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三第一二章综合检测人教版_第1页
必修三第一二章综合检测人教版_第2页
必修三第一二章综合检测人教版_第3页
必修三第一二章综合检测人教版_第4页
必修三第一二章综合检测人教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必修III 第一、二章综合练习一、选择题读下表。据此回答13题。1导致四地气候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 )A纬度位置 B海陆位置 C海拔高度 D洋流性质2关于四地说法正确的是 ( )A、两地河流都有春汛 B、两地位于青藏高寒区C、两地位于季风区 D、两地位于半干旱区3关于四地所在区域农业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以冰雪融水灌溉为主 B畜牧业比重高于种植业C以水田农业为主 D农作物以小麦和青稞为主4、目前对地球形状的精确研究主要是基于( )A遥感技术和地理信息系统 B全球定位系统和地理信息系统C遥感技术和全球定位系统 D数字地球右图示意为某专题研究建立的地理信息系统(GIS)图层。据此完成56题。5

2、、该专题研究可能是( )A耕地分类和评价B工业分布与交通的关系C商业分布和规划D学校布局6、若利用该地理信息系统进行深埋垃圾场选址,在下列图层中应增加( )大气污染 区域规划 造纸厂、印刷厂分布 水文地质A B C D判读卫星遥感图像时常使用对比分析法,具体说就是对不同时间、不同地面物体的卫星图像进行对比和分析。如图,虚实两线分别代表玉米和大豆两种农作物在不同时间对两种不同电磁波的反射强度(图中纵横坐标轴分别表示两种不同的电磁波,曲线上的符号分别代表播种30、75、100、140天后两种农作物反射的电磁波强度)读图同答7-8题。7区分两种农作物播种面积的最佳遥感图像应拍自播种( )A30天后

3、B75天后C100天后 D140天后8该卫星图像可能拍自( ) A江汉平原B松嫩平原C洞庭湖平原D太湖平原读右图GPS手机界面图,界面上的时间为北京时间。读图回答第9题。9此时,拿着GPS手持机者所在的地形区为( ) A江汉平原B江淮平原C华北平原D江南丘陵10、在我国内蒙古和宁夏草原牧区,草场严重退化、沙化,“三大杀手”是( )山羊骆驼搂发菜挖甘草野兔94A B C D 11、下列方法措施,对改造盐碱地有利的是( )建设引淡淋盐工程提高地温,增加蒸发降低地下水的含盐量选择适当覆盖物,减少土壤水分蒸发A B C D右图是黄淮海平原高、中、低产田分布图,读图回答12题。12、地区为高产田,地区为

4、低产田,形成该差异的主导因素是( )A光照、降水条件不同B热量、蒸发条件不同C地形、水源条件不同D农业技术水平不同 根据山东省轮廓及其等降水量线(局部)图完成下题。13、就该省的自然条件而言,一般不会出现( )A洪涝 B土地盐碱化C春旱 D土地荒漠化14、南方丘陵山区水土流失危害大于黄土高原的原因是( )A这里人多地少,单位土地产值高,同样面积水土流失造成的损失大B这里土质疏松,沟蚀、片蚀普遍,水土流失比黄土高原严重C这里石质裸露,“红色沙漠”很难恢复到原来状态D这里工农业发达,水土流失造成的经济损失大 15、解决农村生活用能的办法有( ) 推广生活用煤推广节能炉灶营造速生薪炭林开发利用太阳能

5、、沼气等新能源实现农村能源电气化 A B C D对黄土丘陵沟壑区某地,相同面积、不同土地覆被水土流失的观测结果如下表。据此完成1617题。16.相同降雨强度下,泥沙量由小到大依次为( )A混交林地 坡耕地 荒草地 油松幼林地B混交林地 油松幼林地 坡耕地 荒草地C混交林地 油松幼林地 荒草地 坡耕地D混交林地 荒草地 油松幼林地 坡耕地17.下列判断中,符合该地情况的是( )自然恢复植被的生态效益优于人工单一树种针叶林开垦坡地可有效改善当地生态森林树种越丰富,生态效益越优退耕还林的生态效益优于退耕还草A B. C D18.右图中M是绿色植物。图中所示内容与下列森林的哪种作用较为吻合( )A涵养

6、水源,保持水土B防风固沙,保护农田C减弱噪声,美化环境 D过滤空气,净化大气19.雨林生态系统的脆弱性主要表现在 ( )A生物残体分解快 B植物生长速度快C养分几乎全部储存在地表的植物体内D群落以高大的乔木为主下图为某植被类型的景观素描图。据图回答2021题。20该种植被的集中分布区是 ( )A寒带地区 B欧洲 C南美洲 D东亚地区二、综合题 1、读下图回答问题。(1)巴西的北部为什么人口很少?(4分)(2)巴西的亚马孙河流域为什么能保存下来大面积的热带雨林?(10分)(3)当前造成亚马孙雨林毁坏的根本原因和直接原因分别是什么?(10分)2分析图1、图2、图3及下列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沙尘暴是

7、指强风从地面卷起大量沙尘,使大气水平能见度小于l千米的特殊天气现象。图1示意我国沙尘暴主要活动路径和强沙尘暴多发区;图2、图3依次表示1464年1913年华北地区沙尘暴按月份累计次数和逐年统计次数。(1)两路沙尘暴先后影响的两大盆地是: 盆地、 盆地。(2)西北路沙尘暴先后影响的地理区域有: 盆地、河西走廊、内蒙占高原、 高原和 平原。(3)说明图1中强沙尘暴多发区的地表环境特点。(4)指出图2中所示的沙尘暴季节分布特点,并说明其自然原因。(5)在图3中显示的450年间,沙尘暴发生次数的变化呈现出 的规律。在明王朝灭亡时,沙尘暴约发生了 次。第一、二章综合练习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5 B C A A A 6-10 D A B B D 11-15 D C D A A 16-20 D B D C C 二、综合题1、(1)北部为繁茂的热带雨林,开发历史晚;北部是湿热的亚马孙平原,不适合人类居住。(2)亚马孙河流域周围的国家全都是发展中国家,发展水平均不高,因为丛林的阻隔和湿热环境的影响,一直未被开发;生活在其中的印弟安人生产方式落后,人口很少,对自然索取不多。(3)根本原因:人口增长和贫困导致发展需求。直接原因:过度的迁移农业;商业性伐木;采矿、修路、城镇建设;开辟大型农牧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