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总复习资料-按课文内容填空_第1页
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总复习资料-按课文内容填空_第2页
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总复习资料-按课文内容填空_第3页
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总复习资料-按课文内容填空_第4页
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总复习资料-按课文内容填空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总复习资料洪学恭按课文内容填空第一单元1、午后一点左右,从远处传来()的响声,好像()。现时人声鼎沸,有人告诉我们,()!我们踮着脚往东望去,江面还是(),看不出有什么变化。过了一会儿,响声(),只见东边()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人群又()起来。2、那条白线很快地向我们移来,逐渐拉长,变粗,()。再近些,犹如()白色战马(),()地飞奔而来;那声音如同(),好像大地都被震得()起来。3、雅鲁藏布江河床的平均海拔在()米以上。4、在青藏高原上切割出一条长()千米的巨大峡谷。峡谷平均深度()米,最深处达()米。5、那么多的绿叶,一簇()另簇上面,不留一点儿()。那翠绿的颜色,明亮

2、地()着我们的眼睛,()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6、我们()拍掌,树上就变得()了,到处都是(),到处都是()。大的,小的,(),(),有的站在(),有的(),有的在()。第二单元1、默写古诗题西林壁(),()。(),()。2、(),柳暗花明又一村。3、那些叶子绿得那么(),看着非常()。叶尖()朝下,在墙上铺得那么(),没有()起来的,也不留一点儿()。一阵风(),一墙的叶子就(),好看得很。4、爬山虎的脚()墙的时候,()细丝的头上就变成小圆片,()。细丝原先是()的,现在()了,把爬山虎的嫩茎(),使它()在墙上。5、大体上,住所是很()的,()、(),很()。()我们想到蟋

3、蟀用来()的工具是那样(),这座住宅真可以算是()了。第三、四单元、从前,一个小村子里有座()的花园。那里,春天(),夏天(),秋天(),冬天()。2、()要靠(),要靠很好地(),做出对人们()。3、鹅的步调(),()的,颇像()里的()出场。它常()地站着,看见有人走来也();有时非但不让,竟伸过颈子来()。4、猫的性格实在有些()。说它()吧,可是,它听到老鼠的一点响动,又是多么()。它要是高兴,能比谁都()。它若是不高兴啊,无论谁说多少好话,它也()。它什么(),可是它又那么()。5、它()、()、()、(),因为它有一群鸡雏。它(),因为它是鸡母亲。一个()必定就是一位()。第五单元

4、1、远看长城,它像一条(),在()之间()。2、多少劳动人民的()和()才()成这()、()的万里长城。3、截至年月,我国已有()处景观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其中文化遗产()处,自然遗产()处,自然文化遗产共()处。4、正前面,昆明湖()像一面(),()像一块()。()、画舫在湖面慢慢地(),几乎不留一点儿()。 四年级上册(期中)按课文内容填空1、那条白线很快地向我们移来,(                )。再近些,只见(  

5、;          ),形成(             )。浪潮越来越近,犹如(                          ),浩浩荡荡地(      

6、0;      );那声音如同(             ),好像大地都被震得(             )。该语段按从(   )到(    )的顺序描写,读了这段话,我感受到(               &

7、#160;        )。2、钱塘江大潮,自古以来被称为(             )。“观”的此处的意思是(   )。3、观潮这篇课文,作者按照(             )、(             )、(      &

8、#160;      )的时间顺序写的,记述了(             )大潮(             )自然景观,抒发了作者(                          )的思想感情。4、鸟的天堂这篇课文的作者是(&

9、#160;      ),课文共(     )次提到鸟的天堂。本文主要采用了(   )和(    )对比的写作手法。榕树正在(    )时期,好像把它的(  )。那么多的绿叶,(                     

10、         )。那翠绿的颜色,(       ),似乎(        )。这美丽的南国的树!这段句子形象地写出了(               ),表达了作者(     &

11、#160;               )。5、那天是我的眼睛欺骗了我,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第一个“鸟的天堂”是指(                                  )第二个鸟的天堂是指( 

12、                                          )我们继续拍掌,树上就变得(         ),到处都是(     ),到处都是(   )。(

13、                   ),有的(       ),有的(    ),有的(     )。划线句子写出了(       ),表达了(       

14、                     )。6、爬山虎的脚步(    )着墙的时候,六七根细丝的头上就(    )成小圆片,(    )住墙。细丝原先是直的,现在弯曲了,把爬山虎的嫩茎(    )一把,使它紧(    )在墙上。7、爬山虎的脚长在(     )。(&#

15、160;     )长(       )地方,反面(                  ),每根细丝像(             )。细丝跟(    )一样,也是(    )的。这就是爬山虎的脚。8、

16、爬山虎的脚作者(        ),名(      )。这篇课文围绕着爬山虎的脚来写的,先了写(            ),接着写(                    )最后写(         

17、            ),启发人们(                          )。9、蟋蟀的住宅这篇课文的作者是(    )国的(        ),他的代表

18、作是(         )。文章把蟋蟀比作(     ),把蟋蟀的巢穴比作(               )这样写的作用是(                           &

19、#160;   )。这篇课文真实地介绍了(       )和(      ),赞扬了蟋蟀(                      )的精神。 10、巨人的花园这篇课文的体裁是(      

20、; )作者是(    )国的(        )。本文通过记叙巨人的花园和(          )的关系,让巨人懂得(           )。告诉我们(              

21、0;                 )。11、(                      )巨人终于明白,(          

22、;           )。他不禁抱住了那个男孩:“(                                   )要不是(  &

23、#160;                     )谢谢你!” 你对这划线句的理解是(                           

24、;                  )。12、作家丰子恺笔下的白鹅特点是(       )。作者是从(      )、(      )和(     )三个方面来表现白鹅这一特点的,采用(    &#

25、160;   )的写法,反应了作者(           )。13、猫的作者是(       ),原名(         ),字(      ),他的代表作还有(          

26、0; )、(          )、(             )。这篇课文真实、具体地描写了(             )和(            

27、;     ),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              )。猫的性格(    ),主要表现在既(      )又(       ),既(       )又(          );既

28、胆小又(       );高兴时,(            ),不高兴时,(           )。14、在你写作的时候,跳上桌来,在稿纸上踩印几朵小梅花。“梅花”指的是(           ),作者是把(          )比作( 

29、           ),表达了作者(                       )的感情。15、通过这段对话时间的学习,我领略了钱塘江大潮的(          )、世界第一大峡谷(       

30、           )的(           )、鸟的天堂的(           )、火烧云的(            );我知道了爬山虎的脚长在(   

31、    )、蟋蟀的住宅有(              )的特点等。14单元中,我最喜欢的课文是(               ),因为(             

32、0;         )。16、默写两首古诗:                                        &#

33、160;                题:(           )岭:(      )     莫笑:(         ) 浑:(   

34、;      )不识:(           )缘:(      )   留客:(         )足:(          )真面目:(      

35、;                )   山重水复:(                      )此:(        )  &

36、#160;                  疑:(    )柳暗花明:(            )17、题西林壁描写了从不同(       )、不同(       )看到的(       ),告诉人们(                               &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