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P03ZJ019Ⅰ化验室空调净化系统验证方案_第1页
STP03ZJ019Ⅰ化验室空调净化系统验证方案_第2页
STP03ZJ019Ⅰ化验室空调净化系统验证方案_第3页
STP03ZJ019Ⅰ化验室空调净化系统验证方案_第4页
STP03ZJ019Ⅰ化验室空调净化系统验证方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化验室空调净化系统STP03-ZJ019-验 证 方 案辽宁诺康生物制药有限责任公司设备工程部目录1 目的·········································&

2、#183;··································32 范围··············&#

3、183;·················································&#

4、183;···········33 职责·····································

5、83;······································34 内容··········

6、3;·················································

7、3;···············34.1 设备概述·································&

8、#183;·····································34.2 验证小组成员及职责··········

9、;··················································

10、;·34.3 验证时间···············································&#

11、183;·······················44.4 验证人员的培训························&#

12、183;········································44.5 文件检查 ·······

13、3;·················································

14、3;···········44.6 运行确认 ·····································

15、································44.7 性能确认 ················&#

16、183;·················································&#

17、183;··64.8 再验证周期 ·············································

18、83;····················94.9 漏项及偏差处理 ···························&#

19、183;···································94.10 验证结论 ············

20、83;·················································

21、83;······95 附录 ··········································

22、83;································91 目的: 为了证明本系统能够有效地满足化验室中无菌检查、微生物限度检查、阳性对照室等环境要求,保证实验数据的准确度,特制订本规程。2 范围: 本验证方案适用于化验室空调净化系统洁净度验证。3 职责: 验证小

23、组对本方案的实施负责。4 内容:4.1 概述 本公司化验室空调系统于2007年07月份完成了安装确认、运行确认和性能确认等系统验证,已经证明该系统可以满足化验室中无菌检查、微生物限度检查、阳性对照室等环境要求,保证实验数据的准确度。本次化验室空调系统再验证针对其性能进行检测,因此只做运行及性能确认。4.2 验证小组组织机构:4.2.1 验证小组成员小组职务姓名所在部门职务负责人郁野副总经理组长王弘设备工程部经 理组员沈文彧质量管理部经 理组员宋宇春生产技术部经 理组员于彦空调岗位操作工4.2.2 验证小组成员职责4.2.2.1 验证小组负责人:负责验证方案、验证报告的批准;负责从验证方案的起草

24、、方案的实施以及验证报告完成全过程的组织工作。4.2.2.2 组长所在部门: 设备工程部:负责验证方案的起草;组织验证方案的实施;参加验证方案、验证报告的会签等。4.2.2.3 组员部门: 质量管理部:负责组织验证方案、验证报告的会审、会签,对验证方案实施的全过程监督。负责验证的协调工作,保证验证实施过程严格执行验证方案的规定。负责建立验证档案,归档验证资料;负责原料车间空调净化系统验证实施过程中的监测、检测以及记录和报告工作 化验室:参加验证方案、验证报告的会审、会签;负责洁净厂房,设备的清洁消毒工作;协助设备工程部完成验证方案的实施。4.3 本次验证实施时间:4.3.1 运行确认:2010

25、年02月20日4.3.2 性能确认:2010年02月21日至2010年02月27日4.4 验证人员的培训姓名所在部门职务培训内容培训时间孙淼设备工程部设备管理员1.空调机组使用维护标准操作规程2.洁净室微生物及尘埃粒子标准要求3.OZORL-H臭氧发生器标准操作维护规程4.空调机组检修规程5.洁净区尘埃粒子测试标准操作规程6.微生物限度检查标准操作规程7.化验室空调净化系统验证方案1天1天2小时2小时2小时2小时4小时于彦设备工程部空调岗位操作员杨华质量管理部化验员苏新质量管理部化验员4.5 文件检查验证小组按照验证方案的要求,依据本系统设计图纸检查了空调净化机组的安装就位、送回风管分布及施工

26、时循环水、蒸汽管道压力测试、送回风管道制作和检漏等记录。检查了该工程的竣工资料,对变更部分核实了其变更说明。检查了该系统标准操作规程、清洁消毒标准操作规程等文件的现行有效性。所检查的文件如下:a.净化平面布置图b.空调回排风平面图c.空调送风平面图d.主要材料、设备、调节仪表的出厂合格证书和检验文件文件名称及存放地点见所附记录4.6 运行确认4.6.1 系统运行前对以下仪器、仪表进行校验。a.测量温度的仪表:温湿度计。b.测量风速的仪表:微风风速表。c.测量风压的仪表:微压压差计。d.测量照度的仪表:照度计。e.洁净室洁净度测定用的仪器:尘埃粒子计数器。4.6.2 空调系统的测试4.6.2.1

27、 空调系统运行测试前,严格按照空调机组清洁标准操作规程进行清洁后开始进行相关项目的测试。4.6.2.2 确认测试所用的仪器、仪表在规定的期限内送有关计量单位检定,校验结果合格后进行相关数据的测试采集。4.6.3 测试项目及验证方法4.6.3.1 净化系统的测试验证方法:a.将各洁净室的门全部关闭,确保风机全负荷。严格按空调系统标准操作规程将空调机组启动。b.分别在正常启动后测试初、中效过滤器的初阻力并作记录,正常运行后10分钟,在相同的时间间隔内测试并记录4组数据,确定最终的初阻力。4.6.3.2 静压差的测定验证方法:本测试在空调净化系统与各房间压差调节结束后进行。将本系统的空调机组及洁净区

28、房间门全部关闭,打开回风阀,启动所有辅机,确保风机全负荷和空气平衡。严格按空调系统标准操作规程将空调净化系统开启,正常运行30分钟后,监控各功能间静压差,不同洁净区间的静压差均大于5Pa,洁净区与非洁净区间的静压差大于10Pa。4.6.3.3 高效过滤器的安装检查验证方法:a.检漏时将尘埃粒子计数器置于扫描状态,采样头平行于送风口的表面扫描,采样口向上,以35/min的速度在离表面24处进行扫描。扫描应包括所有连接处及高效空气过滤器的内边框。b.扫描注意观察尘埃粒子计数器的计数,如果出现0.5微米以上粒子增加明显或大于5微米粒子出现时,要对该区域进行重点扫描。c.扫描时发现的泄露应及时进行修补

29、、维护,修补面积应小于过滤器面积的1% ,修补、维护结束后重新检漏,不合格的高效空气过滤器应更换。4.6.3.4 高效过滤器风速测定在净化空调系统开启运行10分钟后采用风速仪直接在各功能间的送风口下检测,并以过滤器的面积每20Cm×20Cm按图例所示布置的风口测试点分点测试,每一个风口的测试至少检测五次。b.送风口的平均风速计算:V=m/s 式中:V测得的风口平均风速m/s; V1、V2Vn各测点的风速m/s; n测点总数(个)。经过检测,万级洁净区高效过滤器下一般面风速在0.35 m/s以上。4.6.3.5 高效过滤器气流流向测定a.在空调净化系统正常运行10分钟后,应用发烟笔方法

30、进行测定。b.在距离送风口10cm处向下,在对需要层流保护的区域范围内(距地面800mm)用发烟笔检测风的流向。气流组织流向应符合下图流向示意图。 4.6.3.6 风量及换气次数测定a.在空调系统正常运行10分钟后进行风量及换气次数的测定,本测定是与测高效过滤器的风速同时进行的。b.采用风速×截面积法,将风速测定结果计算后乘以风口截面积即可计算出每个风口的送风量。房间风口总风量的计算如下:L=3600×F×V(m3/h) 式中:F房间风口通风总面积 (m2) ; V风口平均风速(m/s)。 这样就可以计算出房间的换气次数n: n=( 次/ h) 式中:L1、L2、

31、Ln房间各送风口的风量(m3/h); A房间面积(m2); H房间高度(m)。 经过连续三次的检测结果证明洁净区的送风量符合原设计的风量设计,万级洁净区换气次数平均为22次。符合验证方案中规定的换气次数要求(方案规定的换气次数见下表)。洁净度级别换气次数100垂直层流0.3m/s100,0020次/h4.7 性能确认4.7.1 悬浮粒子的测定a.采用粒子计数法(静态测试)b.空调净化系统正常运行30分钟后开始既可以进行悬浮粒子的测试。c.采样点数目及其布置严格按照本系统验证方案中规定的方法设置,采样数目及其布置方法如下:注:·为采样点。 悬浮粒子洁净度等级验证的最少采样点数目为2个。

32、d.采样点的位置:采样点在离地面0.8m高度的水平面上均匀布置。e.采样点的限定:任何小洁净室,采样点的数目不得少于2个,总采样的次数不得少于5次,每个采样点的采样次数可以多于1次,且不同采样点的采样次数可以不同。f.最小采样量洁净度级别采样量,L/次0.5um5um100,002.83 m38.5m3g.采样时要注意 观察房间的压差达到预定的要求后,方可进入房间进行采样。 采样管口宜向上。 布置采样点时,应避开回风口。 采样时,测试人员应在采样口的下风侧。h.悬浮粒子浓度的采样数据应按下述步骤作统计计算: 采样点的平均粒子浓度:A=式中:A某一采样点的平均粒子浓度,粒/m3; Ci某一采样点

33、的粒子浓度(i=1,2,,N),粒/m3; N某一采样点口的采样次数(次)。 平均值的均值: M= 式中:M平均值的均值,即洁净室(区)的平均粒子浓度,粒/m3; Ai某一采样点的平均粒子浓度(i=1,2,,L),粒/m3; L某一洁净室(区)内的总采样点数(个)。 标准误差: SE= 式中:SE平均值均值的标准误差,粒/m3。 置信上限UCL= M + t×SE式中:UCL平均值均值的95置信上限,粒/m3; t 95置信上限的t分布系数,见下表:95置信上限的t分布系数采样点数L23456t6.312.922.352.132.024.7.2 沉降菌的测定4.7.2.1 对本验证所

34、涉及的洁净区域按照其清洁消毒标准操作规程进行清洁、消毒,按照空调净化系统标准操作规程启动设备30分钟后,按照进入洁净区更衣标准操作规程进入所测试房间摆放培养皿。本测试方法采用沉降法,即通过自然沉降原理收集在空气中的生物粒子于培养基平皿,经过放置30分钟,在适宜条件下让其繁殖到可见的菌落进行计数,以平板培养皿中的菌落数来判定洁净环境内的活微生物数,并以此来评定洁净室(区)的洁净度。4.7.2.2 测试过程a.采样方法:将已制备的培养皿按下图的要求在房间内放置,在对角线上等距离放置。打开培养皿盖,使培养基表面暴露0.5h, 再将培养皿盖盖上后倒置。b.培养:全部采样结束后,将培养皿倒置于恒温培养箱

35、中培养;在3035培养箱中培养,时间不少于48h。实验时对每批培养基均需做对照试验,确认检验用培养基本身未被污染。对照试验在每批选定3只培养皿作对照培养。c.菌落计数:用肉眼直接计数、标记或在菌落计数器上点计,然后用5-10倍放大镜检查;若培养皿上有2个或2个以上的菌落重叠,可分辨时仍以2个或2个以上菌落计数。4.7.2.3 沉降菌计数最少采样点数房间面积m2洁净度级别10010,000100,000<10232210<40422在满足最少测点数的同时,还宜满足最少培养皿数,即洁净度级别所需90mm培养皿数(0.5h计)100 110,0003100,000104.7.2.4 记录

36、测试报告中应记录房间温度、相对湿度、压差及测试状态。4.7.2.5 结果计算a.用计数方法得出各培养皿的菌落数。b.平均菌落数的计算: =式中:平均菌落数;M11号培养皿菌落数; M22号培养皿菌落数; Mnn号培养皿菌落数; n 培养皿总数。4.7.2.6 根据检测结果可以证明,本系统能够保证洁净室内的沉降菌符合规定的要求。 4.8再验证周期 验证小组应根据本次再验证结果数据分析,产品工艺对环境洁净度要求,设备使用频次、维修计划,GMP规范要求,结合当地空气质量特点等影响本系统性能的因素再次制定本系统再验证周期,防止在验证周期内系统技术参数发生漂移而影响产品质量。4.9 漏项及偏差处理 对重

37、大偏差和验证方案中的漏项要及时分析原因并提出修订方案,报验证领导小组批准,有必要时须按照新修订的验证方案重新组织验证。4.10 验证结论 验证小组审核所有验证过程及其记录,最终确定本次验证的结论,报验证领导小组批准。5 附录5.1引用文件:进入洁净区更衣标准操作规程空调机组清洁标准操作规程空调机组标准操作维护规程空调机组检修规程十万级洁净区清洁消毒标准操作规程万级区清洁消毒标准操作规程取样标准操作规程微生物限度检查标准操作规程浮游菌监测仪标准操作规程尘埃粒子检测仪标准操作规程5.2引出记录:文件资料检查记录安装确认检查表 总体布局合理性检查表仪器、仪表确认记录房间静压差测试报告空调风机测试记录空气调节能力测试报告风速及换气次数测试报告尘埃粒子测试记录浮游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