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独坐敬山亭、宿建德江、舟夜书所见、火烧云、院子里的悄悄话、女娲补天教案 教案教学设计17 诗三首教学要求:1、学会本课8个生字,理解诗中词义。2、能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三首古诗,能默写一、三首古诗。3、培养学生理解古诗的才能和观察、大胆想象的才能。4、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教学重点难点:1、弄懂每个词的含义,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2、借助图片启发想象,反复有感情地朗读诗句。教学准备:教学图片、词语卡片。教学时间:3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提醒课题。1、你喜欢哪首古诗?谁来背给大家听?今天我们再学三首古诗。这三首想象独特,你们一定会喜欢。板书课题这节课,我们先学习
2、第一首?独坐敬山亭?是唐代大诗人李白写的。2、解题。敬山亭,安徽省宣州市郊外的一座大山。独坐:单独地坐。连起来题目意思是什么呢?二、自学古诗。1、出示自学提示:1 读诗,找出不理解的词语。2 结合诗句,利用字典理解词义及诗句的意思。3 自己弄不懂的地方和别人交流。2、检查自学。1 齐读全诗。2 交流自己对词和句的理解。尽:没有了。完了。孤云:孤单的云。闲:休闲,休息。厌:满足。诗句的意思:后两句意思怎么说才通顺呢?一群群的鸟全飞光了,天上的那片云单独飘来飘去,也找地方休息去了。只有敬山亭和我互相看着,谁也不厌烦谁。3、这首诗描写了怎样的景象?表达了作者什么思想感情?全诗描写了孤山凄凉的景象,表
3、达了作者孤独寂寞的思想感情。三、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全诗。1、体会作者情感,自己练读这首诗。2、齐读全诗。3、背诵全诗。四、扩展。1、你还喜欢我们以前没学过的李白的哪首诗?说说为什么喜欢它?2、交流。3、把喜欢的李白的诗摘抄在摘抄本上。第二课时一、明确目的。这节课我们学习第二首古诗?宿建德江?。板书课题作者孟浩然。要求我们和学上一首诗一样,借助注释,利用字典,自己理解古诗内容,并在议论中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二、自学古诗。1、范读全诗。2、指名读全诗。3、指导学习理解诗句的意思。自学提示:1 根据课文注释,结合诗句理解词语。2 诗句没有注释的还可以查字典理解。3 小组讨论,议一议如何理解这首古
4、诗。4 提出疑难。三、整理汇报自学情况。1、结合诗句理解词语的意思。移舟:划船靠岸的意思。泊:划船靠岸。烟渚:雾气覆盖下的江中陆地。愁新:由落日到黄昏,引起诗人新的愁苦。因为作者此时身在异乡,不免会引起一种思乡之愁。野旷:野外。旷,空旷。天低树:天比树还低。2、出示图片。在一个江中的孤岛上,几棵高高的树被风吹得东倒西歪,远远望去由于是在空旷的野外感觉天比树还低。清幽的月光照在水面,感觉月亮离人是那么的近。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心情,此时作者远在异地,举目无亲,孤苦无援,身处这空旷的野外,一种思想之情油然而生。夜幕降临,水中月,船中人,又似乎离得那么近。有了一丝喜悦,也带来一丝慰籍。待到明天诗人又会想
5、些什么呢。四、指导朗读。1、理解这首诗的内容和所要表达的情感,我们要用怎样的语气去读呢?2、指导停顿,表达情感。第三课时一、导入新课,提醒课题。我们已经学过了两首古诗。哪位同学会背了?今天我们学习第三首古诗。板书课题:舟夜书所见。二、解题,简介作者。1、解释提问。舟:船。舟夜:夜间在船上。书:写,记。所见:见到的东西。诗题的意思:记夜间在船上所看见的风光。从题目你能想到诗句的内容吗?三、布置自学任务。1、朗读两遍,读准字音。2、逐句读。利用工具书学习生字词。结合看图想象诗句意思。3、同桌互相讲讲对诗句的理解。四、指名朗读,教师颠簸,掌握全诗内容。1、指名朗读。2、出示诗句,引导学生试着讲解字词
6、句的意思。五、引导学生体会诗的意境。1、教师朗读诗句,出示图片。2、这首诗的前两行写了什么样的风光?后两行写了什么风光?前两行写了漆黑的夜晚,没有风的时候,河面上一盏渔灯闪烁着一点萤火虫似的光亮。后两行写了微风吹来时河面上由静变动,渔灯倒影出“散作满天星的情景。3、启发想象。1 闭上眼睛想一想,在这没有月亮的晚上,诗人做在船上看到一只小渔船,那盏渔灯闪烁着一点萤火虫似的光亮,多么美妙啊!这时,一阵微风吹来,风儿簇拥着波浪,灯火在浪中聚集、荡漾、散开,一点光亮变成许多光亮,就像许多闪烁的星星,多么神奇啊!2 朗读全诗。4、教师小结。诗人观察仔细,运用了“一点萤、“满河星这两个生动形象的比喻,把他
7、所见到的景象逼真地反映了出来,我们读了仿佛身临其境,我们也要象诗人那样,擅长发现生活中的美。六、指导朗读,背诵全诗。板书设计:17 古诗三首独坐敬山亭鸟飞尽云独闲 孤独寂寞山相对宿建德江日暮 愁野旷 天低 孤独寂寞、思念家乡月近人舟夜书所见渔灯一点萤 美妙风簇浪满和星 神奇18、火烧云教学目的1理解课文内容,理解火烧云及火烧云颜色、形状的变化,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观察大自然的兴趣。2学习仔细观察运用丰富的想象描写景物变化的写作方法。3按照一定的顺序分段,概括段意。4学习本课生字新词,理解重点词语。5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教学重点1继续学习作者观察事物和积累材料的方法。2理解火烧云颜色、形
8、状的变化,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观察大自然的兴趣。教学用具投影片、录音带、小黑板教学时间 二课时教学设计第一课时一、教学目的一学习本课生字新词,理解重点词语。二理解课文内容,按照一定的顺序分段,概括段意。二、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按照一定顺序分段,概括段意。三、教学过程一检查学生预习生字词情况。1 填写生字表。2读准字音,注意生字的写法。“盈,是后鼻音,读作y0ng,不读y9ng;“茄读作“qi6,不读ji1;“揉字是左右构造,左窄右宽。“盈的上半部“ ,“又不能无视;“庙是“广字头,撇要大,必须包住“由,这叫半包围构造。3启发发言,讨论词义,检验查字典的才能。同学们可以互相补充解释词语。火烧云
9、:日出或日落时出现的各色云霞。紫檀:常绿乔木,木质坚硬,带红色,可做贵重的家具或美术品。紫檀色,和紫檀木相似的颜色。高寿:长寿的意思。恍恍惚惚:不真切,不清楚。笑盈盈:满脸笑容的意思。盈,充满。镇静:情绪稳定或平静。威武:本课指力量强大的样子。百合:多年生草本植物。鳞茎白色或粉红色,花白色带紫色条纹。百合色就像百合那样的颜色。金灿灿:形容像黄金一样发亮的颜色,鲜明耀眼。4出示投影片,注意字音词义。1给带点字选择正确读音,对的。2出示以下各字,请同学口头组词。檀紫檀色 檀香 檀树 紫檀猪小白猪 肥猪 野猪 猪圈寿高寿 长寿 寿面 寿辰模一模一样 模范 模型恍恍恍惚惚 恍然大梧霞霞光 红霞 霞光万
10、道 彩霞庙孔庙 庙会 庙门 神庙烧烧火 烧水 火烧云威威武 威风 国威 威严蹲蹲下 蹲坐 蹲着 半蹲3区别字形,辨析词义,然后组词。形相近、音一样的汉字有很多,必须正确区分,把握字义。教师指导学生把形相近、音一样的字放在一起,区别字形、辨析字义是掌握这些字的好方法。最后通过组词加以验证,会使学生记忆结实。须必须 跪跪下 偏偏远需需要 脆干脆 遍遍布低低头 根树根 伸伸展底到底 跟紧跟 申申请二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按一定顺序分段,概括段意。1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提问:课文主要讲了什么?这篇课文讲的是日落时的火烧云,主要讲了火烧云的颜色、形状及变化。2指导学生分段、概括段意。通读全文是正确划
11、分段落的根底,然后理清文章的脉络,弄懂自然段间的关系。分段之前教师指导学生讨论,“日落时的火烧云终究是什么样子的?课文的哪局部讲到了这一点?课文的第3、4、5、6自然段讲的是火烧云的样子。第1自然段讲的是火烧云吗?不是火烧云,是火烧云到来之前的霞光。最后一个自然段还在讲火烧云吗?这个自然段讲火烧云不见了,看不清了。如今请同学们考虑本文自然段之间的关系,应该按什么顺序分段。这篇课文是按照火烧云到来前、出现时、消退后的顺序来写的,因此应该分为三段。教师板书“三段,学生讨论段意。第一段第1自然段这一段没有直接写火烧云,而是通过写霞光照射下人和动物显出各种美丽的颜色,从侧面描写绚丽多彩的火烧云的,并告
12、诉我们这是晚上太阳要落山时的火烧云,也就是说火烧云就要来了。因此,这段的段意应该是:写天上的霞光照到地上的情景。第二段第2第6自然段这一段主要是先写了火烧云的颜色,又写了火烧云的形态,以及它们的各种变化。因此这段段意应该是:详细写火烧云的颜色、形状的变化。第三段第7自然段这一段写到火烧云越来越恍惚,变化极快,几乎看不清楚了,说明火烧云就要消失了。因此,这段段意应该是:火烧云退去时的景象。通过这样的分析,请同学说出这篇课文的写作顺序,稳固对本文构造的认识。这篇课文是按照火烧云的到来、出现、退去的顺序写的。三请同学熟读课文,为进一步理解火烧云的变化做准备。第二课时一、教学目的一理解课文内容,理解火
13、烧云及火烧云颜色、形状的变化,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观察大自然的兴趣。二学习仔细观察、运用丰富的想象描写景物变化的写作方法。三有感情地背诵课文,注意积累好词好句。二、教学重点、难点学习仔细观察,运用丰富的想象描写景物变化的写作方法。三、教学用具一幻灯机,录音机,小黑板。二火烧云幻灯片。三有条件可以播放火烧云的录像片。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理解学生对火烧云的认识。教师板书课题,请同学齐读课题,并以课题为题。请同学讨论,以到达理解学生对火烧云认识程度的目的。什么叫“火烧云?你见过火烧云吗?你见过的火烧云是什么样子?当时心情怎样?火烧云是日落或日出时天空出现的红色云霞,色彩非常美丽。2明确构造,抓
14、住特点。已故作家萧红通过仔细观察对火烧云做了生动的描绘,语言精练准确,使人读后有身临其境的感觉。那么作者是按照怎样的顺序写“火烧云的呢?课文是按照火烧云到来前、出现时、消退后的顺序写的。板书:到来前 出现时 消退后请同学们听配乐朗读课文,考虑作者抓住火烧云的什么特点来写的?哪一段主要写了这一特点?作者抓住了火烧云颜色和形状的变化来写的,课文第二段主要写了这一特点。二以读促讲,启发想象。1学习第一段。火烧云出现之前,天空及周围的景物是怎样的?读一读,想一想。火烧云出现之前,天空布满霞光,周围的人和动物在霞光的照耀下呈现出各种颜色。板书:霞光照耀“霞光使哪些景物发生了变化?课文是怎样详细描写的?读
15、一读,画一画,说一说。霞光使“小孩、“大白狗、“红公鸡、“黑母鸡、“小白猪、“老头儿的胡须都在颜色上发生了不同的变化。作者通过仔细观察,抓住了人物的神态、动作、语言、心情详细描写了火烧云出现前的景物。火烧云到来之前这些景物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同样的景物为什么会有不同的颜色?提示同学把“小孩、“大白狗、“红公鸡、“黑母鸡、“小白猪、“老头儿的胡须的颜色变化前后的情况比照着想象。由于霞光照在它他们身上,使颜色发生了变化。但是因为底色不同,所以变化之后的颜色也不同。指导朗读,体会火烧云到来之前人们的喜悦心情。2学习第二段。1默读,画出说明火烧云出现的句子:“天上的云从西边一直烧到东边,红统统的,好
16、似是天空着了火。想一想火烧云是什么样子?火烧云是红统统的,好似着了火。板书:红统统 像着火2理解“从西边一直烧到东边。这句话中的“烧是什么意思?可以换成别的词吗?为什么?“烧是烧火、着火的意思。在这句话中,任何字都不能交换“烧,因为“烧既写出了火烧云上来时的颜色和动态,又写出了火烧云上来时的气势,而且还与后面的“着了火相照应,更重要的是“烧字在这里点了题。“从西边一直烧到东边。中的“一直说明火烧云的面积大,而且是运动的,“烧字本身就给人一种跳动的感觉。指导学生朗读,体会火烧云的动感和美丽。第二自然段请同学在课文中找出一句话准确地概括火烧云的特点。这个地方的火烧云变化极多。“极是什么意思?“极多
17、又是什么意思?“极表示程度深,多到了极点。“极多就是很多、非常多、特别多、非常多。课文中连续出现的“一会儿说明什么?“一会儿这样,“一会儿又那样,说明火烧云的变化不仅多而且也很快。板书:多 快火烧云变化多主要是讲颜色和形状变化多,请同学们根据小黑板上的问题,边读边想。出示小黑板:火烧云的颜色变化有什么特点?详细表如今哪些地方?要求学生高度概括出颜色多,变化快。然后详细说明。颜色多表现为:火烧云不单是红色,还包括金、紫、黄、灰、百合色等说得知名的有九种,“还有些说也说不出来,见也没见过的颜色。可以组织学生结合生活实际讨论“半紫半黄、“半灰半百合、“葡萄灰、“茄子紫,以增强学生对火烧云颜色多的认识
18、。变化快表现为:“一会儿一会儿说明各种颜色交替出现,持续时间都很短,转换频繁而迅速。指导学生朗读,注意“一会儿,不一定读得很快。为背诵做准备。板书:颜色 变化启发学生用适宜的词形容火烧云的颜色特点。绚烂多彩、五光十色、五颜六色、色彩斑斓板书:色彩斑斓火烧云的颜色多变化快,火烧云的形状怎样呢?请一位同学改动小黑板上的问题,要求同学们用学习描写火烧云颜色局部的方法自学描写火烧云的形状局部。出示小黑板,做如下改动:火烧云的形状变化有什么特点?详细表如今哪些地方?火烧云的形状多,变化快。作者描写了马、狗、狮子的形象,但很快就不见了。板书:形状 变化3教师在同学们自学这局部内容的根底上,可让学生合上书,
19、看幻灯片,把同学们带入火烧云的情景中,让他们感受火烧云形状的变化。这对理解课文内容,积累好词好句有帮助。出示描绘火烧云变化各种形态的幻灯片。教师一边演示一边提问:图上画的像什么?马、狗、狮子。教师把一种形状定格在幻灯机上,让学生结合课文内容,用适当的修辞手法描绘图意,尽量按照作者描写马、狗、狮子的方法来说。提示:作者是按照怎样出现什么样子怎样消失来写的。教师出示幻灯片也要有技巧,不能把幻灯片放在幻灯机上就完了,这样反映不出各种形状的变化。教师应该拿着幻灯片在幻灯机上演示。比方马,一开始是“天空出现一匹马,可以把幻灯片放在幻灯机上,“那匹马大起来了,这时教师要抬高幻灯片,投影幕布上的“马就会真的
20、变大,实际上是幻灯片离镜头近,图片被放大了。紧接着“那匹马变模糊了。幻灯片继续抬高、投影幕布上就会模糊一片。这样演示既形象逼真,也符合作者“怎样出现“天空出现了一匹马,“什么样子“马是跪着的,“怎样消失“那匹马变模糊了的写作顺序。其他的形状都可以这样演示,同学们记住了火烧云的形状,对课文的内容就有比较深化的理解。引导学生体会作者这样写火烧云形状的好处。利用幻灯片出示一段话:火烧云一会儿像马,一会儿像狗,一会儿像狮子。真是形态万千,变化多端。请同学读一遍之后,结合课文内容比较哪种写法好。发散思维。书上的内容写得生动详细,因为不仅写出了火烧云的静态,也就是像什么,还写出了火烧云的动态,也就是为什么
21、像。因此火烧云的形象才会栩栩如生,活灵敏现。指导学生按照作者的写作思路想象天空中出现的其他动物、人物或植物,以此来训练学生的想象及说话才能。假设学生在练习时出现问题,教师要及时指导,或做以下提示:一会儿,天空出现了一只小白兔, ,过了几秒钟, ;很快又来了一位老奶奶 ,老奶奶的拐杖 ,又不见了。启发学生用适宜的词形容火烧云形状的特点。形态万千、形状各异、变化多端、千姿百态板书:形态万千3小结第二段,使学生对第二段有一个更清楚的认识。火烧云的颜色色彩斑斓,火烧云的形状形态万千。作者细致地观察了火烧云,抓住了变化极多这个特点,不仅写出了火烧云的静态“像什么,还写出了火烧云的动态“怎么像,使人感到火
22、烧云不仅美丽,而且非常神奇。遗憾的是火烧云不能像一幅画可以长久保存。板书:奇3学习第三段请同学齐读第三段,想一想,此时的火烧云又具有什么特点?火烧云在迅速变化中消退了。“恍恍惚惚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这样?“恍恍惚惚就是模模糊糊、看不清楚、假设隐假设现,虚虚实实。因为火烧云变化极快,所以人们的肉眼就会有这种感觉。这时人们的心情怎样?从哪些词语可以看出来?火烧云消失时,人们非常留恋。从“揉揉眼睛,“沉静了一会儿,“可是,“偏偏不等这些词语可以看出来。请同学们带着留恋的心情朗读这一段。板书:留恋三总结全文,体会作者的写作特点。1作者是怎样观察火烧云的?教师可以指导学生运用板书来体会作者的写作特点。通过
23、讨论完成。作者在写火烧云的过程中,始终抓住火烧云的特点,从火烧云的颜色和形状两个方面进展了细致地观察。观察火烧云的颜色,作者抓住了颜色多和变化快的特点;一个“极多写出了火烧云的颜色不单是红色,而是色彩斑斓;四个“一会儿写出了火烧云颜色变化快,转瞬即逝。观察火烧云形状时,作者抓住了火烧云的形状多和变化快的特点:“一匹马、“一条大狗、“一头大狮子形象地写出了火烧云的形状多,这一点写出了火烧云的静态美;“两三秒钟、“正在就、“突然、“一转眼等词语写出了火烧云形状变化,这一点又详细地写出了火烧云的动态美。静中有动,动中有静。作者只有通过细致观察才能把握得这么准确。2启发学生讨论学习作者观察事物的体会。
24、提示学生抓住两点:一是观察事物要抓重点;二是观察事物时,既观察静态,也要观察动态,做到静动结合。四结合板书,练习背诵。【板书设计】19、院子里的悄悄话教学目的1理解树的年轮和树冠的形成和作用。2继续培养运用查字典和联络上下文的方法理解词语的才能。3分角色朗读课文。教学重点、难点培养学生通过查字典和联络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才能。教学时间 一课时教学设计一、教学目的一阅读全文,理解树的年轮和树冠的形成和作用。二培养学生运用查字典和联络上下文的方法理解词语的才能。三分角色朗读课文。二、教学重点、难点培养学生通过查字典和联络上下文的方法理解词语的才能。三、教学过程一学生初读课文画出不理解的词语。二指名让学
25、生按自然段读课文,检查学生初读课文的情况。三让学生从文中找出不理解的词语质疑。四指导学生联络上下文理解词语。在学生质疑的根底上,教师引导学生联络上下文理解词语。1以“年轮为例,“年轮是指木本植物的主干,由于种种原因,生长的快慢不同,在木质部的断面显出环形纹理,这种环形纹理叫年轮。年轮数与树龄相当。2在理解了年轮的意思后,教师可引导学生默读课文,把讲什么叫年轮的一段课文画下来。3指名读第5自然段。4出示句子:“长一岁,就画一个圆圈,再长一岁,就在原来的圈外再画一个圈。人们把我画的圈叫年轮。5指名读句子,说句意。让学生通过这两句话,理解两个意思。1什么是年轮?2根据年轮可以知道树的年纪。同时学生阅
26、读这个自然段。3要从中理解用年轮判断树龄的科学性、可靠性。6教师出示年轮图片,让学生判断树龄。7查字典联络实际,理解“树冠一词。在字典中“冠是指帽子,“树冠即是指树木主干上端长满枝叶的局部。教师可采用出示树木的图片,让学生断定树冠的方法,让学生联络实际理解词语的意思。8指南针。“指南针是利用可以转动的磁针制成的测定方向的仪器。讲课中,教师可直接出示教具指南针,让学生借助实物理解词语。五读题,设疑,理解课文内容。1读题设疑。1文中写的是谁和谁在说悄悄话?2什么是悄悄话?3它们说的是什么悄悄话?这篇课文运用童话形式,通过老槐树和小槐树的对话,介绍科学知识。说明年轮、树冠的形成过程及其作用。教师可借
27、助以上三个问题,引导学生通读全文,理解主要内容。人物:老槐树和小槐树。悄悄话:原意是用很小的声音和人讲话,只让对方听见,而不想让其别人知道。在这篇童话中,作者把槐树树冠被风吹而发出的沙沙声当作悄悄话。这是把树人格化了。作者采用这种拟人的写法,可以引人入胜,增加文章的感染力。说什么悄悄话:这篇课文写的是老槐树和小槐树的对话,内容包括如何计算年龄和枝叶有的地方茂盛、有的地方稀疏的原因及如何记录气候的变化。六读题、解疑、读懂课文内容。1指名读课文考虑练习第1题第2小题:树木是怎样靠年轮来记录年龄、指示方向和记录气候的?2讨论:树木是怎样靠年轮来记录年龄的?1让学生默读第9自然段,画出有关句子。2指名
28、读句子。“因为年轮也是个准确的指南针,年轮稀疏的一面是南,年轮密集的一面是北。3引申考虑:年轮为什么会有的地方稀疏?有的地方密集呢?让学生带着这个问题速读下文,找有关句子,答复以下问题。4指名读句子。“温暖多雨的年份,年轮就长得宽,干旱的低温的年份年轮就长得窄。5讨论:这句话告诉我们什么?通过读重点句,要让学生弄清,年轮不仅可以记录年龄,指示方向,而且还可以记录气候。年轮的宽窄与气候的冷暖有直接的关系。6树冠是怎样帮助人们在野外区分方向的?指名读第7自然段。读这一段,要让学生从中理解人们在野外迷失方向的时候,可以根据大树树冠枝叶的多少来区分方向。因为南面接触阳光多,所以树南面的枝叶就长得茂盛;
29、北面接触阴面多,接触的阳光少,所以枝叶就比南面的少。7引导学生联络推断枝叶的多少与年轮疏密的关系。1提问:枝叶的多少与年轮有什么关系?为什么?教师通过这一问题,引导学生联络实际深化考虑,从中学会推理和判断。树木在气候温暖多雨的年份,承受阳光多、雨水多,所以枝叶茂盛年轮也就随树木生长快,长得宽。而在少雨低温的年份枝叶自然稀疏,树木生长慢,因此年轮也就长得密集。2让学生用因果句式,练习说话。因为气候温暖多雨,树木_,所以年轮就_。因为气候低温少雨,树木_,所以年轮就_。由于南面接触阳光多,所以树南面的_。由于北面接触_少,所以枝叶就_,这样人们就可以根据树叶枝叶的和_来区分方向。七学生速读课文:1
30、考虑课文是怎样把树木靠年轮记录年龄、指示方向和记录气候这些事情讲清楚的?让学生考虑这个问题,目的是引导学生明白本篇课文采用拟人的手法,通过老槐树和小槐树的对话,向读者讲授年轮与树冠的形成和作用的。其中小槐树的话起了穿针引线的作用。八分角色朗读课文。1让学生从文中找出小槐树问话的句子,读一读。2想一想小槐树是用什么样的语气提问的?应该怎样读?3,教师指名让学生读小槐树的问话,并请同学评议。4让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20 女娲补天教学要求:1、朗读课文,读懂课文。理解?女娲补天?这一神话故事。2、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才能。3、学习女娲不畏艰辛为人类造福、无私奉献的美妙心灵。4、通过阅读课文,体会到古代神话故事所表现出来的美。教学重点难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女娲不畏艰辛为人类造福的美妙心灵。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勤劳、有指挥,他们凭借丰富、大胆的想象,创造出了许多瑰丽、多彩、优美的神话故事,创造出了一个个离奇的神的形象,女娲就是其中一个。板书女娲。传说中的女娲长着蛇的婶子,人的头,她见大地上没有人类,就用黄泥捏成小人,创造了人类,她为了人类的生存,不顾辛劳,不怕凶险,不停地工作,为人类造福,创造出了一个个美丽的故事。二、整体感知课文。1、出示自学提示。1 自由读课文,考虑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情。2 有弄不懂的地方做好标记。准备提出。2、学生自学。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