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时规范训练5地球公转及其地理意义(一)地球公转特征及昼夜长短的变化_第1页
课时规范训练5地球公转及其地理意义(一)地球公转特征及昼夜长短的变化_第2页
课时规范训练5地球公转及其地理意义(一)地球公转特征及昼夜长短的变化_第3页
课时规范训练5地球公转及其地理意义(一)地球公转特征及昼夜长短的变化_第4页
课时规范训练5地球公转及其地理意义(一)地球公转特征及昼夜长短的变化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课时标准训练卷五 选择题每题5分,共100分读地球公转示意图,完成12题。1当地球运行至图中b点时,北半球的节气为A春分日B夏至日C秋分日 D冬至日2以下四点中地球公转速度最快的是Aa BbCc Dd解析:第1题,在地球公转轨道上,近日点是1月初,远日点是7月初。b点向东接近远日点,节气应为夏至日,应选B项。第2题,地球公转至近日点时,公转速度最快,d点最靠近近日点。答案:1.B2.D读以下图,完成34题。3PQ表示地球公转轨道上的两个特殊点,那么图中字母L和S代表的角的度数为A20 B2326C30 D66344PQ表示地球公转轨道上的两个特殊点,当地球越过P点后的一段时间内,太阳直射点A

2、在北半球向北挪动 B在南半球向北挪动C在北半球向南挪动 D在南半球向南挪动解析:第3题,由图中信息可知,PQ分别为夏至日和冬至日,L和S代表的是黄赤交角。第4题,夏至日后,太阳直射点仍在北半球,但开场向南挪动。答案:3.B4.C高考经典题读图,完成56题。5假设EF为赤道,P点出现极昼现象,那么太阳直射的范围是A020N B020SC20N2326N D20S2326S6假设EF为地球公转轨道平面,PQ为地轴,以下变化可信的是A福州冬季均温升高B北温带范围变小C全球极夜范围扩大D悉尼约34S夏季昼变长解析:第5题,根据图示信息可知,P点位于北半球,其纬度数应为70N。此时P点出现极昼现象,那么

3、该点位于极昼圈上或极昼圈以内,得出太阳直射的范围是20N2326N。第6题,由图中信息不难得出,黄道平面和赤道平面的夹角黄赤交角为20。当黄赤交角变小时,地球上温带的范围将变大,B选项错误;黄赤交角变小时,全球极昼极夜的范围将缩小,所以C选项错误;黄赤交角变小时,北半球冬季昼长变长,南半球夏季昼长变短,位于北半球的福州冬季因太阳照射时间增加且正午太阳高度变大而使均温升高。答案:5.C6.A2019遵义四模读昼长随时间变化曲线图,完成78题。74条曲线所代表的纬度从低到高的排序,正确的选项是Aabcd BcadbCdcba Dbcad8假设某地昼长随时间变化呈图中的直线变化,那么该地A物体程度运

4、动右偏 B自转线速度最小C日出的地方时为6时 D有极昼现象解析:本组题考察昼夜长短的时间变化和纬度变化规律。第7题,纬度越高,昼夜长短的变化幅度越大,d在冬至日刚好出现极夜,夏至日刚好出现极昼,昼夜变化幅度最大,该地位于北极圈;a的昼夜变化幅度大于c,a的纬度比c所在的纬度要高,b的昼夜变化幅度最小,纬度最低,故由低到高顺序为bcad,选D。第8题,假设某地昼长呈直线,说明该地一年昼长不变,应位于赤道,赤道上程度运动的物体不发生偏转;自转线速度最大;昼长为12小时,日出6:00,日落18:00,没有极昼极夜现象。答案:7.D8.C2019湖北联考读部分月份全球各纬度昼夜长短分布规律图,答复91

5、0题。9曲线e可能出现的月份是A5月 B8月C11月 D12月10图中三条昼夜长短分布曲线可以明确表达出的规律是A冬至日,南极圈及其以南全为极昼B赤道昼夜等分只出如今春秋分日C纬度越高昼夜长短变化幅度越大D纬度数一样的南北半球两地,一地的昼长等于另一地的夜长解析:第9题,由图中经纬度和昼夜分布状况可知,曲线e表示南半球昼长夜短,且南极地区出现极昼的最低纬度约为78S位于南极点和南极圈中间,因此可判断太阳直射点约位于12S附近,时间大约为2月或11月。第10题,据图可知,该图没有表达出冬至日南极圈及其以南全为极昼的规律;赤道地区全年昼夜等分;f曲线没有表达出纬度越高昼夜长短变化幅度越大的规律;三

6、条曲线均表达了南北半球纬度数一样的两地,其中一地的昼长等于另一地的夜长。答案:9.C10.D2019兰州诊断我国古代将一年等分为二十四个节气见以下图。据此完成1112题。11春分日太阳在黄道上的度数为0或360,那么白露日期阳历和太阳在黄道上的度数约为A10月8日15 B9月8日195C10月8日75 D9月8日16512谷雨日兰州昼长与以下哪一节气的夜长最为接近,且昼长变化趋势一样A雨水 B处暑C霜降 D冬至解析:第11题,我国古代将一年等分为二十四个节气,太阳在黄道上每运动15对应1个节气。春分日为每年3月21日前后,白露日为每年9月8日前后。地球绕太阳公转导致地球在黄道上的位置发生变化,

7、根据地球公转一周约需365天为360,每天约公转1,那么可计算出白露日地球在黄道上的位置约为165。第12题,根据节气的划分可知,在时间上谷雨与雨水关于春分对称分布,太阳直射的纬度一样,且谷雨时太阳直射北半球,雨水时太阳直射南半球,根据昼夜长短的对称分布规律可知,谷雨时兰州的昼长等于雨水时兰州的夜长,昼长变化趋势一样。答案:11.D12.A2019衡水一模以下图为手机软件Yahoo weather的截屏图。读图,完成1314题。13此时,太阳直射点位于A北半球、东半球 B南半球、东半球C北半球、西半球 D南半球、西半球14此时,以下地理现象可信的是A赤道附近物体正午影子到达一年中较短时段B地球

8、公转速度较快C南极地区的极昼范围在扩大D北京白昼到达一年中较长的时段解析:第13题,图中显示,此时北京的时间为9:00,北京采用的是北京时间,即东八区的区时,由此可知120E地方时为9:00,太阳直射点的地方时为12:00,计算可知太阳直射点所在的经线为165E,为西半球;截屏图显示太阳7:09日出,17:36日落,那么该地昼长为10小时27分,即昼短夜长,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综上所述,此时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西半球。第14题,从图中可以看出,该日北京日出、日落时间分别为7:09和17:36,那么该地昼长为10小时27分,北半球昼短夜长,为冬季,接近1月初,地球公转速度较快,B正确,赤道附

9、近物体正午影子到达一年中较短时段为接近直射的时段;此时南极地区的极昼范围可能在扩大也可能在缩小;北京白昼到达一年中较长的时段为接近6月22日前后。答案:13.D14.B语文课本中的文章都是精选的比较优秀的文章,还有不少名家名篇。假如有选择循序渐进地让学生背诵一些优秀篇目、精彩段落,对进步学生的程度会大有裨益。如今,不少语文老师在分析课文时,把文章解体的支离破碎,总在文章的技巧方面下功夫。结果老师费力,学生头疼。分析完之后,学生收效甚微,没过几天便忘的一干二净。造成这种事倍功半的为难场面的关键就是对文章读的不熟。常言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假如有目的、有方案地引导学生反复阅读课文,或细读、默读、

10、跳读,或听读、范读、轮读、分角色朗读,学生便可以在读中自然领悟文章的思想内容和写作技巧,可以在读中自然加强语感,增强语言的感受力。久而久之,这种思想内容、写作技巧和语感就会自然浸透到学生的语言意识之中,就会在写作中自觉不自觉地加以运用、创造和开展。下表示意我国某地部分日期的日出与日落时间北京时间。读表答复1516题。日期M3月21日4月10日9月3日9月23日日出时刻6:426:20N5:586:20日落时刻17:5818:2018:4218:4218:2015.与表中M日期最接近的是A1月1日 B2月11日C3月1日 D4月11日164月10日该地的日出时刻N大约是A5:58 B6:20C6

11、:42 D7:26要练说,得练看。看与说是统一的,看不准就难以说得好。练看,就是训练幼儿的观察才能,扩大幼儿的认知范围,让幼儿在观察事物、观察生活、观察自然的活动中,积累词汇、理解词义、开展语言。在运用观察法组织活动时,我着眼观察于观察对象的选择,着力于观察过程的指导,着重于幼儿观察才能和语言表达才能的进步。解析:第15题,从表中可以看出,9月3日该地昼长为12小时44分钟,9月23日该地昼长为12小时,时间相差了20天,昼长缩短了44分钟。M日期该地昼长为11小时16分钟,与3月21日该地昼长12小时相差44分钟,所以两个日期也应大致相差20天,M日期时太阳直射点在南半球,由此推断与M日期最

12、接近的日期是3月1日。第16题,3月21日到4月10日大约经过了20天,由上题分析可知,时间经过20天,昼长大致变化44分钟。3月21日该地昼长为12小时,4月10日该地昼长应大致为12小时44分钟,由此推断该日日出时刻N大约是5:58。这个工作可让学生分组负责搜集整理,登在小黑板上,每周一换。要求学生抽空抄录并且阅读成诵。其目的在于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热爱生活,所以内容要尽量广泛一些,可以分为人生、价值、理想、学习、成长、责任、友谊、爱心、探究、环保等多方面。如此下去,除假期外,一年便可以积累40多那么材料。假如学生的脑海里有了众多的鲜活生动的材料,写起文章来还用乱翻参考书吗

13、?答案:15.C16.A老师范读的是阅读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部分,我常采用范读,让幼儿学习、模拟。如领读,我读一句,让幼儿读一句,边读边记;第二通读,我大声读,我大声读,幼儿小声读,边学边仿;第三赏读,我借用录好配朗读磁带,一边放录音,一边幼儿反复倾听,在反复倾听中体验、品味。读甲、乙、丙、丁四地一年中昼长的变化幅度表,答复1718题。甲乙丙丁变化幅度2小时26分钟24小时0小时5小时42分钟17.四地纬度最高的是A甲地 B乙地C丙地 D丁地18甲地的昼长最长到达A9小时9分钟 B10小时47分钟C11小时22分钟 D13小时13分钟解析:第17题,由表可知,四地中乙地昼夜长短的变化幅度最大。极圈

14、及其以内昼夜长短变化幅度最大为24小时,其他地区纬度越高昼夜长短变化幅度越大。由此可以判断,乙地的纬度最高。第18题,甲地昼长变化幅度为2小时26分钟,即最大昼长最小昼长2小时26分钟。根据一个地点的最大昼长等于最大夜长,最小昼长等于最小夜长的原理,可以转化为最大昼长最小夜长2小时26分钟,再根据最大昼长最小夜长24小时,计算可得出最大昼长为13小时13分钟,即甲地昼长最长到达13小时13分钟。答案:17.B18.D以下图为某摄影爱好者于北京时间20时50分在P地40N,85E拍摄到的一张日落景观图。据此答复1920题。19此时北京的昼长约为A9小时 B11小时C13小时 D14小时20照片拍摄日期及拍摄的方向最可能是A1月1日正西方向 B5月1日正北方向C7月1日东南方向 D10月1日西南方向解析:第19题,P地与北京大致位于同一纬度,昼长相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