备方法的供试品 非水溶性供试品 膜剂供试品 肠溶及结肠溶制剂供试品 气雾剂、喷雾剂供试品 具抑菌活性的供试品 23 非水溶性供试品 :增加“十四烷酸异丙酯法”(如油溶膏剂等) 。结肠溶制剂供试品 :用无菌磷酸盐 缓冲液溶解。气雾剂、喷雾剂供试品:冷冻1小时,放尽抛射剂,药液加无菌氯化钠-蛋白胨。 具抑菌活性的供试品:增加方法的可操作 性(细化)。24(

10、4)灭菌)灭菌培养基及稀释剂等灭菌:采用验证合格的灭菌程序进行灭菌。25(5)稀释剂)稀释剂稀释剂:稀释剂:氯化钠氯化钠-蛋白胨缓冲溶液蛋白胨缓冲溶液(增(增 加检出率,对被破坏的微生物有加检出率,对被破坏的微生物有复复 苏作用)苏作用) 无菌磷酸盐缓冲液无菌磷酸盐缓冲液 无菌磷酸盐缓冲液无菌磷酸盐缓冲液 26(6)细菌、霉菌、酵母菌计数)细菌、霉菌、酵母菌计数平皿法平皿法培养时间培养时间: :必要时,可适当延长培养时间至必要时,可适当延长培养时间至57天天 .点计:逐日点计点计:逐日点计. .同稀释级两个平板的菌落平均数不小于同稀释级两个平板的菌落平均数不小于15时,则两个平板菌落数不能时,

11、则两个平板菌落数不能相差相差1倍或以上。倍或以上。培养基平板上生长特殊菌落:培养基平板上生长特殊菌落:以菌落数高的培养基中的菌数为记数结以菌落数高的培养基中的菌数为记数结果。果。菌数报告规则:(菌数报告规则:(1 1)、()、(2 2)、()、(3 3)、()、(4 4)。)。27薄膜过滤法薄膜过滤法方法:滤膜、材质、过滤等相关要求。方法:滤膜、材质、过滤等相关要求。操作注意:避免微生物受损,降低检出。操作注意:避免微生物受损,降低检出。 取相当于取相当于1g或或1ml供试品的供试液供试品的供试液lml直接过滤,或加至直接过滤,或加至100ml稀释剂中,混匀,过滤。用无菌氯化钠稀释剂中,混匀,

12、过滤。用无菌氯化钠-蛋白胨缓蛋白胨缓冲液或其它适宜的冲洗液冲洗滤膜,冲洗方法和冲洗量同冲液或其它适宜的冲洗液冲洗滤膜,冲洗方法和冲洗量同“方方法的验证法的验证”。冲洗后取出滤膜,菌面朝上贴于营养琼脂培养基。冲洗后取出滤膜,菌面朝上贴于营养琼脂培养基或玫瑰红钠琼脂培养基或酵母浸出粉胨葡萄糖琼脂培养基平板或玫瑰红钠琼脂培养基或酵母浸出粉胨葡萄糖琼脂培养基平板上培养。每种培养基至少制备一张滤膜。上培养。每种培养基至少制备一张滤膜。28菌数报告规则:以相当于菌数报告规则:以相当于1g1g或或1ml1ml供试品的菌落供试品的菌落数报告;若滤膜上无菌落生长,以数报告;若滤膜上无菌落生长,以1 1报告菌报告

13、菌数(每张滤膜过滤数(每张滤膜过滤1g1g或或1ml1ml供试品),或乘以供试品),或乘以稀释倍数的值报告菌数。稀释倍数的值报告菌数。29(7)控制菌检查)控制菌检查修订特点修订特点: : 减少篇幅减少篇幅 不作具体生化试验的规定不作具体生化试验的规定 增加鉴定方法增加鉴定方法 适应微生物分类变化要求适应微生物分类变化要求 增加控制菌检查项增加控制菌检查项30修订的检查法修订的检查法 大肠埃希菌检查法、铜绿假单胞菌检查法、 沙门菌检查法、金黄色葡萄球菌检查法。新增的检查法新增的检查法大肠菌群检查法(近期、远期污染)、梭菌检查法检查法。31 供试品的控制菌检查应按已验证的方法进行,增菌培养基的实

14、际用量同控制菌检查方法的验证。3233(一)概述(一)概述 验证的目的验证的目的: 确认所采用的方法适合于确认所采用的方法适合于供试品的微生物限度检查。供试品的微生物限度检查。 验证的意义:验证的意义:保证检验结果的准确、保证检验结果的准确、可靠及检验方法的完整性。可靠及检验方法的完整性。 34 验证的必要性 理论上要求、试验结果要求 验证的内容 准确性(回收率)、专属性 35 验证的类型验证的类型前验证: 建立药品的微生物限度检查法时. 再验证: 修订的检验方法;供试品的组分或原检验条件发生改变可能影响检验结果时 ;定期的方法验证.36验证用菌株:验证用菌株:大肠埃希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白色

15、念珠 菌、黑曲霉、枯草杆菌。菌株选择的原则菌株选择的原则: :代表性,普遍性,低或非致病性,标准 菌株(或该药品中常见的污染菌)。菌种的要求:菌种的要求:不得超过5代。采用适宜的方法保存。菌液制备菌液制备: :5050100cfu/ml100cfu/ml。37菌液的制备v1取经37培养18-24小时,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枯草杆菌、铜绿假单胞菌 10104肉汤培养物、 生孢梭菌 64941硫乙醇酸盐培养物1ml+9ml盐水10倍稀释至10-5 10-7为50100个/ml,做活菌计数备用v2取经25 培养1824小时的白色念珠菌霉菌液体培养物1ml+9 ml盐水10倍稀释至10-5 10-

16、6为50100个/ml,做活菌计数备用v3取经25 培养1周的黑曲霉菌斜面培养物,加35ml盐水洗下霉菌孢子,吸取出菌液, 用标准比浊管比浊,与浊度相当后,取1 ml +9 ml盐水=10-1,逐管10倍稀释为10-4约50100个/ ml,做活菌计数备用38验证方法:至少进行验证方法:至少进行3 3次独立的平行试验次独立的平行试验 试验组试验组 菌液组菌液组 供试品对照组供试品对照组 稀释剂对照组稀释剂对照组39结果判断:结果判断:供试品组的菌回收率、稀释剂对照组的供试品组的菌回收率、稀释剂对照组的菌回收率。菌回收率。v试验组的菌回收率=(试验组平均菌落数供试品对照组平均菌落数)/菌液组平均

17、菌落数 100%v稀释剂对照组的菌回收率=(稀释剂对照组的平均菌落数/菌液组的平均菌落数)100%判断标准判断标准: : 菌回收率均不低菌回收率均不低70% 70% 。40(三)控制菌检查法的验证试验菌株:试验菌株:按规定检查的控制菌选择相应验证的菌株。阴性对照菌株阴性对照菌株:设立阴性对照菌是为了验证该控制菌检查方法的专属性。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梭菌用大肠埃希菌;大肠埃希菌、沙门菌、大肠菌群用金黄色葡萄球菌。菌种的要求:菌种的要求:不得超过5代。采用适宜的方法保存。菌液制备菌液制备: :1010100cfu/ml100cfu/ml。41验证方法:验证方法:试验组试验组 阴性菌对照组

18、阴性菌对照组结果判断:结果判断:试验组应检出试验组应检出 阴性菌对照组不得检出阴性菌对照组不得检出42(四)药品微生物限度检查法验证试验(四)药品微生物限度检查法验证试验结果不符合要求的处理方法结果不符合要求的处理方法中和法培养基稀释法薄膜过滤法离心沉淀法联合方法43四、药品微生物限度检查法验证示例四、药品微生物限度检查法验证示例44银翘解毒片银翘解毒片- -金黄色葡萄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常规法常规法)-试验次数供试品浓度回收率%试验组稀释剂对照组11:1092.596.321:1090.194.431:1091.193.345银翘解毒片银翘解毒片- -大肠埃希菌大肠埃希菌(常规法常规法)-试验次数供试品浓度回收率%试验组稀释剂对照组11:1091.897.921:1089.894.431:1090.196.746银翘解毒片银翘解毒片- -白色念珠菌白色念珠菌(常规法常规法)-试验次数供试品浓度回收率%试验组稀释剂对照组11:1091.594.921:1092.396.231:1091.597.147银翘解毒片银翘解毒片- -黑曲霉黑曲霉(常规法常规法)-试验次数供试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