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电偶测温性能实验报告_第1页
热电偶测温性能实验报告_第2页
热电偶测温性能实验报告_第3页
热电偶测温性能实验报告_第4页
热电偶测温性能实验报告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热电偶测温性能实验报告第一:实验原理热电偶是基于“温差电效应”的测辐射热器件。热电偶型温度传感器具有量程大、成本低、响应速度快、耐久性好等特点,被广泛的应用于工业现场的温度测量。R型热电偶可以测 量1700多度(C)的高温,在高温测量场合有广泛的应用。GB/T 16839将热电偶分成如下几个类别:方正智芯GB" 16839热电偶分度分度号正极负极说明R笆铭13%柏q#属热电偶S柏铭10%柏贵金属热电偶B拓铭30%粕错6%贵金属热电偶J铁廉金属热电偶T桐廉金J1热电偶E镖将雌廉金雇热电偶K银辂镁指廉金属热电偶N榛铭硅馍硅廉金JS热电偶热电偶的字母标志也称为分度号热电偶中两种金属的连接端

2、称为测量端, 也称为热端;与之相对应的一端称为冷端。冷端作为参考端,早期使用冰水温度( 0C)作 为参考。通过测量的电压的不同,以冷端为参考,来计算热端的温度。1 .温差电效应:简单地说,就是在由两种不同的金属导体或是半导体材料构成的结点处,可以产生接触电动势。将这两种不同的材料连 接成一对节点构成的闭合回路,并使其中一个结点接受辐射(热辐射 或光辐射),则该节点就会产生“温度升高”,与另一个没有接受辐射 的结点之间出现温度差,导致两个结点的接触电动势不同,从而在闭 合回路中产生电流。这种效应也叫作“塞贝克效应”。2 .测温原理:使用热电偶时,通常利用其中一个结点作为测量端 (热 端),用于吸

3、收热辐射而产生“温升”,而另一结点作为参考端(冷端), 并维持恒温。下图为简单测试原理结构图。通过检测电流的大小就可 以探测热辐射的大小,继而完成测温。热端(T44T)冷端(T)(一)、热电偶测温基本原理将两种不同材料的导体或半导体A 和 B 连接起来,构成一个闭合回路, 就构成热电偶。如图 1 所示。 温度 t 端为感温端称为测量端,温度to端为连接仪表端称为参比端或冷端,当导体A和B的两个执着点 t 和 t0 之间存在温差时,就在回路中产生电动势EAB(t,t0), 因而在回路中形成电流,这种现象称为热电效应".这个电动势称为热电势,热电偶就是利用这一效应来工作的.热电势的大小与

4、t 和 t0 之差的大小有关.当热电偶的两个热电极材料已知时,由热电偶回路热电势的分布理论知热电偶两端的热电势差可以用下式表示:EAB(t,t0) = EAB(t) EAB(t0)式中 EAB(t,t0) 热电偶的热电势;EAB(t)温度为t时工作端的热电势;EAB(t0) 温度为t0 时冷端的热电势。从上式可看出!当工作端的被测介质温度发生变化时,热电势随之发生变化,因此,只要测出EAB(t,t0) 和知道 EAB(t0) 就可得到EAB(t), 将热电势送入显示仪表进行指示或记录,或送入微机进行处理,即可获得测量端温度t值。要真正了解热电偶的应用则不得不提到热电偶回路的几条重要性质:质材料

5、定律:由一种均质材料组成的闭合回路,不论材料长度方向各处温度如何分布,回路中均不产生热电势。这条规律要求组成热电偶的两种材料必须各自都是均质的,否则会由于沿热电偶长度方向存在温度梯度而产生附加电势,从而因热电偶材料不均引入误差。中间导体定律:在热电偶回路中插入第三种(或多种)均质材料, 只要所插入的材料两端连接点温度相同,则所插入的第三种材料不影响原回路的热电势。这条定律表明在热电偶回路中可拉入测量热电势的仪表,只要仪表处于稳定的环境温度即可。同时还表明热电偶的接点不仅可经焊接而成,也可以借用均质等温的导体加以连接。中间温度定律:两种不同材料组成的热电偶回路,其接点温度分别为 t 和 to 时

6、的热电势EAB(t,to) 等于热电偶在连接点温度为(t,tn)和(tn,to)时相应的热电势 EAB(t,tn)和EAB(tn,to)的代数和,其中tn为中间温度。该定律说明当热电偶参比端温度不为0 时,只要能测得热电势EAB(t,to),且to已知,仍可以采用热电偶分度表求得被测温度 t 值。连接导体定律:在热电偶回路中,如果热电偶的电极材料A 和B 分别与连接导线A1 和 B1 相连接(如下图所示),各有关接点温度为t,tn和to,那么回路的总热电势等于热电偶两端处于t和tn温度条件下的热电势EAB(t,tn) 与连接导线A1 和 B1 两端处于tn 和 to 温度条件的热电势EA1B1

7、(tn,to) 的代数和。中间温度定律和连接导体定律是工业热电偶测温中应用补偿导线的理论依据。二、各种误差引起的原因及解决方式2.1 热电偶热电特性不稳定的影响2.1.1 玷污与应力的影响及消除方法热电偶在生产过程中,偶丝经过多道缩径拉伸在其表面总是受玷污的,同时,从偶丝的内部结构来看,不可避免地存在应力及晶格的不均匀性。因淬火或冷加工引入的应力,可以通过退火的方法来基本消除 ,退火不合格所造成的误差,可达十分之几度到几度。它与待测温度及热电偶电极上的温度梯度大小有关。廉金属热电偶的偶丝通常以“退火”状态交付使用,如果需要对高温用廉金属热电偶进行退火,那么退火温度应高于其使用温度上限,插入深度

8、也应大于实际使用的深度。 贵金属热电偶则必须认真清洗(酸洗和四硼酸钠清洗)和退火 ,以清除热电偶的玷污与应力。2.1.2 不均匀性的影响一般来说热电偶若是由均质导体制成的,则其热电势只与两端的温度有关,若热电极材料不是均匀的,且热电极又处于温度梯度场中,则热电偶会产生一个附加热电势,即“不均匀电势”。其大小取决于沿热电极长度的温度梯度分布状态,材料的不均匀形式和不均匀程度, 以及热电极在温度场所处的位置。造成热电极不均匀的主要原因有:在化学成分方面如杂质分布不均匀,成分的偏析,热电极表面局部的金属挥发,氧化或某金属元素选择氧化,测量端在高温一的热扩散, 以及热电偶在有害气氛中受到玷污和腐蚀等。

9、在物理状态方面有应力分布不均匀和电极结构不均匀等。在工业使用中,有时不均匀电势引起的附加误差竟达30这多, 这将严重地影响热电偶的稳定性和互换性,其主要解决方式就是对其进行检验,只使用在误差允许范围内的热电偶。2.1.3 热电偶不稳定性的影响不稳定性就是指热电偶的分度值随使用时间和使用条件的不同而起的变化。在大多数情况下,它可能是不准确性的主要原因。影响不稳定性的因素有:玷污, 热电极在高温下挥发,氧化和还原,脆化,辐射等。 若分度值的变化相对地讲是缓慢而又均匀的,这时经常进行监督性校验或根据实际使用情况安排周期检定,这样可以减少不稳定性引入的误差。2.2 参考端温度影响及修正方法热电偶的热电

10、动势的大小与热电极材料以及工作端的温度有关。 热电偶的分度表和根据分度表刻度的温度显示仪表都是以热电偶参考端温度等于0为条件的。在实际使用热电偶时,其冷端温度(参考端 ) 不但不为0 ,而且往往是变化的,测温仪表所测得的温度值就会产生很大误差,在这种情况下,我们通常采用如下方法来修正。2.2.1 热电势补正法由中间温度定律可知,参考端温度为tn 时的热电势EAB(t,tn)= EAB(t,t0) EAB(tn,t0)。所以,用常温下的温度传感器,只要测出参比端的温度tn, 然后从对应电偶的分度表中查出对应温度下的热电势E (tn,t0),再将这个热电势与所实测的E(t,tn)代数相加,得出的结

11、果就是热电偶参比端温度为0 度时, 对应于测量端的温度为t 时的热电势E (t,t0)最后再从分度表中查得对应于 E(t,0)的温度,这个温度就是热电偶测量端的实际温度to在计算机应用日益广泛的今天,可以利用软件处理方法,特别是在多点测量系统或高温测控中,采用这种方法,可很好的解决参比端温度的变化问题,只要随时准确的测出 tn, 就可以准确得到测量端温度。同时还充分应用了对应热电偶的分度表,并对非线性误差得到了校正,而且适应各种热电偶。2.2.2 调仪表起始点法由于仪表示值是EAB(tn,t0) 对应于热电势,如果在测量线路开路的情况下,将仪表的指针零位调定到tn 处,就当于事先给仪表加EAB

12、(tn,t0) ,当用闭合测量线路进行测温时,由热电偶输入的热电势EAB(tn,t0) 就与 EAB(t,tn) 叠加, 其和正好等于EAB(t,t0) 。因此对直读式仪表采用调仪表起始点的方法十分简便。2.2.3 补偿导线采用补偿导线把热电偶的参考端延长到温度较恒定的地方,再进行修正。从本质上来说它并不能消除参考端温度不为0时的影响, 因此, 还应该与其它修正方法结合才能将补偿导线与仪表连接处的温度修正到0 。此时参考端己变为一个温度不变或变化很小的新参考端。此时的热电偶产生热电势己不受原参考端温度变化影响,EAB ( T 、 T10 ) 是新参考端温度T10 (不等于 ) ,且 T10 为

13、一常数时所测得热电势, TAB( T 、 T10 ) 是参考端温度T0 = 0 时 ,工作端为 T10 时所测得热电势(热电偶分度表中可查出) 。使用补偿导线时,不仅应注意补偿导线的极性,还应特别注意不要错用补偿导线,同时应注意补偿导线与热电偶连接处的两端温度保持相等,且温度在0 100(或0 150)之间,否则要产生测量误差。2.2.4 参考端温度补偿器补偿器是一个不平衡电桥,电桥的 3 个桥臂电阻是电阻温度系数很小的锰铜丝绕制的。其阻值基本上不随温度变化而变化,并使 R1=R2 =R3 = 1 Qo另一个桥臂电阻Rt是由电阻温度系数较大的铜绕制而成,并使其在20 C时Rt = R1 =1

14、Q,此时电桥平衡,没有电压输出 ,当电桥所处温度发生变化时, Rt 的阻值也随之改变,于是就有不平衡电压输出,此输出电压用来抵消参考端温度变化所产生的热电势误差,从而获得补偿。(注:我国也有以0 作为平衡点温度的)当温度达到40 (即计算点温度)时桥路的输出电压恰好补偿了热电偶参比端温度偏离平衡点温度而产生的热电势变化量。对电子电位差计,其测量桥路本身就具有温度自动补偿的功能,使用时无需再调整仪表的温度起始点。除了平衡点和计算点外,在其他各参比端温度值时只能得到近似的补偿,因此采用冷端补偿器作为参比端温度的处理方法会带来一定的附加误差。2.3 传热及热电偶安装的影响由于热电偶测温是属于接触式测

15、量,当热电偶插入被测介质时,它要从被测介质吸收热量使自身温度升高,同时又以热辐射方式和热传导方式向温度低的地方散发热量,当测量端各外散失的热量等于自气流中吸收的热量时即达到动态平衡,此时热电偶达到了稳定的示值, 但并不代表气流的真实温度,因为测量端环境散失的热量是由气 流的加热来补偿,也就是说测量端与气流的热交换处于不平衡状态,因此, 它们的温度也不可能具有相同的数值。测量端与环境的传热愈强,测量端的温度偏离气流温度也愈大。2.3.1 热辐射误差热辐射误差产生的原因是热电偶测量端与环境的辐射热交换所引起的,这是热电偶与气流之间的对流换热不能达到热平衡的结果。减少辐射误差的办法,一是加剧对流换热

16、,二是削弱辐射换热。具体方法有:尽量减少器壁与测量端的温差,即在管壁铺设绝热层;在热电偶工作端加屏蔽罩;增大流体放热系数,即增加流速,加强扰动,减小偶丝直径或使热电极与气流形成跨流等。2.3.2 导热误差在测量高温气流的温度时,由于沿热电偶长度存在温度梯度,故测量端必然会沿热电极导热,使得指示温度偏离实际温度。导热量相差越多,相应的误差就越大,因此凡能加剧对流和削弱导热的因素都可以用来减少导热误差。具体方法有:增加 L/d;将热电偶垂直安装改成斜装或弯头处安装,安装时应注意使热电偶的端对着气流方向,并处在流速最大的位置上;选用热电偶和支杆导热系数较小的材料。2.4 测量系统漏电影响绝缘不良是产

17、生电流泄漏的主要原因,它对热电偶的准确度有很大的影响,能歪曲被测的热电势,使仪表显示失真,甚至不能正常工作。漏电引起误差是多方面的,例如,热电极绝缘瓷管的绝缘电阻较差,使得热电流旁路。若电测设备漏电,也能使工作电流旁路,使测量产生误差。由于测量热电势的电位差计都是低电阻的,因此它对绝缘电阻的要求并不高,影响热电势测量的漏电主要是来处被测系统的高温, 因为热电偶保护管和热电极的绝缘材料的绝缘电阻将随着温度升高而下降,我们通常所说的铠装热电偶的“分流误差”就属这类情况。 一般是采用接地或其它屏蔽方法。对铠装热电偶的分流误差我们通常是以增大其直径;增加绝缘层厚度;缩短加热带长度;降低热电偶的电阻值等

18、方法来降低误差的。2.5 动态响应误差热电偶插入被测介质后,由于本身具有热惰性,因此不能立即指示出被测气流的温度,只有当测量端吸、放热达到动态平衡后才达到稳定的示值。在热电偶插入后到示值稳定之前的整个不稳定过程中, 热电偶的瞬时示值与稳定后的示值存在着偏差,这时热电偶除了有各种稳定的误差外,还存在由热电偶热惰性引入的偏差,即动态响应误差。克服这类误差的方法,一是确定动态响应误差,予以修正;二是将动态响应误差减少到允许要求的范围之内,此时可认为T测=T 气。2.6 短程有序结构变化(K 状态)的影响K 型热电偶在250 600范围内使用时,由于其显微结构发生变化,形成短程有序结构,因此将影响热电势值而产生误差,这就是所谓的 K 状态。这是Ni-Cr 合金特有的晶格变化,当WCr 在 5%30%范围内存在着原子晶格从有序至无序为。由些引起的误差,因Cr 含量及温度的不同而变化。一般在800 以上短时间热处理,其热电特性即可恢复。由于K 状态的存在,使K 型热电偶检定规程中明文规定检定顺序:由低温向高温逐点升温检定。而且在 400 检定点,不仅传热效果不佳,难以达到热平衡,而且,又恰好处于K 状态误差最大范围。因此,对该点判定合格与否时应很慎重。Ni-Cr 合金短程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