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性便携式氧气流速调控瓶的研制.docx_第1页
一次性便携式氧气流速调控瓶的研制.docx_第2页
一次性便携式氧气流速调控瓶的研制.docx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一次性便携式氧气流速调控瓶的研制金泓I,薛卫华2,魏文美3,郑延华4,陈振业梁祥胜6(1.广州市红十字会医浣急诊科,广州510220;2,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心脏外科,广州510062;3.广东省人民医院儿科,广州510080;4.广东省中医院骨伤一科,广州510120;5.广东工业大学医院内科,广州510520;6解放军422医院感染科,广东湛江524005)摘要目的:研制一种能供医务人员适时调节贝气袋氧.导管腔内贝气流速的一次性便携式氧气流速训控瓶。方法:在圆球形瓶体上开设2个互对的瓶口,将柔性氧气引入管及排贝管分别设置在2个互对的瓶。上,在柔性成气引入管的进无接口上增设一个调挡式氧流调节

2、器。结果:该装JL不仅能够防止因开启氧气袋贝导管的动作过猛或过大导致的就气袋内极其有限的救生氧瞬间丢失或过快流失,而且能够防止开启氧导管过小导致的患者虚无吸就。结论:该一次性便携式氧气流速调控瓶优于现有技术的一次性便携式氧气流速/湿化瓶,能够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便拐给五和急救。关键词出诊救护;翘助检查;便捐给缸;三挡调节器;以沆调控瓶中国图书资料分类号TH777文献标识码A文宜编号1003-8868(2012)01-0039-03InventionofDisposablePortableOxygenFlowRegulatorBottleJINHong',XUEWei-hua2,WEIWen

3、-meP,ZHENGYan-hua4,CHENZhen*LIANGXiang-sheng6(1.EmergencyDepartment,RedCrossHospital,Guangzhou510220,China;2.CardiacSurgeryDepartment,the1stHospitalAffiliatedloSunYat-SenUniversity,Guangzhou510062,China;3.PediatricsDepartment,thePeople'sHospitalofGuangdongProvince,Guangzhou510080,China;4.Orthope

4、dicsDepartment,HospitalofGuangdongTraditionalChineseMedicine,Guangzhou510120,China;5.InternalMedicineDepartment,GuangdongUniversityofTechnology,Guangzhou510520,China;6.InfectiousDiseasesDepartment,the422ndHospitalofthePLA,Zhanjiang524005,GuangdongProvince,China)AbstractObjectiveToinventadisposablepo

5、rtableoxygenflowregulatorbottleformedicalpersonneltoregulateoxygenflowvelocityinoxygencatheteronoxygenbag.MethodsTwoinletsweresetoppositeonthespherosomehottie.Ontheinletsaflexibleoxygeninhalationtubeandanoxygenoutflowtubewereinstalledrespectively.Anoxygenregulatorwasinstalledontheinletofflexibleoxyg

6、eninhalationtube.ReeultBHastyandabruptopeningofoxygencatheteronoxygenbagwasavoidedandthelimitedlifesavingoxygenwassaved.Meanwhile,falseoxygeninhalationofpatientswaspreventedduetotheundersizedopeningofoxygencatheteronoxygenbag.CondusiouThedisposableportableoxygenflowregulatorbottleisbetterthanthepres

7、entoxygenhumidifierbottle.Itcanensuretheeffectiveportableoxygeninhalationinfirstaid.ChineseMedicalEquipmentJournal,2011,33(1):39-41Keywordshome-visitfirstaid;auxiliarycheckup;portal>leoxygeninhalation;threeshiftregulator;oxygenflowregulatorbottle1引言现场及行进中给患者吸氧是一项极为重要的抢救措施卜气由于氧气袋的氧导管上没有设置氧气流动提示装置,

8、在给患者吸氧时,氧导管内有无氧流难以觉察。另外,由于氧气袋组导管上的氧流调节器为无挡调节器,给患者的吸触操作全凭医务人员个人感觉。若开启氧导管的动作过猛成过大,就会像气球穿孔、车胎放炮那样导致氧气袋内极其有限的救生皱瞬间丢失,进而导致患者虚无吸氧而发生危险;若开启氧导管过小,同样会导致患者虚无吸氧。为此,我们研究了一种一次性便携式氧气流速调控瓶(以下简称调控瓶),经模型试用,收到专利:国家发明专利(申请号201010220082.2)作者简介:金泓(1967-),男.主治医师.主要从事院外救护尤其姑院外救护器具方面的研究.E-mail:dockimkim。了满意效果。2结构功能及研制过程2.1

9、结构该调控瓶为透明或半透明材料制成的圆球形瓶体(下称瓶体).如图1所示。瓶体上开设有2个互对的瓶口,瓶口上各有一个与其相匹配的密封塞盖。进氧接口(接头栓)设置在其中一个瓶口上,并配备-个带有接头护套(一拉套)的连接头和一个调挡式氧流调节器三挡调节器)。调挡式氧流调节器由细通道的软管、中通道的软管及蝶形滑扣构成,其内腔相互贯通。所谓细通道的软管是指其内腔通道比中通道软管的内腔通道细;所谓中通道的软管是指其内腔通道比氧气袋氧导管的内腔通道细。与进纵接曰连通的柔性氧气引入管(波纹管)的出氧口穿过瓶口密封塞盖进入瓶体内腔深处。柔性氧气引入管的出氧口上1.爆帽式色财富盖;2.瓶口;3.圆球形疏体;4.进

10、氧口;5.双层防滋罩;6.排机骨;7.湿化液;8.配1R球;9.瓶口;10.螺帽式密封客盅;11.排机接头;12.管栓;13.中通道的软管;14.碟形滑扣;15.调挡式氧潭调书籍;16.细通道的软管;17.气腔;18.进X接口;19.柔性机气引人管;20.连接头;21.接头护套;22.弹性【匐定带;23.鼻吸嘴;24.活动密封塞;25.出机口;26.便携式吸氧管;27摩导管图1一次性便携式氧气流速调控瓶结构示意图设置有一个密度明显大于湿化液密度的由玻璃或陶瓷等材料制成的配重球。位于瓶体内腔中心位置上的排氧管的进氧口上安装有一个满布导气微孔的双层防溅罩并与湿化液保持距离;相对于柔性氧气引入管,排

11、氧管是-根硬质塑料管。排氧管的排氧接头从另一个瓶口穿出瓶体外旦活动连接有一条便携式吸氧管。便携式吸氧管由管栓、氧导管、2条弹性固定带及2个配有活动密封塞的鼻吸嘴构成;在工厂化生产和备用状态下,套好接头护套的连接头插置在进氧接门上,装好活动密封塞的便携式给氧管套接在排氧接头上,以防预置在瓶体腔内的湿化液被蒸发丢失。2.2功能(1) 既能保持湿化液上方的气腔与外界贯通,又能防止湿化液流出瓶体外。(2) 即使在瓶体变换体位时,也不会使湿化液的深度发生变化。(3) 即使在瓶体处于倒置位置肘,其配重球也能将柔性氧气引入管的出氧口控制在湿化液里。(4) 即使在瓶体晃动时,也能有效防止湿化液溅进排氧管内流进

12、患者气道里而发生危险。(5) 即使在瓶体滚动时,也能有效防止柔性氧气引入管绞缠在排氧管上致柔性氧气引入管的出组门转出湿化液液面。(6) 能供医务人员观察氧流及合理调节氧流。(7) 能防止进行中给氧及在患者躁动时可能导致的给氧管鼻吸嘴自患者鼻前庭内脱出而发生危险。2.3研究过程针对现有氧气袋的氧导管上没有设置氧气流动提示装置的先天缺陷,我们曾经合作研制过一种“一次性便携式氧气流速/湿化瓶”并获国家专利同。但在模型实验过程中发现,它虽弥补了笊气袋的先天缺陷,但仅属于一种能够提示氧流的定性装置。由于柔性氧气引入管的进氧口上没有设置调档式氧流调节器,其给氧的调节及控制仍需依赖氧气袋氧导管上的无挡调节器

13、,仍然不能使氧弋袋内极其有限的救生氧得到最合理最有效的利用。它所存在的另一个问题是:柔性氧气引入管及由硬质材料制成的排氧管设置在同一个瓶口上,两管“同根并行”,当例球形瓶体滚动时,柔性氧气引入管会绞缠在排氧管上使其出氧口露出湿化液液面,难以不间断提示氧流和潮化氧气。针对-次性便携式氧气流速/湿化瓶的上述映陷,我们经过认直研究,将瓶口设计成2个互对的瓶口,将柔性氧气引入管设置在其中一个瓶口上,将排氧管设置在另一个瓶口上,在柔性氧气引入管的进氧门上增设了调挡式氧流调节器,成功地解决了上述技术问题。3使用方法及效果3.1使用方法(1) 便携给氧时,首先拉脱连接头上的接头护套,并将连接头插接在氧气袋氧

14、导管的外口内使其贯通,进而拔掉便携式给氧管鼻吸嘴腔内的活动密封塞,继之将鼻吸嘴插进患者鼻前庭内,然后将其中一条弹性固定带自患者耳廓上方攀至患者枕部,将另一条弹性固定带从患者耳廓下方攀至患者项部。(2) 初始给氧阶段,由于氧气袋内的压力较高,应开启细通道的软管(小挡)给氧,能防氧气袋内极其有限的救生氧瞬间丢失;氧气袋由硬变软时或当湿化液内无气泡目出时.关闭细通道的软管开启中通道的软管(中挡)给氧,以防氧气袋内极其有限的救生氧过快流失;氧气袋由软变瘪时或当湿化液内再次停止冒泡时,将细通道的软管中通道的软管都打开(等同于大挡),同时挤压氧气袋排出残留氧供患者吸用。(3) 患者进入病房或监护室后,可将

15、进餐接口换接到中心供氧终端的排轼接头上继续使用,勿需另配给氧管。3.2效果(1) 实验组:2010-022010-05用简易模型连接在上海产(中日合资)三马牌氧气袋氧导管的外口上便携给氧55例(男26例,女19例),年龄3481岁(平均62岁),其中院外救护31例,辅助检查24例.不仅能够提示氧气袋氧导管腔内氧气流动的状况,而M.能供医护人员适时合理调节氧流和排出机气袋内残留氧供患者吸用。(2) 对照组:不连接模型便携式给氧60例(男32例,女28例),年龄27-86岁(平均64岁),其中院外救护29例,辅助检查31例,均无法判断氧气袋氧导管腔内氧气流动的状况,何时断流难以觉察。经检测,当三马

16、牌轲气袋内腔的压力为10kPa时,则氧气袋变硬,其纵容量为9g;当完全打开氧气袋的氧导管(指氧气袋内腔的压力衰减至与大气压相等)时,氧弋袋瞬间变瘪,氧导管便停止排氧,其氧气袋内的残留氧短为2.2g。由于医护人员难以觉察何时断流,不能分阶段调控氧流,很难使极其有限的救生氧得到最合理、最及时和最充分的利用。4讨论本装备弥补了已有技术之不足,其主要优点在于:(1) 由于进氧接口上设置有个调挡式氧流调节器,不仅能供医护人员适时调节钗流合理给氧叫而巨能够避免开启氧气袋纵导管的动作过猛所致氧气袋内极其有限的救生氧瞬间全部丢失虬同时能够避免开启氧气袋氧导管过小所致患者虚无吸钟I(2) 由于柔性氧气引入管及排

17、氧管分别位于2个相对的瓶口上,即使在瓶体滚动时;也能有效防止柔性氧气引人管绞缠在排氧管上致柔性钗气引入管的出氧门露出湿化液叫(3) 由于瓶体呈圆球形,塞式密封塞盖能分别填满瓶口内腔,因此即使在瓶体变换体位时,也不会使湿化液的深度发生变化。(4) 由柔性氧气引入管的出轲口上有一个其密度明显大于湿化液密度的配重球,因此即使在瓶体处于倒置位置时,其柔性氧气引入管的出氧口也不会露出湿化液液面,进而能够不间断潮化氧气和提示氧气袋氧律管腔内氧气流动的状况。(5) 由于配有双层防溅罩的排缄管的进氧口位于瓶体内腔的中心位置上且远离湿化液,因此即使在瓶体晃动时,也能保持湿化液上方的气腔与外界贯通,防止湿化液溅进

18、排氧管内流进患者气道里而发生危险。(6) 由于便携式吸氧管上的2条弹性固定带能从2个方向固定鼻吸嘴,因此能有效防止患者跳动时及进行中给轼可能导致的鼻吸嘴意外脱出而发生危险。(7) 患者进入病房或监护室后可将进纸口换接在中心供氧终端的接曰上继续使用,能二次潮化氧气,进一步缓解患者气道干燥之不适及痰痂的形成。(8) 将瓶体设汁成圆球形的意义还在于.能将其最大程度的小楸化,不仅利便携,而且能节约资源。(9) 本装备可工厂化生产,使用便利、节时、卫生,适合野外救护、急救出诊、辅助检查便携给轼一次性使用。【参考文献】1陈振业,杨桂丽.一次性便携式纵气流速/湿化瓶:中国200320102342.2005-

19、09-14.2J陈振业,黄健华,曾琳娜.介绍一神一次性无残留氧气袋J.医疗卫生装备,2002.23(1):61.(3|郭义平.纳洛治疗II型呼吸衰靖的临床分析J.第四军医大学学报,2009(3):2.4 唱荣艳.仇雷装.纳络酮与川号嗪治疗肺心病并呼吸衰竭的疗效观察J.第四军医大学学报,2008(2):130.5 4春桥,刘惠亮,韩玮,等.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患者nCPAP治疗前后左室结构及舒张功能的变化J.第四军医大学学报,2008(17):1593-1596.6 任亚婿,徐灵彬,孙莉.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院内下吸道感染相关危险因素分析少.第四军医大学学报,2008(18):1712-I7

20、14.7 唱荣艳,高炳趁,俸艳娥.纳络胴联合杏丁注射液治疗重症肺心病并呼吸衰竭20例J.第四军医大学学报,2007(11):986.(收稿:2011-05-05修回:2011-08-18)(上接第37页)5讨论开放伤平时故时均常见。早期清创的重要性已得到广泛的认可。尤其对于战伤,早期冲洗能将异物、细曲清除,可避免或减少感染,降低致残率和死亡率,保存战斗力。传统冲洗常用水壶冲洗、橡皮球冲洗和注射器活塞式冲洗,效率低,容易污染,浪费冲洗液。针对传统冲洗方法的缺点,国内外学者已进行了很多研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也存在结构复杂、体积较大、携带不方便等缺点,使用受到一定限制。野故设备要求方便、快捷、高效

21、、便于携带叫而目前的清创设备为10kg以上的台式机F仅限于在医院使用。为此研制了这种野战清创冲洗机。伤口清创水流的压力有严格要求,冲洗压力过大,会增加组织损伤和水肿,压力不足又达不到冲洗目的。根据的Tn>tt等研究结果阁,在压力范围内冲洗伤口是理想的。本压力调节器的压力调节范围为34.3254.92kPa.能达到理想的冲洗效果,1966年,美国学者开始实验比较,证明脉冲水流冲洗清除细菌、异物效果比普通冲洗提高7倍以上X.旦不增加组织的水肿。原理是通过昧冲水流产生增压期、减压期,组织发生收缩、舒张,伤口中的细菌、泥沙等污染物松动,随着冲洗水流迅速冲走。本装置设计了脉冲控制器,产生有效的脉冲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