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10古诗三首导学案课题古诗三首课型新授课教学目标1.会写“络、锤”等4个字;正确读写“金络脑、千锤万凿、焚烧”等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 3.读诗时,抓住关键词,了解描写的事物的特点,理解诗句的意思。4.体会诗人用托物言志的写法来抒发自己高尚的品格与情操。教学重点体会诗人托物言志的写法,感受古诗中所表达的诗人的品质与高尚情怀。课前准备1.准备字卡、词卡,制作多媒体课件。(教师)2.搜集有关马、石灰的资料。(学生)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环节教师指导学生活动教学提示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用时:4分钟)1.播放课件:马的图片、视频。2.引导学生说说对马的印象。
2、 3.揭示诗题。 4.引导学生对搜集到的作者资料进行交流。 1.欣赏课件。2.交流对马的印象。3.齐读诗题。4.交流课前搜集的资料。从视觉角度进入马的世界,进入新课的学习。二、初读课 文,识记字词(用时:10分钟)1.范读古诗,引导学生谈谈听后的感受。 2.引导学生自由朗读古诗,一边朗读一边注意圈画生字,巩固课前预习成果。3.组织学生合作学习,集中识记本课生字,检查自学效果。(1)指名认读生字。(2)针对难读的字展开集体认读活动,共同巩固字音。(3)引导学生开展识字方法的交流活动。 4.检查词语、古诗的朗读情况,巩固字音。1.认真倾听教师范读,体会诗中的内容。 2.朗读古诗,圈画生字,读准字音
3、。 3.开展小组互学生字活动:(1)认读生字,纠正字音。(2)交流:利用形声字的特点识记“络、锤”,运用拆一拆的方法识记 “凿”,运用字理识字法识记“焚”。4.用开火车的形式读词语,读通每一首诗。1.识字教学是重点,教师要引导学生细心观察,运用多种方法反 复认读。 2.教师要尊重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让学生自己交流识字方法。 3.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认真倾听的习惯。三、品诗感悟,熟读成诵(用时:14分钟)(一)组织学生学习马诗。1.默读古诗,思考问题:给古诗划分停顿。2.组织学生有节奏地朗读古诗。 3.组织学生理解诗意。出示学习提示:(1)读诗看图,你读懂或看懂了什么?有什么不懂的 地方? (2)
4、从诗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3)说说字词、诗句的意思。4.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5.尝试背诵古诗。 (二)组织学生学习古诗石灰吟。 1.出示资料,了解石灰的制作过程。 2.组织学生结合搜集到的 资料及工具书进行交流,理解字词、诗句的意思。3.组织学生全班交流。交流提示: (1)想象:石灰在被运出深山之前,承受了怎样的煎熬? (2)读第二句,你能感受到此时石灰正处于怎样的状态? (3)读第三句,你想到了什么?(4)诗人仅仅是在赞美石灰吗?结合诗人的经历谈一谈。 4.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全诗,读出敬佩之情。(一)学习马诗。1.同桌互读古诗,尝试用“”划分停顿。2.自由读诗,读出节奏感、韵律美。
5、3.思考并交流,体会妙处。(1)交流汇报,提出疑问。(2)诗中描绘的悲凉、清冷的场面从侧面衬托了诗人壮志未酬、怀才不遇的心境。 (3)结合搜集的资料及读诗情况,交流字词、诗句的意思。 4.练习有感情地朗读古诗,互相听读。5.练习朗读、背诵古诗。(二)学习石灰吟。1.读资料,了解石灰的制作过程。 2.结合搜集到的资料进行交流,弄懂字词、诗句的意思。小组内交流学习收获。3.学习交流。(1)石灰要经受千锤万凿,每一次的敲打一定是很疼的,石灰有可能被铁锤击破了头,砸断了腿,有可能被凿子挖开了心,掏出了肚(2)烈火高温已经让石灰浑身发烫,仿佛要化了一样,但石灰不怕。(3)联想成语“视死如归”。(4)诗人
6、是以石灰自喻,抒发自己坚强不屈、洁身自好的品质和不同流合污的情操。4.进行练读、展示。1.学生划分古诗的停顿,教师不要做硬性规定,只要合理就行。 2.引导学生抓住诗中的关键词,结合生活经验,通过想象,去理解诗意。在表述上不要作统一标准答案式的解读。 3.教学中要关注写作背景的作用。感悟古诗的情感要与诗人的生平、经历等结合起来。4.组织学生交流要时间充分,不能变成回答问题的形式。要形成师生、生生、文本对话的过程。 四、观察指导,练写生字(用时:10分钟)1.指导学生观察写字表中的生字,关注容易写错的笔画。 2.组织学生针对容易写错 的笔画进行书空练写,并针对书写难点进行交流。 3.利用课件逐一展
7、示“络、锤、凿、焚”的书写,引导学生观察。 4.组织学生练写生字,教师巡视,予以个别指导。5.利用投影仪展示学生的书写成果,集体评议。1.逐一观察生字,找出容易写错的笔画。2.注意“锤”右部横的 长短变化,“凿”的下部里面不是“羊”。3.仔细观察每个生字的 结构及笔画。4.逐一练写。5.互评,看一看哪些笔 画写得好,哪些写得不够好,针对教师的建议进行修改。1.指导学生进行书写时,注意新学的生字与学过的字在字形上 的区分,既巩固旧字, 又掌握新字。 2.学生书写的时候,要注意“锤”的书写,右部横的长短变化,多横等距,注意结构的比例。学生在书写“络”时,要与“洛”区分开。五、课堂小结,布置作业(用
8、时:2分钟)1.总结学生课堂学习情况, 鼓励学生努力学习。2.布置作业:朗读两首古诗,读出韵律感。1.针对教师的意见想一想怎样改进。 2.在课后朗读古诗,提高对古诗的熟悉程度。 教师要善于鼓励学生多动口、多动脑,巩固读文基础。第二课时教学环节教师指导学生活动教学提示一、复习古 诗,导入新课(用时:3分钟)1.组织学生背诵马诗石灰吟。2.点明本课的学习内容竹石 1.有感情地背诵马诗石灰吟。2.准备学习新诗。 通过回忆上节课的学习内容,点明本课重点内容,开门见山。二、精读古诗,明白诗意(用时:25分钟)1.引导学生总结学习古诗的方法。 2.组织学生交流搜集到的关于诗人的资料。3.组织学生对诗题进行
9、解释。 4.组织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理解古诗的诗意。PPT出示学习提示:(1)按标注的停顿朗读古诗。 (2)了解教材中的注释。(3)结合插图说说诗句的意思。(4)思考:诗人写竹石的目的是什么? (5)有感情地朗读古诗。5.指导学生尝试背诵古诗。1.交流并归纳学习古诗的方法。 (知诗人,解诗题,明诗意,悟诗情。)2.交流诗人郑燮的资料。 3.交流对诗题的理解。竹石:扎根在石缝中的竹子4.合作进行学习。(1)按停顿朗读古诗。(2)交流字词的意思。(3)交流对诗句的理解,说说整首诗的内容。(4)表面上写竹,其实是写人,写诗人自己那种正直倔强的性格,决不向任何邪恶势力低头的高傲风骨。 (5)结合自己的感
10、悟练习有感情地朗读古诗。5.背诵古诗。1.学生在学习中要注意总结学习方法,指导今后的学习。 2.学生交流的时候,以学生为主体,必要时教师要予以适当的指导,由扶到放。给学生提供展示交流的机会,让学生有成功的体验,进而乐于与人交流。 3.朗读古诗,要读出诗人的内心情感。读与悟要结合,从思想上、内心深处理解并感悟诗的内容,以及诗人表达的情感。走进古诗,走近诗人。三、综合比 较,拓展积累(用时:10分钟)1.指导学生朗读三首古诗。2.引导学生说说三首古诗分别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志向。 3.引导学生发现表达方法上的共同特点。 4.拓展:其他托物言志的诗句。1.根据自己的理解与感悟,有感情地朗读三首古诗。 2
11、.结合对古诗的理解,谈诗人所表达的志向。3.发现:都运用了借物喻人、托物言志的表达方法。4.欣赏诗句。1.结合具体的诗句,帮助学生理解“借物喻人、托物言志”。 2.加强知识的拓展,增加积累量。四、总结全文,布置作业(用时:2分钟)布置作业: 1.给喜欢的古诗配一幅画或制作积累卡。 2.搜集诗人的其他诗作,读一读。 1.充分发挥想象,完成配图、积累卡。2.搜集“借物喻人、托物言志”的其他古诗。 给学生提供课外搜集的渠道,或直接提供古诗。10古诗三首教学目标1.会写4个生字。2.能借助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默写竹石。4.能联系诗人的生平资料,体会诗人的精神品质和远大
12、志向。【语文要素】教学重难点能联系诗人的生平资料,体会诗人的精神品质和远大志向。教学课时2课时第1课时课时目标1.会写生字“络”。2.能借助注释理解马诗的意思。体会诗人借助事物的特点表现的精神品质和远大志向。(重难点)一、导入新课,通读古诗1.导入新课:本单元导语中引用了表现宋代爱国将领文天祥视死如归、舍生取义的民族气节的诗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今天,我们来学习古诗三首,看看这三首古诗分别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怀?2.学生自读古诗。教师提出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诗句。教师巡视过程中相机指导学生读准字音,提醒学生马诗中的“燕”是多音字,在这里读一声,竹石则要特别注意读准“劲”字。3指名读古
13、诗。教师提出要求:其他同学认真听,留意字音是否读准。4.师生评议。5.齐读古诗。二、激发兴趣,引入马诗1.教师导入:同学们,马是六畜之首,是进取、勇敢、成功的象征。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古诗三首中的第一首,它是一首写古代战马的唐诗。(教师板书诗题。学生齐读诗题)2.介绍:李贺的马诗是以马为题材的一组诗,共有二十三首,这首诗是其中的一首。这节课我们就来学学这首诗。三、再读古诗,理解大意1.教师范读,提出要求:听老师范读,想想怎样才能读出古诗的节奏。2.指名回答。(读时要注意停顿)3.学生逐句练习读节奏,然后教师指名读出全诗的节奏。4.指导学生写生字“络”。5.同桌交流古诗大意。借助课文注释,一人逐句
14、说诗意,另一个认真听。6.指名说诗意,教师相机指导。四、理解诗句,体会意境1.学习前两句诗。(1)学生自读前两句诗。要求边读边想象:你仿佛看到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指名交流想象的画面。根据学生的交流,教师相机用课件出示大漠的图片,并启发想象:千百年前边塞的战争场面是什么样子?学生们交流当年将士们为保卫家园浴血奋战的场景。(2)分小组再读这两句诗。要求边读边感受:脑海中的画面给你一种什么感受?指名说感受,并说明是从哪些地方感受到的。指导朗读:当学生通过“沙如雪”“月似钩”,感受到如雪的沙漠、如钩的弯月带给人们清冷和悲凉的感觉时,教师引导学生带着这种感受来读这两句诗,并力求读出这样的意境。(3)全班
15、有感情地朗读前两句诗。2.学习后两句诗。(1)学生自读后两句诗。要求边读边想象:你仿佛看到了一匹怎样的马?(2)指名交流。预设:看到了一匹戴上了金络头的马。教师提示:你是从哪个词想象到的?(金络脑)你们能想象到那是怎样的一种场景吗?(战马披挂上阵、身姿矫健的样子)预设:看到一匹在战场上驰骋的战马。教师提示:你是从哪个词想象到的?(快走)你看到的画面真的存在吗?(3)指导朗读:通过“何当”一词,我们能感受到诗人期待骑上戴着金络头的战马驰骋战场却无法实现的心情。教师应引导学生尝试读出这种无法实现报国志向的无奈、悲凉之情。(4)全班有感情地朗读后两句诗。五、联系生平,体会情感1.教师引导学生思考:请
16、你结合课前查阅的诗人生平资料想想李贺为什么要写这首诗?只为了写马的轻捷矫健吗?(1)同桌先讨论,然后全班交流。(2)教师总结:这首诗名为咏马,实则咏人,诗人借咏马来抒发自己的情怀。2.指名有感情地朗读全诗。教师指导朗读:诗人李贺少年成名,声名远播,但仕途失意,始终不能大展宏图。大家可结合诗人的生平经历,尽可能读出作者渴望建功立业而又不被赏识的悲凉之情。3.全班边想象画面边背诵全诗。第2课时课时目标1.会写3个生字。2.能借助注释理解石灰吟和竹石的意思。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石灰吟和竹石。默写竹石。4.能联系诗人的生平资料,体会诗人的精神品质和远大志向。(重难点)一、回顾旧知,导入新课1.回
17、顾旧知。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马诗,让我们一起背诵这首诗。全班集体背诵,边背边回忆:诗人在咏马的同时抒发了自己怎样的情怀?2.导入新课:这节课我们来学习石灰吟和竹石这两首诗,看看这两位诗人又表露了怎样的人生志向。(教师板书诗题,学生齐读诗题)二、细读古诗,把握诗意1.师生各读一首。要求:读出古诗的节奏。2.理解诗句意思,比较两首诗的异同。(1)学生先自主借助课文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然后与同桌交流。(2)指名说诗意。教师相机引导学生思考:这两首古诗有哪些相同和不同的地方?(3)学生交流后,教师小结:这两首古诗的不同点在于所写事物不同;相同点在于都写出了事物的特点,即两种事物所处的环境都很恶劣。
18、(4)学生再读两首古诗,教师引导学生思考:石灰石和竹子分别处于怎样的恶劣环境之中?它们又是怎样面对的?三、深读古诗,品悟诗情1.学习石灰吟。(1)学生自读石灰吟,边读边思考:石灰石是抱着什么样的态度来面对各种磨砺的?(2)指名读前两句诗,要求读准字音、读流利。启发思考:“千锤万凿”“烈火焚烧”是什么意思?通过这两个词语,你能想象到怎样的画面?组织学生交流。教师指导朗读:经历着千锤万凿和烈火焚烧,石灰石畏惧了吗?大家在读这两句时,最好重读“千锤万凿”“烈火焚烧”,这样就可读出石灰石的坚韧与无畏。(3)学会“锤”和“凿”这两个字。学生观察字形,教师提醒书写时需要注意的地方。教师范写,学生练习写这两
19、个字。教师点评。(4)指名读后两句诗,要求读准字音、读流利。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即使粉骨碎身,它也不怕?组织学生交流,教师追问:“清白”是什么意思?(“清白”一词出自楚辞·离骚中的“伏清白以死直兮,固前圣之所厚”,意思是为保持清白的节操,即使死了也值得,这向来是古代圣贤所推崇的)指导朗读:清清白白做人,纵使粉骨碎身也毫不畏惧,这正是诗人心中的坚定信念。大家在朗读这两句诗时要尽可能读出诗人为了实现自己的人生志向而无所畏惧的精神。2.学习竹石。(1)学生自主读竹石,边读边思考:竹子是抱着怎样的态度来面对各种磨砺的?指名读前两句诗,提问:“咬”“不放松”让你看到了怎样的画面?学生交流。教师指导朗读:竹子需要多么大的勇气和决心才能将根牢牢扎在裂了缝的、破碎的岩石中啊!大家在朗读这两句诗时一定要把这种勇气和决心读出来。(2)指名读后两句诗,并请大家想一想:你看到了怎样的画面?学生汇报、交流。教师指导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资源重组对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试题及答案
- 北京市石景山区2025届高三一模考试数学试题 含解析
- 2025届江苏省南京市、盐城市高三下学期3月一模政治试题 含解析
- 公司火灾扑救应急预案(3篇)
- 计算机考试备考工具试题及答案
- 森林火灾应急扑救预案(3篇)
- 2025年国际市场中的战略风险分析试题及答案
- 开源社区参与与贡献试题及答案
- 消防火灾应急预案是什么(3篇)
- 行政法学考试难点试题及答案揭秘
- 电力行业安全检查表(文档-)(正式版)
- 小学生古诗词知识竞赛题(附答案)
- 基于激光点云数据的三维模型构建
- 乔木栽植施工方案
- 《新时代劳动教育》新时代劳动价值观
- 6人小品《没有学习的人不伤心》台词完整版
- 直述句与转述句互换
- 物业公司投标文件资料
- “循环经济关键技术与装备”重点专项2023年度项目申报指南
- 第四讲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PPT习概论2023优化版教学课件
- 中移L2认证(集团)备考题库(浓缩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