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实验5 凸轮机构凸轮轮廓检测与从动件运动规律分析5.1 实验目的1. 掌握凸轮轮廓和从动件位移检测原理与方法;2. 了解凸轮转向的不同对从动件位移规律的影响。5.2 实验设备和工具1. 凸轮轮廓检测仪;2. 盘形凸轮若干个;3. 量具;4. 检测与分析软件;5. 计算机、打印机;6. 纸、笔(学生自备)。5.3 实验原理和方法对于图5.1所示滚子接触直动从动件盘形凸轮机构,凸轮转角位置由圆编码器1测量,从动件的直线位置通过圆柱、钢带纯滚动传动变换为转角位置,并由圆编码器2测量(数显部分已将角度量变换为直线量)。为便于手动驱使凸轮旋转和使凸轮能停于任意位置,增设加一具有自锁性质的蜗杆蜗轮机构,其
2、中蜗轮与凸轮固联为一体,蜗杆轴上装有一手柄,通过手柄的转动,即可实现对凸轮的驱动。蜗杆(右旋)蜗轮凸轮编码器1手柄从动件编码器2图5.1 凸轮轮廓检测仪 当通过测量获得偏置距离e、滚子半径rT和凸轮轮廓最小半径rmin后,如果分别测出凸轮机构一个运动周期内凸轮转角与从动件位置的对应关系,即可确定从动件位移规律和凸轮理论轮廓的极坐标,然后利用滚子半径值获得凸轮实际轮廓。1.4 实验步骤和要求1. 测量偏置距离e和滚子半径rT;2. 选一凸轮,测量其轮廓最小半径rmin,然后将其安装于凸轮轮廓检测仪的凸轮轴上,并紧固;3. 转动蜗杆轴上的手柄,观察数显面板上凸轮转角和从动件位置的数据变化,当凸轮转
3、至推程开始位置时,将凸轮转角数据和从动件位置数据置零,即将此机构位置作为凸轮转角和从动件位置的零位;4. 从零位开始,顺时针转动手柄并观察凸轮转向,检测与分析软件系统自动记录凸轮转角和对应的从动件位置,也可每隔一定角度手工记录一次凸轮转角值和对应的从动件位置值,直至再次回到零位;5. 根据测量数据自动绘制从动件位移线图(也可手工绘制),确定推程运动角、远休止角、回程运动角和近休止角,并分析是否存在刚性或柔性冲击;6. 绘制凸轮理论轮廓图和实际轮廓图,在其上标出推程运动角、远休止角、回程运动角和近休止角;7. 打印测量数据和线图;8. 从零位开始,逆时针转动手柄并观察凸轮转向,重复上述第4步至第
4、6步;9. 更换另一凸轮,重新进行上述各步。5.5 思考题与实验报告1. 思考题(1) 如何通过观察凸轮转角和从动件位置测量数据确定凸轮机构推程开始位置?(2) 凸轮不同转向时测得的从动件位移规律是否相同?(3) 测量凸轮轮廓时,凸轮不同转向是否会影响所得凸轮轮廓形状?2. 实验报告基本内容(1) 按凸轮顺时针转动和逆时针转动分别填写完成下表内容实验5:凸轮机构凸轮轮廓检测与从动件运动规律分析实验报告学生姓名学 号组 别实验日期成 绩指导教师凸轮编号偏距e= mm滚子半径rT= mm轮廓最小半径rmin= mm 凸轮转角和从动件位置数据记录(凸轮转向: )实验所得曲线和图形:凸轮编号偏距e= mm滚子半径rT= mm轮廓最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生物化学分子基础概念题库及解析
- 珠宝首饰行业设计大赛试题
- 药品进口代理协议
- 2025年经济师备考方法分享试题及答案
- 人员管理与绩效考核试题及答案
- 项目扩展及合作策略试题及答案
- 信阳市学法用法考试试题及答案
- 防钓鱼测试题及答案
- 急诊精神科的合作模式计划
- 购房贷款协议书
- VDA6.3-2023版培训教材课件
- GB/T 17791-2017空调与制冷设备用铜及铜合金无缝管
- 换热器检修施工综合方案
- 罗氏C8000使用操作说明
- 融资融券策略课件
- 单层钢结构厂房施工组织设计方案
- 项目尽职调查清单模板
- 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研读课件
- 环境保护和水土保持保证体系框图
- 眼部健康检测与分析课件
- 专业硕士学位论文修改报告(二)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