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浅谈美术理论的学科概念和学科建设论文浅谈美术理论的学科概念和学科建设全文如下:一、学科系统美术学是 20 世纪初出现的一个新学科概念,意味着“美术”研究将成为一门独立的知识系统。但国人最初使用“美术学”,着眼点却在美术史学。 1907年,国粹派的刊物国粹学报第 26期“美术篇”栏目,发表刘师培的文章古今画学变迁论 ; 第 30-31期连载刘师培中国美术学变迁论 ( 未完稿 ); 第 31 期还刊登刘师培论美术援地区而论一文。 (注:参见国粹学报第 26期(第2年第 1 号)、第 30-31 期(第 3年第 5-6 号) ,上海国粹学报馆,1907 年 3 月 4 日、 6 月 30 日、 7
2、月 29 日。 ) 这是由传统“画学”、“书学”概念转向“美术学”概念之最早例证。刘师培所用“美术学”,就是美术史研究,或称美术史学。这是当时的风气,受西学影响,对各种对象的研究,均以“学”名冠之( 含有科学的名义) 。所以,刘师培的“美术学”概念,并不是将传统的中国美术理论整体提升到学科层面上,而仅仅将中国美术史作为一门学科独立出来。若认真考究,中国人“理论”的概念弹性很大,可指称某种学问或学说,也可指称某种学科或某一领域相对于实践的知识部分。中国古代的美术理论多归学理研究一类,与创作实践相关。所谓相关,一及创作实践,二级欣赏与批评实践,故其技法原理、创作观念及评判标准等,都在此列。究尽中国
3、画学,古时品评议论及理法文章,均属“理论”。 1937年,于安澜将中国古代绘画典籍分三,先后编辑出版画论丛刊、画品丛刊和画史丛刊,其“论”、专指“画法画理”,而欣赏与接受理论,则以“品第鉴别”之类单列。 1942 年,沈子丞编历代论画名著汇编,将理法著作与品评著作一并收入。这是在现代学科意义上,对中国古代绘画理论第一次系统的知识整理。如果说,美术理论进入艺术理论系统或美学系统,还有既成的规范(西方的 )可以遵循,但到了“美术学”的新建系统,所有的一切必须重新链接,重新规范,重新定位。概论者,一为基本原理的阐述,二是历代理论的通诠,三是基本范畴的解说,藉此进入历史文本研究。如果我们研究历代的美术
4、理论,关注的不会是概论,而是时论。无论中西,真正能体现彼时彼地他者理论观和价值观的,不在概论而在时论。概论是总结,时论是现状研究,关注时下美术现象,以既定价值标准,审视与评判美术实践之主体与客体及其相互关系。因此,时论既是批评文本,又是历史文本,在历史片断中直接传达创作观念与审美意识。事实上,在美术理论的发展历史中,概论之寂寂与时论之煌煌,对比极为鲜明。无怪乎,中国文学理论史,常冠名以“中国文学批评中”或“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史” ( 注:参见陈钟凡中国文学批评史,1927 年版 ; 郭绍虞中国古典文学理论批评史,上海古籍出版社,1962 年版 (1979 年 12 月新版,名为中国文学批评史。
5、); 敏泽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史,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 年 5 月版。 ) 。批评,是西方的概念,与中国传统的艺术理论( 如文论、画论、乐论等)并不相符。理论不等于批评。若论中国的美术批评,与其说它接近理论,毋宁说它接近品鉴。中国古代的品鉴就是一种时论,是理论最直接的应用与表述,其方式可点评可议论,可指正可判断或褒贬、品第。二、学科概念常言,美术理论是一门研究与考察美术活动和美术现象,探求其规律的人文学科,是一个关于美术的知识系统。研究者必须将他对美术现象的感受与体察之经验转化成理智的 (intellectual) 形式,将它整理成首尾一贯的合理体系,它才能成为一种知识。我国美术理论界目前又有
6、多少首尾一贯的知识系统?在“美术学”、“美术理论”等学科概念上,中国和日本的学术界有着比较接近的看法。可以对证以下两个文本:(1) 中国大百科全书美术卷中的“美术理论”词条,总定义是:“关于美术实践的科学总结。”后分两种含义:一是广义,泛指史、论、评三者:二是狭义,专指基础理论。以学科的概念论,当属狭义。美术理论学科的研究对象是:所有的美术现象自身 ( 包括创作、欣赏、作品和作者) 、美术与社会外部的关系、美术理论自身其任务是:原理研究、技法研究、史学理论研究等。最后,串讲了中外美术理论的发展源流,比较两者间的形态和功用,结论:“由于美术实践的多元性、多层次性和复杂性,并且总是在不断地发展,所
7、以,美术理论不应该也不可能是独尊一说和凝固不变的。” ( 注:中国大百科全书,美术,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第 524 页。 )(2) 日本学者竹内敏雄主编美学百科辞典,其“美术学”词条言其概念相当于“艺术学” ( 德文 Kunstwissenschaft ,英文Scienceofart ,法文 Sciencedeart) ,表示很多含义。德文 Kunst指造型艺术,日文无对应词,故以“美术学”相译。“美术学泛称造型艺术的学问研究”,这是广义,其下属“体系美术学”和“美术史”两种。什么是“体系美术学” ? “即研讨一般造型艺术的本质和意义,阐明造型艺术各领域的特征、界限、相互关系等”,且“关于美
8、术史的原理论和方法论及风格论跟体系研究颇有直接联系” ( 注: 日 竹内敏雄,前引书,第 197 页。 ) ,最后,又特别说明“狭义上则除了美术史,专指体系研究”。对学科性质,中国大百科全书的用语是“科学总结”,竹内敏雄的用语是“学问研究”,均十分小心地避开“科学”或“人文学”的概念。我国美术界在1990年以前没有明确的“美术学”学科定位,日本学者在20 世纪初就对应德文Kunstwissenschaft ,明确提出“美术学”的学科概念,这概念相等于我国当时的“美术理论”,或者说,作为学科概念,其广义的“美术学”已等于我国现行的三级学科之“美术学”,而狭义的“美术学”,即“体系美术学”等于我国
9、“美术学”下属之“美术理论”学科。三、学科图表美术理论的知识系统包括基本理论、应用理论与交叉学科三大板块(见下图:美术理论学科图表) 。基本理论研究是学科基点,以原理论为核心。所谓“原理论”,即质性研究,规定美术的本质特征及其相关概念,回答“美术是什么”及“什么是美术”这两个最基本问题,由基本命题扩展出相关的概念群及系列范畴直接以哲学化的思考确立某种艺术观。由原理论直接导向论方法论研究,其任务一是规定美术理论体系的总体建构方式,二是探讨理论的思维法则、研究路向、系统结构法,三是研究美术理论方法自身的历史现象与规律。此外,基本理论还向“学术阈”和“创作阈”延伸,一方面是实践主体的理论,阐述美术活
10、动过程中主体的性质与作用,在人 ( 创作主体、接受主体或批评主体) 和作品 ( 理论文本 ) 之间建立一个阐释体系和评价体系 ; 另一方面是历史客体的理论,阐述人类历史中美术作品的发生原理、形态流变及类型性质,在作品 ( 理论文本 )和社会 ( 历史语境 ) 之间确认一个意义系统和文化类型。二者直接体现着理论的双重性以历史性的眼光确认某种文化观,呈现出某种自在的社会性 ; 以主体性的研究确立某种批评观,呈现出某种自为的实践性。显然,美术理论以原理论、实践主体理论和历史客体理论三者构成一个基本理论系统,其学科性质由原理论部分决定。传统学科就在原理论部分建构一元化的结构体系,其内限性强,相对封闭如
11、果这一部分遭到否定,便会导致整个系统崩溃 ( 如表现论对反映论的否定,价值赋予理论对本质论的否定等等 ); 而现代学科建制依然保持这种大结构框架,但基本理论部分却呈现开放的多向包容的态势,尤其是在本体的质问达到十分激烈的时候,原理论基本模块就会开裂,出现各种不同的学说与流派,重新形成多元组构的基础模态种非本质论的外化倾向。美术理论系统的开放性真正体现在外部边缘的两大学科系列:进入创作阈的右向系列为应用学科,进入学术阈的左向系列为交叉学科。二者的研究阈场可增可减,完全是动态的开放的,随着对象的变化而变化,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变化,随着区域的转换而变化。按常理,进入学术阈的学科模块其学术性较强,有较大
12、的研究空间 ; 进入创作阈的学科模块其实践性较强,研究的深度和广度多受对象制约。应用理论的研究对象也是它的研究目的,即直接针对造型艺术自身的实践,为实践活动提供理论支持。说明性、可操作性和序列规范成为应用理论的研究特点,对象成为纯粹的研究客体,可使用科学的实验的手段,以实证或否证的方法进行研究。交叉学科的范围更为广阔,可变性大,性质最活跃。第一,与传统的人文学科或社会学交叉,如美术史学理论、美术社会学、美术心理学、美术人类学、艺术哲学或造型美学等 ; 第二,与新兴学科交叉,如比较美术学、阐释美术学、发展美术学。另有一些两栖类学科,如美术思潮史、美术理论史、美术批评史等,论学科性质应属于史学系列
13、,但研究对象的属性则在美术理论范畴( 未列入学科图表) 。交叉学科是学科分化的现象,处在学科外沿,也是学科的前沿,不断对外交换,激励学科发展,开拓学科视野,研究传统学科边界上的“遗漏问题”或传统学科无法包容的“新增问题”。附图:美术理论学科图表分析上列图表,可见基本学科模块亦可成为课程模块。众所周知,课程建设是学科建设的基础,是第一步的工作。目前,应用理论和交叉学科两部分的课程容易切入,易于规范,因为有章可循( 参照西方既有的学科课程) ,且又相对独立,有各自的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基本理论部分的情形却不相同,在西方也没有权威的或比较完整的美术原理著作。所有关于“艺术原理”的研究都在美学范畴内,
14、研究对象几乎都是西方的造型艺术,极少涉及西亚或东亚地区。比较美术学的研究刚兴起,远未深入,未能阐释人类造型活动最普遍的规律并提出相关的艺术法则 (是否存在普遍规律和通行法则,此处暂不讨论 ) 。理论阐释有着很强的针对性,即特定的对象、特定的语境和特定的概念术语所形成的一系列规限性的表达。中国现代的美术理论面对的不仅仅是中国传统的书面创作体系 ( 这是最低限度的说法) ,而是在中国本土由现代的中国人所进行的种种造型实践活动,或曰,与视觉相关的美术活动 ( 暂且使用“美术”概念,既是约定俗成,亦无更加恰当的词可以取代) ,其中很大部分属于西学体系,或中西结合的现代实验。以怎样的理论话阐释这种美术现
15、象?如何界定又如何评价?理论依据是什么?基本理论的问题最多最复杂,直接诉求个体的感性经验,一时难以澄清,故也无人问津,或无法问津。四、学科话语学科概念系统的话语重构,曾流行的两种说法,一是实现中国古代理论话语的现代转换,二是实现西方现代理论话语的中国化。在中国,现代美术理论并不是一个纯粹的外来学科,也不是一个纯粹的传统学科,传统中国或现代西方的学科概念和范畴都同时存在,二者碰撞,自然整合。但是,二者在量上或质上均不对等,交流的势态相差亦大。现在理论学科的系统框架是在西方理论思维模式影响下产生的,话语符号是中国的,言说对象是现代的,文化意识层面还有传统的观念,概念系统的话语方式与系统之间不是绝对的文化对应关系,中国古代的理论话语依然进入。系统是被开发的,话 语是灵变的,其准则只在于自身的理论立场和对象的特性表达。五、学科建设美术理论研究要不要提倡文化研究?或曰,是否消解学科边界,进入跨学科的文化研究(注:S霍尔指出,文化研究是由多种形构组成的系统,拥有多种话语(在福柯的意义上,文化研究是一种话语的建构 ) ,具备一系列不同的方法与理论立场,且所有立场都处在争论中。参见StuartHailCulturalStudiesandIt sTheoreticalLebacie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消费体验体察活动方案策划(3篇)
- 北京商家线下活动策划方案(3篇)
- 心理主题团日活动策划方案(3篇)
- 隧道模专项施工方案(3篇)
- 专科电工考试题库及答案
- 北京市门头沟区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第一次月考数学试题含参考答案
- 北京市门头沟区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数学试题含参考答案
- 心脏病科普题目及答案
- 心理讲师面试题目及答案
- 校长职务面试题目及答案
- 2025四川能投合江电力有限公司员工招聘11人笔试参考题库附答案解析
- 湖北省圆创高中名校联盟2026届高三第一次联合测评 英语试卷(含答案详解)
- 202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会法》工会法律知识竞赛题库(含答案解析)
- 深圳流动摊贩管理办法
- 居家适老化改造需求评估表
- 2023年ADA糖尿病标准化诊疗指南
- 认识电影走进电影课件
- 服务器虚拟化资源调研表
- 过敏性紫癜护理PPT
- 2022年杭州市中小学教师职称考试卷
- dbx266XL双通道压缩器中文说明书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