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QC七大工具培训 一、管理工具的分类使用频率中:红色表示不常用,黄色表示不常用,绿色表示常用三、常用管理工具的基础理论1调查表2排列图(柏拉图)3因果图(鱼骨图)4散布图5直方图6控制图7. 层别法8流程图(一)调查表 定义:调查表是收集和记录数据的一种形式,它便于按统一的方式收集数据并进行分析。原理:调查表用于系统地收集数据,以获取对事实的明确认识,并可用于粗略的分析。作用:搜集数据,记录所要了解的项目活动的真实内容,获取最真实的资料。使用范围:调查表既适用于数字数据的收集和分析,也适用于非数字数据的收集和分析。 设计前准备:确立收集数据的具体目的。
2、识别为达到目的所需要的数据。 确定由谁以及如何分析数据。 编制用于记录数据的表格。内容设计:调查表要提供记录以下信息的栏目: (1)调查表的题目:调查的目的要通过题目清楚地表现出来。(2)调查对象和项目:指出要调查什么,要获得什么样的数据; (3)调查方法:明确采用什么工具、用什么方法来调查; (4)调查日期和期间:以怎样的时间间隔、从何日开始、到何日为止; (5)调查人:由谁来调查或由谁来收集数据; (6)调查场所:在什么地方调查; (7)调查结果的整理:合计、平均数、比例等的计算、考察; 通
3、过收集和记录某些数据来试用表格。 必要时,评审并修订表格。 正式使用调查表。 2. 调查表的种类 调查表的形式因调查的目的、内容等的不同而不同,种类繁多,大致可分为下面几种: (一)缺陷位置调查表 (二)不良项目调查表 (三)过程状况调查表 (四)生产运行记录表 (二)排列图定义:排列图是对从发生频数最高到最低的项目进行排列的简单图示技术。原理:此图建立在帕累托(Pareto)原理的基础上,即少数的项目往往产生主要的影响。作用:通过排列图,区分最重要的与较次要的项目,选择那些极少数的项目,
4、并解决它们,从而可以用最少的努力获取最佳的改进效果。应用范围:用于原因分析和数据处理绘制排列图的一般程序如下: 1、选择要进行分析的项目。 2、选择用于分析的度量单位。 3、选择用于分析的数据的时间周期。 4、排列项目。 5、建立纵坐标。 6、画出各项目的作用程7、画出累计频数线。 8、确定最关键的改进项目。一般可将累计频率达到80%左右时所对应的几个项目确定为最关键的改进项目。 例1:某部门将上个月生产的产品作出统计,总不良数414个,其中不良项目依次如下表:由上图可以看出,该部门上个月产品不良最大的来自破损,占了47.1%,前三项加起来超过了80%以上,进行处理应以前三项为重点。(三)、因
5、果图(石川图鱼骨图)定义:许多潜在的原因可归纳成原因与子原因,形成类似鱼刺的样子,因此该工具又称为鱼刺图。作用:因果图是用于考虑并展示已知结果与潜在原因之间关系的一种工具。原理:是从产生问题的结果出发的。首先找出影响质量特性的大原因,然后从大原因出发找出对其影响的中原因,然后找出影响中原因的小原因,依次类推,步步深入,直到找到能够采取措施予以改进的最终原因为止。应用范围:分析因果关系;表达因果关系;通过识别症状、分析原因,寻找措施,促进问题的解决。 因果的一般步骤:使用程序: 明确、扼要地确定结果。规定可能原因的主要类别。影响产品质量的主要类别或大原因通常可以从5M1E考虑:(1E环境(Env
6、ironment);5M人员(Men)、设备(Machine)、材料(Material)、方法(Method)、测量(Measurement)。开始画图,把结果(头骨)画在右边的方框中,然后把主要的各类原因(大骨)放在它的左边,作为“结果”框的“输入”。 寻找所有下一层次原因(小骨)并画在相应的大骨上,并继续发展下去。 从最高层次的原因中选取和识别少量的(35)个可能对结果有最大影响的原因,对它开展进一步的工作,如收集数据、采取控制措施等等。 因果图只是将可能影响的原因列举出来,为系统地分析具体原因提供直观而全面的视觉图象和指南。(四)、散布图定义: 散布图是一种研究成对出现的两组相关数据之间
7、关系的图示技术作用:发现和确认两组相关数据之间的关系;确认两组相关数据之间的预期关系。散布图的绘制程序: 收集数据,最好收集30对以上数据。确定坐标轴,建立坐标系。确定坐标轴的范围和刻度。将数据描在坐标上。研究数据的分布形态,从而找出相关关系的类型和程度。下图是6种有代表性的散布图,这些散布图各自的特点及其反映信息如下(五)、直方图:定义:直方图是用一系列等宽不等高的长方形来描述数据分布形态的一种工具。直方图中,长方形的宽度表示数据范围的间隔,高度表示在给定间隔内数据的数目,于是,变化着的高度形态所表示的就是数据的分布形态。原理:在正常情况下,即仅在偶然性原因产生影响时,数据的分布形态有某种固
8、定的形状,大多数情况下是正态分布,外轮廓呈对称的钟形形状(如图61所示)。当系统性原因起作用时,数据的分布形态会不同于正常情况下的分布形态,其具体的分布形态将决定于是何种性质的、何种程度的系统性原因在起作用,通过观察所作的直方图,分析具体的生产过程,就有可能查出该原因,并予以消除,使生产过程恢复到正常状态。应用范围:评估和查验生产过程;决定在何处集中力量进行改进; 测量改进的绩效; 比较物料; 比较供应商等。直方图制作步骤: 收集数据(至少50个以上),并记录。定组数。数据数量与组数的关系大约如下表所示: 找出最大值(L)及最小值(S),并计算全距(R): R=LS定组距(C):R÷
9、组数=组距,通常是2.5或10的倍数。定组界:最小一组的下边界=S测量值的最小位数(一般是1或0.1)×0.5最小一组的上组界=最小一组的下边界组距最小二组的下组界=最小的上组界 依次类推决定组的中心点:组的中心点=(上组界下组界)÷2制作次数分布表依照数值大小记入各组的组界内,然后计算各组出现的次数。制作直方图横坐标表示测量值的变化,纵坐标表示次数。将各组的组界标示在横坐标上,各组的次数多少,则用柱形画在各组距上。表61列出了一些常见的不同类型的分布形态及其可能的原因。 2、直方图与规格标准值的关系。 案例:一个食品工厂对其生产的一批蛋糕的重量进行分析:从中随机取50个糕
10、进行测量所得的数据如下: N=50重量规格=310±8g测量50个重量数据如右表:最大值:L=320 最小值: S=3021、将其分成7组;2、全距R=LS=320302=183、组距C=18÷7=2.57,取C=34、第一组下界=S(S个位数×0.5)=3021=3015、第一组上界=301+C=3046、第二组以此类推7、划次数分布表,如下表:8、画直方图判断标准:将作图所得图形与表(61)对比作为判断标准。(六)、控制图:定义:控制图法是以控制图的形式,判断和预报生产过程中质量状况是否发生波动的一种常用的质量控制统计方法。作用:它能直接监视生产过程中的质量动
11、态,具有稳定生产、保证质量、积极预防的作用。基本简介:上图为控制图的基本形式。它在直角坐标中有三条线。纵坐标表示需要控制的质量特性值;横坐标表示按系统取样方式得到子样的编号;上、下两条虚线表示上控制界限(UCL)和下控制界限(LCL),中间的细直线表示中心线(CL)。在控制图上,把采取系统取样方式取得的子样质量特性值,用点子描在图上的相应位置。若点子全部落在上下控制界限内,且点子排列没有什么异常状况时,就说明过程是处于稳定状态(控制状态)。否则,判定生产过程中出现异常因素,应查明原因,设法消除。 控制图的基本形式:控制图的使用步骤:在生产过程中,定时定量随机抽取样本;测量样本的控制特性;将结果
12、绘制于控制图上;判断有无工程异常或偶发性事故;对工程异常或偶发性事故采取措施:.寻找原因;.提出改善、纠正、应急措施,防止再发生。 控制图分类:两大类七种(一) 计量值控制图常用的有三种:平均值极差控制图(X R图);中位数极差控制图( X R图);单值移动极差控制图(XRs 图)(二)|计数值控制图常用的有四种:不合格品数控制图(Pn 图);不合格品率控制图(P图);缺陷数控制图(C图);单位缺陷数控制图(u图)。控制图的原理:(一)、控制图所要控制的因素是影响产品质量波动的系统性因素,而不是偶然性因素。(二)、控制图上、下控制界限数值的确定,通常是依据正态分布的“三倍标准偏差法则”或“千分
13、之三法则”。 CL(控制图的中心线):定在被控对象的平均值()上; UCL(控制图的上控制界限):定在被控对象的平均值加三倍标准偏差( 3)处;LCL(控制图的下控制界限):定在被控对象的平均值减三倍标准偏差( 3)处;控制图的分析:控制图处于稳定状态的判别点子没有越出控制界限;点子在控制界限内的排列没有缺陷(异常)。(二)控制图处于不稳定状态的判别当出现点子跳出控制界限;或者点子虽没越出控制界限,但其排列有下列几种缺陷(异常)时,可以判定生产过程发生了异常变化:出现7个点子的链。见图811。通常当出现5点链时,应注意工序或生产过程的发展情况;当出现6点链时,应调查一下原因;当出现7点链时,则
14、判断为有系统性原因影响,工序不稳定。多点在中心线一侧出现。出现下列情况之一者,可判断为点子排列有缺陷,预示着系统性因素参入,生产过程和工序不稳定:连续11点中,至少有10点出现在中心线一侧; 连续14点中,至少有12点出现在中心线一侧;连续17点中,至少有14点出现在中心线一侧;连续20点中,至少有16点出现在中心线一侧;出现7个点子连续上升或下降的倾向。(见图)点子出现周期性变化。点子的波动呈现某种明显的周期性,表明工序或生产过程有系统性因素发生。(见图)点子在控制界限附近出现,是指一定量的连续点子中一定量的点出现在±2±3个标准偏差的范围内。判断为异常的“一定量”中的“
15、一定量”,通常认为有:连续3点中至少有2点出现在控制界限附近,如图815所示。连续7点中至少有3点出现在控制界限附近。连续10点中至少有4点出现在控制界限附近。大部分点子在中心线附近出现。这种情况,虽然也称为异常,但它是一种好的异常,很可能预示着工序能力的提高。这里所说的中心线附近的范围,通常是指中心线上下1.5的区域内。见下图。 (七)层别法 数据分层法就是性质相同的,在同一条件下收集的数据归纳在一起,以便进行比较分析。因为在实际生产中,影响质量变动的因素很多如果不把这些困素区别开来,难以得出变化的规律。数据分层可根据实际情况按多种方式进行。例如,按不同时间,不同班次进行分层,按使用设备的种
16、类进行分层,按原材料的进料时间,原材料成分进行分层,按检查手段,使用条件进行分层,按不同缺陷项目进行分层,等等。数据分层法经常与上述的统计分析表结合使用(八)流程图树图和流程图通过简单的关系来发现过程内在的流程和关系,从而发现事物内在的联系、有效按期工作流程和发现问题的原因,由于此工具较简单,所以不做陈述。四、管理工具使用指南说明:1、 数据收集:在数据收集时使用工具为检查表,前提条件为过程处于稳定的状态(设备运行无异常时的数据)且要求数据量为125个2、 将收集来的数据输入控制图的数据区域,绘制控制图(此步由程序完成),并从图上直接读出系统的运行状态。过程控制图是否报警否是开始采集数据(运用检查表)11绘制控制图22分析过程能力指数33用直方图进行数据分析44用鱼骨图发现影响因素55用柏拉图分析出主要原因66形成问题整改计划表并明确责任部门/人/完成时间97常用管理工具使用流程用散布图分析内在量化关系8鱼骨图分析原因的原因73、 如果控制图显示结果正常,则对收集来的数据绘制(频率)直方图,以进一步确认系统状态,(因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导电银浆合作协议书
- 营销推广战略合作协议细节规定
- 商务酒店客房预订管理协议
- 2025年广西2024危险品从业资格考试
- 2025年钢材:一级钢项目发展计划
- 公司职员职务晋升证明(6篇)
- 专业演出票务销售网络协议
- 电商仓储管理系统开发合同
- 2025年移动通信用智能天线项目发展计划
- 跨文化交际培训方案实施指南
- 2024年熔化焊接与热切理论考试1000题及答案
- 弱电机房设备与系统巡检记录表全套
- 工商管理论文8000字【9篇】
- 全自动进销存电子表格系统模板53
- MOOC 猪生产学-南京农业大学 中国大学慕课答案
- 内蒙古呼和浩特市2024届小升初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
- 贵阳市普通住宅小区物业管理服务收费参考标准
- MOOC 地学景观探秘·审美·文化-重庆大学 中国大学慕课答案
- 丁苯橡胶工艺流程
- (高清版)WST 311-2023 医院隔离技术标准
- 2024年电梯安装与维修工理论考试题库及答案(通用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