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课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_第1页
第2课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_第2页
第2课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_第3页
第2课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或第2课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整体设计本课概述本课以中央集权制度形成的背景、内容及影响为中心讲述秦朝政治制度史,共分三目。第一目“从诸侯争霸到秦朝统一”,讲秦朝的统一;第二目“至高无上的皇权和中央官制”,讲秦朝的皇帝制和中央政府的权力格局;第三目“郡县制的全面推行”,讲地方官制的严密性。通过皇帝制、中央官制、地方官制使地方权力集中到中央,最后集权于皇帝,建立起以皇权为核心的政治体制和官僚系统,也是中国古代中央集权的特点和基本保证。思路设计本课重点:秦的统一及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本课难点: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概念、内容、影响。中央集权制度作为古代基本的政治制度,存在的必然性及如何评价该制度

2、?教学方法:高一学生具有一定的思考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在初中历史学习和其他途径学习的基础上,学生对秦朝历史、秦始皇等有一定的认识,具备一定的历史分析和历史评判能力。本课多是基本史实,可在课前编成学案,布置学生自学,掌握基本史实,对于疑难问题请学生思考讨论。教师还可指导学生上网收集资料,如收集一些有关的典故、成语,如老马识途、唇亡齿寒、退避三舍、一鸣惊人、卧薪尝胆、纸上谈兵、围魏救赵、图穷匕见、朝秦暮楚等,来回忆春秋战国时期诸侯争霸的概况,理解秦统一的意义。在课堂手段上可采取多媒体和讲授法及历史辩论相结合,巧妙设计问题情景,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以使学生主动学习探究思考,从而培养学生历史

3、学习的能力。三维目标知识与能力(1)识记秦的统一、皇帝制度的确立、秦朝中央政权组织的构成、郡县两级制、秦的疆域、秦巩固统一的措施等知识点。(2)理解皇权是封建专制国家的权力中心、秦朝中央官制的特点、郡县制和中央集权制的概念。运用比较法分析郡县制与分封制的异同和统一措施的影响。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阅读历史材料并从中获取有效信息的方法、分析比较历史问题的方法以及史论结合、论从史出的历史评价基本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认识秦朝统一在中国历史上的重大进步作用,培养维护国家统一的爱国主义情感。(2)认识中央集权制度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长时期的特点,对中国历史发展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教学设计导入设计导

4、入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雄图发英断,大略驾群才。收兵铸金人,函谷正东开。 李白秦王扫六合大家知道此诗称赞的是谁吗?他是如何在战国的风云中脱颖而出结束分裂实现统一的?又为巩固统一采取了何种措施?导入同学们听过孟姜女哭长城的故事吗?她为什么要哭长城?长城真的被她哭倒了吗?是谁修的长城?为何而修?如何评价长城?带着这些问题进入今天的学习。导入播放世界文化遗产秦始皇陵及出土的陪葬兵马俑录像。随着兵马俑神秘面纱的揭开,我们不得不惊叹前人的智慧和才能,让我们进入秦朝历史的学习。推进新课问题情境1:秦的统一多媒体显示:材料一 历史知识发展线索:夏商西周东周(春秋和战国)秦朝。材料二

5、 春秋五霸、战国七雄争霸的材料、成语故事。材料三 提供春秋战国时期生产力(铁犁牛耕)、生产关系(公田到私田)的资料。问题设计:从春秋战国的社会背景来分析秦统一的条件。(从政治、经济、民族、人心所向、秦实力及人物策略去分析)学生自主学习讨论。生:宗法制、分封制遭到破坏,统一局面已不存在。各国的变法改革,逐步实现着局部统一,人民渴望统一,秦国经过商鞅变法实力强大及嬴政的才能。师:分封制为何会在春秋战国时期崩溃?秦王嬴政采取了何种策略?请同学们根据提供的材料进一步讨论分析。生:分封制下,诸侯享有相当大的独立性,随着铁器牛耕的推广,井田制的瓦解,出现了“私田”,诸侯实力日益强大,不再听命于周天子,相互

6、进行争霸战争。从成语故事和秦灭六国的顺序可看出是先弱后强。师:分析统一条件应从主、客观两方面去分析,主要是社会发展具备的条件和秦国具备的条件,注意政治、经济、民族的关系。秦国的策略可从“合纵”和“远交近攻”去考虑。最后归纳:统一条件:商鞅变法实力增强统一时间:B.C.230-B.C.221年人物:秦王嬴政顺序:韩、赵、魏、楚、燕、齐策略:远交近攻,各个击破结果:结束割据,建立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封建王朝意义:(政治、经济、民族)问题情境2: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多媒体显示:材料一 春秋、战国、秦朝疆域图(注意都城、地方机构、长城起止点)材料二 丞相李斯曰:“五帝不相复,三代不相袭,各以治,非其相

7、反,时变异也。臣请史官非秦记皆烧之。非博士官所职,天下敢有藏诗书百家语者,悉诣守尉杂烧之。有敢偶语诗书者弃市。以古非今者族。吏见知不举者与同罪。令下三十日不烧,黥为城旦。所不去者,医药卜筮种树之书。若欲有学法令,以吏为师。”制曰:“可。”史记秦始皇本纪材料三 丞相绾等言:“诸侯初破,燕、齐、荆地远,不为置王,毋以填之。请立诸子,唯上幸许。”始皇下其议于群臣,群臣皆以为便。廷尉李斯议曰:“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后属疏远,相攻击如仇雠,诸侯更相诛伐,周天子弗能禁止。今海内赖陛下神灵一统,皆为郡县,诸子功臣以公赋税重赏赐之,甚足易制。天下无异意,则安宁之术也。置诸侯不便。”始皇曰:“天下共苦战斗

8、不休,以有侯王。赖宗庙,天下初定,又复立国,是树兵也,而求其宁息,岂不难哉!廷尉议是。” 史记卷六秦始皇本纪问题设计:假如你是秦王嬴政,面对自己创建的广阔的大帝国,你会采取哪些措施来巩固自己的统治呢?(阅读教材,自主学习,小组讨论,委派代表回答)一、概念解析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专制主义和中央集权矛盾:皇权和相权、中央和地方根源:封建经济内容:皇帝制度、中央官制、地方官制特点:皇权至高无上,地方服从中央1.至高无上的皇权(1)根据书本内容归纳:“始皇帝”的来历皇帝的权利皇帝制的特征:皇权至上、皇帝独尊、皇位世袭(2)如何看待皇帝制?学生自由发言“皇帝”成为封建社会最高统治者的称谓,是大一统国家

9、最高权力的象征,影响深远。2.中央官制(1)书本内容归纳:三公九卿职能及相互关系。(如何集权于皇帝)(2)材料解析及问题设计:据史记载:始皇曾外出巡游,见到丞相车骑多,认为不是好事。宫中有人将此事告诉丞相,丞相随即减少车骑。始皇听说后大怒,遂将当时在场之人全部杀掉。完成下列问题:秦始皇为什么如此在乎丞相车骑的多少?此事说明当时存在着什么矛盾?就秦始皇捕杀当时在场所有人来看,反映了什么问题?你有什么看法?(培养学生历史思维习惯,加深对概念的理解)(3)古今对比(中央官制的对比,从中认识民主化进程的曲折)3.郡县制全面推行(1)书本史实归纳:郡县制实行背景、官职设置及职能关系。(2)材料解析及问题

10、设计:阅读材料三完成问题:双方争执的理由是什么?秦始皇采纳了谁的意见?为什么?(辩论赛:小组讨论,模拟争论场景,选出双方代表及正方、反方论点论据,形成答案)(3)郡县制与分封制的比较相同点都是古代社会重要的地方行政制度目的:都是为了巩固王权的统治作用:都在一定程度上巩固了统治不同点时代划分标准:分封制是以血缘关系为基础的;郡县制是按地域划分的。地方权利:分封的诸侯王位世袭,并拥有封地;郡县的官吏由皇帝或朝廷任免,官吏只有俸禄没有封地。与中央政府的关系:诸侯国拥有很强的地方独立性;郡县则是地方行政机构。影响:分封制在当时有利于统治,从长远来看易发展为割据势力,不利于统一;郡县制有利于中央集权的加

11、强和国家的统一。两者的主要区别在于中央对地方的制约关系及其地方权力的大小。(通过比较培养学生的比较思维能力)二、建构知识结构(对知识进行理性归纳,培养学生宏观把握历史的能力)皇帝中央政府郡(郡守)县(县令)归纳秦中央集权的特点:皇帝任免各级官吏掌握人事大权,使地方集权于中央,中央集权于皇帝。三、巩固统一的措施(请学生看材料一、二及“历史纵横”归纳统一的措施)秦为巩固统一,确立起中央集权制,不仅包括皇帝制、中央官制、郡县制,还包括经济、文化、军事等一系列的配套措施。问题情境3:中央集权制的作用及影响方式:辩证思维,影响的双重性:积极+消极;发展史观:对秦朝+对后世。1.积极A.对秦朝:疆域初步奠

12、定,巩固统一,中华民族的形成。B.对后世: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封建社会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为历代王朝所沿用,且不断加强和完善。2.消极皇帝专制权威激化阶级矛盾爆发农民起义秦朝土崩瓦解。随着君主专制的强化,封建社会后期消极作用越来越占主导。一般而言,封建社会前期,积极作用是主要方面,后期消极因素是主要方面。课堂小结围绕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进行多媒体动态演示:中央集权制度形成的背景前提(秦的统一)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政治:皇帝制、中央官制、地方官制、秦律;经济:三“统一”;文化:统一文字、焚书坑儒;交通:驰道、灵渠;民族、移民;军事:长城)中央集权制度的影响(双重性)。板书设计活动设计请学生收集秦始皇的资料,特别是一些影视资料,对秦始皇作一客观评价。可从正反两方面搜集资料,支持论点,写成文字,如有可能可展开一场辩论赛。(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