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冷工程专业验收分项自评等级汇总_第1页
制冷工程专业验收分项自评等级汇总_第2页
制冷工程专业验收分项自评等级汇总_第3页
制冷工程专业验收分项自评等级汇总_第4页
制冷工程专业验收分项自评等级汇总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制冷工程专业验收分项自评等级汇总 一级指标 二级指标 等 级 1、专业定位和人才培养模式 1.1 专业定位与办学思路 A 1.2 专业建设规划与实施 A 1.3 人才培养模式 A 2、教学基本条件 2.1 师资队伍结构 A 2.2 主讲教师建设 A 2.3 师资队伍建设 A 2.4 实践教学条件 A 2.5 经费投入 A 2.6 教材与图书资料 A 3、教学改革与教学管理 3.1 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改革 A 3.2 教学方法与手段改革 A 3.3 实践教学 A 3.4 教研教改成果 A 3.5 产学研结合 A 3.6 教学管理 A 4、人才培养素质 4.1 基础理论与专业知识 B 4.2 职业

2、能力与素质 A 4.3 学生满意度 A 4.4 毕业生就业与社会声誉 A 5、专业特色 两个结合六个支撑的人才培养模式 A 自评结果: A 级 18 项, B 级 1 项;自评结果:优秀 一、专业教学改革与建设概况 顺德是制冷装置制造业特别发达的地区。密集的布局、享有卓著声誉的品牌产品、丰厚的产值,使制冷装置制造业成为顺德名符其实的主导工业之一,并为顺德的经济发展立下了不朽的功勋。 为主动适应地方经济的发展,制冷工程专业于1997年应运而生。为把专业办出质量、办出特色、办出活力、办出水平,从组建开始就进行了大幅度的专业教学改革和建设。得力于政府的支持、学院办学方针的指引和得天独厚的企业环境,制

3、冷工程专业迅速发展,通过试点在众多方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1、理清了专业改革和建设思路,提出了加强实践环节教学、联系实际学理论、在实践中体验和学习理论、在应用中形成技术应用能力的思路;在学院通专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指引下,构建了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相结合、理论与实践教学一体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对培养生产第一线需要的高素质应用性人才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对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有很好的示范作用和推广价值(鉴定意见。)2、构建了优化的人才培养方案,打破传统的、僵化的三段论课程体系,实现了理论与实践教学、专业基础与专业技术的有机结合。解决了高职

4、学生理论学习的困难,促进了理论与实际、知识与能力的协调。3、以改革和创新的思路指导专业建设,在各个方面取得丰硕成果。 拥有了一支实力雄厚的师资队伍:专业教师9名,其中正高2人、副高2人、中级3人,8人具有双师素质。 教材建设硕果累累:编写并出版教材10本,主编9本、参编1本。 建成了占地3000m2、价值1000万元,方案先进、装备精良的实践教学基地。 坚持产学研结合的培养途径,通过科技服务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同时获得丰厚的回报: 获佛山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 获顺德科技二等奖3项、三等奖1项 申报专利15项,已受理10项,有5项在办理中4、专业教学改革获得多项奖励 2001年获广东省教学成果一等奖

5、 2004年再次获得广东省教学成果一等奖 2004年本专业参与的国家级21-5项目的研究获江苏省教学成果一等奖(无锡职业技术学院、顺德职业技术学院、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5、人才培养质量大幅度提高,就业率为100,用人单位高度评价,优良就业率超过80%,体现了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方针。二、自查自评 对照广东省粤教高2005143号文,关于国家级高职高专教学改革试点专业验收方案,作出如下的分项自评。1、专业定位与人才培养模式专业教学改革与建设的总体思路:构建体现高职教育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把制冷专业建成示范专业,培养高素质技术应用人才,发挥示范作用,为中国的高职教育做出贡献。1.1 专

6、业定位与办学思路(自评为A)1.1.1 专业定位 服务面向定位:主动为顺德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同时辐射珠三角。 职业岗位定位:现场工艺,质量检测,产品性能试验,班组长、车间主任,商用空调系统设计、运行管理,制冷装置销售与维修。 培养目标定位:培养制冷行业生产第一线的高等技术应用性人才,专业面向以制冷装置制造为主,兼顾商用空调系统设计、运行管理,制冷装置销售与维修。 培养规格定位:知识、能力、素质结构符合培养目标和职业岗位群的要求。1.1.2 专业办学思路 以改革和创新为主题,以提高人才质量、探索高职教育规律为目的。 充分认识高职教育的思想和理念,及高职教育规律。树立科学的人才观、质量观和教

7、学观,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 广泛调查、认真研究。关注科技发展和企业新技术、新工艺、新的管理技术,以及岗位的新需求,及时调整培养方案。 以改革和创新为主题实施专业教学改革和专业建设。优化构建培养方案,推进师资队伍、课程与教材建设,教学方法、考试方法改革。 坚持与企业的紧密合作,走产学研结合的培养途径。1.1.3 学院高度重视 院系成立了相关机构,学院制定了相应的倾斜政策保证了试点方案的实施。 充分发挥试点专业示范作用,以点带面,提高学院人才培养质量整体水平。 1、2000年市场调研 2、2003年市场调研 3、2004年市场调研 4、学院有关支持专业建设文件1.2 专业建设规划与实施(自

8、评为A)根据学院总体发展目标制定了专业发展规划。目前已超额完成了各项规划指标。表1师资队伍建设对照表阶段本专业教师人数学历 职称备注博士硕士正高副高2000年规划2005年48911117411232目前有在读博士研究生1名,在读硕士研究生2名表2教材建设对照表阶段数量(本)备注2000年0 规划6 2005年10主编 9本参编 1本表3实验实训室建设对照表阶段数量价值占地备注2000年3 规划8293万 2005年161000万3000m2吸收校外资金330万 1、2000年试点规划(摘录) 2、2003年试点总结及规划 3、制冷专业十一五规划 4、专任教师、实验员的总体情况列表 5、兼职教

9、师总体情况表 6、教材建设情况 7、校内实训基地简介 8、校外实训基地简介1.3 人才培养模式(自评为A)1.3.1 两个结合六个支撑的人才培养模式人才培养模式是指培养目标、培养规格和基本培养方式,它决定着高等学校所培养人才的根本特征,集中体现了高等教育的思想和理念。制冷工程专业经过探索与实践,贯彻落实学院通专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了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相结合引导学生全面发展;理论与实践教学一体结合,以联系实际学理论,在实践中体验和学习理论,在应用中形成技术应用能力;并以培养方案、教材建设、师资队伍建设、课程建设、实践教学基地建设、产学研结合为六个支撑的人才培养模式。 制冷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获

10、2004年广东省教学成果一等奖。 图 1为人才培养模式运行框图。 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详见“特色材料” 图 1人才培养模式运行框图 1.3.2 培养目标政治思想:拥护党的基本路线、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审辩能力职业道德:诚信敬业、艰苦奋斗、善于与人合作人文素养:文化品位和修养、审美情趣专业能力:具备以制冷装置制造为主,兼顾商用空调系统设计、运行管理,制造装置销售与维修的技术应用能力。具有较强的创新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1.3.3 知识能力、素质结构框图根据调查和分析,进行了科学而详尽的知识、能力、素质分析,图2为其总体结构框图,详细分析参见附件“2004年人才培养方案”。图 2 知识能力素质总体框

11、图 1.3.4 培养目标与人才培养模式的特点: 目标明确、根据岗位需求的变化作了及时调整; 知识、能力、素质分析准确,既有对培养目标和岗位群需求的针对性,也有对职业变换的适应性; 人才培养模式符合高职教育规律,创新了专业教育的思路,解决了人才全面发展及高职学生理论学习的矛盾,符合培养目标的要求; 充分体现了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思想,有鲜明的行业特色和高职教育特色。 1、2000年人才培养方案 2、2004年人才培养方案 3、人才培养模式成果鉴定意见2、教学基本条件2.1 师资队伍结构(自评为A) 专业教育教学需要一支数量充足,实力雄厚的教师队伍。应有较高学术水平的专业带头人,职称、学历

12、结构合理、包括部分双师素质教师形成的梯队。同时需要一批实践能力强、教学水平高的兼职教师。他们可以带来企业的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的信息,以及企业的管理模式和企业文化。本专业通过建设已经拥有了一支数量充足、结构合理、阵容强大、热爱并熟悉高职教育、具有丰富的高职教育经验、善于教书育人的师资队伍,和技术水平、教学水平较高的兼职教师队伍。2.1.1 专业带头人和专业负责人专业带头人:陈 礼,美国田纳西大学机械及航空工程系博士、教授、副院长。发表论文五十多篇、主编并出版高职教材3本、拥有三项专利。主持的“制冷流体机械”被评为2003年全国精品课程;获四川省教学成果二等奖一项、广东省教学成果一等奖两项、参

13、与的国家级教研项目获江苏省教学成果一等奖;获佛山科技进步三等奖一项、顺德科技进步二等奖两项。在本院创办制冷工程专业,并为专业发展作出了贡献。 专业负责人:徐言生,高级工程师、技师、高级考评员。郑州轻工学院学士、华南理工大学在读硕士。现为中国制冷学会高级会员,广州瑞欣公司兼职总工程师,负责重点项目的审定。承担了学院和院外多项科研课题和高职教育教研课题,申报了发明专利1项,实用新型专利2项。在高职教育质量管理体系方面有一定的研究。2.1.2 学术梯队表4 专业教师学术梯队数量学位职称双师素质备注博士硕士高级中级初级9144328在读博士研究生 1人,在读硕士研究生 3人表5 专任教师、实验员基本情

14、况序号姓名性别出生年月学位职称岗位毕业院校所学专业1 陈 礼男44.11博士教授学科带头人主讲教师美国田纳西大学制冷工程2 徐言生 男67.7学士高工技师专业负责人主讲教师郑州轻工业学院制冷工程3 温亦兵 男54.9硕士教授级高工制冷新技术研究所所长、主讲教师日本东京大学制冷工程4 邱家修男41.8学士副教授工程师 主讲教师江西工业大学制冷工程5 李玉春 男72.9硕士工程师技师 系党总支书记主讲教师重庆大学制冷工程6 郑兆志 男63.12硕士工程师技师 实训基地负责人主讲教师西安交通大学制冷工程7 余华明男78.3学士助教技师 主讲教师重庆大学制冷工程8 朱 勇男77.11学士助教技师 主讲

15、教师重庆大学制冷工程9 龙建佑男74.10硕士讲师技师 主讲教师重庆大学制冷工程10 黎绵昌 男79.11本科技师 实验员顺德职业技术学院制冷工程11 李锡宇男79.08大专技师 实验员顺德职业技术学院制冷工程12 廖会军男81.07大专技师 实验员顺德职业技术学院制冷工程表6 兼职教师基本情况 序号 姓名 性别 出生年月 学位 职称 岗位 毕业院校 所学专业 1 萧家祥 男 5310 学士教授 兼职教师 香港理工学院 制冷空调 2 李 凌 男 663 学士工程师 兼职教师 北京科技大学 金属加工 3 王洪霞 女 719 学士工程师 兼职教师 华南理工大学 热能工程 4 王金坤 男 393 学

16、士高级工程师 兼职教师 西安交通大学 制冷工程 5 李争华 男 6211 大专工程师 兼职教师 西安轻局职工大学 机械制造 6 罗天骥 男 454 学士工程师 兼职教师 华南工学院 机械制造 7 蔡志鸿 男 5611 大专工程师 兼职教师 广东广播电视大学 电子 8 李世平 女 6410 学士工程师 兼职教师 重庆大学 热能工程 9 张 琦女 637 学士高级工程师 兼职教师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精密机械 2.1.3 师资队伍结构 本专业共有教师9人,实验实训室技术人员3人。 硕士以上学位教师5人,占本专业教师人数的55.6%; 高级职称4人,占本专业教师人数的44.4%; 双师素质教师8人,占

17、本专业教师人数的88.9%。 兼职教师9人,来自怡辉空调、科龙、美的、格兰仕等公司,其中高级职称3人,具有较高技术能力和教学水平,讲授车间管理等课程、指导毕业论文。 1、学科带头人和专业负责人的详细情况 2、专任教师简介 3、兼职教师简介 4、兼职教师的课程安排 5、兼职教师管理办法2.2 主讲教师情况(自评为A) 主讲教师6人,其中高级职称3人,占50%。 副高以上主讲教师每年讲授了1门以上的课程。 主讲教师近三年本学院教学年限总计12年,共发表论文16篇(包括主编/参编的教材)。 1、副高以上教师5年来主讲课程统计表 2、主讲教师近3年来论文教材统计表2.3 师资队伍建设(自评为A)2.3

18、.1师资队伍建设规划与措施 2000年制订了如下师资队伍建设规划:总人数8人,包括教授1名、副教授3名。学历要求为博士1人、硕士7人。 建设措施为:引进、提升学历、国(境)内外进修、院内外教师培训。 几年来引进了7人,其中高级职称3名。 2人在职期间取得硕士学位,目前1人在职攻读博士学位,3人在职攻读硕士学位。 选派到美国、澳大利亚、欧洲学习4人次、香港学习3人次。 6人通过培训取得技师和考评员资格。 所有教师参加了学院组织的教师培训,学习职教理念、教学方法、教书育人,树立良好师德。 所有教师均取得了高校教师资格证。 学院有奖教奖学办法,对督导组和学生评教前15%的教师进行奖励。开展青年教师教

19、学比赛,对优秀者进行奖励。本专业两名青年教师获得一等奖和二等奖。 专业教师平均每年到企业实践一个月以上。有4名教师被企业聘为兼职工程师,为企业进行技术攻关和产品研发。 专业教师师德高尚。多人获得学院优秀教师或优秀党员称号,其中 3人获得顺德区优秀教师称号。为加强学生学风建设,专业5名教师兼任班主任工作,有2人担任学院学生工作委员会委员。综上所述,本专业的师资队伍建设规划科学、措施得力,执行效果良好,树立了良好的师德师风、严谨的治学态度。 1、3名顺德区优秀教师证书 2、首届青年教师基本功比赛一、二等奖证书 3、教师培训汇总及证书 4、教师生产实践列表 5、4名教师兼职聘书2.4 实践教学条件(

20、自评为A)2.4.1 校内实训基地校内实训基地要能满足培养目标的需要,能适应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具有真实(或仿真)职业氛围,能支持教学、科研、科技服务,能对社会开展技术培训。本专业创新了建设途径,通过科研与建设结合、校企合作、政校合作等途经,建起了占地3000m2,价值1000万元的实践教学基地。自行研制了部分实验、实训台,3个实训台获得佛山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顺德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三等奖1项,申报了专利。企业捐赠30万中央空调设备,合作建起了中央空调实验实训室。与广东省质量监督检测中心合作,各自投资300万,建起了广东省制冷产品检测中心,对内为实训基地,对外为授权检测中心,服务中小企业。

21、本专业建有授权的制冷设备维修工技能鉴定站,具备中高级工和技师的培训与考级资格。实训基地堪称国内一流,有力地支持了教学、科研和对外技术培训。详情见下表。表7校内实验实训室一览表序号名称功能建设特点1空调安装维修实训室空调安装维修实训自行设计实训台2冰箱维修实训室冰箱维修自行设计方案3空调故障诊断实训室空调故障诊断实训自行研制实训台4冰箱故障诊断实训室冰箱故障诊断与ph图绘制实训自行研制实训台5空调冰箱电气与控制实训室电气与控制系统实训自行研制实训台6制冷流体机械实验实训室拆装实训,性能实验和操作训练自行设计、厂家生产7冷库实训室冷库结构、操作及故障诊断训练外购8工质传热与流阻实验室环保工质的强化

22、传热及流阻实验订做9中央空调实训室中央空调实训9匹机外购怡辉空调公司捐赠机组及空气处理设备,自行设计系统10焓差室空调性能测试与广东省技术监督检测中心共建,各自出资300万元,所有设备外购,电磁兼容实验装置由法国进口11冰箱实验室冰箱性能测试12压缩机实验室压缩机性能测试13电气安全实验室家用电器电气安全性能测试14EMC实验室家用电器电磁兼容性能测试15噪音实验室家用电器噪音测试16钎焊实训室钎焊实训自行设计2.4.2 校外实训基地在美的、科龙、格兰仕、怡辉、申菱、广州中骏等6个企业建立了校外实训基地。签定了建立校外实训基地的协议并挂了牌。每一个基地有专人负责学生管理,有技术人员指导实训、授

23、课,实训情况有记录,提供了良好的实训条件。大多数学生实训尚未结束就已受聘到现场工艺、质量检测、性能实验等重要岗位。2.4.3 双证制教育从第一届学生开始就实行了双证制教育,双证制教学从专业组建一开始就纳入了教学计划,设置了为时3周的“制冷维修工考证强化”实训课,并用考证考级代替课程考核。从2002年开始鼓励学生报考高级工,2004年要求全部报考高级工。2.4.4 教学仪器设备实验实训室仪器设备先进、实用、功能强大。由于发挥了教学、科研、科技服务的功能,使用率高,实验开出率为100%,效果良好。 1、校内实训基地简介 2、校外实训基地协议 3、制冷设备维修工中高级工鉴定站批文 4、首届技师培训活

24、动记录 5、近3年实训开出统计表 6、部分实训室管理制度2.5 经费投入(自评为A)教学经费充足,学院优先保证。仅实训室设备就高达1000万元,其中吸引社会投资330万元。 学院每年投入50万元的试点专业专项经费,每年实训耗材约3万。 近几年实验实训室经费投入为:2001年13万、2003年768万(包括社会资金330万)、2004年21万。 近几年教师培训费用为:2001年4万、2002年4万、2003年13万、2004年6万。 1、 专业建设经费支持文件 2、 实验实训室建设投入汇总 3、 近三年实训耗材费用汇总 4、 教材、教改、科研、进修支持经费汇总 5、 教材立项文件 2.6 教材图

25、书资料(自评为A)2000年制订了教材建设规划,目前不仅已超额完成,而且在内容及内容体系方面实现了突破,体现了理论与实践教学一体、专业基础与专业技术结合的思想。 根据教学大纲选用教材,同时提供参考书目。选用教材中近三年出版的自编教材或优秀高职高专教材比例达85% 。其中自编教材8本、自编讲义2套。序号 教材名称 主编 出版社 教师贡献 出版日期 1 流体力学与热工基础 陈礼 清华大学出版社 主编 2002.8 2 家用空调器原理及安装维修技术 郑兆志 人民邮电出版社 主编 2003.2 3 电冰箱原理及其维修技术 龙建佑 人民邮电出版社 主编 2003.2 4 制冷装置制造工艺 李玉春 人民邮

26、电出版社 主编 2003.2 5 制冷流体机械 余华明 人民邮电出版社 主编 2003.2 6 冷库及冷藏技术 余华明 人民邮电出版社 主编 2003.2 7 中央空调 朱勇 人民邮电出版社 主编 2003.4 8 制冷与空调专业英语 杨晓翔、龙建佑 人民邮电出版社 参编 2003.2 9 流体力学及泵与风机 陈礼 高等教育出版社 主编 2005.7 10 热工基础 陈礼 高等教育出版社 主编 2005.6 11 制冷与空调综合基础 龙建佑、徐言生 机械工业出版社 主编 已签合同, 2006.2 出版 12 小型制冷装置及其维护 龙建佑、郑兆志 高等教育出版社 主编 已签合同, 2006.3

27、出版 13 制冷设备维修工培训教程(技师、高级技师) 卢泓泽、徐言生 广东圣智出版顾问有限公司 参编 已签合同, 2006.6 出版 本专业有图书资料19791种、56709册,在学院所有专业中是图书资料最为丰富的一个专业。 建设了专门的制冷工程专业网站及国家级精品课程网站。丰富的教学资源和充足的信息供学生参考。 1、 2000年试点规划(摘录) 2、 自编教材、讲义、实训手册情况 3、 顺德职业技术学院机电工程系教材选用管理办法 4、 课程教材选用统计表 5、 制冷工程专业0305年教材选用情况 6、 制冷专业图书汇总及借阅情况汇总 3教学改革与教学管理3.1 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改革(自评为

28、A) 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的改革立足于服务企业,适应岗位群及持续发展的需求,立足于培养新时代需求的全面发展的人才。 改革的依据是社会调查、用人单位意见、毕业生意见反馈、岗位群的变动以及技术和社会的发展。同时要能适应高职学生的特点、解决好学习与应用的关系。根据科学技术的发展,及时地选择最精华、最典型的科技成果,最先进、最稳定的当代知识财富,按照知识、能力、素质的内在联系和人的成长规律、认识规律,并体现教学的科学性、自然适应性、可接受性和循序渐近性等教育教学规律,进行优化整合,形成有效的教学安排,从而对培养对象有最佳的效果、最高的价值。 本专业的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在2001年获得广东省教学成果一等奖

29、之后,又作了多次调整,现有方案有如下特点。 根据时代的要求,贯彻学院通专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了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相结合的内容和体系。通识教育的途径为课堂教学、生活体验和环境熏陶。课程教学包括必修、限选和任选三种。通专结合的最高境界为通识课与专业课的相互渗透,人文精神与科技精神的结合。 根据高职学生的特点及人的认识规律 ,理论与实践教学一体、专业基础与专业技术结合。专业教育以制冷空调技术为主体,以机械技术和电气控制技术为两翼,形成一体两翼的课程结构。打破传统的三段式课程体系,专业基础与专业技术结合,结合专业技术学习基础理论,以基础理论深化专业技术。以工艺、检测等某一核心技术为主线设置专业主干课

30、,有利于形成核心技术应用能力,进而形成总体专业技术应用能力。 就业岗位群增加了产品性能测试、基层生产管理(班组长、车间主任)、商用空调系统设计等岗位。 实践环节教学学时比例由44%提高到48%;钎焊及金工实训由两周增加到4周,强化了基本技能训练和劳动意识的养成。 技术等级要求由中级工提升为高级工,增加了就业竞争能力。 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选修课比例为13%,有利于学生的个性培养。图 3课程体系框图 1、03、04、05级教学计划 2、教学计划修订分析说明 3、制冷专业学生选修课开课情况 4、课程体系改革论述3.2 教学方法与手段改革(自评为A) 教学方法和手段要能满足培养目标的要求,着眼于全面发

31、展和技术应用能力的形成;要能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启发创新思维,并能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思想,以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热情。3.2.1 教学方法 几年来推行了理论与实践教学一体教学法、大作业教学法、案例教学法、启发式、讨论式教学法、教学与生产相结合、研究性教学、基于问题的教学等多种形式和方法。 理论与实践一体教学,教学计划中不单独设置理论与实践课,按核心技术设置的主干课包含了理论与实践两方面内容。针对不同的课程或章节,分别采用讲后即练、先练后讲、边学理论边实践、边实践边学理论等方式开展教学活动,提高了效率、加深了印象,有效地解决了理论学习的矛盾及知识与能力的协调。 “冰箱空调检测与试验技术”利

32、用本专业建立的“广东省制冷产品检测中心”,把实训与产品检测结合起来。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制订方案、完成产品检测、分析存在问题、提出改进方向。学生的检测试验技术能力成为一大特色。 研究性教学方法(商用空调采用):改变传统的单一的灌输式讲解,采用课堂讲解、自主探究、课堂讨论三结合的方式。课堂讲解以问题导向;自主探究要求做好系统设计等综合性训练;课堂讨论,让学生针对重点和难点写出总结和体会,安排时间讨论,教师既是听众又是点评员。试行效果甚佳。3.2.2 教学手段 70%的专业课有自制的微机版和网络版多媒体课件,课堂教学和网上参考。 在制冷工程专业网上提供了大量的教学资源和多媒体课件。课件形式多样、图文并

33、茂。三维动画生动地展示流程和设备内部过程,激发了兴趣、提高了效率。深受学生欢迎。精品课程建设网上“趣味流体”和“在线答疑”等栏目尤具特色。 1、制冷专业主要课程教改实施方案2、主要专业课程教学改革总结 3、教学方法改革案例 4、多媒体课件3.3 实践教学(自评为A)3.3.1 实践教学体系 技能训练包含了基本技能、专业技能和综合技能训练等内容。教学安排上有不同的处理方式。 单独设置了“钎焊及金工实训”(4周),以强化基本技能训练。 专业技能与专业主干课合为一体。在“电冰箱”、“房间空调器”、“制冷设备电气与控制系统”、“制冷流体机械”、“商用空调”、“冰箱空调检测与试验技术”和“制冷装置制造工

34、艺”等主干课程中设置了相关的实训项目,包括拆装、故障诊断、维修等技能训练,以及系统设计、工艺设计、性能测试等综合训练。 综合技能训练课程单独设置,包括毕业设计和毕业实训。毕业设计于第五学期选题,第六学期在校工作几周,下厂边实训边结合工厂实际做课题,由教师和技术人员共同指导。实训结束后回校答辩,由工厂技术人员和教师组成答辩委员会。 根据实践教学类型(实验、实训、实习、毕业设计等)分别制订计划、任务书、指导书。根据教学大纲每门课程中列出了实验实训项目,每个项目有实训指导书,明确名称、内容、和要求、必要的原理和思考题、教师评语、记分。这些指导书组成了学生实训档案。实训档案记录实训项目和实训情况,成为

35、考核的依据。项目实训不合格的学生可到开放实训室训练直到达标为止。这种过程性考核将质量评定提升为质量保证。 综合训练项目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制冷技术”中要求学生制订测试空调器P-h图的方案,并完成测试;“制冷流体机械”要求学生完成空气系统和水系统的设计。这些项目为学生设置了创新的空间。 学生校外实训有教师指导、企业专人管理和指导。 订单式实训:针对企业对某岗位较为大量的需求选派学生下厂实训,由校企双方制定教学和实训计划,企业派员讲课和指导。实训结束留厂工作,实训与就业紧密相连。表82005届毕业生订单式实训统计企业名称岗位学生人数美的商用空调科龙空调格兰仕空调中骏冷暖设备公司产品性能测试

36、现场工艺产品性能测试商用空调安装158138学生实训工作措施得力、落到实处,实践环节教学得到充分的保证。 1、专业课程实训项目汇总 2、专业综合实践训练项目一览表 3、综合性实验项目案例 4、学生实训案例 5、专业课程实训指导书 6、订单式实训协议计划 7、毕业实践与毕业设计成果与总结 8、部分实训室管理制度 9、教学实训环境一体化3.4 教学教改成果(自评为A) 制订了教研教改计划,每学期定期开展教研活动。分析和总结教学中的动向,讨论教学计划、教学质量和专业建设等问题。提出下阶段工作计划和改进措施。这在本专业已经形成良好的风气和氛围,也及时解决了许多问题。 两届专业指导委员会定期召开会议,听

37、取专业教学改革与建设的汇报,讨论教学内容、实训室建设,交流企业技术和管理发展动向,收效甚好。 2001年“制冷工程高职专业技术应用性人才培养模式的深化研究”在广东省教育厅立项,已结题。 2002年承担国家级教改项目215课题子课题“高职高专教育机电专业课程综合原则和方法的研究”,已结题。成果获2004年江苏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 在院内立项研究的教改项目有:以就业为导向双证制教育的探索;制冷工程专业网站建设等。 发表了教研教改论文11篇,其中“浅谈高职课程综合模式”(高教探索,2003年、NO1)被高职高专教育网转载。表9 近期教改论文 序号论文名称(点击论文名进入论文内容) 期刊名称及发

38、表日期作者 1 制冷工程专业教学改革探索和展望顺德高教二十年论文集 陈礼 2 从美国社区学院看职业教育的趋势顺德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3年,Vol.1,No.1l 陈礼 3 浅谈高职课程综合模式高教探索, 2004年,第一期 陈礼 4 美国社区学院教学计划剖析顺德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4年第一期 陈礼 5 制冷工程教学开发计划探讨 高等职业技术教育论文集技术、知识、人才, 2000年 陈礼 6 英国当前的职业教育 教育与职业, 1999,V91.NO.3 陈礼 7 制冷工程教学计划改革探索 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教学领域改革与研究,广东高教出版社, 1999 陈礼 8 高职教育中的技能训练

39、广东电大学报, 2000,NO.3 陈礼 9 制冷工程专业教学改革研究和展望 顺德高教二十年,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 2000 陈礼 10 制冷工程专业改革发展探索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2004年第13期徐言生11 网络课件建设实例分析 教育科技探索与实践, 2003年第一期 朱勇 “制冷工程高职专业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的构建与实践”、“制冷工程专业两个结合六个支撑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分获2001年和2004年广东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 1、教研教改计划 2、教师教研活动情况 3、重大教学改革项目及成果 4、近期教改论文3.5 产学研结合(自评为A)产学研结合是高职人才培养的必由之路

40、。产学研结合是指专业设置与社会需求相结合,教学过程与企业生产和科技服务相结合。而科技服务是产学研结合的纽带,专业科技服务能力是产学研结合的主动权,是提升产学研结合层次的关键。产学研结合的目的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发挥高职院校服务社会、促进生产力发展的功能。产学研结合的关系见图4所示运行框图。图 4产学研结合运行框图 随着专业的发展,科技服务水平显著提高,专业产学研结合工作已从早期的有求于企业发展到双向需求的阶段。主要特点如下: 学院有产学研结合领导小组,各系有副系主任分管产学研工作。 从专业建立之初就成立了校、企、行业结合的专业指导委员会。两届专业指导委员会开展了卓有成效的工作。 形成了政校企合

41、作、产学研结合的机制。与广东省质量监督检测中心合作,各自投资300万建起的广东省制冷产品检测中心是政校合作的标志,已成为实训基地和科技服务的平台。 科技服务工作成效卓著,开展了下列项目的科技研发和科技服务: 饮水机技术改造(顺德碧丽公司); CO2热泵热水器研制(顺德科技局立项); 半导体冰箱技术改造(富信制冷公司); 食品机械开发(欧科电器公司); 冷冻干燥装置开发(广州瑞欣机电公司); 含油工质传热与流阻研究(硕士论文课题); 压缩机降低噪音的研究(院内立项); 冷冻保鲜(院内立项); 商用空调仿真软件开发(院内立项); 利用专业人力、设备资源及授权技能鉴定资格为企业开展了下列技术培训表1

42、0 技术培训统计表序号时间培训单位培训项目参加人数备注1234567803年5月04年10月04年12月04年11月04年12月05年4月05年11月05年11月社会人员社会人员怡辉空调公司格兰仕空调怡辉、格兰仕长菱冷气公司社会人员社会人员中级工高级工高级工焊工技师、高级工热泵热水器维修技师高级工6111710313323515加入学生实训加入学生实训 利用检测中心为34家企业的83种产品进行了测试,创收57万元。 申报了15项专利(学生6项),其中发明专利1项、实用新型14项,已受理10项(学生1项。) 科研工作获得众多奖励,几年来获得佛山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顺德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三等奖1

43、项。 发表科技论文10篇,其中“Study of Combined Method to Enhance Convective Heat Transfer” ,被“工程索引”(EI)收录。 学生积极参与科技服务得到锻炼和提高学生参与饮水机技术改造、半导体冰箱技术改造等项目,以及产品性能测试;参与雷诺实验台、管路特性曲线测试台的设计与制作,实践能力得到提高。 1、专业指导委员会情况 2、制冷专业加入省学会团体会员证书及活动 3、怡辉公司共建中央空调实验中心协议及活动 4、顺德质检所共建检测中心及活动 5、顺德碧丽饮水机改造协议书 6、富信冰箱改造协议书 7、广州瑞欣公司冷冻干燥装置开发协议 8、顺

44、德欧科公司合作成立研究所协议 9、近期科技成果奖一览表 10、变频空调实训台技术转让合同 11、长菱公司热泵热水器培训协议及活动 12、高级工、技师培训活动 13、空调检测中心对外检测情况汇总 14、近期科研论文汇总 15、近期已申请专利成果3.6 教学管理(自评为A)3.6.1 管理机构学院重视教学管理工作,构建了院系两级教学管理组织机构,实行院系两级教学管理。3.6.2 管理制度与执行情况 学院制定了学院教学工作委员会章程、院系两级教学管理职责、教学督导制度、学生评教制度等规章制度。管理制度健全,执行良好。 培养方案、教学大纲、授课计划、课表、教案、教材等基本文件齐备。 制冷专业参照ISO

45、9000质量管理体系进行教学档案管理,将教学过程分为计划与准备、教学质量评价与反馈三个环节,分别存档管理。3.6.3 教学质量保证体系和监控机制全院建立了有决策、有执行、有监控、有评价、有反馈的教学质量保证体系。由于机构健全、措施得力、教学秩序良好,形成了良好的教风,教学质量得到保证。 1、教学管理与教学质量保证体系 3、教学文件分类整理说明 4、03、04、05级教学计划 5、03、04、05级教学大纲 6、学期课程总结4、人才培养质量人才培养质量是专业办学的生命线,是贯彻落实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方针的具体表现,也是对专业教学改革的检验。4.1 基础理论与专业知识(自评为B)本专业赋与

46、学生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实现了培养目标的要求;知识体系课程内容完全满足培养目标的需要;教学过程高标准高质量地按培养方案执行,效果良好,学生满意度高,得到用人单位高度评价。英语、计算机教学三年不断线。2002和2003两级学生英语A、B级通过率为72.2%和77.7% ,平均及格率为74.86%(学院对00、01两级学生未作要求。报考人数少,仅以02、03级作为参考。)2003、2004级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抽测,合格率为85%。 1、05届毕业生英语应用能力统计表 2、04制冷1、2班计算机11月份抽测成绩4.2 职业能力与素质(自评为A)专业办学贯彻通专结合的模式,将学会做人与学会做事结合起来

47、。实施结果大幅度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文化素养、职业操守、技术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具体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责任感和使命感增强,参与社会活动积极性提高在系学生会、团委成员中,全系参加义工和优秀义工人数中,本专业占大多数。比如,第三届系学生会成员25人,制冷专业学生为16人,占64%,而全系共有5个专业。 通专结合的教育有效地解决了富裕地区学生工作态度和职业道德问题,养成了吃苦耐劳和爱岗敬业的思想和作风。 积极进取,心身健康 学生积极参加各类学生社团、协会和体育运动,体现了良好的精神风貌、积极人生态度和健康的心理。 02、03、04级体育达标率分别为96.8%、99%和100。 学习主动性提高,

48、成绩优良本专业学生平均成绩优秀者在全系学生中占有较大的比例。比如,全系03级03年秋成绩优秀学生20人中,本专业学生占12人,约占60%;04年全系11名优秀毕业生中,本专业为4名,占36.4%。 学生创新能力得到提升表11 制冷专业学生课外科技活动获奖情况统计表项 目全系人数本专业人数备注学院首届科技节作品赛参赛作品人数/获奖数148/938/41等奖1项,二等奖1项,3等奖2项,夺得全部创新奖顺德第一届专利发明赛参赛人数/获奖数3/23/2顺德第二届专利发明赛参赛人数/获奖数41/1911/6广东省第八届挑战杯参赛作品数/获奖数1/11/1银奖第二届科技节机加工机能比赛/获奖数174包揽前

49、二名学生主要科技作品为: 干燥冷藏箱(广东省第八届挑战杯银奖、申报专利) 水温显示花洒(申报专利、已受理) 智能冷暖椅(学院科技节作品赛创新一等奖、申报专利) 家用空调蒸发式冷凝器(课程设计作品) 定量关闭水龙头(区第二届专利发明赛优秀奖、申报专利) 小型冷库设计软件(课程设计作品) 多功能空调头盔(区第二届专利发明大赛优秀奖、申报专利) 便携式快速冷热箱(申报专利) 学生文化艺术修养得到提高,在学院才艺比赛中展示风采本专业学生获得学院风筝设计比赛二等奖1名、网页设计比赛二等奖1名、才艺大赛三等奖1名、微机组装比赛二等奖1名、器乐比赛三等奖1名、同时获得十大歌手选拔赛亚军和化妆舞会冠军。 双证

50、制教育从第一届学生开始就已将制冷设备维修工考证纳入教学计划,实施效果较好,详见下表。表12近三级学生工种考级通过率一览表工种级别2000级2001级2002级中级工92%94%96%高级工67%68%70%说明:2000级、2001级学生鼓励考高级工,通过比例为报考人数的通过率。2002级要求全部报考高级工,通过比例以全年级97人为基数。 1、02制冷1班体育达标成绩 2、02制冷2班体育达标成绩 3、03制冷1、2班体育达标成绩 4、03制冷3、4班体育达标成绩 5、04制冷1班体育达标成绩 6、04制冷2班体育达标成绩 7、00级制冷维修工考证情况 8、01级制冷维修工考证情况 9、02级制冷1班制冷维修工考证情况 10、02级制冷2班制冷维修工考证情况 11、心理咨询计划总结与活动记录 12、文化体育活动记录 13、学生科技成果展示 14、社会实践活动记录 15、政治思想活动记录 16、素质教育计划与总结3.3 实践教学(自评为A)3.3.1 实践教学体系 技能训练包含了基本技能、专业技能和综合技能训练等内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