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探讨远端蒂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足跟区的特点 摘要: 目的探讨远端蒂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足跟区的特点。方法2002年6月2008年7月行远端蒂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足跟区皮肤软组织缺损58例,其中创面合并有足跟部空洞形成者10例,创面位于跟底行皮神经吻合13例,皮瓣面积8 cm×4 cm20 cm×15 cm,皮瓣的切取采用先显露穿支血管后游离皮瓣的方法。结果本组58例皮瓣中,46例完全存活,12例远端浅表或部分坏死,经换药、期缝合或植皮后创面愈合。经术后134个月随访,
2、皮瓣均外观较满意,感染控制且无复发,无慢性溃疡及压疮形成,行走功能好。结论远端蒂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足跟区创面具有血运丰富,成活面积大,手术简单,成功率高,可重建保护性感觉的优点,大部分足跟区皮肤软组织缺损可用该皮瓣修复。 关键词: 腓肠神经; 外科皮瓣; 足跟区; 软组织缺损; 修复 随着摩托车等交通事故的增多,足跟区损伤的病例经常遇到。足跟区损伤后皮肤软组织缺损常伴有跟腱、跟骨、关节外露,治疗比较困难。自1992年Masquelet1报告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的解剖学及临床应用以来,该皮瓣在临床得到了广泛应用24
3、。远端蒂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尤其适用于足跟区皮肤软组织缺损。自2002年6月2008年7月,作者应用远端蒂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足跟区皮肤软组织缺损58例,获得较好疗效。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56例患者,58例皮瓣,男41例,女15例;年龄370岁,其中310岁18例。摩托车轮绞伤32例,汽车车祸伤14例,压砸伤3例,打球致跟腱断裂继发跟后区皮肤软组织缺损3例,烫伤2例,耕田机及电风扇伤各1例。创面均累及足跟区,合并跟腱、跟骨或关节外露,或者合并跟底负重面不稳定性瘢痕,其中9例创面位于跟后区合并跟腱断裂、缺损,同时行腓骨短肌腱重建跟腱;10例创面合并有足
4、跟部空洞形成,行远端带筋膜皮下组织瓣的皮瓣修复,远端筋膜皮下组织瓣用于填塞空腔;13例创面位于跟底,将皮瓣远端腓肠神经与受区皮神经吻合。皮瓣旋转点在外踝尖上512 cm处;皮瓣筋膜蒂长316 cm,宽35 cm;皮瓣面积最大20 cm×15 cm,最小8 cm×4 cm。 1.2 手术方法 采用患肢在上的侧卧位,术中可根据具体需要调整体位。 受区处理:受区常规行感染坏死病灶清除术,感染严重者,放置引流管持续冲洗引流。 皮瓣设计:以术前彩超探测腓动脉最靠近创面的肌间隔皮肤穿支为旋转点,以外踝后缘与
5、跟腱外侧缘连线的中点至腘窝中点的连线为轴心线。筋膜蒂的长度为旋转点至创面近端的距离加上2 cm,宽度为35 cm;筋膜蒂上带宽约2 cm的皮桥。依创面形状和大小剪取布样,按布样大小周缘放大12 cm后描出皮瓣轮廓。如合并有空洞形成者,则根据创面空腔大小在皮瓣上方设计筋膜皮下组织瓣,并以虚线描出。 腓动脉穿支血管的暴露:先切开皮瓣筋膜蒂上皮条的后缘及蒂部下端轴心线的皮肤,真皮下带薄层脂肪组织向后锐性游离至筋膜蒂的后缘设计线;再切开筋膜蒂的后缘至深筋膜下,并沿后缘设计线的延长线切开明通道至创面;在深筋膜下从后向前游离筋膜蒂及其下方的明通道至肌间隔,并向前牵开
6、,于旋转点附近找到肌间隔皮肤穿支。对比设计的旋转点与穿支的位置,必要时将旋转点调整至穿支处,皮瓣的位置亦相应调整。同样切开游离筋膜蒂上皮条前缘的皮肤。 皮瓣的游离及转位:切开皮瓣的上缘及其上方轴心线的皮肤,真皮下带薄层脂肪向两侧锐性游离筋膜皮下组织瓣的皮肤层;然后切开筋膜皮下组织瓣的上缘,结扎切断小隐静脉,如需重建感觉,则向近端游离一定长度的腓肠内外侧皮神经,并将其带入皮瓣;切开筋膜皮下组织瓣及皮瓣的两侧,并于深筋膜下平面游离,且游离筋膜蒂至穿支处。如合并跟腱止点断裂或跟腱缺损,则以腓骨短肌腱转位重建跟腱;如创面合并有跟底空洞形成,则皮瓣远端带筋膜皮下组织瓣用来填塞空腔,控制感染;如创面位于跟
7、底,则将腓肠神经与受区皮神经吻合。皮瓣与创缘皮肤无张力缝合。 供区处理:创面宽度<45 cm可直接缝合,>5 cm者,适当缩小创面后取皮片移植覆盖。 2 结 果 58例皮瓣中,46例完全存活,12例远端浅表或部分坏死,经换药、期清创缝合或植皮后创面愈合。经术后134个月随访,皮瓣外观均较满意,感染控制且无复发,无慢性溃疡及压疮形成。行腓肠神经与受区皮神经吻合的13例皮瓣,经术后平均12个月随访,均恢复保护性痛触觉,皮瓣两点辨别觉为820 mm;行腓骨短肌腱重建跟腱9例,术后跟腱未发生再次断裂,行走功能均基本恢复正常。 典型病例: 患
8、者,男,9岁,因摩托车轮绞伤致右跟骨骨折,跟底、跟后区皮肤软组织缺损10 d入院。创面缺损面积8 cm×7 cm,有脓性分泌物。术中行感染坏死病灶清除,见跟骨后下部分缺损,行远端蒂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跟底、跟后区皮肤软组织缺损,皮瓣切取面积10 cm×9 cm,旋转点位于外踝上6.5 cm处,筋膜蒂长宽6.5 cm×4 cm,且行腓肠中间皮神经与足背内侧皮神经吻合,供区适当缩小创面后,全厚皮片植皮覆盖。术后皮瓣及供区植皮完全成活。术后3个月随访,皮瓣外观较满意,感染无复发,无溃疡,
9、足底无压疮,皮瓣恢复保护性痛触觉,两点辨别觉为15 mm(图1)。 图1a 受区感染病灶清除后皮瓣设计 图1b 皮瓣的切取及转位 图1c 术后3个月随访 3 讨 论 3.1 足跟区的解剖学特点 足跟底区是足负重最重要的区域。足跟底皮肤软组织结构与身体其他部分相比具有特殊性:具有厚的角质层,皮肤与跟骨之间有韧带相连,皮下脂肪层较厚,有较多致密的纤维间隔。因此足跟底皮肤具有耐磨、耐压、耐缓冲振荡和负重行走的功能5,6。故对足底部皮肤软组织缺损的修复应尽可能满足以下要求:(1)要有足够的厚度,抗磨耐压,还必须有感觉,如若使用无感觉的皮瓣关闭创面,则易出现溃疡,有被磨破、烫伤、冻伤的可能,而且由于无感觉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届沂源县三上数学期末质量检测试题含解析
- 水利水电工程毕业生就业方向分析试题及答案
- 规划设计中正确的生活方式
- 燃气中毒的急救
- 礼仪课程设计案例分享
- 公共关系学公共政策试题及答案
- 2025年经济法复习及考题情报
- 隧道堵漏安全培训课件
- 临床横纹肌溶解症发病机制治疗护理措施诊断及健康教育急救护理
- 眼科病人护理概述
- 革命英雄-江姐人物介绍
- 银行招牌施工方案
- 《全的针灸方法》课件
- 涉气施工应急预案
- 危险化学品安全技术全书第三版说明
- 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入会申请表(2013狗狗制)
- 施工总承包管理方案与措施
- 杆塔组立的全过程
- 急诊专科护士进修总结培训课件
- 绿色上网文明上网课件
- 交通事故行政复议申请书范本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