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运动快慢与方向的描述教精品学案教科版必修1_第1页
14运动快慢与方向的描述教精品学案教科版必修1_第2页
14运动快慢与方向的描述教精品学案教科版必修1_第3页
已阅读5页,还剩1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1.4运动快慢与方向的描述目标定位1.理解速度的概念,领会其矢量性 2能区分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会用平均速度公式进行相关的计算.3.掌握测瞬时速度的方法,会用打岀的纸带求瞬时速度.4 .会用图 象表示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戸预习导学1梳理?识记?点拨 一、速度定义.物体运动的位程跟发生这段位移所用时间的比值 .X2 X12. 公式:V A t titi米每秒,符号是 m/s或m * s"1.常用单位还有千米每小时 (km/h或km * h -1)、厘米3. 单每秒(cm/s或cm ? sj等?.4. 矢量性:速度是矢量,速度的方向就是物体运动的方向.木目一、木目.丿 CJ、?运动的物

2、体位移越大,速度越大吗?答案速度等于物体发生的位移与发生这段位移所用时间的比值,由于不知道时间长短,所以无法确定物体运动的快慢二、平均速度1. 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1) 匀速直线运动:物体在任何相等时间内的位移都相等.(2) 变速运动:物体在相等时间内的位移不相等.2. 平均速度(1) 定义:做变速运动的物体其发生的位移跟发生这段位移所用业的比值,叫做平均速度(2) 公式:K =A- 物理意义:粗略(填“粗略”或“精确“)地描述物体在 t时间内运动的快慢和方向.(4)矢量性:平均速度是矢量,方向与厶t时间内位移的方向相同.三、学生实验:用打点计时器测量平均速度1. (阅读课本并查找相关

3、资料)了解打点计时器(1) 打点计时器是记录做直线运动物体的位置和时间的仪器 电火花打点计时器:工作电压: 220 V交流电源;原理:当接通电源、按下脉冲输岀开关时,计时器发岀的脉冲电流经放电针、墨粉纸盘到纸盘轴,产生火花放电,于是在运动的纸带上就打出一行点迹.电磁打点计时器:工作电压:6V以下的交流电源;原理:接通交流电源后,在线 圈和永久磁铁的作用下,振片便振动起来,带动其上的振针上下振动 .这时,如果纸带运动,振针就通过复写纸在纸带上留下一行点迹(4)打点周期打点计时器一般接我国市用交流电,交流电频率为50 Hz,计时器每隔0.02 s打一次点.2. 打点计时器测平均速度用刻度尺测岀“个

4、点之间的间距 5 "个点之间的时间厶t= (”一 1)X0. 02 s,则平均速四、瞬时速度瞬时速度:运动物体在某一时刻或某一位置的速度.它可以精确(填“粗略”或“精确”)地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瞬时速度的大小称为瞬时速率,简称速率.五、速度一时间(応)图象1. 卩r图象以速度为纵轴,以时间为横轴,建立一个平面直角坐标系,在该坐标系中画岀物体的速度随时间的变化关系,该图象就是速度一时间图象(皿图象),简称速度图象.2. 匀速直线运动的 vt图象是与横轴平行的直线.运动物体在时间?内的位移A-= vt,在vt图象中就对应着边长分别为卩和t的一块矩形面积.戸课堂讲义 全理解?深化?探究一、

5、对速度的准确认识1. 对概念的理解(1) 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是物体的位移与所用时间的比值;而不再是初中所学的路程与时间的比值.(2) 速度越大,表示物体运动的越快,其位置变化也越快2. 对表达式的理解:A V(1) 公式卩=云中,Ax是物体运动的位移,不是指路程.A X(2) 公式卩=云是速度的定义式,用比值定义法定义的,不能认为卩与位移成正比、与时间成反比.3. 矢量性:速度有大小、方向.比较两个速度是否相同时,既要比较其大小是否相等,又要比较其方向是否相同.【例1】下列关于速度的说法正确的是()A. 速度是描述物体位置变化的物理量B. 速度大小不变的运动是匀速直线运动C. 因

6、为 2>-3,所以 2 m/s>-3 m/sD. 速度的方向与物体运动的方向一致速直绝对值表解析位移是描述物体位置变化的物理量,速度是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A错误;线运动是速度的大小和方向都不变的运动,B错误;速度是矢量,正、负号表示方向,示大小,C错误;速度的方向与物体运动的方向一致,D正确.答案D二、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的区别和联系1. 平均速度(1) 物理意义:反映一段时间内物体运动的平均快慢程度,与一段位移或一段时间间隔相对A x(2) 大小:由公式7 = 1 +算得岀;计算时一定要指明是哪一段时间或哪一段位移内的平 均速度.(3) 方向:与该段过程的位移方向相同,与运动

7、方向不一定相同2. 瞬时速度(1) 物理意义:精确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和方向,与某一时刻、某一位置相对应.A Y(2) 大小:当厶t非常非常小时=云为瞬时速度.汽车速度计显示的速度是瞬时速度(3) 方向:该时刻物体运动的方向.3. 平均速度与瞬时速度的联系(1) 在匀速直线运动中,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相等(2) 当位移足够小或时间足够短时,可以认为平均速度就等于瞬时速度.(3) 瞬时速度总为零时,平均速度一定为零;平均速度为零时,瞬时速度不一定为零【例2】下列关于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的说法正确的是()- XA. 平均速度y = ,当 Ar充分小时,该式可表示 /时刻的瞬时速度B. 匀速直线运动的平均

8、速度等于瞬时速度C. 瞬时速度和平均速度都可以精确描述运动的快慢D. 只有瞬时速度可以精确描述运动的快慢解析 由平均速度定义式 =石可知, 当足够小, 甚至趋近于零时, 该式可表示 r 时 刻的瞬时速度,A 正确;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不变,各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均等于瞬时速度 , B 正确;平均速度只 能粗略反映一段时间内物体运动的快慢程度,而瞬时速度能精确地描述 物体在某一时刻或某一位 置运动的快慢及方向, C 错误, D 正确 .答案 ABD借题发挥 (D 平均速度与瞬时速度的大小无必然关系, 平均速度大的物体, 其瞬时速度不 一定大; 平均速度为零的物体,其瞬时速度也可能很大 .( 2 )

9、在匀速直线运动中, 物体的平均速度等于瞬时速度, 而在其他运动中, 物体的平均速度 一般 不等于其瞬时速度 .针对训练 2013 年 9 月底台风“玉兔”来袭,气象台对“玉兔”台风预报是:风暴中心以 18 km/h左右的速度向西北方向移动,在登陆时,近中心最大风速达到33 m/s报道中的两 个速度数值分别是指()A. 平均速度,瞬时速度B. 瞬时速度,平均速度C.平均速度,平均速度D.瞬时速度,瞬时速度解析平均速度对应的是一段时间或一段位移,而瞬时速度对应的是某时刻或某位置,18 km/h 指的是台风向西北方向移动一段时间或一段位移的平均速度,33 m/s 指的是台风登陆 时刻的瞬时速度 .故

10、 A 正确 .答案 A三、平均速度、平均速率和速率的比较1. 平均速度:在某段时间內的位移与发生这段位移所用时间的比值;其表达式为:平均速度 =普希 . (注意平均速度的大小就叫平均速度的大小,没有其他名称?)2. 平均速率:路程与时间的比值,即:平均速率=詈普 .3. 速率:瞬时速度的大小 .4. 区别与联系: ( 1) 因为位移不大于路程,所以平均速度小于等于平均速率,只有在单方向直线运动中,平均速度的大小才等于平均速率 .( 2)瞬时速度的大小叫做瞬时速率,但是平均速度的大小不是平均速率.【例 3 一辆汽车从甲地沿平直的公路以 H = 36 km/h 的速度经过 2 h 到达乙地,休息了

11、 4 h 后,又 沿原路返回,以人=54 km/h的速度运动了 3h越过乙地到达丙地.求全程的平均速 度和平均速率.解析 汽车全程的位移大小为 A=Pife-7ifi = 54X3 km-36X2 km=90 km,全程所用时间 A x 90为 t=2 h+4 h + 3 h = 9 h, 故平均速度大小 rkm/h = 10 km/h, 方向是由甲地指向丙地;汽车全程的路程:x=V2t2+vit i = 5AX3 km+36X2 km=234 km,所以平均速率 s 234为 v' = 7T km/h = 26 km/h.t y答案 平均速度大小为 10 km/h,方向是由甲地指向丙

12、地平均速率为26 km/h四、实验原理、实验操作及纸带的应用【例4 ( 2013-2014桂林高一期中)用打点计时器可测纸带运动的时间和位移.下面是没有按操作顺序写的不完整的实验步骤,按照你对实验的理解,在各步骤空白处填上适当的内容,然后按实际操作的合理步骤,将各步骤的字母代号顺序写在空白处A. 在电磁打点计时器的两接线柱上分别接上导线,导线的另一端分别接在低压 (填“交流”或“直流”)电源的两个接线柱上B. 把电磁打点计时器固定在桌子上,让纸带穿过一_ (填“插孔”或“限位孔”),并压在 (填“白纸”或“复写纸”)下面 .C. 用刻度尺测量从计时开始点到最后一个点间的距离AxD. 切断电源,

13、取下纸带,如果共有6清晰的点,则这段纸带记录的时间A t=.E. 打开电源开关,再用手水平地拉动纸带,纸带上打下一系列小点:A xF. 利用公式7 =云计算纸带运动的平均速度.实验步骤的合理顺序是 解析 打点计时器使用交流电;把电磁打点计时器固定在桌子上,让纸带穿过限位孔,并压 在复写纸下面;若打 6个点,则有 (6 1)个时间间隔,故这段纸带记录的时间A t=0. 02X ( 6 -I) s =0. 1 s;实验步骤的排列一般要先安装器材然后进行实验的思路进行,故实验步骤的合理顺序是BAEDCF.答案交流限位孔复写纸0. 1 s BAEDCF【例5】(2013-2014海南文昌高一段考)某同

14、学在“用打点计时器测速度”的实验中,用打点计时器记录了被小车拖动的纸带的运动情况,在纸带上确定岀久B C D E、F、G共7个计数点.其相邻点间的距离如图131所示,每两个相邻的测量点之间的时间间隔为0. 10 s.(本题计算结果均保留3位有效数字)(1)再或“接通电源”).(2) 每两个计数点间还有在实验中,使用打点计时器操作步骤应先(选填“释放纸带”个点没有标出.(3)试根据纸带上各个计数点间的距离,每隔时小车的瞬时速度,并将各个速度值填入下表0. 10 s测一次速度,计算岀打下2 G 三个 点VbVcVdVeVf数值(m/ s)0. 6400. 721(4) 将2 C. D、E、尸各个时

15、刻的瞬时速度标在如图132所示的直角坐标系中,并画岀小车的 瞬时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图线u/(m?s)4;一:一二工 I « - ; 注:逹注适淀哇養活 十 iE:iEEi j EE至 i 取E:G 苗:孟【X =EHiiE5M>E聶MlEHBdil =rs圭E带匹焉主=:+ b 二二=5T=S""S»51 課匚二=+旧HlmsMnlu匚一昇 |1口昌 :s=!ee»ee毎再释放纸带05.5图132解析(1)在实验中,使用打点计时器操作步骤应先接通电源,(2) 每两个计数点间还有/7i-y 仁J 1=4个点没有标岀(3) VB+2X0.

16、10-2m/s = 0. 400 m/s ;Vc+2X0. 10m/s = O. 479 m/s ;Vd-+2X0. 100"2m/s = O. 599 m/s.图线如下BOHreBIHrhHiinglh 尊ii j=:=:it!'4-m2:».;:=:i:x: 遇诙:墜瑩 isilmig: »:= _:“»»:!;:n:r:.8iiTuISH-Xm=»E= 显三雋snml |¥:1:;:±:.: :-答案(1)接通电源-见解析五、图象法表示物体的速度【例6】如图133所示,是某质点做直线运动的处图象,试回

17、答宓BC段质点分别做什么运动?(2)质点在4 s末的速度多大?解析(1)根据题中M图象可知在血?段速度随时间不断增加,所以九?段表示质点做加速运 动;在滋段速度不随时间而变化,所以段表示质点做匀速运动;在仞段速度随时间不断减少,所以G9段表示质点做减速运动(2)质点在4 s末的速度由题中 M图象可知是15 m/s.答案段表示质点做加速运动;段表示质点做匀速运动;仞段表示质点做减速运动(2) 15 m/s戸对点练习 I巩固应用反馈 对速度的理解1. 下列关于速度的说法正确是()A. 速度是描述物体位置变化快慢的物理量B. 速度是标量C. 公式卩合于任何形式的运动D. 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时,速度与

18、运动的位移成正比,与运动的时间成反比解析速度是描述物体位置变化快慢(运动快慢)的物理量,速度的定义式卩=己对任何运 动都成立,A、C正确;速度是矢量,既有大小又有方向,B错误;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物体的位移和时间均无关,D错误.答案AC瞬时速度、平均速度、瞬时速率的比较2. ( 2013四川宜宾期中)直线运动中,下列关于瞬时速度、平均速度、瞬时速率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 瞬时速度是物体在某一时刻或某一位置时的速度B. 平均速度是物体在某一段时间內速度的平均值C. 运动方向不变时,瞬时速率就是平均速度的大小D. 平均速度是指物体通过的路程与对应时间的比值解析平均速度不是物体在某一段时间内速度的

19、平均值,而是物体通过的位移与对应时间的比值,只有匀速直线运动中瞬时速率才等于平均速度的大小,故只有A对.答案A3. 2013年10月11日天津举行了第六届东亚运动会,在女子 4X200米自由泳接力比赛 中,中国队以8分06秒06的成绩夺得冠军,如图 134所示,中国队之所以能够取得这个项目的冠军,取决于她们在 800米中()图134A.平均速率大B.平均速度大C.冲刺时的瞬时速度大D.某一时刻的瞬时速度大解析4X200米自由泳接力比赛的总路程一定,哪队游完总路程所用的时间短,哪队获胜,也就是路程与时间的比值大,即平均速率大.答案A4. 汽车以36 km/h的速度从甲地匀速行驶了 30 km到达

20、了乙地,如果汽车从乙地返回仍做匀速直线运动以72 km/h的速度行驶了 20 km到达了丙地,那么汽车全程的平均速度和平均速率分别为多少?解析汽车全程的位移大小为/=屍一蔺=30 km 20 km= 10 km,全程所用时间为:t=方2+广i=|h+|Ah= h,AY 10故平均速度大小 v =飞km/h=9 km/h,方向是由甲地指向丙地;汽车全程的路程:/=屍+蔺=30 km+20 km=50 km,s 50所以平均速率为 v' =-= km/h=50 km/h.9答案9 km/h,方向是由甲地指向丙地50 km/h纸带的应用5. 打点计时器所用电源的频率为50 Hz,某次实验中得

21、到一条纸带,用毫米刻度尺测量情况如图135所示,纸带上/、C两点对应的时间为 S,纸带在/、C间的平均速度为_ m/s?在A. D间的平均速度为 m/s.二者之间B点的瞬时速度更接近于m/ s.0 1 2图135A, C间对应的时间为 0. 02X2 s = 0. 04 s.A, 间的距离为 25. 5 mm=0. 025 5 m.A, C 间的距离为 14.0 mm=0. 014 0 m.由公式得.m/s = 0. 35 m/s,0.014 0Vac'2X0. 020.025 5V.w3X0. 02B点的瞬时速度更接近于/、C间的平均速度即卩” 0. 35 m/s.答案 0.04 0

22、. 35 0.43 0.35对vt图象的理解6. 如图136所示是甲、乙两个物体运动的记图象,至少从以下三个方面分别说明它们的速是怎样变化的为零.直线动规图136(1) 物体是从静止开始运动还是具有一定的初速度?(2) 速度的大小是否变化?是加速还是减速?(3) 运动的方向是否变化?解析(l)M图线与卩轴的交点坐标值表示初速度,可知甲物体有一定初速度,乙的初速度 皿图线反映了速度卩随时间r的变化关系,由 M图线知甲物体速度大小不变,做匀速运动;乙物体先做加速运动,再做匀速运动,最后做减速运动(3)在t轴上方速度均为正值,即速度方向均与规定的正方向相同答案(1)甲物体有一定的初速度;乙物体初速度

23、为零甲物体速度大小不变;乙物体先加速,再匀速,最后减速运动.(3)甲、乙物体运动方向都不改变.1.8匀变速直线运律的应用第三课时目标定位1 ?会分析简单的追及和相遇问题.2.理解直线运动的肮图象和皿图象戸预习导学 J梳理?识记?点拨A v1. 加速度的定义式:a=.2.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公式速度公式:v= vo+at ;位移公式:xvot+af ;(3)速度位移公式:巾“ =2 ax.3. 运动图象(1) xt图象:表示做直线运动物体的位移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图象的魁墜表示该时刻物体的速度.(2) W图象:表示做直线运动物体的速度随国迥变化的规律.图象的斜率表示加速度,图象与时间轴所围的面积表示

24、位移.戸课堂讲义理解?深化?探究_一、追及和相遇问题追及和相遇问题是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的典型应用.两物体在同一直线上运动,它们之间的距离发生变化时,可能出现最大距离、最小距离或者是距离为零的情况,这类问题称为追及和相遇问题,讨论追及和相遇问题的实质是,两物体能否在同一时刻到达同一位置1. 讨论追及和相遇问题要抓住一个条件、两个关系(1) 一个条件:速度相等.是讨论两物体是否追上(或相撞)、距离最大、距离最小的临界点,这是解题的切入点.(2) 两个关系:时间关系和位移关系.其中通过画示意图找岀两物体位移之间的数量关系,是解题的突破口 .若同时岀发,则两物体时间相等,则需要列速度相等方程和位移关系

25、方程2. 解答追及与相遇问题的常用方法(1) 物理分析法:抓住“两物体能否同时到达空间某位置”这一关键,认真审题,挖掘题中的隐含条件,在头脑中建立起一幅物体运动关系的图景,并画出运动情况示意图,找出位移关系.(2) 图象法:将两者的速度一时间图象在同一坐标系中画岀,然后利用图象求解(3) 数学极值法:设从开始至相遇时间为t,根据条件列方程,得到关于r的一元二次方程,用判别式进行讨论,若A>0,即有两个解,说明可以相遇两次;若 A=o,说明刚好追上 或相遇;若A<0,说明追不上或不能相碰.【例1】一辆汽车以3 m/s2的加速度开始启动的瞬间,另一辆以6 m/s的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的自

26、行车恰好从汽车的旁边通过 .(1) 汽车一定能追上自行车吗?若能追上,汽车经多长时间追上?追上时汽车的瞬时速度多大?当心*时,两者距离如何变化?当卩Q*时,两者距离如何变化?汽车追上自行车前多长时间与自行车相距最远?最远距离是多大?解析 ( D 因为汽车做加速运动,故汽车一定能追上自行车. 汽车追上自行车时,两者位移相等, XK= XQ, Hp|at2 =t, 得: t= s = 4 s= a t= 3 X 4 m/s = 12 m/s.(2) 开始阶段,卩汽卩肖,两者距离逐渐变大 . 后来卩汽卩旨,两者距离又逐渐减小 . 所以当 卩 汽 =卩自时,两者距离最大 .设经过时间汽车速度等于自行车

27、速度,则at= v(Y代入得 r, = 2 s此时 x 冃 =卩百 ti = 6 X 2 m= 12 mx 汽 =|ati2=|x3X2 2 m=6 m最大距离 A x=x= 6 m.答案见解析借题发挥 讨论追及、相遇的问题,其实质就是分析讨论两物体在相同时间內能否到达相同的空间位置的问题 .(1) 一个条件:即两者速度相等,它往往是物体间能否追上、追不上或(两者 ) 距离最大、最 小的临界条件,也是分析判断此类问题的切入点?(2) 两个关系:即时间关系和位移关系,这两个关系可通过画草图得到.针对训练 2013 年冬季河北地区出现严重的雾霾天气,能见度很低,给交通带来很大的障碍. 已知久 B

28、两列火车,在同一轨道上同向行驶, / 车在前,其速度 10 m/s, B 车在后, 速度巾 =30 m/s, B 车 在距£车to = 75 m时才发现前方有/车,这时B车立即刹车,但 B车要经过5=180 m才能停下来.(1) B 车刹车时 / 车仍按原速率行驶,两车是否会相撞?(2) 若相撞,求 B 车从开始刹车到两车相撞用多少时间?若不相撞,求两车的最小距离?解析设 B 车加速度大小为的 刹车至停下来的过程中,由诒 =2 咖 解得: as=2. 5 m/s2B 车在个时刻的速度为vB= V2 a BtB车的位移 xb= V2t AastA车的位移X4= 7! t当两车速度相等时

29、,血 =巾解得:t=8 s将 r=8 s 代入得 a?=160 m, tj=80 m因 x” >aj+a () = 150 m故两车会相撞(2)设两车经历时间t相撞,则满足Xb=XA+Xo联立得:ti = 6 s, r 2=10 s故6s就相撞了 .答案(1)两车会相撞(2)6 s时相撞二、运动图象问题在运动学中,图象主要是指;图象和M图象.1. xt图象:图象上某点切线的斜率表示该时刻物体的速度,图象上一个点对应物体某一时 位置.2. M图象:图象上某点切线的斜率表示该时刻物体的加速度,图象上一个点对应物体某一的速度;某段时间,图线与时间轴围成图形的面积值表示该段时间内物体通过的位移的

30、3. 形状一样的图线,在不同图象中所表示的物理意义不同,因此在应用时要特别注意看清象的纵、横轴所描述的是什么物理量.【例2如图1所示,表示一质点在6 s内的刃图象,试据此分析质点的运动情况并画岀它刻的时刻大小.楚图的M图象.解析X?图象上直线斜率表示速度,所以“、亠亠6 m 0,0? 2 s 的速度 =- =3 m/s2 s2? 4 s的速度V2 = 0“、+宀 6 m 6 m4? 6 s 的速v3= - =6 m/s质点的运动情况:0? 2 s内做匀速直线运动,速度大小为 3 m/s, 2 s末离 开岀发点6 m ; 2? 4 s内物体静止于离岀发点 6 m处;45 s质点反方向 做匀速直线

31、运动,速度大小为 6 m/s, 5 s末回到岀发点, 5? 6 s质点继续 以6 m/s的速度反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6 s末位 移为一 6 m.点图象如图所示.答案见解析 针对训练 若将图1中的纵坐标由“x改为“卩”,即如图 2所示.A.九时刻,乙车追上甲车-6-62后做负方向的匀加速直线运动(2)如右图答案(1) 0? 2 s内做正方向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在24 s内做匀 速直线运动4? 6 s內先做正方向的匀减速直线运动,后做负方向的匀加速直642j1 1|-6 rA24A1 2 3 :45”rva试分析各段的运动情况(2)画岀它的毗图象.解析 质点在0? 2 s內加速度 m/s2 = 3 m

32、/s2,方向为正方向,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在2? 4 s内加速度a=0,做匀速直线运动;在 4? 6 s内加速度不变,am/s2= 6 m/s2,方向为负方向,这段时间内质点先做正方向的匀减速直线运动线运动(2)见解析针对训练(2013辽宁高一期末)在如图3所示的位移(力一时间(t)图象和速度()一时间(r)图象中,给岀的四条图线甲、乙、丙、丁分别代表四辆车由同一地点向同一方向运动的情 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XB. Otj时间内,甲、乙两车的平均速度相等C. 丙、丁两车在玄时刻相遇D. 0?臼时间内,丙、丁两车的平均速度相等解析它们由同一地点向同一方向运动,在九时刻前,甲的位移大于乙的位移,在九时

33、刻甲、乙位移相等,则 A正确;在h时刻两车的位移相等,由r =,甲、乙两车0?九时间内平均速度相等,B正确;由图象与时间轴围成的面积表示位移可知:丙、丁两车在2时刻 面积差最大,所以相距最远,C错误;0? 0时间內,丙的位移小于丁的位移,时间相等,平均速度等于位移除以时间,所以丙的平均速度小于丁的平均速度,故D错误.答案AB戸对点练习 I巩固应用反馈 追及和相遇问题1.当交叉路口的绿灯亮时,一辆客车以a=2 m/s2的加速度由静止启动,在同一时刻,辆货车以10 m/s的恒定速度从客车旁边同向驶过(不计车长),贝U :1=10 s.2 2=AX2X 10 2 m=100 m.(1) 客车追上货车时离路口多远?(2) 在客车追上货车前,两车的最大距离是多少?*代入数据解得方解析客车追上货车的过程中,两车所用时间相等,位移也相等,即哦尸(2)两车距离最大时,两车应具有相等的速度,即V2=at2,代入数据解得方2=5S? h x= V2t21 2 1 2aa2 =10X5 m X2X5 m=25 m.答案(1)100 m (2)25 m2. (2013贵州期中)在高速公路上,有时会发生“追尾”事故一一后面的汽车撞上前面的汽车?请分析一下,我国高速公路的最高车速限制为108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