烧伤植皮手术论文 烧伤医治论文_第1页
烧伤植皮手术论文 烧伤医治论文_第2页
烧伤植皮手术论文 烧伤医治论文_第3页
烧伤植皮手术论文 烧伤医治论文_第4页
烧伤植皮手术论文 烧伤医治论文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烧伤植皮手术论文烧伤医治论文大面积烧伤应用改良式微粒皮移植的研究【摘要】 目的 用改良式微粒皮同种异体皮移植方法治疗大面积深度烧伤,减少手术并发症,提高手术微粒皮的成活率,方法 大面积烧伤患者在伤后4872 h,行肢体创面切(削)痂,创面直接应用生物敷料覆盖并纱布包扎。在首次术后35 d行第二次手术,给予微粒皮移植加大张异体皮覆盖术。结果 提高了休克期切痂微粒皮移植的成活率。讨论 改良式微粒皮移植不仅缓解了大面积烧伤患者自体皮源缺乏的问题,同时还可以相对减少手术次数,避免了医疗资源的重复利用和浪费。【关键词】大面积深度烧伤; 改良;自体微粒皮;同种异体皮;移植Application Impro

2、ved extensive burns skin grafting of particles【Abstract】 Objective to use nvda particles skin allogeneic skin grafting method for the treatment of large deep burn, reducing complications, improve skins survival rate and surgical particleMethods widespread burned patients in injury after 4872 hours,

3、line limb wound callus rinpoche(cutting), wound directly applied biological dressings cover and gauze. In the first postoperative 35 days after sight second operation, give particles skin grafting increase zhang allograft skin coverage resection.Results improve the shock stage crust-excision and mic

4、ro-skin grafting survival rate. Alleviate the vast-area burned patients ZiTiPi source shortage of, also can decrease relatively operation rate, to avoid the medical recycling and waste.【Key words】large area deep burns; improvement; skin particles from the body; allogeneic skin; transplantation我院于199

5、6年开始引进自体微粒皮加大张异体皮移植术覆盖大面积深度烧伤创面,并进行了临床观察。达到了一定的临床效果。但我们同时也发现休克期切痂植自体微粒皮加大张异体皮覆盖术也在临床上出现了一些问题:单次手术耗时长,程序复杂,患者耐受差;术区渗液多,易行成血凝块,微粒皮及异体皮的存活率低。因此在此基础上着手进行改良式异体皮加自体微粒皮移植术的临床治疗。2008年11月至2010年11月,我院共收治大面积深度烧伤(50%TBSA深度以上)患者26例,其中20例采用改良式自体微粒皮加大张异体皮移植术,取得了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本组患者20例,男16例,女4例;年龄1665岁。烧

6、伤总面积为51%95%,TBSA平均(685)%,其中深度、度和度以上面积为55%83%,平均为(608)%。烧伤原因:火焰烧伤11例,热液烫伤3例,水泥烧伤2例。采用休克期四肢12次性切(削)痂大张异种皮覆盖。间隔35 d后再次手术行自体微粒皮覆盖同种异体皮移植术,四肢切(削)痂面积32%45%,平均(358)%。共计49个肢体,供皮区均为头皮,供皮区和受皮区面积之比为11215。1.2 治疗方法 伤后4872 h,患者血流动力学稳定,行肢体创面切(削)痂。在伤后使用止血带下切(削)除四肢的坏死痂皮及坏死组织,切痂层次在深筋膜浅面,至出现正常的鲜黄色脂肪颗粒。削痂致基底呈瓷白色,见创面有密集

7、细小出血点。切(削)痂后电凝止血。创面用双氧水、生理盐水、庆大盐水冲洗。抗生素纱布覆盖。之后应用大张异种皮覆盖创面固定皮缘。在首次术后35 d,患者血流动力学稳定,无明显器官功能障碍,无明显手术禁忌证,行第二次手术。分为以下几步:取皮组:术中用滚轴取皮刀或电动取皮刀取头皮,用含低浓度肾上腺素的生理盐水注射液作头皮下注射使其肿胀至苍白,量可达8001 000 ml,电动取皮刀刻度调至0.150.25 mm,电动取皮刀(滚轴刀)应随头皮的弧度变化,始终与头皮保持角度为2030,用力均匀,头皮取下后用生理盐水清洗,去除残留毛发,在庆大霉素生理盐水中浸泡。用锋利剪刀剪制成1 mm3的微粒皮(或皮浆)备

8、用。去除异种皮组:将术区异种皮小心剥除,期间去除血凝块,去除无血运组织,再次止血。用双氧水,生理盐水及庆大盐水交替冲洗创面,抗生素纱布湿敷术区。异体皮复温组:大张异体皮置于45生理盐水中快速复温,用鼓式取皮机将真皮面残存脂肪组织剔除,按创面形状式样剪裁拼接后,用万福金安液浸泡消毒20min,之后用0.1%庆大霉素,克霉唑生理盐水溶液浸泡备用。自异体皮制备组:用不锈钢制成的悬浮矩形漏盘,规格35 cm45 cm2.5 cm,盛水托盘规格为40 cm50 cm4.0 cm。将剪好的微粒皮悬浮于衬有真丝绸布的漏盘内,生理盐水淹埋,晃动后使皮粒漂浮并分布均匀,托起漏盘待水自盘底漏出,微粒皮沉落于盘面绸

9、布上,此时大多数微粒皮表皮面向上,将上方附有微粒皮的真丝绸布面贴附在制备好的异体皮真皮面,轻轻均匀的按压后揭去绸布,皮粒则黏附在异体皮上,即大多数皮粒真皮面朝上,备用。最后将真皮面黏附有自体微粒皮的大张异体皮移植于肢体切(削)痂创面,钉皮机或丝线缝合固定,间隔开孔,适度加压厚层敷纱包扎。未手术创面与术区用酒精纱布包扎隔离。2 结果本组20例患者中治愈19例,1例死于多脏器功能衰竭(mosf)、严重感染、吸入性损伤(ards)。救治成功率为95%。四肢一次性切(削)痂者14例,四肢分两次切(削)痂者6例,行改良式微粒皮加大张异体皮覆盖手术例数共26例。其中微粒皮成活率90%以上17例,80%以上

10、8例,1例因创面积血或包扎固定不当约30%植皮成活不良,经再次手术植皮而愈。术后残余创面经12次自体片状刃厚皮或“邮票”植皮或换药封闭。头皮供区愈合良好。其中2例供皮区小范围头发稀疏,1例头皮供皮区出现轻度瘢痕,其他病例头发光泽、生长密度如前,头皮无色素沉着、无瘢痕形成。3 讨论1986年积水潭医院首先采用了大张异体皮加微粒自体皮播散植皮法,将刃厚皮剪碎成微粒,用绸布漂浮法将微粒自体皮均匀粘贴在大张异体皮真皮层,移植在受皮区后缝合。我院于1996年开始引进该项技术并在临床上进行了310例的临床观察。达到了一定的临床效果。但我们同时也发现休克期切痂植自体微粒皮加大张异体皮覆盖术在临床上出现了一些问题。单次手术耗时长,程序复杂,患者耐受差;术区渗液多,易行成血凝块,微粒皮及异体皮的存活率低。因此在此基础上着手进行改良式异体皮加自体微粒皮移植术的临床研究。其理论意义在于:缩短单次手术时间。在休克期,因患者血流动力学指标不稳,耐受能力低下,手术时间越长,对身体打击显现越明显。该项技术在首次切痂时,省去了自体微粒皮的制作,以及大张异体皮的复温,消毒,和微粒皮的粘贴等过程,切痂止血清洗后直接将生物敷料覆盖术区创面。手术时间缩短近一半,有效地控制了手术时间。减少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