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3物质的量浓度同步检测鲁科版必修1_第1页
133物质的量浓度同步检测鲁科版必修1_第2页
133物质的量浓度同步检测鲁科版必修1_第3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77 (Na2SO4) =0. 1 mol, 中 /7 (Na2S04 ? 10H 20)正确;中物质的量浓度课下综合检测1. 用容量瓶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该容量瓶必须是()A. 干燥的B. 瓶塞不漏水的C. 用欲配制的溶液润洗过的D. 容积可以随意选择解析:选 B A 项,若原来有蒸馆水不影响; C 项,若用欲配制的溶液润洗容量瓶,则 最后 所配制的浓度必大于所要配的浓度;D项显然错误。2. 在100 mL 0. 1 mol ?NaOH溶液中,所含 NaOH勺质量是()A. 40 g B. 4 gC. 0. 4 gD. 0. 04 g_1 _1解析:选 C 刃 (NaOH) =n ?

2、 M=0.1 LXO. 1 mol ? L_1X40 g ? mol _1 = 0. 4 g o3.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1 L 水中溶解了 58.5 g NaCl, 该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1 mol? 17】B. 从1 L 2 mol ? L的H2SO4溶液中取岀 0. 5 L,该溶液 的浓度为1 mol ?C. 配制500 mL 0. 5 mol ? L-1 的 CUSOA 溶液,称取 62. 5 g胆矶D. 中和100 mL 1 mol ? 的HS2溶液,需 4 g NaOH解析:选C 1 L 溶液中含 58. 5g NaCl 时其浓度为 1 mol ? L ;从 2 mol-

3、 的H2S04 溶液_1 _15. 配制 250 mL 0. 1 mol盐酸时,下列实验操作将使所配溶液的浓度偏高的是中取岀的溶液浓度不变,仍为2 mol ? L _1;72 ( CUS04) =0. 5 LXO. 5 mol ? L _1 = 0. 25)A. 用量筒量取所需的浓盐酸时俯视刻度线B. 定容时,仰视容量瓶的标线C.用量筒取所需浓盐酸倒入烧杯后,再用水洗量筒2? 3次,洗涤液倒入烧杯中D.定容后倒转容量瓶几次,发现液面最低点低于标线,再补几滴水至标线解析:选 C俯视刻度线所量取的浓盐酸体积小,所得溶液浓度偏低;定容时仰视标线溶液体积偏大,溶液浓度偏低;洗涤量筒2? 3次,洗涤液倒

4、入烧杯中,使盐酸偏多,所得溶液浓度偏高;定容后再加水使溶液体积偏大,浓度偏低。6.某同学用 NaCOs配制0. 10 mol ?L的NafOs溶液的过程如图所示:5.3口一:*100 mLA. 1处C. 3处解析:选B错误之处为处,处N&CO不能直接放在天平托盘上称量,处视线应该与凹液面的刻度线相切,所以答案选B。7. 100 mL 0. 3 mol ? L 的N&S04 溶液和 50 mL 0. 21mol ? L _的A12(SO)3溶液混合后,溶液中so厂的物质的量浓度为(不考虑混合后溶液密度的变化)()A. 0. 20 mol ? LB. 0. 25mol ? LC. 0. 40 mo

5、l ? LD. 0. 50 mol ? L解析:选 c因混合后 SO厂的物质的量为:/7(sor)=0. 3mol ? L1 X0. 1 L+0. 2 mol 丄 X0.05 LX3 = 0. 06 mol, 溶液的体积 K=0. 1 L + 0. 05 L = 0. 15 L,则混合后溶液中S0:的物质的量浓度为:C(SOD=/2 (SOD/K=0. 06 mol4-0. 15 L = 0. 40 mol ? L&如图是某医院给病人输液时用的一瓶葡萄糖注射液标签,请根据标签给岀的数据计算该溶液中含水g,溶液的密度约为;若已知葡萄糖分子式 GHQOG,该注你认为该同学的错误步骤有()B. 2处

6、D. 4处射液的物质的量浓度约为 葡萄糖注射液 规格:250 mL内含葡萄糖12. 5 g 生产批号:0503203 2有效期:至2015年3月12 5佬解析:250 mL注射液的质量为5% =250 g。含 HO 250 g-12. 5 g = 237. 5 g,溶液的密度为 P A250 n g * mLA。葡萄糖的摩尔质量为180 g -moF 1,则其物质的量浓度为:12.5 g-1n 180 g ? molC= =3,=K250 rnLXIO- L-mr - 28 mol ? L 。1 1答案:237. 51 g ? mL - 0. 28 mol ? L _9. 对于0. 2 mol

7、 ? 的Ba(N03)2溶液,Ba*和NO,物质的量浓度之比为 2 L溶液中阴、阳离子总数为 o(2) 在L硫酸铝溶液中,含有 ?gA|3+,则这种溶液中SO厂的物质的量浓度是 mol ? L I解析:(1)0. 2 mol ? L _1 Ba(N0 3)2 溶液中,c(Ba2+) =0. 2 mol ? L -1, c(NOF) =0. 4 molLt,即 c(Ba2+) : c(N0D=l : 2o在2 L溶液中,2+MBa)=2 LX0. 2 mol ?X血=0. 4 代,/7(N0D =2 LX0. 4 mol ? LAX 代=0. 8 血,MBa)+MN0 ) = 1.2人?(2)

8、A12(S03 溶液中,” (A1 +) : ” (S0 厂)=2 : 3, 即 C(A13+) : c(S0D =2 : 3m/ 2-、3 / 3+、3 27 mc(SO; ) =-c(Ar )=2X-K = 18-P答案:(1)1: 2 1.2 血盏10. 实验室中经常需配制一定浓度的NaOH溶液,现将24. 4 g NaOH固体溶于水配成 100mL溶液,其密度为 1.219 g ?(D该溶液中NaOH的物质的量浓度为。(2) 该溶液中NaOH勺质量分数约为 o从该溶液中取岀10 mL,其中NaOH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含NaOH的质量为 ,含NaOH的物质的量为 -(4)将取岀的10 m

9、L溶液加水稀释到100 mL,稀释后溶液中 NaOH勺物质的量浓度为解析:(1)24. 4 g NaOH 的物质的量为 0. 61 mol, c(Na0H)= 第冒=6. 1 mol ? L数为24.4 g121.9g1100 mL NaOH 溶液的质量为 100 mLXl. 219 g ? mL =121.9 gX100%A20;NaOH的质量分%o度相同,但NaOH勺质量和物质的量均为原来的令。这10 mL溶液中NaOH的物质的量浓度为6. 1 mol ? L, 稀释到100 mL后,NaOH的 物质的量浓度变 1* L =0- 61 mol ? L -o1答案:(1)6. 1 mol ?

10、 L _ 20%1(3) 6. 1 mol ? L2. 44 g 0. 061 mol1(4) 0. 61 mol ? L _11. 有下列化学仪器:托盘天平,玻璃棒,药匙,烧杯,量筒,容量瓶,胶头滴管,细口试剂瓶,标签纸(D现需要配制500 mL 1 mol ?硫酸溶液,需用质量分数为98%密度为1.84 g ? cmt的浓硫酸 mLo(2) 实验时应选用仪器的先后顺序是(填入编号) o(3) 容量瓶使用前检验漏水的方法是 o(4) 若实验遇到下列情况,对硫酸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有何影响(填写“偏高”、“偏低”或“不变”)?%1稀释的硫酸转移到容量瓶中后未洗涤烧杯:%1趁热将溶液注入容量瓶中并

11、定容: o%1摇匀后发现液面低于刻度线于是又加水: o%1容量瓶中原有少量蒸馅水: o%1定容时俯视液面: o解析:(1)求需要的浓硫酸的体积,根据稀释前后溶质的质量不变来计算,设需浓硫酸13的体积为 X,贝 IJ : 0. 5 LX1 mol ? L _X98 g ? moFAA - XI. 84 g ? cm _ X98%解得 x=27. 2 mLo(2)根据配制溶液的顺序是:计算量取溶解移液定容摇匀装瓶贴标签,可知所用仪器的先后顺序是:。误差分析根据c(H2SO)讣*分析,中稀释硫酸的烧杯未洗涤使得n(H2SO)减小,C(H2SC4)偏低;趁热将溶液注入容量瓶中并定容,冷却至室温后卩偏小

12、,C(H2SO)偏高;摇匀后再加水,使卩增大,C(H2S04)偏低;容量瓶中有少量水时,对C(H2SQ)无 影响;定容时俯视液面,使得卩偏小,C(H2S04)偏高。答案:(1)27.2(2)(3) 往容量瓶中加入适量的水,塞好瓶塞,用左手食指顶住瓶塞,用右手的五指托住瓶底,把瓶倒立过来,如不漏水,将其放正,把瓶塞旋转180。后塞紧,再把瓶倒立过来,若不漏水,才能使用(4)偏低偏高偏低不变偏高碳及其化合物间的转化课下综合检测1. 下列物质中碳元素只有氧化性的是()A. CH4B. CC. COD. C02解析:选D碳元素处于最高价态时只有氧化性。2. 将Ca(HC0p加热分解产生的混合气体通过足

13、量的NaW?最后得到的气体是()A. C0 2B. %0C. N2D. 0 2解析:选 D Ca(HCO) A,CaCO I +C0 f +冲0, 2NaO2 + 2H2O=4NaOH+ 02 t 2C02A2NaCO+02。3. 将足量CO通入KOH和Ca(0H)2的混合稀溶液中,生成沉淀的物质的量(“)和通入 积(。的关系正确的是()VVABCD解析:选D CO通入KOH和Ca(0H)2的混合溶液中发生的反应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1产生沉淀阶段:-2+CO + 20H + Ca =CaC0 ! +H 20;%1无沉淀产生阶段:CO + 20H_=C 0叶 H0,CO 訂 +CO2+2O=2

14、HCOr;%1沉淀溶解阶段:CO+CaC3+H2O=Ca+2HC0 了。4. 要除去二氧化碳气体中的一氧化碳,常用的方法是()A. 通过澄清的石灰水B. 通过灼热的炭层C. 通过水D. 通过灼热的氧化铜粉末解析:选D 氧化碳与二氧化碳性质的不同是它有还原性,要除去一氧化碳应选择具2N&02 +CO?体有氧化性的物质把它反应掉,氧化铜具有一定的氧化性,故可用于除CO中的CO5. 气体X与赤热的炭反应得到一种无色气体Y, Y和灼热的氧化铁反应又得到X和铁,则X和Y依次是()A. CO、C0=B. H=0(g) H=C. 02 COD. CO2、CO解析:选D Y能将FeO还原为Fe,则Y具有还原性

15、,又知 Y是炭与气体X反应生成 的,故Y 为CO, X为CO6. 高炉炼铁中,主要发生如下反应: c+O2aBcO2 C+CO厘遇 2C0a%1 3C0+Fe心里业 2Fe + 30%1 CaCO=CaO+CO2 f CaO + S i O2=CaS i 0 3其中既属于化合反应又属于氧化还原反应的有()A. 1个B. 2个C. 3个D. 4个解析:选B反应属于氧化还原反应,反应属于非氧化还原反应;反应既属于化合反应又属于氧化还原反应。7. 能够证明溶液中一定大量存在COT的是()A. 加入AgNOS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B. 加入盐酸有无色无味气体产生,该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C. 加入CaC

16、h时有白色沉淀产生,再加稀盐酸沉淀溶解,且产生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无色无味气体D. 加入Ba (OH 2溶液有白色沉淀,再加盐酸反应现象如C所述解析:选C A项,溶液中含 C1时加入AgNOS溶液也产生白色沉淀;B项,溶液中可能 含有 HCOF C 项,反应原理为:Ca+ + COr=CaCO I , CaC0 3+2H=Cc2+CO t +H 20, C0i+Ca ( OH)2=CaC0 N +比0; D项,若溶液中含 HC也能产生该现象。8. 将CO通入100 mL某浓度的石灰水中,所得沉淀质量与通入CO体积(标准状况)的 关系如下图所示。则石灰水浓度为()i.:L血Jii/Ifit/ 、

17、 56 V (CO2) /mLC. 0.025mol ? L解析:选D CO2通入石灰水中发生的反应为:0. 012 5 mol? LCa(0H)2+CQ=CaC0 ; +H2O, CaCO+CO+冲0=Ca(HC0)2,合并两反应可得:Ca (0H) 21 22C0=Ca (HCO) 2,-3Ca (0H)56 mLXlO L ? mL2 nCa(0H) 2 =1.25X 10-3 mol贝U cICaCOHLlub2ml = i. 25X1CF mol ? LA9.为探究CO与过量的NaOH溶液确实发生了化学反应,甲、乙、丙三位同学设计了下列三种实验装置,如下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1)

18、 甲乙丙请 写岀C0,与过量的NaOH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2) 选择任意一种实验装置,简述预计出现的实验现象,并解释产生该实验现象的原因。你选择的实验装置是 ,实验现象是产生该实验现象的原因是(3) 甲、乙、丙三位同学设计的三个方案中,有一个方案在实际操作中可行性和安全 性均存在问题,该方案是 (填“甲”、“乙”或“丙”)。(4) 请设计一个实验检验生成的产物中是否含有NaCOo (简述所有试剂、实验现象和结论) 。解析:(1) 0与过量的 NaOH发生的反应为 CO + 2NaOH=NaCO3+2O,将此方程式改写 为离子 方程式即可;(2)甲、乙、丙三个实验均是利用 CO与 NaO

19、H反应后,导致装置内压强 减小,而 发生一系列现象; (3) NaOH溶液具有腐蚀性,若用甲装置,操作不当可能会腐蚀手指;(4)证明产物中是否含有 NaCO,利用C( T与Ba”反应产生沉淀或遇酸产生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答 案 : 0+20 = ( ! ) 厂(2)甲试管内液面上升,烧杯内的液面下降(或乙气球胀大或丙烧杯内的水大气压将液体压入锥氧化碳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使试管内气体压强减小,液体被压入试管中氧化碳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使锥形瓶内气体压强减小,大气压使气球胀大 流入锥形瓶中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使锥形瓶内气体压强减小, 形瓶)(3) 甲(4)取少量反应后的溶液于试管中

20、,滴加氯化钗溶液,若有白色沉淀生成,可证明有Nag存在(其他合理答案也可)(标准状况)的10.将一定体积的 CO通入到一定浓度的 NaOH溶液中,为了测定其溶液的成分,向该溶液中逐滴加入 1 mol/L的盐酸。所加入盐酸的体积与产生二氧化碳气体体积关系如图所示5253545旷盐林槪叫(1)写岀创段所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其物质的量之比为 当加入35 mL盐酸时,所产生的 CO的体积(标准状况)是(3)溶液中所含的物质有解析:由图象所消耗的盐酸的体积及产生的(COJ可知,此溶液的溶质是 NaOH, NaCSOA段H+先与0H反应生成比 0,再与CO厂反应生成 HCO r?段发生反应 H+HC0=C02 t + H2O0 35 111L 时产生的 77(C02) =/7(H ) = (35 25)mLX 10_L ? mL _X 1 mol ? L _ = 0. 01 mol, 则 卩(0)=224 mL。由 H+ + C0t=HC0r, HCO, + H +=HO+C(M ,则 n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