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中医治法对急性心肌缺血大鼠心电图和内皮素的影响_第1页
不同中医治法对急性心肌缺血大鼠心电图和内皮素的影响_第2页
不同中医治法对急性心肌缺血大鼠心电图和内皮素的影响_第3页
不同中医治法对急性心肌缺血大鼠心电图和内皮素的影响_第4页
不同中医治法对急性心肌缺血大鼠心电图和内皮素的影响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不同中医治法对急性心肌缺血大鼠心电图和内皮素的影响          摘要  观察不同中医治法(活血祛瘀法、通阳豁痰法和芳香温通法)代表方抗急性心肌缺血的作用。      方法   取SD大鼠80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血府逐瘀汤高、低剂量组(剂量分别为20.5、6.8g·kg-1·d-1),瓜蒌薤白半夏汤高、低剂量组(剂量分别为18.0、6.0g·kg-1·d-1),冠心苏合胶囊

2、高、低剂量组(剂量分别为0.19、0.06g·kg-1·d-1),采用尾静脉注射垂体后叶素(Pit,1.5U/kg)复制急性心肌缺血模型;观察3种不同中医治法代表方对急性心肌缺血模型大鼠心电图和血浆内皮素(ET)的影响。     结果     (1)在心电图方面,各用药组与模型组比较,ST段上移幅度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或P0.01);不同中医治法代表方高、低剂量组间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或P0.01)。   (2)在血浆ET水平方面,不同中医治法代表方高剂量组与模

3、型组比较,大鼠血浆ET水平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1);不同中医治法代表方高剂量组间比较,其中血府逐瘀汤高剂量组血浆ET水平显著低于瓜蒌薤白半夏汤高剂量组(P0.01)和冠心苏合胶囊高剂量组(P0.05),而瓜蒌薤白半夏汤与冠心苏合胶囊高剂量组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不同中医治法代表方低剂量组ET水平与模型组比较,血府逐瘀汤低剂量组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而瓜蒌薤白半夏汤和冠心苏合胶囊低剂量组与模型组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不同中医治法代表方高、低剂量组间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1)。     结论

4、  不同中医治法代表方对垂体后叶素所致的急性心肌缺血大鼠心电图均有一定改善作用。其机制可能与降低血浆ET水平有关,其中活血祛瘀法作用最显著。 关键词  心肌缺血、中药疗法 血府逐瘀汤、药理学 瓜蒌薤白半夏汤、药理学 冠心苏合胶囊、药理学 心电图 疾病模型 动物 大鼠心肌缺血是心血管的常见病之一,急性发作死亡率较高,在医学界引起了广泛的重视。为了探讨不同中医治法抗急性心肌缺血的作用,本研究选取中医心痛病发作期常用治法:活血祛瘀法、通阳豁痰法和芳香温通法,观察比较不同治法的相应代表方-血府逐瘀汤、瓜蒌薤白半夏汤和冠心苏合胶囊对垂体后叶素致急性心肌缺血大鼠的心电图和血浆内皮素(E

5、T)的干预作用,现将结果报道如下。1 材料与方法1.1 动物 SD大鼠80只,SPF级,雌雄兼用,体质量180230g,购自广州中医药大学实验动物中心,合格证号:SCXK粤2003?0001,粤监证字2006A014。1.2 药物 组方中药材均购自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中药房;冠心苏合胶囊由广州敬修堂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生产,批号:G01001。1.3 试剂与仪器 垂体后叶素(Pit)由上海第一生化药业有限公司生产,批号:06071;水合氯醛由上海国药生产,批号:060705;ET放免试剂盒由解放军总医院科技开发中心提供,批号:060825;TSN?695B型放免测量仪由上海日环仪器厂生产。1

6、.4 药物的制备 本实验将成人每天常用生药量定为低剂量,低剂量的3倍为高剂量。1.5 分组与给药 取SD大鼠80只,随机分成8组,每组10只,分别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血府逐瘀汤高、低剂量组(剂量分别为20.5、6.8g·kg-1·d-1),瓜蒌薤白半夏汤高、低剂量组(剂量分别为18.0、6.0g·kg-1·d-1),冠心苏合胶囊高、低剂量组(剂量分别为0.19、0.06g·kg-1·d-1)。1.6 造模 参照文献方法1-3加以改进,各组大鼠末次给药后1h,腹腔注射100g/L水合氯醛溶液(3.5mL/kg)麻醉;背位固定,记录注射

7、前心电图;10min后大鼠尾静脉注射Pit1.5U/kg,空白对照组注射等容积生理盐水;注射后分别记录15s、30s、1min、3min、5min、10min各时段的心电图变化,并计算注射Pit后各组大鼠15s10min时间段心电图ST段上移幅度的均值。             1.7 血浆ET水平检测 大鼠注射Pit后20min心脏取血,注入乙二胺四乙酸二钾(EDTAK2)抗凝管中,放-20冰箱保存待测血浆ET水平。1.8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数据的统计

8、分析。2 结果2.1 不同中医治法代表方对急性心肌缺血模型大鼠心电图的影响 表1结果显示,在心电图方面,不同中医治法代表方各用药组与模型组比较,ST段上移幅度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或P0.01),表明心痛发作期3种常用治法代表方对垂体后叶素所致的大鼠急性心肌缺血心电图有改善作用。而且不同中医治法代表方高、低剂量组间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或P0.01),说明各方药的作用效应存在着剂量效应关系。瓜蒌薤白半夏汤和冠心苏合胶囊高剂量组与血府逐瘀汤高剂量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但瓜蒌薤白半夏汤高剂量组与冠心苏合胶囊高剂量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说明在高剂量时

9、活血祛瘀法作用效应最强。瓜蒌薤白半夏汤和血府逐瘀汤低剂量组与冠心苏合胶囊低剂量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或P0.01),说明低剂量时芳香温通法作用效应最强,其次为活血祛瘀法,再次为通阳豁痰法。2.2 不同中医治法代表方对急性心肌缺血模型大鼠血浆ET水平影响 表2结果显示,模型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血浆ET水平显著升高(P0.01),说明Pit所致的大鼠急性心肌缺血病理改变之一是导致大鼠血浆ET水平升高。不同中医治法代表方高剂量组与模型组比较血浆ET水平显著下降(P0.01),说明高剂量时均有通过降低血浆ET水平的途径而起到抗急性心肌缺血的作用;而高剂量组间比较,瓜蒌薤白半夏汤和冠心苏合

10、胶囊高剂量组与血府逐瘀汤高剂量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或P0.01);而瓜蒌薤白半夏汤与冠心苏合胶囊高剂量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说明在高剂量时活血祛瘀法降血浆ET作用效应最强,优于通阳豁痰法和芳香温通法。不同中医治法代表方低剂量组与模型组比较,血府逐瘀汤血浆ET水平显著下降(P0.05),而瓜蒌薤白半夏汤和冠心苏合胶囊血浆ET水平下降不明显(P0.05),说明低剂量时对大鼠血浆ET的降低仅活血祛瘀法具有一定的作用效应。不同中医治法代表方高、低剂量组间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1),说明不同中医治法代表方对心肌缺血大鼠血浆ET水平的影响存在着剂量效应关系。统计方法:

11、单因素方差分析;P0.01,与正常对照组比较;P0.05,P0.01,与模型组比较;P0.05,P0.01,与同组低剂量组比较;P0.05,与血府逐瘀汤高剂量组比较;P0.05,P0.01,与冠心苏合胶囊低剂量组比较统计方法:单因素方差分析;P0.01,与正常对照组比较;P0.05,P0.01,与模型组比较;P0.01,与同组低剂量组比较;P0.05,P0.01,与血府逐瘀汤高剂量组比较3 讨论内皮素(endothelin,ET)是从内皮细胞分离并纯化的一种迄今所知最强的缩血管物质。由21个氨基酸组成,有3种异构肽,ET?1、ET?2、ET?3,其中ET?1缩血管作用最强,可影响心肌收缩力、心

12、室舒张时间、血管张力等心血管功能3-5。在心血管系统有丰富的ET受体分布,急性心肌缺血时,缺血心肌及外周血中ET?1浓度均升高6-8;ET可显著增加冠状动脉的阻力导致心肌缺血,而心肌的缺血缺氧又可促进ET的合成释放。有研究表明3,9:直接把ET?1注入动物模型的冠脉循环,可减少冠脉血流90%以上,引起心肌梗死并发生心功能不全和心律失常,说明ET是一种强有力的冠状动脉收缩剂。ET升高可加重缺血心肌细胞的损害,与单纯缺血-再灌注(I?R)相比,灌注液中加ET(910mol/L)后心肌损伤程度更严重,主要表现为冠脉血流量(CBF)锐减,心肌细胞内肌红蛋白和乳酸脱氢酶(LDH)大量漏出,心肌脂质过氧化

13、和钙聚积。Watanabe等10研究证明ET还可加重再灌注损伤,促进心肌梗死的扩展。本研究选用心痛发作期不同中医治法-活血祛瘀、通阳豁痰和芳香温通法的相应代表方,即血府逐瘀汤、瓜蒌薤白半夏汤和冠心苏合胶囊,观察比较不同治法对垂体后叶素所致的急性心肌缺血大鼠心电图和ET的干预作用。由于冠脉痉挛会导致心肌缺血、缺氧,而后者恰恰是刺激ET大量合成释放的最主要因素之一11。本实验检测了各组垂体后叶素所致急性心肌缺血大鼠血浆ET的水平,并用心电图监测大鼠缺血的情况,结果表明:不同中医治法均能通过降低/抑制心肌缺血大鼠血浆ET水平的途径而起到抗心肌缺血的作用,且存在着一定的剂量效应关系,高剂量比低剂量作用效应强。不同中医治法代表方高剂量比较,3者的作用效应有显著性差异,血府逐瘀汤作用效应显著强于瓜蒌薤白半夏汤和冠心苏合胶囊。而在低剂量水平时,仅活血祛瘀法的血府逐瘀汤具有一定的作用效应。综合ET检测与心电图观察的结果可以推测,心痛发作期不同中医治法均有通过降低ET水平的途径拮抗急性心肌缺血的作用,但是其作用效应存在着显著性差异,其中活血祛瘀法降ET的作用效应最强,显著优于芳香温通法和通阳豁痰法。其确切机制有待进一步研究。【参考文献】1李仪奎.中药药理实验方法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1:562.2王怡,高秀梅,张伯礼.冠心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