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市商业大厦火灾案例、商场市场火灾危险性及四个能力建设_第1页
吉林市商业大厦火灾案例、商场市场火灾危险性及四个能力建设_第2页
吉林市商业大厦火灾案例、商场市场火灾危险性及四个能力建设_第3页
吉林市商业大厦火灾案例、商场市场火灾危险性及四个能力建设_第4页
吉林市商业大厦火灾案例、商场市场火灾危险性及四个能力建设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商场市场火灾危险性及四个能力建设(自省:消防设施、疏散通道、员工培训、消防管理,以及,我们每位员工对消防安全工作的根本态度)吉林商业大厦始建于1987年,1990年开业,1992年改制为民营企业,固定资产超亿元,月客流量超万人次。该建筑占地面积13400平方米,总建筑面积42000平方米,是吉林市最大的综合性商场。顶层是舞蹈学校和健身馆,四楼是面积过万平米的富安居家具城,二、三层则是商业大厦最大的承租方大富豪鞋城,一楼是日杂百货。火灾前,商业大厦内共有经营业户64户,管理人员49人,经营人员325人。吉林省吉林市吉林商厦起火:惨剧形成的要素:1、 商场大多设置在闹市中心和繁华地段;2、 经营范

2、围广、商品种类多(销售物品均为易燃物)3、 吸引了成千上万的顾客2010年11月5日上午9点10分,一楼钟表柜台业主张景全打开自己店铺,还没收拾利落,就听见有人喊着火了。张景全走出柜台看到天棚上起了火,烧开了一个小洞,他转身抄起灭火器冲着火苗就是一阵猛喷,但烟越来越大,周围的商户跳出店面,三步并两步地涌向东面和北面的两个大门。仅仅几分钟,浓烟压了下来,灌满了一楼所有的店铺,张景全感到呼吸困难,无法睁眼,只是凭着方位感逃了出来。此时楼内外均已浓烟滚滚。共有69辆消防车、360名消防官兵投入到此次灭火救援工作中,火灾现场救出受困群众91人,一辆消防车就拉了二十多趟水。燃烧近13个小时后,大火终于被

3、扑灭。此次大火是由于一楼一商户在装修过程中,因不慎导致电路出现故障引发燃烧,从而漫及全楼。吉林商业大厦一位电工讲,火灾发生后他马上跑到一楼,发现一商户家起火。火灾发生前,大厦内逃生通道被改成仓库;窗户被砌死;大厦外被铝塑板包裹障碍逃生;商厦北侧路口砌有石礅消防车无法进入;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瘫痪;自动喷水灭火系统管网无水。自1990年开业即在此营业的一位商户说,商厦每年冬春都要停电一天检查线路,但今年半个月前就有人反映过这个问题,却始终没有检修。权威统计显示,中国每年因突发事件造成的经济损失高达6500亿元。更发人深省的是,每年6500亿元的损失中,属于天灾造成的却只有上千亿元。换言之,6500亿

4、元损失中大部乃是人祸所致。吉林市商业大厦的火灾,当然是突发事故,然而却更是人祸,是几个人或是一群人的麻木不仁。看一看今天一一列出的那些隐患,说火灾发生前的吉林商厦其实早已坐在了火药桶上,决不是夸张。当隐患犹如一只火药桶的时候,任何一点火星都足以使其爆炸,不发生事故那只能叫侥幸,而发生则是必然的,即使今天没发生,说不定明天就发生了,躲得了初一躲不了十五,想躲也躲不过。也许吉林商厦此前也曾有过多次侥幸,然而这次的大祸却再也没能躲过。二、大型商场的特点及火灾危险性(一)营业面积大,防火分隔困难。现在有的大型商场,建筑面积一般都比较大,每层营业面积,小的几百平米,大的几千甚至上万平米。多层商场除了楼梯

5、上下相通以外,有的还安装了方便顾客的自动扶梯,更是使商场层层相通,防火分隔的问题显得尤为突出。近年来火灾资料显示,很多大型商场火灾就是因为建筑采用了“共用空间”的设计方案,上下四面环通,而没有采取一定形式的防火分隔,造成火烧连营,损失惨重。(二)可燃物多。商场的可燃物多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可燃商品集中。商场经营的商品,不仅品种繁多,而且大部分者是可燃物品,一些商品本身虽然是非燃烧材料制成的,但其包装盒,包装箱都是可燃材料。一些小数点商品,如美发用的摩丝,汽油、酒精等有机溶剂,以及打火机用的丁烷气,赛璐璐制品等,虽然数量较少,却属于易燃易爆的化学危险品。具有很大的火灾危险性。还有如服装、鞋帽

6、等各种纺织品,需要充分利用商场空间,悬挂展示,这就使可燃物的表面积大大增加,一旦起火,就会迅速猛烈燃烧起来。商场为了使商品周转快,便于销售,往往是前店后库,前柜后库,上店下库,甚至在过厅、走道上都堆集大批货物,商品过于集中,一旦发生起火,经济损失严重。二是陈列堆商品的货架、柜台有不少仍然是可燃材料制成的。柜台成组摆设,基本上连成一片,一旦发生火灾,就会火烧连营,也不利于人员和物资疏散。三是一些老商场,建筑装修采用大量的可燃材料,大大增加了火灾的危险性。上述三个方面的状况,使大型商场的火灾荷载大大高于其他场所。(三)人员密集,流动量大。一些大型商场,每天接待的顾客人数平均达三四十万,每逢节假日等

7、高峰期,每平方米甚至高达10余人。大型商场已成为我国公共场所中人员密集最高,流动量最大的场所。如果管理跟不上,容易因顾客乱丢烟头或携带火种、易燃易爆物品等引发火灾,而且一旦失火,就会引起混乱,造成人员疏散因难甚至发生伤亡事故。(四)电器设备多。商场内的电器照明设备按使用功能不同,可分为下几个方面:(1)安装在顶、柱、墙上的照明灯具,多采用带状或分组安装的荧光灯具,数量较大,镇流器易发热起火。(2)安装在橱窗,柜台内的各种射灯,除了冷光源射灯以外,其他光源的射灯表面温度都比较高,足以烤着可燃物。(3)橱窗内装有操纵各种活动广告的电动机和大量的广告霓虹灯,高压变压器的电压一般都在12000伏以上,

8、具有较大的火灾危险性。(4)经营各种照明器材和家用电器原柜台,装有不少临时使用的电源插座。(5)节假日还要临时安装各种彩灯以增强节日气氛。以上这些照明用电设备,种类数量之繁多,线路之复杂,用电负荷之大,大大超过其他公共场所,而且每天的用电时间较长,一般都在12小时以上,在设计、安装、使用过程中稍有不慎,就会留下火灾隐患。三、火灾预防对策一是建筑设计防火措施1、提高建筑耐火等级。大型商场建筑材料的选择上要充分考虑提高其耐火性能,对梁、柱、屋面等一些重要承重构件要满足有关规范规定的耐火极限,使建筑耐火等级不低于二级。商场在进行室内二次装修时,其用材应满足建筑内部装修设计防火规范的要求,所选用的不燃

9、或难燃材料,必须是经国家有关部门检测合格,具有生产和经销许可证的产品。对局部使用的可燃装修材料,一方面应控制其用量,尽量缩小使用面积,另一方面应用涂刷防火涂料等方式进行防火处理。商场内的货架和柜台,应用金属框架和玻璃板组合制成,供顾客上、下楼梯,也不宜采用木质结构,以降低商场火灾荷载。2、注意平面布局和防火分隔。应认真考虑顾客所需面积。柜台、货架与顾客所占公共面积之比一般应不小于1:1.5,较小的商场最底不应小于1:1,柜台组与组之间的距离应控制在3米以上,顾客人均占有面积按高峰期平均流量计算应不小于0.4平方米。大型商场应严格控制其防火分区面积。按照规范的要求,多层商场每层最大允许建筑面积为

10、2500平方米,如果高层建筑的裙房作为商场,且与高层建筑之间设有防火墙等防火分割设施时,商场的防火分区允许最大建筑面积不应大雨2500平方米。这两种情况当设有自动喷水灭火系统时,防火分区最大建筑面积可增加1倍。高层建筑内的商场,当设有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和自动灭火系统,且采用不燃或难燃烧材料装修时,地上部分防火分区的允许最大建筑面积为4000平方米。商场内如设有自动扶梯或采用共享空间的建筑形式时,其上下开口部位应设有耐火极限大于3小时的防火卷帘或水幕等分隔设施。商场内设有的小型中转仓库,因其使用功能不同,应同营业厅部分开独立设置,并且中间采用防火墙进行分割,防止火灾相互蔓延。商场内部的加工、修理部

11、,最好与营业厅分开,独立设置或用防火墙分隔,各种电机应安装在不燃材料的基座上,并设护栏,周围不得堆放杂物。3、重视安全疏散设计。因为商场是人员最集中的公共场所,安全疏散显得由为重要。商场的门设计时应着重考虑安全疏散问题,不仅要有足够的数量,而且应该多方位均匀地设置。为便于紧急情况下顾客安全地撤离,用于安全疏散的门不应采用旋转门,而且门的开启方向应朝向疏散方向。商场楼梯、走道的最小宽度指标,根据楼曾的不同应按一、二层0.85米/100人,三层0.77米/100人,四层0.6米/100人的标准计算。如果上下楼梯宽度相同,应按一、二层楼梯宽度数据作为计算依据。疏散走道和疏散门处均应设置明显的疏散指示

12、和事故照明,保证在因火灾事故停电或烟雾弥漫的情况给疏散逃生者以明确的指引。为便于逃生者迅速、有效的找到疏散方向,疏散指示标志可沿着疏散通道的路面设置。4、严格消防设施设计。大型商场应按有关规定的要求,设置必要的消防设施。每层建筑面积超过3000平方米的商场应设置火灾自动报警装置。每层建筑面积超过3000平方米或建筑总面积超过9000平方米的商场以及设有集中空调系统的商场应设置自动喷水灭火系统。整个给水系统要完善,并专门设有消防水池和泵房等以保证足够的水量、水压要求。配置数量充足的、功能齐全的移动式灭火器材也是扑灭初期火灾的有效措施。二是消防安全“四个能力”建设的完善1、检查和整改火灾隐患能力(

13、一)火灾隐患的确认根据公安部消防监督检查规定(公安部令第107号)的规定和火灾隐患定义,下列情形应当确定为火灾隐患:1.影响人员安全疏散或者灭火救援行动,不能立即改正的;2.消防设施未保持完好有效,影响防火灭火功能的;3.擅自改变防火分区,容易导致火势蔓延、扩大的;4.在人员密集场所违反消防安全规定,使用、储存易燃易爆危险品,不能立即改正的;5.不符合城市消防安全布局要求,影响公共安全的情形以及其他可能增加火灾实质危险性的情形。(二)检查和整改火灾隐患的程序(三)检查和整改火灾隐患的要求1.发现火灾隐患应立即改正;不能立即改正的,应立即报告本部门负责人。2.消防安全管理人或部门负责人应组织对报

14、告的火灾隐患进行认定,并对整改完毕的进行确认。3.单位消防安全责任人应明确火灾隐患整改责任部门、责任人、整改的期限和所需经费来源。4.在火灾隐患整改期间,应采取相应措施,保障安全。5.对公安机关消防机构责令改正的火灾隐患,应当立即或在规定的期限内改正,并将火灾隐患整改情况报告公安机关消防机构。6.重大火灾隐患不能立即整改的,应自行将危险部位停产停业整改。2、扑救初期火灾能力 扑救初起火灾能力,就是通过扑救初期火灾的能力建设,使单位员工人人都熟悉自己的消防安全职责,建设、管理、维护好消防设施和应急消防器材,掌握扑救初期火灾的基本要领、基本程序,会报火警、会使用灭火器材和消防设施扑救初期火灾,确保

15、单位一旦发生火灾,能够将火灾及时扑灭在初期阶段,最大限度地减少火灾危害,解决发生火灾后单位自救不力的问题。一、形成扑救初期火灾的战斗力量单位发生火灾后,应按下列要求,迅速形成灭火战斗力量,并依次有效开展工作。灭火战斗力量形成流程如图3-1所示。图3-1 灭火战斗力量形成流程(一)灭火第一战斗力量的形成灭火第一战斗力量是指:失火现场单位员工在第一时间自发形成的灭火救援力量。 发现火灾后,单位员工应立即报警并呼喊附近员工参与灭火救援;火灾现场或附近区域的工作人员(包括失火楼层的服务员、安保人员、巡查人员、管理人员等)听到呼叫后应立即赶往失火地点,自发组成志愿消防队即灭火第一战斗力量。哪里发生火灾,

16、就在哪里形成第一战斗力量,开展初期火灾的报警、扑救和人员疏散。具体任务要求是:第一发现火灾的员工就近使用灭火器材灭火,并大声呼叫周边员工报警、增援;距起火点近的员工负责利用灭火器和室内消火栓灭火;距电话或火灾报警点近的员工向单位消防值班室(或消防控制中心)和公安机关消防机构报警;距安全通道或出口近的员工立即引导顾客向安全地点疏散;距板式排烟口近的员工,就近按下排烟口按钮等。(二)灭火第二战斗力量的形成灭火第二战斗力量是指:火灾确认后,单位按照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组织员工形成的灭火救援力量。 消防控制中心(或消防值班室)值班人员接到报警信号后,应立即按照消防控制室管理及应急程序处置;确认火警后,

17、立即通知本单位专兼职消防队员(消防应急指挥部的灭火、通讯、疏散、救护等各个职能小组成员)向起火部位集结开展灭火救援工作,并拨打“119”电话报警,同时报告单位值班领导。本单位专兼职消防队员(消防应急指挥部的灭火、通讯、疏散、救护等各个职能小组成员)接到火警通知后,应迅速向火场集结,到场后组成灭火第二战斗力量,接应灭火第一战斗力量进行灭火救援。灭火第二战斗力量应服从消防应急指挥部的统一指挥,第一战斗力量应协助第二战斗力量工作。 灭火第二战斗力量中的灭火、通讯、疏散、救护等各个职能小组应按规定程序和要求实施灭火救援。二、扑救初期火灾的基本要求(一)建立火灾事故应急组织机构1.消防应急组织结构单位应

18、当根据本单位情况组织建立火灾事故应急组织机构,负责在公安消防队到达火灾现场之前,组织指挥本单位力量开展灭火和应急救援工作。规模较大的单位可以成立常设的火灾事故应急指挥机构即消防应急指挥部,并可根据本单位情况下设若干职能小组,一般由消防安全管理人、消防控制室值班人员、保安人员等专兼职消防队员组成。其组织结构如图3-2所示。图3-2 消防应急组织结构2火灾事故应急组织机构的主要职责(1)消防应急指挥部:平时指导本单位灭火和应急疏散的宣传教育、培训、演练;战时指挥协调各职能小组和专兼职消防队开展工作,迅速果断将火灾扑灭在初期阶段;协助、配合到达火场的公安消防队开展各项灭火救援行动;配合、协助公安消防

19、机构做好火灾事故调查工作;其他有关工作。(2)通讯联络组:负责应急指挥部与各职能小组、单位各部门和当地公安机关消防机构之间的通讯联络。(3)灭火行动组:负责利用消防器材、设施扑救火灾。(4)疏散引导组:负责引导人员正确疏散、逃生。(5)安全防护救护组:协助抢救、护送受伤人员。(6)现场警戒组:负责现场警戒,阻止无关人员进入现场;保护火灾现场,协助公安机关消防机构开展火灾调查。(7)后勤保障组:负责后勤保障等。(二)报警的基本要求本单位任何部门或人员发现火灾,要沉着冷静,立即向单位消防控制室(或消防值班室)和公安消防队报警(“119”),并耐心回答接警人员的询问。1.向 “119”报警的内容和要

20、求报警人姓名、住址、工作单位、联系电话;失火场所的准确地理位置;尽可能地说明失火现场情况,如起火时间、燃烧特征、火势大小、有无被困人员、有无重要物品、失火周围有何重要建筑、行车路线、消防车和消防队员如何方便地进入或接近火灾现场等。利用“119”电话向公安消防队报告火警后,应立即安排人员到单位附近主要路口迎接并引导消防车快捷到达火灾现场。2.消防控制室接警处置的基本要求(1)当消防控制室值班人员接到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发出的火灾报警信号时,要使用单位内部电话或无线对讲系统立即通知巡查人员或报警区域的楼层值班、工作人员迅速赶往现场实地查看。有视频监控设施的单位应及时通过视频监控系统查看确认。(2)查看

21、人员确认火情后,要立即使用报警按钮、楼层电话或无线对讲系统向消防控制室反馈信息;同时,按照预案要求组织引导本层人员疏散和实施灭火。(3)消防控制室接到火情确认的报告后要立即开展以下工作:启动消防广播,通知顾客不要惊慌,在单位员工的引导下迅速安全疏散;发出火警处置指令,通知专兼职消防队员向起火部位集结开展灭火救援工作;设有正压送风、排烟系统、防火卷帘、防火门和自动灭火系统等消防设施的,要立即启动;拨打“119”电话报警;报告单位值班领导等。(三)通讯联络、安全防护等有关要求通讯联络组(可由消防控制室值班人员兼负)应根据总指挥的要求,将停电、供水、车辆调配、灭火措施等指令传达到火灾现场的各行动小组

22、;及时反馈火场进展情况,保障火灾现场与外界信息畅通;同时担负寻求相邻单位支援的联络工作。安全防护组接到火警后,应携带药品和器具快速赶赴火灾现场,准备救护受伤人员,根据情况抢救和保护物资;同时,控制车辆和无关人员进入火场,并迅速组织有关人员疏散火场周围停放的车辆。 火灾扑灭后,要全面检查现场,消灭遗留火种,并派人保护好火灾现场,协助公安机关消防机构进行火灾事故调查。3、组织引导人员疏散逃生能力 组织引导人员疏散逃生能力,就是通过组织引导人员疏散逃生能力建设,督促单位进行定期的应急疏散演练,确保单位员工都能了解自己在火灾时的职责,掌握火灾时安全疏散和引导在场人员逃生的方法和技能,实现引导火场人员安

23、全疏散的目的,尽可能减少火灾中的人员伤亡,重点解决发生火灾时员工不会组织现场人员疏散逃生的问题。一、火场上主要燃烧产物的危害及其蔓延特点和规律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装饰装修已普及到了人们日常的生活之中,尤其是人员密集场所更是大量使用易燃可燃材料装修,这些材料燃烧后产生的有毒气体直接威胁在场人员的生命安全。根据实际火场的分析,建筑火灾通常具有以下特点和规律:1烟气竖向比横向蔓延速度快,上部比下部浓度高据有关实测,在建筑火灾的猛烈阶段,烟气横向扩散速度约为0.50.8m/s,在楼梯间、电梯井等竖向管井中的垂直扩散速度约为34m/s。实践观察还发现,在房间的上部往往烟气较浓,而房间的下部空气较多一些,

24、若在地面上,新鲜空气相对还要多一些。这是由于燃烧产物的温度高,在热力作用下房间的上部烟气较浓。而楼梯、电梯、垃圾道、竖向管井等竖向构筑物,会使烟气迅速向上抽拔形成“烟囱效应”。所以,在竖向逃生时不要选择普通电梯,要选择安全疏散通道逃生;在横向逃生时要猫下腰,压低身躯或匍匐沿墙角逃生。2.在着火点附近可燃物起火阶段,易形成“烟囱效应”而迅速蔓延此阶段,可燃物着火仅限于着火物周围物质的燃烧,室内温度基本无变化,烟雾量在大空间的房间内可以忽略不计。火灾于起火部位(房间)先行突破门窗,其后烟火沿走廊蔓延,遇楼梯、电梯、垃圾道、竖向管井等时,会形成“烟囱效应”,被迅速向上抽拔,蔓延至楼上各层;另一条走向

25、是通过窗口和孔洞,由建筑外部向上发展。3在起火部位周边可燃物着火阶段,易发生轰燃,使高温烟气迅速布满火场空间形成整体燃烧随着火势发展,起火部位周围空间内的温度会迅速上升。当达到一定温度时,整个空间内的可燃物表面会同时卷入燃烧而发生轰燃。发生轰燃时,尽管大火尚未及身,而身处火场的人们往往会被高温热浪灼伤,而火灾中生成的高温毒性烟气,则会在瞬间猛烈升腾,充满火场空间。4在整体燃烧阶段,易发生爆燃室内火灾的大面积整体燃烧,火焰会成旋涡状向整个空间弥漫,热量的累积增加,温度的急剧上升,室内氧气的继续减少,会使燃烧材料难以充分氧化而形成不完全燃烧,从而产生一氧化碳、氰化氢、丙烯醛、甲醛等毒性可燃气体和炭

26、粒等大量不完全燃烧产物。同时,由于火场上建筑物的玻璃往往因温差较大而破裂,以及开启门窗、砸烂玻璃逃生等,都会使大量新鲜空气涌入。此时,火场上不完全燃烧产生的可燃气体或炭粒遇新鲜空气会迅速达到燃烧浓度范围而发生爆燃,从而造成更大的人员伤亡。二、火场自救逃生的基本要领火场自救逃生的基本要领可以归纳为“八要八不要”:一要此路不通谋他路,不要只认来时一个门;二要头脑冷静想办法,不要惊慌失措无主张;三要迅速扑灭初起火,不要火已及身慌乱跑;四要湿巾捂鼻严防护,不要毫无防护慌逃生;五要团结协作互关照,不要拥挤踩踏伤他人;六要固守待援防烟气,不要盲目开门火烧身;七要巧用他物智自救,不要傻等待救慌跳楼;八要迅速

27、果断离险境,不要羞涩恋财返火场。三、组织引导人员疏散的基本要求从火灾分析情况看,造成人员密集场所人员伤亡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单位员工不会组织现场群众逃生。因此,有效组织人员安全疏散逃生是减少人员伤亡的非常重要的有效措施。所以,除了群众应当掌握正确的逃生方法外,在场的工作人员(包括在场的负责人、管理人员、保安人员、服务人员)应具备组织引导现场群众疏散逃生的能力。由于在火灾现场的人员有烟气中毒、窒息以及被热辐射、热气流烧伤的危险,所以,火灾现场的指挥者,首先应当了解火场有无被困人员及其被困地点和抢救的通道,并根据不同火灾现场的特点正确组织安全疏散。组织人员安全疏散的基本程序及要求如下:商场安全疏散的

28、组织应当按照图4-11所示的程序进行。图4-11 人员密集场所人员安全疏散的组织程序商场员工组织引导人员疏散的基本要领可以归纳为“六要六忌”:一要保持火场镇静,忌惊慌失措;二要优先引导疏散,忌不顾公众;三要及时通报火情,忌延误通报;四要指引疏散路线,忌人员拥堵;五要提示逃生方法,忌方法不当;六要劝说快速撤离,忌重返火场。(1)要保持火场镇静,忌惊慌失措员工对工作场所所在建筑物的结构及逃生路径要做到胸有成竹,要熟悉建筑物疏散通道、安全出口及楼梯方位,熟悉消防设施操作使用及自救逃生方法。面对浓烟和烈火,要保持镇静,迅速判断危险地点和安全地点,决定引导人员疏散和逃生自救的办法,尽快撤离险地。(2)要优先引导疏散,忌不顾公众公共场所发生火灾时,现场工作人员有组织、引导在场群众疏散的义务。员工要熟记建筑物内疏散通道、安全出口及楼梯方位,发生火灾时,迅速决定引导人员疏散和逃生的办法,及时引导场所内的群众疏散,严禁不顾在场群众的生命安全自行逃生。不履行组织、引导在场群众疏散的义务,造成在场群众人身伤亡的,要依法追究行政或者刑事责任。(3)要及时通报火情,忌延误通报发现火灾时,应立即呼唤,向周围员工和在场群众通报火情并报警,尽快组织、引导现场人员疏散和扑救期起火灾,切忌只顾盲目救火或擅自逃生,延误报警时间。(4)要指引疏散路线,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