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志敏老师这样教语文_第1页
贾志敏老师这样教语文_第2页
贾志敏老师这样教语文_第3页
贾志敏老师这样教语文_第4页
贾志敏老师这样教语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贾志敏老师这样教语文卖鱼的人案例及点评2012年3月,我有幸聆听了被誉为语言大师的贾志敏老师执教的一堂示范课卖鱼的人。这堂课上,没有慷慨激昂的演讲,没有精美绝伦的画面,没有惟妙惟肖的音响,有的只是一块黑板一支笔。年过古稀的贾志敏老师用朴实无华的语言,引领着一群五年级的孩子在听说读写思等语文的实践活动中,真正地学语文,用语文,感受到语文的魅力!【案例一】:引导学生理解“挨家挨户”、“疑惑”、“毫不迟疑”、“屋檐”:师:“挨”是什么意思?(师做动作)生:靠着。师:“挨家挨户”是什么意思?生:一家一户地靠着。师:“惑”是什么意思?(师提示:下面有个“心”,肯定和心理活动有关。)生:心里不明白。师:“

2、疑惑”是什么意思呢?生:有一个疑问不明白。师:“疑惑”就是不明白的意思!“疑”就是“惑”,“惑”就是“疑”。师:谁能给“迟疑”找个近义词。生:疑惑。生:犹豫。师:那么,“毫不迟疑”呢?生:毫不疑惑。生:毫不犹豫。师:“屋檐”是什么意思呢?(教师边画简笔画边描述:屋顶和承重墙相交突出的部分。)明白了吗?生:(齐答)明白了。引导学生理解“买”和“卖”:师:“买”是什么意思?用“货币”和“商品”的关系来回答。生:用货币换置商品。师:“卖”呢?生:用商品换置货币。师:这两个字放在一起,“卖”读轻声。(生读词语“买卖”)师:“买卖”是什么意思?生:做生意。师:大笔钱的“买卖”称什么?生:大买卖。(众笑)

3、师:放眼世界,用两个字说说“大买卖”又叫什么?生:贸易。引导学生理解“鱼”和“渔”:师:“鱼”是什么意思?生:水里游的生物。(师画“鱼”的简笔画)师:“渔”的意思呢?生:打鱼的人。师:不对,“渔”应该是捉鱼、捕鱼的意思。“渔民”是什么意思?生:靠打鱼为生的人。师:“渔翁”呢?生:打鱼的老人。师:“渔人”呢?生:打鱼的人。【点评】:贾志敏老师说过,“语文课不需要精彩”、“语言的魅力在语言文字”。的确,在字词教学这一环节,既不热闹也不精彩,教师没有侃侃而谈,学生没有妙语连珠。但静下心来看看“门道”,我们就会发现,虽然已是高年段阅读课,贾老师依然十分重视字词教学,并且关注语言文字本身,毫不偏废,让学

4、生学得扎实、有效,真正实现了学有所获。我认为,这一环节亮点颇多,体现在:其一,在指导上求准确。“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是语文教学的原点,由此可见,对学生一些有失偏颇的理解,教师不应放弃指导、引领的责任。教学中,对于学生的错误理解,贾老师就毫不客气地指出,“疑惑”就是不明白的意思!疑就是惑,惑就是疑!”“不对,渔应该是捕鱼、捉鱼的意思。”贾老师科学严谨的治学态度,对于培养学生准确理解、深入思考的学习习惯是大有裨益的,也值得每一位语文教师学习!其二,在“教会”上下功夫。“教材无非是例子而已”,“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很多教师都明白这一点,但在实际的教学中却往往过多地教知识而忽

5、视了教方法,岂不知,知识那么多,哪里教得尽?以上片断中,贾老师教知识的同时就非常注重学习方法的指导,如:用动作演示的方法理解“挨”,用找近义词的方法理解“迟疑”,用看部件猜字义的方法理解“惑”,用画简笔画的方法理解“屋檐” 他的字词教学虽然着重在“教”字,最终目的却在受教者“自求得之”。其三,在教学中重运用。周一贯老师说过,“语文这东西,只有在运用中才能获得鲜活的生命力,才有了血肉和温度”,贾老师指导学生识字学词时更注重用字、用词,如:“买”和“卖”的对比,“鱼”与“渔”的辨析,就是在借助课文这个例子,教学生“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长此以往,必将达到语文教学的最终目的,真正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6、【案例二】:解读课文主旨:师:谁找出了有“奇怪”的句子,读一读?生:奇怪的是,祖父也从来没有把鱼提去称一称。日子久了,我觉得奇怪。师:课文里还有三个词语或短语和奇怪的意思差不多,谁找出来了?生:不太明白,疑惑,想不通。师:请找出含有这些词语的句子,分别读一读。(生读句子)师:卖鱼的人让作者感到奇怪,感到疑惑,感到想不通,甚至不太明白。我们也有许多想不通的问题,分别用“奇怪”、“疑惑”、“想不通”、“不太明白”开头说一说,如,“让我奇怪的是”先说我们平时怎么买鱼,再说他是怎么卖鱼的。(生默读课文,思考)生:让我奇怪的是,我们平时买鱼要挑三拣四的还嫌不好,而卖鱼的人只把鱼挂在各家的屋檐下却没人嫌不

7、好。生:让我疑惑的是,我们平时买鱼都要讨价还价,而卖鱼的人只要开口说多少钱,大家都会毫不迟疑地把钱给他。生:让我想不通的是,我们平时买鱼都会称了又称,担心短斤少两,而祖父从来没有把鱼提去称一称。生:让我不太明白的是,我们平时买鱼都是拿到鱼再付钱,而一天早上屋檐下没看到鱼,卖鱼的人却回来向祖父收钱了。师:是啊,这些事确实让我们想不通,但是只要找到一个词,这些答案都解决了。卖鱼的人是一个讲什么的人?生:(齐答)诚信师:正因为卖鱼的人是一个讲诚信的人,所以生:只要他开口说多少钱,大家都会毫不迟疑地把钱给他。生:祖父信任他!生:很多年之后,作者买鱼被偷了斤两,不禁回想起他。【点评】:这个片断的成功之处

8、,我认为有二:1、用话题取代问题。贾老师曾说过,许多教师“唯恐学生不懂不会,于是,舍本求末,繁琐分析,无效提问,把课文讲肿,将学生问累。”如何避免“满堂讲”、“满堂问”呢?这堂课上,贾老师就做了很好的示范变问题为话题,以“让我奇怪的是”开头,说说自己想不通的地方。因为这一话题覆盖面广,留有较大的思维空间,所以能引导学生深入地钻研文本,体验情感,并且在学生积极主动的交流中,使课文的主题得以升华,人文精神得以彰显。2、让语文联系生活。上海师范大学王荣升教授在阅读教学的路径的讲座中指出,教师要“在学生生活经验不足时,唤起、补充他们的生活经验,并把生活经验转化为语文阅读经验。”本课教学中,贾老师就很注

9、重引导学生将语文阅读与生活经验结合起来,凭借生活经验来加深对文本的理解。对于卖鱼的人的种种举动,孩子们和作者一样,有太多的想不通。于是,贾老师引导孩子们回忆自己平时买鱼的情景,将生活中自己怎么买鱼和课文中卖鱼的人怎么卖鱼联系起来说一说,形成鲜明对照。这样的教学,关注的不仅仅是课文的内容,更关注的是学生语言能力的训练,关注的是学生阅读经验的获得,是一种课文内容与语文方法共同习得的过程。【案例三】:个性化解读“诚信”:师:什么叫诚信?谁上来写?(生板书:诚实守信、讲信用、说到做到)师:前面加个“不”,再来理解“诚信”。(生板书:不骗人、不撒谎、不以次充好)师:谁能用成语来解释“诚信”?生:一诺千金

10、。生:君子一言、驷马难追。师:用一句话来说诚信,要说得诗意点,如:诚信是让人亲近的妙药。谁来试试?生:诚信是人生道路上不可缺少的美德。生:诚信是大智慧。生:生命因诚信开出灿烂的鲜花。师:写一段话,说说什么叫诚信,如果不讲诚信会怎么样,我们应该怎样?(三分钟后)生:诚信是人与人沟通的桥梁,不讲诚信的人永远到不了桥的那一头。生:一个人讲诚信,他会拥有更多朋友;一个家庭讲诚信,这个家庭就会和睦美满;一个国家讲诚信,这个国家就会获得世界的认可和尊重。(掌声响起)生:诚信是“人”字的那一捺,没有捺,人就支撑不起来!所以,我们人人都要讲诚信!(掌声再次响起)【点评】:语文课标指出,“语文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

11、学科”,叶圣陶先生也有言,“语文课的目的是让学生掌握语言文字这种工具,培养他们的接受能力和表达能力。”这些,都道出了语言学科的特点。以上片断,贾老师就牢牢地把握住语文课的特点,对学生进行语言文字的训练,上出了浓浓的语文味,具体表现在:其一,多方描述,拓宽思路。贾老师引导学生理解“诚信”,不仅仅停留在“诚实守信”等浅显的层面上,而是积极引导,用前面加“不”,用成语来解释等方法以拓宽学生思路,加深学生对“诚信”更深一层的理解,注重了语言的积累和运用。其二,读写结合,彰显个性。“只有学习而没有参与其中或没有实际演练,是无济于事的,也是不合理的。”贾老师至始至终十分注重语文的实践运用。为读写结合,他留足时间,放手让学生写一段话:“诚信”是什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