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廉颇蔺相如列传》导学学案_第1页
11《廉颇蔺相如列传》导学学案_第2页
11《廉颇蔺相如列传》导学学案_第3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2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11.廉颇蔺相如列传导学案【学习目标】1、了解司马迁生平及史记的有关知识及故事发生的背景。2、掌握“闻”“见”“却”“因”“以”“顾”等文言实词和虚词的意义和用法。3、分析蔺相如的形象。【教学难点、重点分析】学习目标2、3【学习方法】通过反复诵读掌握重点实虚词和人物形象的客观分析。【知识链接】1、作者介绍1. 司马迁简介。司马迁(约前 145?约前90),西汉著名史学家、文学家和思想家。字子长,夏阳(今陕西朝韩城南)人。其父司谈是汉朝太史令(掌管起草文书、编写史料,兼管国家典籍、天文历法的官职)。受其父影.响,他幼年时期就酷爱学习。20岁以后,他游遍南北,到处考察风俗,采集传说,为史记的写作提

2、供了丰富的资料。后来,继承父职,担任太史令,有机会读遍皇家藏书。公元前99,因上书替投降匈奴的李陵辩解而被捕下狱,受腐刑。岀狱后发愤著书,历尽十载完成史记。2. 史记简介。史记是我国第一部记传体通史,记载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长达三千年间的历史。全书共130篇,包括本纪12篇,世家30篇,列传70篇,年表10篇,书8篇,共52万字。本纪、世 家、 列传用于记述人物事迹,书用于说明各种制度的发展变化,表用于显示史事的脉络,奠定了后世写史的体例。史记高度地反映了历史的真实,有很高的史学价值。不仅如此,史记又有很 值。书中对部分历史人物的叙述,语言生动,形象鲜明。学习廉颇蔺相如列传这篇 此有深刻的

3、体会。高的文学价课文,我们将对.3.时代背景简介。战国末期,秦、楚、齐、赵、韩、魏、燕七国中,秦的势力最大,秦要统一中国,采取远交近攻、各个击破的策略,积极对外扩张。他南面的楚国和西北的赵国,实力比较强。在蔺相如完璧归 赵和涵池 会的时候,秦国的主要力量正对付楚国,所以 .它对赵虽虎视眈眈,不时蚕食欺压,却还抽 不岀主要力 量来大举进攻赵国。课文所讲的秦赵两国之间、赵内部之间的将相的矛盾冲突,就是在 这种历史条件下 发生的。【学习过程】、初读课文,读准加点字音。(A级)倨()睨()镀()嘻()觑()滝()烽()匿()弩()刎()颈之交列观(一、积累文言知识(B级)(1) 一词多义闻:以勇气闻于

4、诸侯()忽闻门外虫鸣()见:秦诚恐不可得,徒见欺 ()大王见臣列观,礼节甚倨 ()头发上指(却:相如因持璧却立()已却秦存赵,使将将其军归魏( 负:秦贪,负其强(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因:因宾客至相如门谢罪(不如因.而厚遇之(2)词类活用(B级)相如视秦王无意偿赵城,乃前曰 左右欲刃相如 宁许以负秦曲毕礼而归之 大王必欲急臣 卒廷见相如。(3)文言句式(B级)1、廉颇者,赵之良将也。3、秦,虎狼之国。5、欲与秦,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7、使不辱于诸侯)乃使其从者衣褐舍相如广成传舍臣请完璧归赵秦王恐其破璧未尝有坚明约束.者赵王于是遂谴相如奉璧西入秦2、为赵宦者令缪贤舍 人

5、。4、求人可使报秦者。6、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 赵8、秦王坐章台见相如三、赏读1? 7文段(C级)1、浏览1? 3段,说说本文在安排主要人物岀场上的特点2、蔺相如出使秦国后,与秦国围绕着和氏璧展开了一场比智比勇的较量,由此可见他怎样的性特点?3、本文第 7段已将”完璧归赵 ”故事叙述完毕,为什么作者在它后面又加上 ”秦亦不以城予赵 赵亦不予秦璧 ”这两句话? (D 级)作业布置:一、熟读课文并背诵最后五段。说说课文中主要写了哪几件大事,从中可以看出廉颇、蔺相如 有什么样的性格特点。二、联系上下文品味下列语句,注意文中的细节描写。1、相如因持壁却立,倚柱,怒发上冲冠2、相如持其璧睨柱,欲以击柱3、

6、秦王与群臣相视而嘻。4、 秦王怒,不许。於是相如前进缶,因跪请秦王。秦王不肯击缶。相如曰:'' 五步之内,相如 得以颈血溅大王矣! ” 左右欲刃相如,相如张目叱之,左右皆靡。于是秦王不烽,为一击缶。三、联系上下文,指出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的意义或用法。1 、城不入,臣请完璧归赵。2、大王必欲急臣,臣头今与璧俱碎于柱矣! ”3、遂许斋五日,舍相如广成传。4、使其从者衣褐,怀其璧5、卒廷见相如,毕礼而归之6、且庸人尚羞之,况于将相乎7、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四、给下面一段文字加上标点,翻译为现代汉语,并谈谈对这段话的理解。 (注:直截加上标点。)太史公曰:知死必勇,

7、非死者难也,处死者难。方蔺相如引璧睨柱,及叱秦王左右,势不过诛 士或怯懦而不敢发。相如一奋其气,威信敌国,退而让颇,名重太山,其处智勇,可谓兼之矣!译文 :布置作业参考答案:一、本文通过 “完璧归赵 ”“ 滝池之会 ”“ 负荆请罪 ”三个典型事件,在尖锐的矛盾冲突中刻画廉颇、 蔺相如的性格。在 " 完璧归赵 ”中,表现出蔺相如的有勇有谋;在“ 涌池之会 ”中,表现出蔺相如 的英勇果敢、不畏强暴。这两个事件主要表现蔺相如的大智大勇。在 “负荆请罪 ” 中,表现蔺相如 的顾全大 局,宽厚待人, “先国家而后私仇 ”的精神。本文详写蔺相如,略写廉颇,廉颇的性格主要 在“ 负荆请 罪”中体现

8、出来,那就是忠于国家、直率坦白、勇于改错。二、1、用夸张的手法,形容蔺相如的愤怒,生动形象。2、一个 “睨” 字就把那种与璧同存亡的坚决神态勾勒出来;也有不把秦王强权放在眼里的气势。3、相视而嘻形容秦王与群臣懊丧而又无可奈何的样子,他们在蔺相如的智勇面前理屈词穷,无计可施,不知所措的尴尬神态。4、写蔺相如同秦王的针锋相对的斗争。一方面蔺相如步步进逼,秦王则节节败退。秦王从气势汹汹到无可奈何到狼狈不堪的过程和情状得到鲜明表现。另一方面在武士面前,蔺相如的英勇和威武不屈与秦王武士的迟疑软弱退却形成强烈对比,扫尽秦王与武士的威风。三、1、完:使动用法,使 完好无缺2 、 急:动词,逼迫。3 、 舍:动词,安置住宿4 、 衣:动词,穿5 、 廷:名词作状语,在朝廷上6、羞:意动用法,以 . 为羞7、先、后:意动用,法,以 为先,以 为. 后四、太史公曰:知死必勇,非死者难也,处死者难。方蔺相如引璧睨柱,及叱秦王左右,势不过诛 , 然 士或怯懦而不敢发。相如一奋其气,威信敌国,退而让颇,名重太山,其处智勇,可谓兼之矣!译文:太史公说:知道将死而不害怕,必定是很有勇气的,死并不是难事,勇敢面对死亡这才 是 难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