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由于不论何种病因,老年慢性乙型肝炎(CHB)或肝硬化较多发生肝细胞癌(HCC)。然而,新近资料显示,仅19的CHB患者接受过抗病毒治疗,提示目前推荐的CHB治疗指征14可能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并因此可能使部分HCC患者失去早期干预机会。为此,有学者提出对CHB后HCC的高危人群予较积极的抗病毒治疗和预防干预,以期减少和延缓HCC的发生,进而提高患者生存率。本文就CHB抗病毒治疗指征及其争议、预防干预策略方面作一综述。1 目前CHB的现状和治疗面临的问题11 高发病率 全球约35亿人感染了HBV5。我国总体人群HBV流行率5763%,HBV无症状携带者(ASC) 约 12亿,CHB患者约3 000
2、万例。12 巨大病损 男性慢性HBV感染发生HCC的危险性为非HBV感染人群的102倍 6。因此对患者而言,HCC使患者因病失能并造成潜在寿命损失;对社会而言,HCC造成了潜在工作损失和巨大疾病负担。13 治疗现状 我国CHB患者中,病毒活跃与病情活动密切相关的人数巨大,而已经采用抗病毒治疗者还不到1/4。14 一级、二级预防干预缺陷 (1)指南要求对HBV DNA复制活跃(HBeAg阴性CHB患者的HBV DNA104 cp/ml、HBeAg阳性CHB患者HBV DNA105 cp/ml)但ALT2×(倍)正常上限(ULN)者做肝活检5,这可能使拒绝肝活检或存在取样误差7,8者失去
3、早期干预机会,提示CHB一级预防或许存在缺陷。(2)目前认为ALT5×ULN者一般不需保肝、抗肝脏炎症治疗,这可能使部分患者失去干预CHB进展的机会,并因此进展为HCC,提示CHB二级预防或许存在缺陷。2 关于CHB治疗指征与原则的争议21 正方观点 以Lok为代表的学者认为 9,(1)对HBV DNA复制活跃者:无论是干扰素(IFN)或核苷类药物,均以ALT升高作为抗病毒治疗指征;若ALT持续正常或2×ULN,现有的抗病毒治疗无明显效果,因此一般不将其作为抗病毒治疗对象,除非有明显组织学病变(肝组织学检查显示Knodell HAI 4,或G2炎症坏死者)4。(2)对HBV
4、 DNA复制不活跃者需医学监测 4。22 正方论据221 ALT升高反映肝细胞损伤,意味着体内发生免疫清除过程,提示患者对HBV存在一定的免疫,有可能对抗病毒治疗产生较好应答。因此ALT被用来筛选有可能从抗病毒治疗中获益的病例10。222 对HBV DNA复制活跃、ALT正常者进行抗病毒治疗无益 因为(1)此时HBV常不引起明显肝损害;(2)欧美1,2指南的观点是基于以下假设:只有当HBeAg阳性、HBV DNA105cp/ml和ALT2×ULN时,病程才会(或较可能)进展;此时宿主对HBV处于免疫耐受状态,对IFN和核苷类似物应答很差,难以有效获得病毒抑制和HBeAg/HBeAb血
5、清学转换。Perrillo等发现,ALT5×ULN者治疗后HBeAg转阴或发生血清转换的比例最高11。223 对ASC进行抗病毒治疗的弊端 (1)ASC的肝脏一般无明显炎症,肝功能也多正常,HBV和肝脏“和平共处”。但应用抗病毒药后,可能打破该平衡,使ASC成为CHB患者,这在很大程度上可称为药物性肝损害。(2)长期应用核苷类药物后诱导HBV变异的后果有: 耐药; 机体对变异株的识别而激发免疫清除反应导致肝损伤; 所形成的HBeAg阴性CHB使治疗更困难。224 肝硬化累积发生率与HBV DNA载量成正比10 HBV DNA103 cp/ml时肝硬化发生危险已经出现;与HBV DNA
6、300 cp/ml者相比,HBV DNA为104105cp/ml者的肝硬化发生危险增加25倍,HBV DNA106cp/ml者的肝硬化发生危险增加近10倍。有学者认为这意味着存在某种所谓“相对安全”的病毒血症水平,支持根据HBV DNA界值来甄别需要抗病毒治疗者9。23 反方观点231 指南14的瑕疵 (1)指南制订过程耗时长,其内容常不能及时更新;(2)指南并非总能获得足够证据以应对所有问题,即使能够设计相关研究,也需经数年才能获得数据。232 指南对抗病毒治疗的限制因素较多13 使那些有可能从最新抗病毒策略中获益者被拒绝治疗9,以致于专家呼吁不应受指南限制12。以Dieterich为代表的
7、学者认为9,12:(1)抗病毒治疗最大的生物学收益是HBV完全抑制后对肝损害及HCC的预防效应,因此只要HBsAg(+)、有HBV DNA复制,不论HBV DNA及ALT水平如何,均倾向于抗病毒治疗,尽早完全抑制HBV,而不是消极等待病毒滴度升高、肝功能损害甚至失代偿、HCC发生后再给予治疗;(2)ALT水平升高的程度并不总能反映疾病的严重程度,不能预测患者对治疗的应答情况。因此,医师不能因患者的ATL正常而不对其进行治疗1315。24 反方论据241 将ALT升高作为评估是否抗病毒治疗的指标有其限制性 (1)HBeAg自动消失过程中、脂肪性肝炎、自身免疫、某些遗传代谢性疾病、合并其他病毒感染
8、、酒精、药物及尚不清楚的生物和理化因素均可致ALT升高5,10。(2)目前ALT的ULN是1955年启用的10,许多专家对此存有异议,因该ULN的参照人群中含丙肝、脂肪肝等患者5,10。美国肝病研究协会(AASLD)认为5,应将ALT 30 U/L(男)、19 U/L(女)定为健康临界值。因此,观察到的少数“ALT长期正常,抗病毒治疗有效”者,实质上可能有一部分属于ALT异常者。(3)ALT水平与肝病进展程度有时并不一致,如 约20%30%的ASC其肝脏存在中度甚至重度坏死性炎症; CHB患者的ALT升高率常不超过70%16,多数亚洲HBV感染者ALT正常,其中1/3以上为CHB10; ALT
9、正常者发生HCC不罕见,已发生HCC者在病史中不一定有ALT升高16。显然,如果单纯以ALT升高作为治疗指征,这部分病例会失去治疗机会16。(4)对ASC进行抗病毒治疗,可能打破其免疫耐受并伴随不彻底的免疫清除17。(5)更强效抗病毒药物在ALT正常患者中有很好疗效10。(6)REVEAL研究表明10,HBV DNA水平高与HCC发生危险增高密切相关,无论ALT正常与否。HCC的发生一方面是经过肝组织学改变(炎症、坏死、纤维化直至肝硬化),最终导致肝衰竭死亡或发生HCC;另一方面则是通过病毒基因向宿主染色体整合、病毒变异、HBxAg的反式激活等激活癌基因和/或抑制抑癌基因表达,使患者不经肝炎活
10、动或肝硬化而直接发生HCC,即HBV可以在肝脏长期保持“沉默”的情况下引起HCC。这就提示我们,必须高度重视HBV在体内持续复制直接影响预后的问题,任何抑制病毒复制,即使不能完全清除病毒但可以降低其载量的治疗措施,就可能使患者受益。242 将HBV DNA复制水平作为评估是否抗病毒治疗指标的局限性 (1)Dieterich认为12,目前并无一种指标能可靠预测哪类HBV感染者会出现HCC,也不能判断何时发生这些后果。更直接地说,不能认为HBV DNA低水平(小于104105 ml-1)者一定不会出现HBV相关的HCC。只要体内能检测到HBV DNA,尽管其水平较低、ALT正常,也应给予适当的抗病
11、毒治疗,以使发生HCC的可能性减至最小。(2)免疫逃避期患者的HBV DNA平均水平较低(104105cp/ml),但存在ALT持续波动。这类病人往往由于前C区或核心启动子区突变导致病毒不分泌HBeAg,称为HBeAg阴性CHB。这类疾病的自发缓解率低,肝病进展更加严重9。3 结论 目前推荐的CHB的治疗指征有其局限性,使HBV相关HCC高危人群因未获得早期干预机会而增加了其寿命损失。4 对策41 预防干预原则 对HCC的高危人群及早识别,并对其采取抗病毒治疗(一级预防),以期预防或延缓HCC的发生。42 及早识别HCC的风险因素和高危人群421 HCC的风险因素 单变量分析中,男性、年龄40
12、岁、嗜酒、黄曲霉毒素、有肝癌家族史(在同样遗传背景下,HBV 病毒载量更为重要4,18、失代偿性肝硬化、持续肝脏炎症、持续HBeAg 阳性、HBV DNA 持续105cp/ml、曾有e抗体向e抗原转换史、C区启动子突变、感染的HBV基因型为C型、合并HCV 或HDV 感染等均与HCC相关1,2,4,19;多变量分析中,临床肝硬化是HCC最强的预测因子20。422 HCC的高危人群。4221 感染HBV C基因型的患者 (1)感染了HBV C基因型的患者发展为HCC的风险比感染了HBV B基因型的患者更大,这可能与区启动子突变率增加、肝病更有侵袭性和HBeAg血清转阴延迟等多因素有关21;(2)
13、台湾一项研究表明20,B型病毒感染和50岁患者较早发生肝癌显著相关,而C型病毒感染则和50岁患者肝癌的发病显著相关。4222 HBsAg和HBeAg同时阳性者 其HCC发生率显著高于单纯HBsAg阳性者4,22,HBeAg本身可使HCC的发生危险升高60倍22。4223 HBV DNA高负荷患者 一项研究结果显示10,(1)HBV DNA104cp/ml者,发生HCC的危险已经显著高于对照组,提示即使低水平的HBV DNA也能增加HCC的发生危险;(2)基线HBV DNA水平越高,HCC累积发生率就越高;(3)HBV DNA持续处于高水平的患者,发生HCC的危险更高。4224 宿主因素 (1)
14、6岁以前受感染的人群中,约25% 在成年时将发展成肝硬化和HCC4,23;(2)同是HBV DNA高水平,一名年轻女性出现HBeAg血清学转换并且病情持续缓和发生HCC的危险性显然不同于一名中年男性肝炎反复发作而HBeAg仍为阳性9。从理论和经验看,后者需要抗病毒治疗的必要性远远高于前者。43 对HCC高危人群给予一级预防干预431 定期监测 定期监测HCC标志物,如血清AFP、L岩藻糖苷酶、异常凝血酶原、谷氨酰转肽酶同工酶等。每6个月筛查一次,所发现的肝癌3/4以上为亚临床肝癌24。432 一级预防干预 (1)对50岁B型病毒感染患者和50岁C型病毒感染患者,一旦出现HBV DNA持续104
15、cp/ml,尤其是有肝癌家族史的40岁的男性,和/或HBsAg和HBeAg均阳性者,无论ALT升高与否,应考虑予抗病毒治疗。参考文献:1 金倩;氯地酊联合激光治疗痤疮158例疗效观察J;广东医学;1997年10期 2 董新亭,李卫莉,张随学;自拟粉刺消治疗痤疮126例J;中国中医药科技;1999年06期 3 查旭山,陈修飏;寻常痤疮治疗体会J;江西中医药;4 张随学 ,谭正辉 ,孙叶梅 ,李梅 ,俞玉芳 ,韩峰;3003例痤疮患者特征分析与控制对策J;中华医学美学美容杂志;5 刘勇,王冬梅;痤疮的药物治疗J;临床医药实践杂志;2003年09期 6 高宜云;痤疮从肝论治J;中医药临床杂志;200
16、4年03期 7 欧其平,林维山;中西医结合治疗痤疮J;中华皮肤科杂志;2004年09期 8 陈五一;痤疮辨治体会J;世界中医药;9 雷放;中药热敷治疗痤疮有效J;新中医;10 李东华;异维生素A酸治疗痤疮J;新医学;1993年10期 11 黄灿奇;针刺联合中药内服外敷治疗青少年痤疮临床观察D;南方医科大学;2011年 12 陈志彬;中医综合疗法对女性痤疮患者皮肤生理指标影响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1年 13 陈传伟;针刺干预慢性疲劳综合征的临床及作用机理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0年 14 Hamid Abdi;针刺对伊朗肥胖者的体重及抗热休克蛋白27、60、65、70的影响D;北京中医药大学;15 陈玉骐;背俞穴刺络放血治疗痤疮的临床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09年 16 张随学;电针镇痛的脑功能磁共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夫妻忠诚保障与情感补偿协议
- 商业地产项目全产业链招商运营与品牌孵化合作协议
- 宠物美容院品牌合作、专业技术培训、设备采购与品牌授权协议
- 知识产权改编作品收益分成权益补充协议
- 电动跑车全面升级维护及保养合同
- 宠物领养及长期抚养费用保障协议
- 企业员工股权激励与公司社会责任履行协议
- DB42-T 2025-2023 马铃薯-玉米-大豆复合种植模式技术规程
- 2023年软件测试基础期末试卷及参考答案
- 高一历史备课组期末工作总结模版
- 利用热释光剂量探测器测量射线剂量
- 大病历模板-住院病历
- GB/T 602-2002化学试剂杂质测定用标准溶液的制备
- GB/T 18657.1-2002远动设备及系统第5部分:传输规约第1篇:传输帧格式
- GB/T 15608-2006中国颜色体系
- GB/T 14315-2008电力电缆导体用压接型铜、铝接线端子和连接管
- 中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散文和小说阅读
- 【人卫九版内分泌科】第十一章-甲状腺功能减退症课件
- 护理人员业务技术档案 模板
- 金融监管学-金融监管学课件
- 语文一年级上册:拼音9《y-w》ppt教学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