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木材加工企业木粉尘燃爆成因剖析及其防控*周曦禾周捍东丁涛吴成彬郭东升摘要:介绍了木质粉尘燃爆的必要条件和充分条件,讨论了木质粉尘燃爆的浓度下限、点火温度和主要诱发源相应所需的有效点火能量。以木材加工企业实际发生的粉尘燃爆典型事故为案例,剖析了其产生的原因,系统地分析了木粉尘燃爆的防控部位,介绍了粉尘燃爆的防控技术与措施、燃爆危害的控制。关键词:木粉尘燃爆; 燃爆条件; 诱发因子; 防控技术; 危害控制中图分类号:TS6;X9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1-5299 (2015 11-0049-04Analysis of Causes of Wood Dust Explosion i
2、n Wood Processing Enterprises andIts Prevention MeasuresZHOU Xi-he1 ZHOU Han-dong1 DING Tao1 WU Cheng-bin2 GUO Dong-sheng3(1. Nanjing Forestry University, College of Materials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Nanjing 210037, China2. Nanjing Mingling Wood Industry Co., Ltd., Nanjing 211113, China3. Beijing R
3、iverLand and S & T Co., Ltd., Beijing 101100, ChinaAbstract:The necessary and sufficient conditions for wood dust explosion are introduced in this paper. The lower explosive concentration limits of the dust cloud, and ignition temperature induced the dust to explosion, and required sufficient ig
4、nition energy related to some induce factors of the explosion are discussed. By taking several typical wood dust explosion accidents occurred in wood processing enterprises in China as examples, the causes and their induced factors are analyzed. To prevent the dust from explosion and reduce its dama
5、ge, some technique, and measures of management are suggested.Key words: Wood dust explosion; Explosion condition; Induced factor; Prevention measures; Damage control我国木材加工企业每年发生粉尘燃爆事件数十起,甚至近百十起1。随着和谐社会建设、安全发展理念和法制社会建设进程的推进,粉尘燃爆对安全生产的影响已受到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木粉尘燃爆的诱因各不相同,但却是行业的共性问题。为此,笔者就木粉尘燃爆的条件、案例分析及其防控措施作一介
6、绍,以期推动行业安全生产。1木粉尘燃爆条件粉尘燃爆只发生于悬浮在空气中的粉尘 (以下简称粉尘云 到达一定浓度,且有外界因素诱发的条件下。静止堆积于料仓中或沉积于固体壁面的粉尘是不具备粉尘燃爆条件的。木质粉尘的燃爆属于诱发式燃爆,其燃爆的条件是:1 粉尘云的浓度达到其相应的燃爆浓度;2 存在着引起燃爆的诱因,且有足够的诱发能量;3 燃爆环境中具有一定的助燃剂 (如氧气 浓度。即当室内局部空间或容器空间中悬浮粉尘的浓度达到一定的范围时,在足以引起燃爆的外界诱发因素作用下,就会发生粉尘燃烧爆炸现象。对于不同的粉尘,其燃爆的粉尘浓度有个极限范围,即最低浓度 (称为爆炸下限浓度LEL与最高浓度 (称为爆
7、炸上限UEL ,即使存在可引起燃爆的诱发因子,若实际的粉尘浓度低于爆炸下限或高于爆炸上限,也不会诱发粉尘燃爆。1.1必要条件木粉尘的浓度是其燃爆的必要条件。木材碎料是*资助项目:江苏省企业研究生工作站资助课题;江苏省林业资源高效利用协同创新中心项目周曦禾,博士研究生,南京林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周捍东(通讯作者,单位同第一作者,hdzhou收稿日期:2015-05-20一个非均匀的颗粒离散系统,由粒径大小不一颗粒体混合而成。在生产实际中,能悬浮的粉尘因不同的工段工艺操作条件、不同的碎料含水率等而有较大的差异。木材锯屑的爆炸下限为65.0g/m32,轻质木材的刨花的爆炸下限为35.0g/m33
8、,木纤维粉尘的爆炸下限为25.0 g/m34,砂光木粉的爆炸下限30.240.0g/m32, 4。当局部空间的粉尘到达相应粉尘的燃爆浓度下限时,就具备了可发生燃爆的必要条件。1.2充分条件粉尘燃爆诱因的存在且具有足够的诱发能量是其发生粉尘燃爆的充分条件。以往因缺乏对粉尘燃爆的认识和重视,因此粉尘燃爆现象多表现为偶然的突发性事件。就其诱因主要有明火、炽热颗粒物或表面、聚集热、热射线、机械摩擦 (如砂削 与碰撞产生的火花、电气或静电放电产生的火花等。可燃粉尘的点燃温度与最小点火能是反映具有足够诱发能量的重要指标。由于粉尘的化学活性、燃爆的灵敏性与粉尘颗粒的挥发分含量及其析出速度等有关,且受粉尘材质
9、、颗粒大小等影响,因此,相应的着火温度与最小点火能有着较大的差别。据文献介绍,有机粉尘燃爆所需的最小点火能一般在550mJ 范围5,可燃气的最小点火能为0.010.1mJ6。锯屑、砂光木粉、干纤维类碎料的粉尘云的着火温度一般在3807751-3,对应的最小点火能在4.220.0mJ1, 6, 7。人体或固体表面静电放电火花的点火源能量为10 30mJ8。火焰或热表面的有效点火能约为10 000J,轴承过热的点火能量约为100J,摩擦火花的点火源能量为10J9。故粉尘浓度在其爆炸极限范围内,当燃爆诱发源的有效点火能到达粉尘燃爆所需的最小点火能时,必然引发粉尘燃爆。2木粉尘燃爆案例分析以下就发生在
10、木材加工企业的几起典型事故的成因进行剖析,以期为在生产实践中避免同类事故的发生提供可借鉴的宝贵经验。2.1砂削、撞击火花上世纪90年代,上海某人造板制造企业胶合板砂光工段除尘系统发生过粉尘爆炸事故。爆炸的起因是砂削的砂带与胶合板板中残留的铁质杂物摩擦产生火花所引起。爆炸回火造成操作工烧伤,砂光机严重损坏,除尘器解体,砖混结构的粉尘房倒塌。在纤维板生产线中,运输木碎料的刮板运输机或斗式提升机也曾发生粉尘燃爆。在运输机装料的过程中,因脱落、掺杂在木材碎料中的螺栓、螺母等与运输机壳体、料斗或刮板碰撞产生火花,从而诱发了装料或卸料处的扬尘发生燃爆。2.2静电放电火花苏南某家具企业的除尘系统发生爆炸事故
11、,其原因是由静电放电火花而诱发的。该企业除尘系统中,连接机床吸尘罩和吸尘管道都采用塑料软管,且长度较长。高速流动的气流携带着干燥的木屑在流经塑料软管时产生静电电荷,并聚集在软管上。因塑料软管的导电性能极差,集聚的大量静电电荷放电,最终诱发粉尘燃爆。一些人造板企业的砂光机上砂架的吸尘接口与吸尘管道的连接处采用塑料软管或橡胶管,也曾因静电集聚而产生放电诱发粉尘燃爆,这类事故也多发生在空气较为干燥、木碎料含水率较低的场合。东北某纤维板制造企业曾发生了因袋式除尘器滤料静电放电产生火花,引燃了纤维板砂光工段所产生的木纤维粉尘,初始爆炸发生在除尘系统的收尘仓,继而引起除尘管道和生产车间内粉尘的二次爆炸,最
12、终引发生产车间和库房的火灾。2.3炽热颗粒物华东、华南等地的实木地板加工、家具制造企业的除尘系统也曾发生多起粉尘爆炸。其原因是纵向剖料多锯片圆锯机在锯解硬质木材时,因锯齿结构与尺寸欠佳、锯片适张度问题、进给速度太大或锯齿变钝等,导致锯片夹锯、锯路表面局部因非正常摩擦发热,碳化或燃烧锯屑颗粒随吸尘气流进入吸尘管路,从而导致粉尘燃爆。2.4聚集热上世纪90年代,湖南某人造板企业纤维板砂光除尘工段发生粉尘爆炸,其燃爆是由聚集热量诱发引起的。该企业的砂光除尘以旋风分离器为一级除尘、袋式除尘器为二级除尘。因两级除尘最终仍然不能达到除尘效果,企业在两级除尘基础上,在砂光除尘系统上又串联了1台所谓的“三级”
13、除尘,以提高除尘效果。由于在原来二级除尘系统增加了1台袋式除尘器,使得原除尘系统的气流阻力增加约30%。受到管道阻力增加的影响,叶轮离心式风机的风量大为降低,一方面吸尘管道内粉尘的混合浓度增大为219.6g/m3,另一方面管道内实际的风量不足以及时带走因砂光而产生的摩擦热,炽热的粉粒与气流造成除尘器滤袋燃烧,引爆除尘器内的粉尘,并在管道系统内形成了二次燃爆。3木粉尘燃爆防控技术与管理措施3.1重点防控部位木材加工企业粉尘燃爆的重点防控部位主要是吸尘管道、粉尘运输系统、除尘器、料仓、热压机粉尘散发处、运输机装卸料扬尘处、车间墙体与屋架和机床表面粉尘沉积处。3.2防控技术防控粉尘燃爆的技术措施包括
14、防爆和降低粉尘燃爆意外事故的危害程度,主要有以下措施。3.2.1 防爆技术措施1 防止静电火花产生。针对软管静电电荷,吸尘系统的管路中尽可能不采用软管,如确实需要,应采用有金属骨架的防静电橡胶软管或经气密处理的帆布作为管段的柔性连接。袋式除尘器应选用防静电导电性滤料、防爆电磁阀。为防止人体皮肤与衣服之间、衣服与衣服之间摩擦产生的静电,涉及粉尘爆炸危险作业场所或区域的员工禁止穿着化纤类易产生静电的工装,必须按照GB 155772007粉尘防爆安全规程和GB/T 116512008个体防护装备选用规范 的规定,穿着防静电工装。2静电电荷的有效释放。粉尘爆炸危险作业场所的所有金属设备、装置外壳、金属
15、管道、支架、构件、部件等,应按照GB 155772007和GB 121582006防止静电事故通用导则 的规定采取防静电接地,以利于静电电荷接地释放。对于管道、除尘器和料仓等应具有良好的静电接地性能,须符合LYT 20022011木材工业气力输送系统验收通则中3.7.4中有关静电接地的要求10:直接和间接接地的接地电阻分别小于100和10。3 防止电气、雷电等火花产生。除尘器内使用的电气应符合LYT 20022011的规定,选用防爆型电机、电磁阀等。除尘器或旋风分离器应具有良好的防雷接地性能,应符合LYT 20022011中3.5.6的规定10。4防止机械类摩擦等产生的火花。避免散碎物料中混入
16、磁性杂物,在运输机的物料流上方设置电磁除铁器或电磁辊筒等。5有效减控局部空间的粉尘浓度。在料仓落料口、刮板或斗式运输机装料与卸料处与封闭的壳体、封闭式带式运输机的壳体、热压机闭合排气、车间内局部空间等有粉尘飞扬与散发处设置局部集尘吸尘罩,以降低局部空间和无约束自由空间的粉尘浓度。对在运输机箱体或罩壳上设置局部吸尘口的位置及数量参照LYT 18062008 木材工业气力除尘 (运输 系统设计规范 的相关规定11。6除尘系统的设计、安装、验收与维护。应符合LYT 16592006人造板工业生产性粉尘控制技术规程12、GB/T 179192008粉尘爆炸危险场所用收尘器防爆导则、LYT 180620
17、08,LYT 20022011进行除尘系统的设计、安装、使用和维护。7及时清除沉积粉尘。作业场所沉积的粉尘是引发连锁爆炸、大爆炸的主要因素,美国防火协会(NFPA警告:在厂房表面积5%的区域上,粉尘积聚厚度大于8mm,就存在着重大爆炸危险13。应按照GB 155772007的规定,建立定期清扫粉尘制度,每班对作业现场及时全面规范清理。在清扫粉尘时,应采取能避免粉尘二次飞扬的清除方式,尤其是对粉尘沉积较厚的区域,应采用负压方式吸集,严禁使用压缩空气吹扫,同时应采取抑尘措施。3.2.2 减灾技术措施为降低粉尘燃爆意外事故的危害程度,可采取以下综合措施:1设置泄爆口。按照LYT 18062008中5
18、.2.2.7的规定,除尘器和主管道上应设置泄爆口,其设置的位置、数量、面积和开启静压等应符合LYT 20022011中3.7.2的规定。正确确定泄爆口爆破膜的工作压力与材质,爆破膜的工作压力应高于系统工作压力10%20%,爆破膜可选用金属箔、聚氯乙烯箔等材料。2在除尘器、粉尘料仓、吸尘管路系统中设置火花探测与灭火系统。3排除各除尘系统之间的干扰。为避免某处粉尘燃爆诱使其他系统的连锁爆炸,应尽可能避免吸尘管网之间无谓的互通互连。如若干吸尘系统共用一个中央料仓,在每个吸尘系统的除尘器卸料处必须设置自动应急卸料旁路。3.3防控管理措施1 立即开展企业的安全生产状况的自我审核评估与排查等专项工作,找准
19、存在的安全隐患和管理的盲点与弱项。在全厂区范围内,按照GB 155772007、GB/T 179192008等国家现行的有关规定14-16 ,重点围绕涉及粉尘悬浮或飞扬的场所、装置或局部空间,尤其是除尘吸尘管道系统与除尘器内混合浓度和运输机装卸载扬尘、热压机的粉尘散发处、家具木制品油漆打磨工作区域等,摸清粉尘云的浓度,找出所有引起粉尘燃爆的诱发因子,为有针对性地开展粉尘燃防爆的技术改造、监督与管理的整改做好准备。2 针对安全排查中发现的安全隐患,制定科学合理、有效的防止粉尘燃爆整改措施和技术方案,既要避免“谈爆色变”造成盲目投入,又要“防患于未然”做到安全无盲区。3迅速建立健全企业内部的组织、
20、制度、监督等安全生产体系和长效机制。明确安全生产的责任,分工明确,责任到人,层层落实。强化企业安全生产的主体责任意识,强化包括由技术、生产、管理等人员组成的企业自己的生产安全监督部门监督责任。建立有关安全生产的事故防范与应急机制。4 加强对员工的安全生产与粉尘防爆的宣传与培训。强化全员的粉尘防爆和安全生产的意识,必须对所有员工进行安全生产和粉尘防爆教育,普及粉尘防爆知识和安全法规,使员工了解本企业粉尘爆炸危险场所的危险程度和防爆措施;对粉尘爆炸危险岗位的员工应进行专门的安全技术和业务培训,并经考试合格,方准上岗。4结束语长期以来,人们对木材加工企业粉尘燃爆和危害的认识并不充分,相当多的企业还抱
21、有侥幸心理。国家明确提出安全发展的理念,也正是木材加工产业升级的重要内容之一,也确实需要认真、科学的对待,以保证我国林产加工业的可持续发展。参考文献1 周玉申. 木材加工粉尘治理技术与综合利用研究M. 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 2006.2 岑可法, 倪明江, 严建华, 等. 气固分离理论及技术M. 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 1999.3 张殿印, 张学义. 除尘工程设计手册M.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3.4 金国淼. 除尘设备设计M. 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0.5 沈思, 周乃如, 朱凤德. 袋式除尘器粉尘防爆方法研究J. 粮食与油脂, 2003(10:17-18.6 林大泽,
22、 徐天瑞. 粉尘云最小点火能的深入探讨J. 工程兵工程学院学报, 1990(1:58-62.7 任纯力, 李新光, 王福利, 等. 敏感条件对粉尘云最小点火能的影响规律分析J.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2009, 19(8:77-82.8 高岭, 周晖. 典型静电放电火花点燃能力测试研究J. 2004,24(10:33-37.9 河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16粉尘点火与爆炸EB/OL. (2012-06-242015-09-23. 9351. html.10 LYT 2002-2011 木材工业气力输送系统验收通则S. 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 2011.11 LYT 1806-2008 木材工业气力除尘(运输系统设计规范S. 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 2008.12 LYT 1659-2006 人造板工业生产性粉尘控制技术规程S. 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 2006.13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