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中国联通公司发布2004-06-20实施2004-06-20发布中国联通传输网网络管理系统技术规范第六分册 SDH接口规范Transport Network Management System Technical Specification(报批稿V1.0)QB/CU 342004中国联通公司企业标准目 次前 言II1 范围12 规范性引用文件13 缩略语14 接口的位置25 接口管理功能要求25.1 公共管理功能35.2 配置管理功能55.3 性能管理功能125.4 故障管理功能185.5 保护管理功能215.6 安全管理功能22附录A23前 言本规范是中国联通传输网网络管理系统技术规范系
2、列技术规范中的第六分册。该系列规范的结构及名称如下:(1) 中国联通传输网网络管理系统技术规范 第一分册 总册;(2) 中国联通传输网网络管理系统技术规范 第二分册 总部网管系统功能规范;(3) 中国联通传输网网络管理系统技术规范 第三分册 一干网管系统功能规范;(4) 中国联通传输网网络管理系统技术规范 第四分册 省级(二干、本地)网管系统功能规范;(5) 中国联通传输网网络管理系统技术规范 第五分册 部省级网管系统接口规范;(6) 中国联通传输网网络管理系统技术规范 第六分册 SDH接口规范;(7) 中国联通传输网网络管理系统技术规范 第七分册 WDM接口规范;(8) 中国联通传输网网络管
3、理系统技术规范 第八分册 部省级接口测试规范。本标准主要起草单位:信息产业部电信传输研究所,中国联通有限公司。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徐贵宝,丛日刚,王燕,张德华,陈忠民,李财云,牛莹。本标准的修改和解释权属中国联通有限公司。中国联通传输网网络管理系统技术规范第六分册 SDH接口规范1 范围本文档规定了一干及各二干/本地传输网综合网管系统(以下统称为省级网管系统)与传输设备EMS/SNMS之间的SDH接口功能需求和接口信息。本规范适用于一干及各省级传输网综合网管系统与传输设备EMS/SNMS之间的SDH接口的规划、设计和实施。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
4、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ITU-T 建议 M.3100 (1995) 通用网络信息模型CCITT 建议 X.721 (1992) 管理信息定义ITU-T 建议 X.731 (1995) 状态管理功能ITU-T 建议 X.738 (1993) 系统管理:总结功能ITU-T 建议 X.739 (1993) 系统管理:测量对象和属性ITU-T 建议 X.741 (1995) 安全管理功能ITU-T 建议 X.745 (1993)
5、 测试管理功能ITU-T 建议 Q.822 (1993) 性能管理功能 ITU-T 建议 G.774 (1992) SDH网元管理信息模型ITU-T 建议 G.774.01 (1994) SDH 网元性能监测ITU-T 建议 G.784 (1994) SDH管理OMG 草案 UML 1.3(1999) 通用建模语言规范3 缩略语下列缩略语适用于本标准:DCN数据通信网DXC数字交叉连接EMS网元管理系统NE网元QoS服务质量SDH同步数字系列SNMS子网管理系统WDM波分复用4 接口的位置接口2本地传输网综合网管系统接口1二级干线SDH/WDM系统EMS/SNMS总部传输网综合网管系统本地传输
6、网二级干线传输网一级干线传输网本地SDH/WDM系统EMS/SNMS一级干线SDH/WDM系统EMS/SNMS接口3省级传输网综合网管系统接口4一干传输网综合网管系统图1 中国联通传输网网络管理结构图如图1所示,中国联通一干及各省级传输网综合网管系统通过各设备厂家的EMS/SNMS提供的接口,对一级/二级干线及本地传输网进行统一的管理。对于不同的设备厂家,其提供的EMS/SNMS的管理方式不同。有的厂家提供独立的SDH EMS/SNMS或独立的WDM EMS/SNMS分别对其SDH系统和WDM系统进行管理,有的厂家提供综合的EMS/SNMS对SDH/WDM传输网络进行管理。鉴于这种情况,传输网
7、网络管理接口功能技术要求将分为两个标准进行阐述,分别包括“SDH接口”及“WDM接口”。本标准规定中国联通一干传输网综合网管系统或省级传输网综合网管系统与设备厂家的SDH EMS/SNMS或SDH/WDM EMS/SNMS间的接口(接口1)关于SDH管理部分的接口功能需求。本标准以下将统称一干传输网综合网管系统和省级传输网综合网管系统为“网管系统”,统称设备厂家的EMS/SNMS为被管系统。5 接口管理功能要求网管系统与SDH被管系统之间接口功能的高层用例如图2所示。图2 高层用例图5.1 公共管理功能公共管理功能用例图如图3所示。图3 公共管理功能用例图5.1.1 通知管理功能通知管理功能用
8、例图如图4所示。图4 通知管理功能用例图 事件过滤功能.1 创建事件过滤器被管系统应支持网管系统创建一个新的事件过滤器,需要指定的信息包括: 事件过滤器标识符; 管理状态(锁定locked、解锁unlocked); 过滤条件; 转发目的地。.2 删除事件过滤器被管系统应支持网管系统删除一个已经存在的事件过滤器。.3 挂起事件过滤器被管系统应支持网管系统将一个事件过滤器挂起, 即将事件管理器的管理状态(administrativeState)由解锁(unlocked)变为锁定(locked),令事件过滤器处于非工作状态。.4
9、恢复事件过滤器被管系统应支持将一个被挂起的事件过滤器恢复, 即将事件管理器的管理状态(administrativeState)由锁定(locked)变为解锁(unlocked),令事件过滤器恢复到工作状态。.5 查询事件过滤器被管系统应支持网管系统查询事件过滤器的信息。.6 修改事件过滤器参数被管系统应支持网管系统修改事件过滤器的以下参数: 过滤条件; 转发目的地。 通知上报功能被管系统可向网管系统上报的通知类型包括:(1) 与配置管理相关的通知a) 对象创建通知;b) 对象删除通知;c) 状态改变通知;d) 属性值改变通知。(2) 与故障管理相关的通
10、知a) 设备告警通知;b) 环境告警通知;c) 通信告警通知;d) 处理错告警通知;e) 服务质量告警通知。(3) 与批量数据传送相关的通知a) 批量数据准备好通知;b) 批量数据准备失败通知。(4) 与性能管理相关通知a) 性能数据上报通知。(5) 与安全管理相关的通知a) 网络安全告警。 事件缓存功能被管系统在发送每个事件通知之前应首先对要发送的事件进行缓存,以防止在网管系统与被管系统之间通信出现短期故障,或到达被管系统的事件速度大于被管系统发送通知的速度时可能产生的通知丢失。在网管系统与被管系统之间通信可用的情况下,被管系统应尽快将缓存的事件通知发送给网管系统。5.1.1.
11、4 事件同步功能网管系统向被管系统发出事件同步请求,用以和被管系统同步一段时间内的事件信息。网管系统可以指明下述的同步信息过滤条件: 起始时间; 终止时间; 事件类型; 告警级别(可选,在事件类型为告警时有效)。5.1.2 批量数据传送功能网管系统与被管系统之间的配置数据同步、性能数据同步和事件同步将需要批量数据传送功能的支持。被管系统应能够提供基于文件的大数据量传送机制。 批量数据传送请求批量数据传送请求可由网管系统或被管系统发起。网管系统向被管系统发出批量数据传送的请求,被管系统准备相关的数据。当被管系统按要求完成了批量数据准备,将向网管系统发送“批量数据准备准备好”通知。如
12、果在数据的准备过程中发生了异常,将向网管系统发送“批量数据准备错误”通知。由被管系统发起的批量数据传送请求是指被管系统主动向网管系统发送“批量数据准备准备好”通知,主要用于性能数据的上报。 批量数据获取网管系统在接收到“批量数据准备好”通知之后,按照通知中提供的文件信息从被管系统中获取数据文件。要求被管系统至少支持FTP的文件传输机制。 批量数据获取确认网管系统从被管系统处获取数据过程结束后,向被管系统发出“批量数据获取确认”信息。5.2 配置管理功能SDH网络配置管理用例图如图5所示。图5 SDH网络配置管理用例图5.2.1 EMS/SNMS配置管理
13、 查询/修改EMS/SNMS信息被管系统应支持网管系统查询/修改管理域内的所有或符合指定条件的EMS/SNMS的信息,包括(标*者为可修改信息): EMS/SNMS标识符; EMS/SNMS用户标记(*); EMS/SNMS软件版本; EMS/SNMS类型; 供应商名称; EMS/SNMS可管理的网元数量; EMS/SNMS已管理的网元数量; EMS/SNMS所在的地理位置; 安装EMS/SNMS的主机IP地址; 与网管系统接口的版本; 与网管系统通信的端口号。5.2.2 子网配置管理 查询/修改某个子网的信息被管系统应支持网管系统查询/修改指定条件的子网信息,包括(标*者为可修
14、改信息): 子网唯一标识符; 子网用户标记(*); 子网所在的物理地址(*); 子网所有者名称; 子网供应商名称; 子网类型; 子网所支持的速率; 子网容量; 管理状态和操作状态等。5.2.3 设备配置管理 查询/修改SDH设备配置信息被管系统应支持网管系统查询/修改SDH设备配置信息,包括(标*者为可修改信息): 设备编号; 设备名称(*); 生产厂家; 设备型号; 设备类型,如SDH终端设备、分插复用设备、中继设备、交叉连接设备等; 设备最大传输容量; 设备已配置传输容量(*); 版本(*)。 查询/修改机架配置信息被管系统应支持网管系统查询/修改机架配置信息,
15、包括(标*者为可修改信息): 机架标识符; 机架用户标记(*); 机架类型; 机架地址; 机架序列号; 厂商名(*)。 查询/修改机框配置信息被管系统应支持网管系统查询/修改机框配置信息,包括(标*者为可修改信息): 机框标识符; 机框用户标记(*); 所属设备编号; 机框序号; 机框名称; 机框型号。 查询/修改机槽配置信息被管系统应支持网管系统查询/修改机槽配置信息,包括(标*者为可修改信息): 机槽标识符; 机槽用户标记(*); 机槽序号; 机槽型号; 机槽占用情况(*)。 查询/修改机盘信息被管系统应支持网管系统查询/修改机盘配置信息,包括(标
16、*者为可修改信息): 机盘标识符; 机盘用户标记(*); 机盘序号; 机盘名称; 机盘型号; 机盘类型(线路/支路,电源,时钟等); 能够提供的端口类型; 能够提供的端口数量; 通达方向(*); 使用情况(*)。 查询/修改端口配置信息EMS应支持网管系统查询/修改设备端口配置信息,包括(标*者为可修改信息): 端口标识符; 端口用户标记(*); 端口的具体物理位置; 端口序号; 端口类型:光接口/电接口; 端口支持的速率; 端口使用状态:端口是否空闲。5.2.4 通道配置管理 创建通道被管系统应支持网管系统提供的下列两种通道建立方式:(1) 人工建立:由网管系统操
17、作人员对子网连接进行逐条连接,直至建立整个通道;(2) 自动建立:根据网管系统操作人员提供的通道A和Z终端点,网管系统应能自动选路,对其管辖范围内的通道建立端到端连接。在创建通道时需提供的信息包括: 通道唯一标识符; 用户名称(*); 所有者名称(*); A端点标识符; Z端点标识符; 通道方向; 保护状态; 通道支持的速率; 通道路由; 通道状态(激活、悬置、部分激活)。 激活通道被管系统应支持网管系统修改某指定通道的信息,将管理状态设置为unlocked。网管系统应指定如下参数:通道标识符。 创建并激活通道被管系统应支持网管系统创建通道,并同时将其激活。如果创建
18、成功但激活不成功,则通道状态为“悬置Pending”,如果创建成功且激活成功,则通道的状态为“激活Active”,如果创建成功但激活部分成功,则通道的状态为“部分激活Partial”。网管系统应指定的参数同“创建通道”的要求。 去激活通道被管系统应支持网管系统修改某指定通道的信息,将管理状态设置为locked。网管系统应指定如下参数:通道标识符。 删除通道被管系统应支持网管系统删除指定的通道,被管系统收到该命令后,会将通道的配置信息从被管系统中删除。在删除前,应确保该通道已成功去激活,否则拒绝删除操作。若删除成功,则通道的配置信息不再存在。网管系统应指定如下删除参数
19、:通道标识符。 去激活并删除通道被管系统应支持网管系统去激活通道并直接删除。被管系统收到该命令后,会将通道的配置信息从被管系统中删除。网管系统应指定如下删除参数:通道标识符。 查询/修改通道信息被管系统应支持网管系统查询/修改指定条件的通道信息,包括(标*者为可修改信息): 通道唯一标识符; 用户名称(*); 所有者名称(*); A端点标识符; Z端点标识符; 通道方向; 通道路由; 保护信息(*); 通道状态(激活、悬置、部分激活); 管理状态和操作状态等。5.2.5 子网连接配置管理 创建子网连接被管系统应支持网管系统创建子网连接,网管系统在创建子
20、网连接时,应指定子网连接的路由,即起始和终止端口以及路由中的各个连接终端点。网管系统应指定如下创建参数: 子网连接标识符; 子网连接用户标记; 方向(单向或双向); 子网连接类型; 层速率; A端点标识符; Z端点标识符; 路由信息。 激活子网连接被管系统应支持网管系统激活一个指定的子网连接,网管系统修改某指定子网连接的信息,将管理状态设置为unlocked。 创建并激活子网连接被管系统应支持网管系统创建子网连接,并同时将其激活。如果创建成功但激活不成功,则子网连接状态为“悬置Pending”,如果创建成功且激活成功,则子网连接的状态为“激活Active”,如果创建
21、成功但激活部分成功,则子网连接的状态为“部分激活Partial”。网管系统应指定的参数同“创建子网连接”的要求。 去激活子网连接被管系统应支持网管系统去激活一个指定的子网连接。网管系统修改某指定子网连接的信息,将管理状态设置为locked。 删除子网连接被管系统应支持网管系统删除一个指定的子网连接,被管系统收到该命令后,会将子网连接的配置信息从EMS中删除。在删除前,应确保该子网连接已成功去激活,否则拒绝删除操作。若删除成功,则子网连接的配置信息不再存在。网管系统应指定如下删除参数: 子网连接标识符。 去激活并删除子网连接被管系统应支持网管系统去激活子
22、网连接,并直接将其删除。如果去激活不完全成功,则子网连接状态为“部分激活Partial”,且拒绝删除;如果去激活成功但删除不成功,则子网连接状态为“悬置Pending”;如果去激活成功且删除成功,则子网连接不再存在。网管系统应指定如下去激活参数: 子网连接标识符。 查询/修改子网连接信息被管系统应支持网管系统查询/修改子网连接信息,包括(标*者为可修改信息): 子网连接唯一标识符; 用户名称(*); 所有者名称(*); 连接方向(单向或双向); 连接速率; A端点标识; Z端点标识; 管理状态和操作状态等。注: 当子网逐步细分为单个网元时,子网连接指设备内的交叉连接。对交叉连接的
23、查询应包括交叉连接所在子网的类型、连接终端点、交叉连接的方向和状态。5.2.6 复用段配置管理 查询/修改复用段信息被管系统应支持网管系统查询/修改管理域内的指定条件的复用段信息,包括(标*者为可修改信息): 复用段唯一标识符; 用户名称(*); 所有者名称(*); 复用段速率; 复用段保护信息; A端点标识符; Z端点标识符;管理状态和操作状态等。5.2.7 再生段配置管理 查询/修改再生段信息被管系统应支持网管系统查询/修改管理域内的指定条件的再生段信息,包括(标*者为可修改信息): 再生段唯一标识符; 用户名称(*); 所有者名称(*); 再生段速率; A端点
24、标识符; Z端点标识符; 管理状态和操作状态等。5.2.8 时隙管理 查询时隙信息被管系统应支持网管系统查询指定条件的时隙信息,包括:时隙唯一标识符;用户名称;方向(源,宿还是双向);时隙速率;时隙的具体物理位置;时隙的保护信息;管理状态和操作状态等。5.2.9 配置信息同步功能 配置信息改变通知当被管系统信息发生改变时,被管系统应向网管系统发送相应信息改变通知,网管系统可根据接收到的通知内容更新相应的信息。该功能使用了公共管理功能集中的“通知上报功能”。 配置信息同步操作被管系统应支持网管系统进行配置信息同步的操作,即网管系统通过该功能来获取被管系统
25、中的配置信息数据。该功能使用了公共管理功能集中的“批量数据传送功能”。5.3 性能管理功能性能管理功能用例图如图6所示。图6 性能管理功能用例图5.3.1 性能监测数据性能监测数据如表1所示。表1 性能监测数据序号性能参数中文名称性能参数英文名称1光同步物理接口测量数据1.1光发送功率OOP1.2光接受功率IOP1.3*激光器偏置电流LB1.4*激光器温度LT2再生段层测量数据2.1误码秒ES2.2严重误码秒SES2.3背景块误码BBE2.4连续严重误码秒CSES2.5*不可用秒UAS2.6帧失步秒OFS2.7*码违例CV3复用段层测量数据3.1误码秒ES3.2严重误码秒SES3.3背景块误码
26、BBE3.4连续严重误码秒CSES3.5*不可用秒UAS3.6*码违例CV4通道层测量数据4.1误码秒ES4.2严重误码秒SES4.3背景块误码BBE4.4连续严重误码秒CSES4.5*不可用秒UAS4.6*码违例CV4.7*指针调整计数(高阶)PJCHigh4.8*指针调整计数(低阶)PJCLow* 可选测量数据。5.3.2 性能监测管理性能监测管理包括再生段性能监测、复用段性能监测和通道性能监测。性能监测管理用例图如图7所示。图7 性能监测管理用例图 创建性能监测任务被管系统应支持网管系统对任意指定的数字信道、复用段和再生段进行性能监测。创建性能监测的参数,包括: 被监测对象
27、(指定的通道、设备、复用段、再生段等)的标识符; 监测任务标识符; 管理状态(锁定locked、解锁unlocked); 监测起始时间(可选,若不指定,表示立即开始监测); 监测终止时间(可选,若不指定,表示一直监测); 监测任务的时间间隔(15分钟或24小时); 要监测的性能参数(可选,若不指定,表示所有性能数据都采集)。如果创建成功,被管系统应根据监测起始时间开始对性能数据进行采集。若创建失败,被管系统应将含有相应错误指示的信息返回给网管系统。 查询性能监测任务被管系统应支持网管系统查询性能监测任务的信息。 修改性能监测任务被管系统应支持网管系统修改性能监测任务
28、的如下参数: 需要监测的参数名称; 监测任务的时间间隔(15分钟或者1小时); 开始时间; 结束时间。 挂起性能监测任务被管系统应支持网管系统挂起性能监测活动,即将监测对象的管理状态(administrativeState)由解锁状态(unlocked)设置为锁定状态(locked)。如果挂起成功,被管系统不再对相应性能数据进行采集。 恢复性能监测任务被管系统应支持网管系统恢复性能监测活动,即将监测对象的管理状态(administrativeState)由锁定状态(locked)设置为解锁状态(unlocked)。 如果恢复成功,被管系统应根据采集任务的设置对性能数
29、据继续进行监测。 删除性能监测任务被管系统应支持网管系统删除性能监测任务。应输入的参数包括:n 被监测对象(指定的通道、设备、复用段、再生段等)的标识符;n 监测任务标识符。如果删除成功,被管系统不再对相应的性能数据进行采集。若删除失败,被管系统应将含有相应错误指示的信息返回给网管系统。5.3.3 性能数据上报管理性能数据上报管理是对被管系统进行性能数据上报的控制。通过设定,被管系统可对所获取的性能数据进行组织,并根据上报条件上报性能数据。性能数据上报管理功能用例图如图8所示。图8 性能数据上报管理功能用例图 设置性能数据上报条件被管系统应支持网管系统设置性能数据的
30、上报条件,网管系统应提供如下参数: 被监测对象标识符; 要上报的性能数据名称; 管理状态; 上报起始时间; 上报终止时间(可选,若不指定,表示一直进行); 上报时间间隔。 查询性能数据上报条件被管系统应支持网管系统查询性能数据上报条件。 修改性能数据上报条件被管系统应支持网管系统修改性能数据上报条件,包括: 要上报的性能数据名称; 上报起始时间; 上报终止时间; 上报时间间隔。 挂起性能数据上报被管系统应支持网管系统挂起性能数据上报,即将数据上报任务的管理状态(administrativeState)由解锁状态(unlocked)设置为锁定状态(loc
31、ked)。若挂起成功,则被管系统不再对性能数据进行上报。 恢复性能数据上报被管系统应支持网管系统恢复性能数据上报,即将数据上报任务的管理状态(administrativeState)由锁定状态(locked)设置为解锁状态(unlocked)。若恢复成功,则被管系统根据上报任务的设置对性能数据继续进行上报。 性能数据自动上报在到达性能数据上报周期后,被管系统根据性能数据上报条件自动向网管系统上报本周期内的性能数据,网管系统应将性能数据保存到数据库中,性能数据包括如下内容: 被监测对象标识符; 监测属性及其值; 监测任务的时间间隔; 本次监测间隔的结束时间。该功能使用
32、了公共管理功能集中的“通知上报功能”。5.3.4 历史性能数据管理 查询历史性能数据被管系统应支持网管系统查询历史性能数据,该功能可能适用于如下情况: 当网管系统与被管系统出现通信失败并且恢复后; 当网管系统出现系统故障并且恢复后; 当主用网管系统与备用网管系统发生倒换时; 当网管系统需要和被管系统同步历史性能数据的其他情况时。网管系统应指定如下参数: 被监测对象标识符; 历史性能数据个数,或 历史性能数据所在的监测时间段。如果请求查询成功,被管系统将网管系统要求的历史数据准备好后,具体的返回方式有两种:一种是通过查询操作的响应返回历史数据;另一种是通过批量数据传送方式将其传送给
33、网管系统,该功能使用了公共管理功能中的“批量数据传送功能”。5.3.5 性能门限管理 设置性能门限被管系统应支持网管系统设置性能门限,当被管系统采集到的性能数据超越定义的门限时,会发出相应的QoS(服务质量)告警。注: 被管系统也会设置自身的性能门限值,当NE采集到的性能数据超越该性能门限时,NE也会向被管系统发出QoS告警,但被管系统不会将此QoS告警转发到网管系统。网管系统应输入如下参数: 性能门限名称; 被监测的属性名称; 性能门限值 越门限时产生QoS告警的级别。 查询/修改性能门限被管系统应支持网管系统查询/修改性能门限参数,包括(标*者为可修改参数):
34、性能门限名称; 被监测的属性名称(*); 相应门限值(*)。 QoS告警的上报当被管系统采集到的性能数据超越定义的门限时,被管系统会发出相应的QOS告警,告警参数包括: 告警源; 告警时间; 告警级别; 告警原因; 逾值信息。该功能使用了公共管理功能集中的“通知上报功能”。5.4 故障管理功能故障管理功能用例图如图9所示。图9 故障管理功能用例图5.4.1 告警信息告警信息列表如表2所示。表2 告警信息列表序号告警原因中文描述告警原因英文描述缺省告警级别1SDH物理接口相关告警1.1信号丢失LOS紧急1.2发送失效TF紧急1.3发送劣化TD主要2再生段相关告警2.1帧丢失LOF紧
35、急2.2帧失步OOF紧急2.3再生段误码率越限RS-EXC主要2.4再生段信号劣化RS-DEG次要2.5再生段告警指示信号RS-AIS次要2.6DCCR连接失败DCCR-CF紧急3复用段相关告警3.1复用段远端缺陷指示MS-RDI次要3.2复用段误码率越限MS-EXC主要3.3管理单元指针丢失AU-Loss of Pointer紧急3.4复用段告警指示信号MS-AIS次要3.5管理单元告警指示信号AU-AIS次要3.6复用段信号劣化MS-DEG次要3.7DCCM连接失效DCCM CF紧急3.8复用段保护倒换时间MS-PSE次要3.9K2失配K2 Mismatch紧急3.10K1/K2失配K1/
36、K2 Mismatch紧急3.11AU指针调整越限AUPJ主要4高阶通道相关告警4.1高阶通道跟踪标识失配HP-TIM紧急4.2高阶通道未装载HP-UNEQ紧急4.3高阶通道远端缺陷指示HP-RDI次要4.4高阶通道误码率越限HP-EXC主要4.5支路单元指针丢失TU-LOP紧急4.6TU复帧丢失TU-LOM紧急4.7支路单元告警指示信号TU-AIS次要4.8告警通道净荷失配HP-PLM紧急4.9高阶通道信号劣化HP-DEG次要4.10高阶通道告警指示信号HP-AIS次要4.11高阶通道保护倒换事件HP-PSE次要4.12指针调整越限告警AUPJ主要5低阶通道相关告警5.1低阶通道跟踪标识失配
37、LP-TIM紧急5.2低阶通道未装载LP-UNED紧急5.3低阶通道远端缺陷指示LP-RDI次要5.4低阶通道误码率越限LP-EXC主要5.5低阶通道净荷失配LP-PLM紧急5.6低阶通道告警指示信号LP-AIS次要5.7指针调整越限告警TUPJ主要6同步设备定时源相关告警6.1定时输入丢失LTI紧急6.2定时输出丢失LTO紧急6.3定时信号劣化Timing-DEG主要6.4同步定时标记失配SSMB Mismatch主要7SDH设备相关告警7.1单元盘故障Unit Failure紧急7.2单元盘脱位Unit Removal紧急7.3电源失效POWER FAULT紧急5.4.2 告警上报控制功能
38、被管系统应支持网管系统设置告警上报条件,被管系统根据网管系统的设定向网管系统上报符合条件的告警。被管系统可支持如下的告警上报条件及其“与”/“或”的任意组合: 告警源; 告警级别,分为:紧急告警(critical):使业务中断并需要立即采取故障检修的告警;主要告警(major): 影响业务并需要立即采取故障检修的告警;次要告警(minor): 不影响现有业务,但需采取检修以阻止恶化的告警;提示告警(warning): 不影响现有业务,但有可能成为影响业务的告警,可视需要采取措施;未确定告警(indeterminate):告警原因不确定的模糊告警;清除告警(cleared): 该告警通知用于清除
39、先前上报的告警。 告警类型,分为:设备告警: 与设备硬件有关的告警;通信告警: 与传输状态有关的告警,如信号丢失、帧丢失、信号劣化、通信协议告警等;环境告警: 如温度/湿度,门开/关,火警,通风等;处理出错告警:与软件有关的告警;服务质量告警:反映传输性能,如超过门限、性能劣化等。 告警原因; 告警产生时间。被管系统应支持网管系统对告警上报条件的查询/修改/挂起/恢复等功能,该功能使用了“公共管理功能”中的“事件过滤功能”。5.4.3 告警监视功能被管系统应具备主动向网管系统发出告警信息的功能,告警信息应至少包括以下几方面: 告警源(可能为设备、通道、SDH复用段、SDH再生段等); 告警类型
40、; 告警级别; 告警发生时间; 告警原因; 告警信息描述。该功能使用“公共管理功能”中的“通知上报功能”。5.4.4 告警同步功能告警同步功能是指网管系统获取被管系统中当前所有的活跃告警,可适用于如下情况: 当网管系统与被管系统建立管理连接时; 当网管系统与被管系统出现通信失败并且恢复后; 当网管系统出现系统故障并且恢复后; 当主用网管系统与备用网管系统发生倒换时; 当用户对网管系统显示的告警与被管系统的告警状态有疑问时。网管系统应提供如下参数: 同步的范围(时间段、子网)。当被管系统将网管系统要求的告警信息准备好后,使用“批量数据传送”功能来向网管系统传送相应数据。具体功能描述请参见公共管理
41、功能中的“批量数据传送功能”。5.4.5 告警级别表管理 设置告警级别表被管系统应支持网管系统对告警级别进行重新设置,告警级别表即是用来对被管系统上报的告警级别进行重新设置。当某一对象要上报告警时,首先查询与之相关联的告警级别表中相应告警类型的级别有没有设置,如果有设置,则使用告警级别表中指定的级别,上报给网管系统;若没有设置,则使用原告警的缺省级别。网管系统应提供的参数包括: 告警级别表标识符; 告警原因和告警级别的列表。 查询/修改告警级别表被管系统应支持网管系统查询/修改告警级别表,包括(标*者为可修改信息): 告警级别表标识符; 告警原因和告警级别的列表(*
42、)。 取消告警级别表设置被管系统应支持网管系统取消相关对象的告警级别表设置,恢复其原有的缺省告警级别。5.5 保护管理功能保护管理功能用例图如图10所示。图10 保护管理功能用例图5.5.1 查询保护组信息保护组指的是自愈网中实现保护功能的最小通道/复用段单位,包括被保护单元与保护单元。被管系统应支持网管系统查询管理域内的所有或符合条件的保护组信息,包括: 保护组名称; 所属的自愈网名称; 所属的网元名称; 保护组类型; 被保护单元信息; 保护单元信息; 当前保护切换状态。5.5.2 保护倒换被管系统应支持网管系统发出保护倒换命令,网管系统应提供如下参数: 保护组标识符; 倒换类
43、型(包括人工倒换,自动倒换,强制倒换,锁定倒换,清除倒换命令等); 要倒换的保护单元标识符; 要倒换的被保护单元标识符。5.5.3 上报保护倒换通知当被管系统执行了保护倒换后,应向网管系统上报保护倒换通知,包括如下参数: 保护组标识符; 保护倒换源(网管系统或被管系统); 保护倒换类型(包括人工倒换,自动倒换,强制倒换,锁定倒换,倒换状态结束等); 被保护单元标识符(切换的From方); 保护单元标识符(切换的To方)。该功能使用了公共管理功能中的“通知上报功能”。5.6 安全管理功能安全管理功能用例包括权限认证功能和网络安全告警上报功能。5.6.1 权限认证被管系统与网管系统之间的接口应有访
44、问权限控制功能,以保证被管系统与网管系统之间的管理信息不被无权限地访问。在被管系统中应有接口用户,用于网管系统与被管系统之间建立连接时的权限认证,接口用户的信息包括:用户名称和用户口令。由于一个被管系统可能会由多个网管系统同时进行管理,对于每个网管系统的权限认证,被管系统既可使用同一个用户,也可使用不同的用户。当网管系统启动或重新启动时,应与被管系统建立通信连接。网管系统向被管系统发送的连接信息中应包含用于权限认证的接口用户的用户名称和用户口令信息,被管系统应对接收到的用户名称和用户口令进行认证,被管系统才与网管系统建立连接,否则,被管系统应拒绝网管系统建立连接的请求。被管系统应支持网管系统修改接口用户的口令。当网管系统修改接口用户的口令时,应提供如下参数: 用户名称; 旧用户口令; 新用户口令; 确认的新用户口令。当用户名称、旧用户口令与被管系统保存的接口用户信息相同,并且确认的新用户口令和新用户口令的信息一致时,被管系统执行该命令,并根据命令的执行情况向网管系统发送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文化创意主题餐厅餐饮行业创新与创业机会研究报告
- 基于大数据分析的2025年消费金融用户画像与精准营销策略报告
- 尾矿资源化利用技术革新2025年生态环境修复技术应用案例分析报告
- 体育场馆运营2025年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报告:风险因素识别与风险预防措施研究
- 分级护理新标准实施要点
- 2025年细胞治疗产品临床试验与审批流程临床试验数据管理最佳实践报告
- 物业培训机构运营体系
- 2025年盐湖提锂技术:成本优化与产能扩大产业政策影响评估报告
- 市场监督管理局职能体系与工作要点
- 2025年冰雪旅游项目投资可行性及旅游产业投资风险预警评估报告
- 血液净化标准操作规程 2021 版
- 婚恋平台合同协议书
- 保护患者隐私权医疗AI技术的伦理要求与实践
- 权益配置与代理关系的成本效益分析
- 2025年贵州省贵阳市云岩区中考模拟语文检测试题(含答案)
- 空地或铺面出租合同协议
- 2025餐饮转让合同协议书 餐饮转让合同协议书范本
- 新课标(水平三)体育与健康《篮球》大单元教学计划及配套教案(18课时)
- DL∕T 5210.6-2019 电力建设施工质量验收规程 第6部分:调整试验
- (完整版)培训学校电话话术(初中)
- 大猫英语分级阅读 二级2 Let's go shopping 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