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葬花吟三题诗体、内容、修辞 红楼梦是我国文学史上最伟大而又最复杂的作品,其语言成就,更代表了我国古典小说语言艺术的高峰。作者往往只需用三言两语就可以勾画出一个活生生的具有鲜明个性的形象,作者笔下每一个典型形象的语言,都具有自己独特的个性,从而使读者仅凭这些语言就可以判别人物。她作为一部因情造形、为情造文的诗化小说,其中的诗词曲赋,不再游离于作品之外,而是融入小说的整个叙事和结构之中,成为小说自身的有机组成部分,为塑造典型性格服务,真正做到了“诗如其人”切合小说人物的身份口气。葬花吟正是如此,在塑造林黛
2、玉形象方面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是人物情节和行动的一部分,是血肉不可分的一个整体。人物的行动、心理状态以及未来的命运的预示和诗歌的内容紧密地连系在一起。它是人物用血泪谱写动人的诗章,是诗篇用美文迸发出人物的激情。假如林黛玉没有葬花吟的美饰,她将显得多么死灰,假如这一回没有葬花吟的装点,它将显得多么枯槁,假如红楼梦这部巨著没有葬花吟的点缀,它将显得多么干瘪!葬花吟可说是林黛玉生命的呐喊,林黛玉灵魂的控诉。这是小说中诗歌和人物紧密结合的最高度和典范。以至于流传到今天,人们论黛玉就不能不想到“葬花”,谈“葬花”就不能不说黛玉,二者已然联成一体。而从诗歌本身的艺术成就来说,葬花吟作为林黛玉诗中的压卷之
3、作,汲取了我国古典文学千年积淀下的精华,其中的“天尽头,何处有香丘”、“未若锦囊收艳骨,一抔净土掩风流”等等亦脱离小说本身而作为脍炙人口的名句传唱至今。脂砚斋评曰:“余读葬花吟,至再,至三四,其凄楚感慨,令人身世两忘。”葬花吟既有如此重要的地位和深远的影响,研究她也就成为了研究林黛玉形象的重要依凭,更可以从中一窥中华古典诗歌的精妙。下文将从葬花吟的诗体、内容、修辞三方面的具体研究其特征。 一、随体赋形,流畅葬花吟的诗体分析 葬花吟在诗体上借鉴了歌行体的特点,关于歌行体,李之仪在谢人寄诗并问诗中格目纸中说:“方其意有所可,浩然发于句之长短、声之高下则为歌;欲有所达而意未能见,必遵而引之
4、以致其所欲达则为行。”明代徐师曾在文体明辨序说乐府中说:“放情长言,杂而无方者曰歌,步骤驰骋,疏而不滞者曰行。兼之曰歌行。” 因此歌行既是较为自由随意抒情的,又是自然流畅富于节奏的。它作为一种诗体,不用乐府古题而即事名篇,自立题目,七言歌行以七言为主,或齐言,、或杂言、长短句,乃亦歌亦诗、亦文亦赋、节奏感强、具有格式又不拘格式的古自由体诗歌,而在实际的创作中,七言歌行又逐步形成自身的一些特点,并作为一种体制而固定下来,这些特点主要包括:字数上以七言为主,杂以三言、五言乃至八、九、十言;用韵上可以转韵,多平韵仄韵交替,一般四句一换韵;平仄多入律,声律富于节奏感。下面从葬花吟的句式、押韵
5、、平仄方面探讨其诗体特征。 首先看押韵: 葬花吟(引自红楼梦): 花谢花飞花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 上平,十五删 游丝软系飘春榭,落絮轻沾扑绣帘.。 下平,十四盐 (韵一,平声“删盐”通押) 闺中女儿惜春暮,愁绪满怀无释处, 手把花锄出绣闺,忍踏落花来复去。 上声,六雨
6、0;(韵二,押仄声“雨”韵) 柳丝榆荚自芳菲,不管桃飘与李飞。 上平,五微 桃李明年能再发,明年闺中知有谁? 上平,四支 (韵三,平声“微支”通押) 三月香巢已垒成,梁间燕子太无情! 明年花开虽可啄,却不道人去梁空巢也倾。下平,八庚 (韵四,押平声“庚”韵) 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
7、 入声,四质、十三职 明媚鲜妍能几时,一朝漂泊难寻觅。 入声,十二锡(韵五,仄声“职质锡”通押) 花开易见落难寻,阶前闷杀葬花人, 上平,十一真 独倚花锄泪暗洒,洒上空枝见血痕。 杜鹃无语正黄昏,荷锄归去掩重门。 青灯照壁人初睡,冷雨敲窗被未温。
8、60; 上平,十三元 怪奴底事倍伤神,半为怜春半恼春: 上平,十一真 怜春忽至恼忽去,至又无言去不闻。 上平,十二文 昨宵庭外悲歌发,知是花魂与鸟魂? 上平,十三元 (韵六,平声“真文元”通押) 花魂鸟魂总难留,鸟自无言花自羞; 愿奴胁下生双
9、翼,随花飞到天尽头。 天尽头,何处有香丘? 未若锦囊收艳骨,一抔净土掩风流。 质本洁来还洁去,强于污淖陷渠沟。 上平,十一尤 (韵七,押平声“尤”韵) 尔今死去侬收葬,未卜侬身何日丧? 去声,二十三漾 (韵八,押仄声“漾”韵) 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 试看春残花渐落,便是红颜老死时。 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
10、 上平,四支 (韵九,押平声“支”韵) 分析全诗韵脚如下:,一、二、四句“天、怜(一先,下平)”、“帘(十四盐,下平)”是平声韵“删盐”通押,六、八句 “处、去(六雨,上声)”转仄声韵“遇语”通押,九、十、十二句“菲、飞(五微,上平)”、“谁(四支,上平)”又转为平声韵“微支”通押,十三、十四、十六句“成、情、倾(八庚,下平)”换为平声“庚”韵,十八句“逼(十三职,入声)、十九“日”(四质,入声)、二十觅(十二锡,入声)”,转仄声韵“职质锡”通押 ,二二、二四句“人(十一真,上平)、痕(十三元,上平)”又转
11、为平声韵“真元”通押,以后二五“昏”、二六“门”、二八“温”均属十三元、上平,押平声“元”韵,二九“神”、三十“春”属十一真、上平,押平声“真”韵,三二“闻”(十二文,上平),三四“魂”(十三元,上平),平声“真、文、元”韵通押;三五“留”、三六“羞”、三八“头”、四二“流”、四四“沟”均属十一尤、上平,押平声“尤”韵;四五“葬”、四六“丧”均属二十三漾、去声,押仄声“漾”韵;四七“痴”、四八“谁”、五十“时”、五二“知”均属四支、上平,押平声“支”韵。 全诗共用删盐遇雨微支庚职质锡真元文尤漾十五个韵部,押九韵,六平三仄:一押平声“删盐”共四句,首句入韵;二押仄声“雨”韵共四句,首句
12、不入韵;三押平声“微支”共四句,首句入韵;四押平声“庚”韵共四句,首句入韵;五押仄声“职质锡”共四句,首句入韵;六押平声“真文元”共十四句,首句不入韵;七押平声“尤”韵共十句,首句入韵;八押仄声“漾”韵共两句,首句入韵;九押平声“支”韵共六句,首句入韵。其中平仄韵相间者三处,以平韵承平韵者两处;一韵四句者五处,十四句者一处,十句者一处,两句者一处,六句者一处。由此我们可以出,该诗在押韵上的主要特点有:1、基本上是四句一换韵,且转韵时每逢第一句多半押韵;2、平韵仄韵大致交替,以平声韵为主;3、起首两句用同“删”韵的两个韵脚“天”、“怜”,尔后渐渐用长韵,且长韵短韵交替,富于节奏感。 &
13、#160; 据王力先生在汉语诗律学中的论述,古体诗的用韵仍以用本韵较为常见,分为平韵古风和仄韵古风。可以通韵:分两韵相通(偶然出韵、主从通韵、等立通韵)和三韵以上相通;可以转韵:有两种情形,一是像古诗一样随意转韵仿古的古风;二是在换韵的距离和韵脚的声调上都有讲究新式的古风,典型的新式古风须具备三个条件:a.平仄多数入律;b.四句一换韵;c.平仄韵递用。我们所说歌行体,其实就是新式古风之一体,新式古风用韵上的特点,正是歌行体的典型特点。 因此说,葬花吟在用韵上是大致符合歌行体的特征的,同时又更为灵活、自由,多通韵,不避同韵,多用长韵;转韵与诗歌情感的转折紧密结合在一起, 给人
14、以无穷的回味,收到诗歌押韵的最佳效果。1 再看平仄: 古风的平仄并没有任何规定,汉魏六朝诗的平仄完全是自由的。唐以后古风受律诗的影响,平仄上开始有了讲究,古体诗在平仄上也有了自己的特点:a.最后三字用三平调,其次是收尾于平仄平,还有比较少见的两种,收尾於仄仄仄或仄平仄。这就是说,平脚的句子,五言第三字或七言第五字以用平声为原则;仄脚的句子,五言第三字或七言第五字以用仄声为原则;b.从全句的平仄看,多数句子的节奏不是平仄交替,而是叠平叠仄,这就是说,五古第二、第四字都仄,或者是第二、第四字
15、都平;七古还有第四、第六字都仄或都平的。 回到葬花吟来看: 花谢花飞飞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 平仄平平平仄平,平平平仄仄平平A。 游丝软系飘春榭,落絮轻沾扑绣帘。 平平仄仄平平仄a,仄仄平平仄仄B。(律对) 闺中女儿惜春暮,愁绪满怀无释处。平平仄平仄平仄(叠平)平仄仄平平仄仄b 手把花锄出绣帘,忍踏落花来复去? 仄仄平平仄仄平B,仄仄仄平平仄仄b。 柳丝榆荚自芳菲,不管桃飘与李飞; 仄平平
16、仄仄平平A,仄仄平平仄仄平B。 桃李明年能再发,明年闺中知有谁? 平仄平平平仄仄b平平平平平仄平(六平句) 三月香巢已垒成,梁间燕子太无情! 平仄平平仄仄平B,平平仄仄仄平平A。 明年花开虽可啄,却不道人去梁空巢也倾。平平平平仄仄仄,仄平仄平仄平平仄平。 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 仄平平仄仄仄仄(叠仄),平平平仄平平仄a。 明媚鲜妍能几时,一朝漂泊难寻觅。 平仄平平平仄平,仄平平仄仄平仄。
17、160; 花开易见落难寻,阶前闷杀葬花人; 平平仄仄仄平平A,平平仄仄仄平平A。 独把花锄泪暗洒,洒上空枝见血痕。 仄仄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仄仄平B。 杜鹃无语正黄昏,荷锄归去掩重门; 仄平平仄仄平平A,仄平平仄仄平平A。 青灯照壁人初睡,冷雨敲窗被未温。 平平仄仄平平仄a,仄仄平平仄仄平B。(律对) 怪奴底事倍伤神?半为怜春半恼春: 仄平仄平仄平平(叠平),仄仄平平仄仄平B。 怜春忽至恼忽去,至又无言去不闻。
18、160; 平平仄仄仄仄仄(叠仄),仄仄平平仄平平(叠平)。 昨宵庭外悲歌发,知是花魂与鸟魂? 仄平平仄平平平(三平),平仄平平仄仄平B。 花魂鸟魂总难留,鸟自无言花自羞; 平平仄平仄平平(叠平),仄仄平平平仄平。 愿奴胁下生双翼,随花飞到天尽头。 仄平仄仄平平仄a,平平平仄平仄平(叠仄)。 天尽头,何处有香丘?
19、0; 平仄平,平仄仄平平。 未若锦囊收艳骨,一抔净土掩风流。仄仄仄平平仄仄b,仄平仄仄仄平平A。(律对) 质本洁来还洁去,强于污淖陷渠沟。 仄仄仄平平仄仄b,平平平仄仄平平A。 尔今死去侬收葬,未卜侬身何日丧? 仄平仄仄平平仄a,仄仄平平平仄平。 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 平平仄平平仄平,平平仄平平仄平。 试看春残花渐落,便是红颜老死时。 仄仄平平平仄仄b,仄仄平平仄仄平B。
20、0; 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 仄平平仄平平仄a,平仄平平仄仄平B。 全诗共有十四句符合上述四种三字尾的要求,七句符合叠平叠仄要求,三十二句入律,三个律对,入律的诗句占了大多数,这是符合上文所说歌行体平仄多入律的特点的。而葬花吟大部分只有律句而没有律联,也就是说,出句入律,则对句不入律以为补救;对句入律,则出句不入律以为补救,这样仍不失古诗的格调,于是入律与仿古各展千秋、交相辉映,兼采律诗的格调美和古风的朴实美,从而展现出与众不同的魅力。 全诗共52句,从字数上看,除去第十六句“却不道人去梁空巢也倾”是十言,三十九、四十句“天尽
21、头,何处有香丘”是三、五言以外,其他均是每句七言。王力先生在他的汉语诗律学中将古风按字数分为:四言、五言、七言、五七杂言、三七杂言、三五七杂言和错综杂言七种,错综杂言指诗句的字数变化无端,除了七言、五言或三言之外,还有四言或六言的句子,甚至有达八九字以上者,又可细分为两类:一是仍以三五七言为主者,在格调上与五杂言及三五七杂言相近似;另一类就是四六八言颇多者,多具散文气息。据此看来,黛玉的这首诗应属于以七言为主的错综杂言,字数的长短变化看似自由取舍,实则颇有讲究,何处长、何处短,均是随诗人情感流转而动,充分利用了歌行体不拘字数的优势,参差而不杂乱,平添一种错落变幻之美。 综合上述三个
22、方面,葬花吟在诗体上借鉴了歌行体的特征,充分发挥了歌行在抒情上的优势,而黛玉作诗,讲求的是“不以文害意”,“第一立意要紧。若意趣真了,连词句不用修饰,自是好的”,“若果有了奇句,连平仄虚实不对都使得的。”葬花吟作为其代表,不会刻意雕琢囿于死则,而是意之所至文之所随,笔随情转,一气呵成,细读起来,又更觉流畅自然、极具节奏感,收到了诗歌体裁表现的最佳效果。 二、葬花感怀,如临其境葬花吟的内容分析 葬花吟写在黛玉因担心宝玉被贾政叫去受罚,特往怡红院探视,结果却吃了小丫头们的闭门羹,一径自想自伤,恰次日乃四月二十六日交芒种节,尚古风俗凡交芒种的这日都要设摆各色礼物,祭饯花神,言芒种一过便是夏日,众花皆谢,花神退位,须要饯行。春残花落,身世飘零,敏感易伤如黛玉者,又岂能不痛发悲歌一泄心中之感?这就奠定了葬花吟的情感基调感春伤春,自怜自悲,凄苦凄凉,痛诉痛告。这一回的回目叫“埋香冢飞燕泣残红”,实则道明全诗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保险业数字化理赔服务创新:保险理赔服务创新与保险营销策略报告
- 车联网操作系统架构优化-洞察及研究
- 休闲水吧可行性研究报告
- 年产1.9万吨电机绕组用扁铜线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食品行业食品安全追溯体系在进口食品监管中的应用与实践报告
- 自考专业(计算机信息管理)练习题附参考答案详解【预热题】
- 电竞公司绘画比赛组织规章
- 医疗信号处理-洞察及研究
- 消防安全评估报告
- 电竞公司会计制度管理规章
- 国有企业绩效考核体系的问题诊断与优化路径研究
- 去极端化教育宣讲
- 充电桩知识培训课件
- 人工智能智能客服系统
- 个人安全管理工作存在的不足及整改措施
- 公司登记(备案)申请书
- 八下政治全册思维导图
- 供水管网工程监理实施细则
- 科研伦理与学术规范-期末考试答案
- 2024年秋季学期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全册教学课件(新版教材)
- 化学-安徽省1号卷A10联盟2025届高三上学期8月开学摸底考试试题和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