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00轴系校中及轴承负荷测定工艺规程_第1页
40000轴系校中及轴承负荷测定工艺规程_第2页
40000轴系校中及轴承负荷测定工艺规程_第3页
40000轴系校中及轴承负荷测定工艺规程_第4页
40000轴系校中及轴承负荷测定工艺规程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图 纸 履 历 PLAN HISTORY日 期DATE标 记REV.NO简 述DESCRIPTION设 绘DWN审 查CHKD审 定APPDO供 施 工FOR WORKING 技术设计相关图号40000吨级成品油船40000 DWT PRODUCTS TANKER生 产 设 计PRODUCTION DESIGN轴系校中及轴承负荷测量工艺规程本图适用于3/5/6号船SUITABLE FOR NO 3/5/6标记MARK数量QTY修改单号签字SIGN日期 DATE重量比例面积0.36设计DESIGNED共 6 页TOTAL SHEETS第 1 页SHEET校对CHECKED审核REVIEWED标检

2、STAN.REV批准APPROVED一说明:(1)主机型号:SULZER-6RTA52U, 输出端飞轮惯量为1120kgm2 ,重量1280kg,柴油机运行时(从冷态到热态),主机主轴承中心高度升高0.19mm.(2)柴油机冷态安装时,1#主轴承的垂直高度为0.00mm, 8#主轴承的垂直高度为2.20mm.(3)轴系校中工作应在螺旋浆部分浸水状态下进行,计算考虑了螺旋浆轴浸在水中或油中的浮力影响,校中时,螺旋浆轴应有效固定,以免海浪冲击.(4)艉管后轴承简化为单支撑,支撑点位于距轴承后端1/5L(L=轴承长度),支点处轴截面转角:0.290x10-3 rad.二轴系校中:(1)轴系校中的条件

3、:船下水48小时后,螺旋桨半浸水状态,冷态进行。尾轴管中充入滑油。(2) 临时支撑位置: :距离中间轴法兰(与螺旋桨轴联接处)端面1500mm.T.M.B :距离中间轴法兰(与主机输出端联接处)端面1400mm.三校中数据:(1)螺旋桨轴与中间轴联接法兰的 “SAG” 和“GAP”值分别控制在0.00mm(允差±0.05mm)和0.04mm(允差±0.10mm),中间轴由两个临时支撑“T.M.A”、“T.M.B” 支撑,详见图一。(2)中间轴与主机输出端联接法兰的“SAG” 和“GAP”值分别控制在0.41mm(允差±0.05mm)和0.36mm(允差±

4、0.10mm),详见图一。四艉管前轴承冷态负荷测量:(1) 艉管前轴承冷态负荷计算值为32kN,允差±20%。(2) 轴承负荷测量点见图二。(3) 轴承负荷顶举系数Ci=1.08(4) 在顶起点安装液压千斤顶,安装压力表,并在千斤顶和艉轴法兰之间加紫铜垫皮以保护艉轴法兰,记下液压千斤顶活塞面积A。(5) 测量顶起位移和降下位移及相应压力值,并计算出顶轴承的负荷,直接划在坐标纸上交验。图二.艉管前轴承冷态负荷测量五中间轴承冷态负荷测量:(1) 中间轴承冷态负荷计算值为52kN,允差±20%。(2) 轴承负荷测量点见图三。(3) 轴承负荷顶举系数Ci=1.00(4) 在顶起点安

5、装液压千斤顶,安装压力表,并在千斤顶和轴径之间加紫铜垫皮以保护中间轴,记下液压千斤顶活塞面积A。(5) 测量顶起位移和降下位移及相应压力值,并计算出顶轴承的负荷,直接划在坐标纸上交验。图三.中间轴承冷态负荷测量六主机输出端最后一道轴承(mb1)冷态负荷测量:(1) 主机输出端最后一道轴承负荷计算值为27kN,允差±20%。(2) 轴承负荷测量点见图四。(3) 轴承负荷顶举系数Ci=1.30(4) 测量时,千斤顶位于主机飞轮的正下方,并使曲轴第一缸在上死点位置。(5) 测量顶起位移和降下位移及相应压力值,并计算出顶轴承的负荷,直接划在坐标纸上交验七主机输出端最后第二道轴承(mb2)冷态

6、负荷测量:(1) 主机输出端最后第二道轴承负荷计算值为70kN,允差±20%。(2) 轴承负荷测量点见图四。(3) 轴承负荷顶举系数Ci=1.15(4) 测量时,千斤顶位于靠近测量轴承的相邻曲臂上,并使曲柄角转至90°(第一缸在排气侧位置)。(5) 测量顶起位移和降下位移及相应压力值,并计算出顶轴承的负荷,直接划在坐标纸上交验八主机输出端最后第三道轴承(mb3)冷态负荷测量:(1) 主机输出端最后第三道轴承负荷计算值为123kN,允差±20%。(2) 轴承负荷测量点见图四。(3) 轴承负荷顶举系数Ci=1.04(4) 测量时,千斤顶位于靠近测量轴承的相邻曲臂上,并使曲柄角转至90°(第一缸在排气侧位置)。(5) 测量顶起位移和降下位移及相应压力值,并计算出顶轴承的负荷,直接划在坐标纸上交验图四.主机输出端最后三道轴承冷态负荷测量九.轴承负荷计算方法:(1)在升压与降压的过程中,应记录千斤顶压力和千分表的稳定读数,不允许在千斤顶上升(或下降)的过程中降压(或升压)。(2)延长上升与下降曲线的直线段,按下列公式计算被测轴承的实际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