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危机时代我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创新支持_第1页
后危机时代我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创新支持_第2页
后危机时代我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创新支持_第3页
后危机时代我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创新支持_第4页
后危机时代我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创新支持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后危机时代我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创新支持 Innovation Support of the Change of China's Economic Development Mode in Post-crisis Era Chen Weifeng (School of Business,Xi'an University of Arts and Science,Xi'an 710065,China) 摘要:后危机时代的中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面临一系列重大挑战和问题。本文首先提出当前中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主要制约因素,包括技术制约和经济结构制约;通过对制约因素的详细分析,从解决

2、路径上提出我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创新支持,包括以自主创新为主的技术创新支持和产业结构、分配结构、消费结构的结构优化升级的创新支持。促进我国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Abstract: The change of China's economic development mode in the post-crisis era is facing a number of major challenges and problems. This paper first proposed the key constraint factors of China's economic develo

3、pment mode shift, including technical constraints and economic structural constraints. Through a detailed analysis of constraints, the innovation support on the China's economic development mode shift are put forward from the solution path, including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support based on ind

4、ependent innovation and the innovation support on the structure optimization and upgrading, including industrial structure, distribution structure and consumption structure, to promote the good and fast development of China's economy. 关键词:经济发展 发展方式 创新支持 Key words: economic development;developmen

5、t mode;innovation support 中图分类号:F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1)6-0004-020 引言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经济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和进步。但是由于国际国内发展环境的新变化,在新时期转变经济发展方式面临新的问题和挑战。党的十七大明确提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经过多年实践,我国经济发展迅速,以节能环保、低碳经济为目标的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得到了有力地贯彻和实施。但在经济转型过程中仍急需解决一些重大问题,本文抛砖引玉,探讨后改危机代我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主要制约因素和解决路径。 1中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制约因素 中国经济

6、发展方式急需转变,以适应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全面要求。但是,由于我国处于经济转型期,还面临一系列的问题和矛盾,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受制于各种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归纳起来大致有以下主要因素: 11 技术制约科学技术是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创新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灵魂。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技术创新成为了国家和企业关注的焦点问题。但是我国目前技术创新不足,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受到了技术的强约束。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自主创新能力不足已经严重阻碍了经济的又好又快发展。作为技术进步的主体,我国企业目前自主创新能力总体较差。 我国目前自主创新能力不足,追本溯源在于体制上的缺陷。我国还未形成综合的国家创新体

7、系结构,科技上的创新活动局限于个体的企业,这就必然造成企业的创新活动以成本和收益的角度来衡量。一旦创新活动成本投入过高而短期内又不能迅速得到高额回报的话,企业缺乏创新的动力。如果没有激励措施和制度制约的话,企业会丧失或缺乏创新的积极性。这就要求政府必须强力介入其中,构建设以政府作为龙头,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综合技术创新体系。1 我国对于科技创新经费的投入呈现逐年递增的趋势。无论中央还是地方,对于科技创新的经费投入都很重视。但我国目前创新活动的发展与经济发展的比例并不协调。我国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必须使科技投入与经济发展水平相匹配。而作为市场主体的企业,除极少数大型企业、跨国公

8、司外,绝大多数企业,由于流动资金有限,开展创新活动受到诸多限制,困难重重。目前,作为市场主体的企业,普遍科技创新积极性不高,自主创新能力极为薄弱,创新投入极低,缺乏合格的科技研发部门,甚至有的企业没有设置研发部门。总体看来,我国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严重不足。全国2万多家大中型企业中有研发机构的仅占25,有研发活动的仅占30。我国4000多家重点企业中,技术开发经费占销售收入的比例在1以下的占75。大中型企业的研究开发经费只占销售额的0.39,即使高新技术企业也只占0.6。这个比例不到发达国家的110。2 由于技术引进风险小,见效速度快,很多企业把大量资金用在技术引进上,而在消化吸收上投入相对较少

9、,在消化吸收基础上的再创新则少之更少。目前,国内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核心技术的企业仅为万分之三,我国对外技术依存度高达50,而美国、日本仅为5左右。3如果长期这样下去,我国的经济命脉就将掌握在西方发达国家手中,别说经济发展,技术引进都会受到各种各样的限制。通过数据我们可以看出,我国很多核心技术和关键产品大量依靠进口,企业缺乏核心竞争力,产品自主创新能力有待进一步加强。 因此,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就显得非常重要。0引言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经济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和进步。但是由于国际国内发展环境的新变化,在新时期转变经济发展方式面临新的问题和挑战。党的十七大明确提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10、,经过多年实践,我国经济发展迅速,以节能环保、低碳经济为目标的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得到了有力地贯彻和实施。但在经济转型过程中仍急需解决一些重大问题,本文抛砖引玉,探讨后改危机代我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主要制约因素和解决路径。 1中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制约因素 中国经济发展方式急需转变,以适应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全面要求。但是,由于我国处于经济转型期,还面临一系列的问题和矛盾,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受制于各种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归纳起来大致有以下主要因素: 11 技术制约科学技术是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创新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灵魂。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技术创新成为了国家和企业关注的焦点问题。但是我

11、国目前技术创新不足,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受到了技术的强约束。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自主创新能力不足已经严重阻碍了经济的又好又快发展。作为技术进步的主体,我国企业目前自主创新能力总体较差。 我国目前自主创新能力不足,追本溯源在于体制上的缺陷。我国还未形成综合的国家创新体系结构,科技上的创新活动局限于个体的企业,这就必然造成企业的创新活动以成本和收益的角度来衡量。一旦创新活动成本投入过高而短期内又不能迅速得到高额回报的话,企业缺乏创新的动力。如果没有激励措施和制度制约的话,企业会丧失或缺乏创新的积极性。这就要求政府必须强力介入其中,构建设以政府作为龙头,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综合技术创新

12、体系。1 我国对于科技创新经费的投入呈现逐年递增的趋势。无论中央还是地方,对于科技创新的经费投入都很重视。但我国目前创新活动的发展与经济发展的比例并不协调。我国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必须使科技投入与经济发展水平相匹配。而作为市场主体的企业,除极少数大型企业、跨国公司外,绝大多数企业,由于流动资金有限,开展创新活动受到诸多限制,困难重重。目前,作为市场主体的企业,普遍科技创新积极性不高,自主创新能力极为薄弱,创新投入极低,缺乏合格的科技研发部门,甚至有的企业没有设置研发部门。总体看来,我国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严重不足。全国2万多家大中型企业中有研发机构的仅占25,有研发活动的仅占30。我国4000多

13、家重点企业中,技术开发经费占销售收入的比例在1以下的占75。大中型企业的研究开发经费只占销售额的0.39,即使高新技术企业也只占0.6。这个比例不到发达国家的110。2 由于技术引进风险小,见效速度快,很多企业把大量资金用在技术引进上,而在消化吸收上投入相对较少,在消化吸收基础上的再创新则少之更少。目前,国内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核心技术的企业仅为万分之三,我国对外技术依存度高达50,而美国、日本仅为5左右。3如果长期这样下去,我国的经济命脉就将掌握在西方发达国家手中,别说经济发展,技术引进都会受到各种各样的限制。通过数据我们可以看出,我国很多核心技术和关键产品大量依靠进口,企业缺乏核心竞争力,产品

14、自主创新能力有待进一步加强。 因此,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就显得非常重要。12 经济结构制约经济结构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的构成和各个组成部分之间的相互关系。经济结构由生产结构、产业结构、人口结构、就业结构、分配结构、贸易结构、消费结构等一系列指标构成。本文选取产业结构、分配结构和消费结构作为研究的重点,对制约我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经济结构因素进行初步的探讨和分析。 产业结构一般是指国民经济中各个产业的比例关系和结合情况,是经济结构的一个基本方面,也是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按照不同的标准,产业结构可以划分为: 两大部类结构。包括生产资料和消费资料两类。 三大产业结构。包括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

15、不同资源密集产业结构。包括资本密集型产业、劳动密集型产业和技术密集型产业等。 我国目前产业结构还不太合理,存在一些问题,对我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存在着较强的制约。具体表现在过于重视生产能力的提高,生产资料所占比重过大,消费资料比重较小,以消费拉动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能力不强。三大产业结构中,农业比重在下降,工业处于迅速发展过程,第三产业还没有占主导地位。目前劳动密集型、资本密集型的企业在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处于主导地位,技术密集型、信息密集型企业无论从数量,还是水平来讲,还处于相对落后的地位。 我国在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贫富差距正在不断扩大。经济学家们常用基尼系数作为衡量一个国家财富分配是

16、否公平的标准。计算结果以0.4作为标准。把0.4作为“警戒线”。具体来说,若低于0.2表示收入绝对平均;在0.2-0.3之间表示比较平均;在0.3-0.4之间表示相对合理;在0.4-0.5之间表示收入差距较大;0.6以上表示收入差距悬殊。我国2006年的基尼系数为0.496,2007年为0.5,2008年为0.469,2009年已经超过0.5,甚至有的经济学家认为已经超过0.57。4我国的基尼系数已经远远超过了国际警戒线,对社会公平、稳定、和谐带来了巨大的困难,也严重影响了我国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 2中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创新支持 21 以自主创新为主的技术创新支持自主创新能力是国家竞争力的核

17、心,一个国家的自主创新能力越来越决定国家在国际竞争和世界总格局中的地位。是我国经济发展重要的技术创新支持。 形成有效机制,保证自主创新活动在政府的领导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加快国家创新体系建设,逐步形成完备有效的创新体制、机制,为企业的科技创新提供服务,提高科技成果的生产力转化率。针对我国目前的政府自主创新管理体制存在的缺陷,我国应努力建立自主创新的评价和监督体制;不断制定和完善相关法制和政策;进行创新人才的管理和激励机制的有效探索等。 从政策上制定有利于形成研发良性循环并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机制,调动和提高企业进行自主创新的积极性。针对我国很多企业严重缺乏创新人

18、才的问题,应提高创新人才的工作待遇,为创新工作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为创新人才的个人发展等提供机遇和平台。针对相当一部分企业长期从事物质生产,没有科技创新的意识和习惯,应不断进行创新成果的展示,进行创新价值宣传活动。针对企业创新投入严重不足,影响创新资源的合理配置,应想方设法予以解决,排除阻碍自主创新能力的提高和创新成果转化为物质财富的各种限制因素。进而不断提高创新水平,带动我国整体研发能力的提高。 加快我国自主创新的步伐。把技术引进与技术的自主创新有效结合起来。我国应遵循引进、吸收、消化、创新的路径。技术引进当然也很重要,是我国缩小和发达国家技术差距的重要手段和方法,但要注意引进先进技术,而不

19、是发达国家淘汰、落后的技术;引进必须的,对我国经济发展有重要作用的技术,而不是可有可无,白白浪费外汇的落后技术。技术引进之后必须消化、吸收,采取“拿来主义”,为我所用,然后结合自主研发,走自主创新之路。 22 结构优化升级的创新支持 2.2.1 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对于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它是社会再生产正常进行的必备条件;是取得经济效益的前提和基础;是一个国家经济进入新阶段的客观要求。调整和升级产业结构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要途径。 数据显示,三次产业中,19792007年第一产业年均增长4.6%,第二产业增长11.4%,第三产业增长10.8%。从构成看,第一产业

20、所占比重明显下降,第二产业所占比重基本持平,第三产业所占比重大幅上升。其中,第一产业所占的比重从1978年的28.2%下降到2007年的11.3%,下降了16.9个百分点;第二产业所占比重由47.9%上升为48.6%,上升0.7个百分点;第三产业所占比重由23.9上升为40.1%,上升16.2个百分点。现代经济的结构性特征越来越明显。但仍然存在许多问题和不足。目前,中国的三次产业中,工业的比重较大,工业中高能耗、高物耗的重工业增长偏快,这是中国单位GDP能耗高,环境压力大的重要原因。我国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除坚定不移地坚持农业的基础地位,发挥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主体地位外,还应大力构建和发展现代

21、化的服务业体系,使服务业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不断增大。不断提高个人消费服务(包括教育、医疗保健、住宿、餐饮、文化娱乐、旅游、房地产、商品零售等),大力发展公共服务(包括政府的公共管理服务、基础教育、公共卫生、医疗以及公益性信息服务等)。 具体来说,我国应从以下方面不断进行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和现代农业;改造传统制造业的科技、工艺水平,加快先进制造业的发展和壮大;继续大力发展服务业;引进并消化吸收高端服务业,提升服务业对国内生产总值的贡献率;着力发展现代物流、石油化工、生物制药、会展经济、服务外包、新能源、新材料的产业集群。加快我国产业结构向技术、信息密集型转变,带动高新科技产业的兴起与发展。大力发挥科学技术的重要作用,实现产业结构的高度化,完成一系列新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