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件柴油机零件试制能力项目玉柴机器_第1页
中小件柴油机零件试制能力项目玉柴机器_第2页
中小件柴油机零件试制能力项目玉柴机器_第3页
中小件柴油机零件试制能力项目玉柴机器_第4页
中小件柴油机零件试制能力项目玉柴机器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广西玉柴机器股份有限公司技术方案2018年咨询费费用化项目项目名称:职业病危害现状评价 编制:安全环保科 审核:范阳辉批准:蔡小红目录一、主要内容2二、项目各过程/细节的设计方案2三、公司主要工艺流程4四、项目背景目的5五、项目评价技术要求7六、建议12七、评价单位相关要求12八、检测内容及安全技术要求12九、其他要求12一、主要内容1、2018年咨询费费用化项目2、项目主要内容2.1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2.2职业病危害现状评价。3、项目完成时间2018年11月30日前二、项目各过程/细节的设计方案1、现状评价地点玉柴股份各生产车间和各辅助生产现场,包括铸造事业部、制造事业部、船电动力事业部、

2、工艺技术部、质量部、设备动能部、工程研究院(含南宁基地)。2、地理位置公司位于广西玉林市天桥西路88号,其中铸造事业部的铸一、铸二、铸三车间位于玉柴工业园坡塘工业集中区,工程研究院南宁基地位于广西南宁市西乡塘区科园东十一路9号,地理位置图见图1-1、图1-2、图1-3。图1-1 公司地理位置图 图1-2 铸造中心地理位置图图1-3 工程研究院南宁基地3、自然环境玉林市地处桂东南丘陵台地,境内山地、丘陵、谷地、台地、平原相交错,尤以丘陵台地分布较为广泛。平原盆地占全市面积17.4%,丘陵台地49.4%,山地占33%。根据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15)划分,公司所处区域地震基本烈

3、度为7度,位于地质结构相对稳定区。玉林市在北回归线以南,属于典型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气候暖热,雨量和光热充沛。厂址区域全年风玫瑰图见图2-1。玉林市气象条件如下:年平均气温 21.8最热月平均气温 33最冷月平均气温 9.7全年主导风向:北、西北全年最小频率风向:西年平均风速 1.7m/s冬季平均风速 1.9 m/s夏季平均风速 1.6 m/s年平均相对湿度 80% 图2-1 玉林市全年风向频率玫瑰图三、公司主要工艺流程1、铸造铸造工艺主要包括制芯、造型熔化、清理三个工段。砂处理的造型材料一般由原砂、粘结剂及辅助材料组成,型砂混制完毕以后,输送至造型线,制芯、加砂、起模、合箱;熔化采用中频感应电

4、炉,清理是去除铸件的毛刺、飞边,修补缺陷。1.1制芯采用冷芯盒制芯工艺。底盘芯冷芯机射制完砂芯后,由机器人取芯。底盘芯由机器人放到组芯线上。其它砂芯射制好后,人工修芯、整理、搬运到组芯线上,按照砂芯的工艺位置依次组芯。组合后的芯组由涂料机器人抓起,浸涂料,甩去多余的涂料、放到表干炉的辊道上进行烘干。采用机器人把烘好的芯组抓起,放到砂芯输送系统的托板上。采用全自动的辊道输送系统输送砂芯,并缓存部分砂芯以匹配造型线生产。1.2造型熔化组装好的砂芯由机器人从送芯辊道上抓起后直接下到型腔中,部分小砂芯则由人工下芯。采用进口自动浇注机进行浇注,浇注机上设置砂箱顶面和分型面引明火装置。中频感应熔炼电炉的配

5、料利用桥式起重机和电磁吸盘配置铁料并放入过渡料斗中,然后由料斗出口处的振动给料机加入振动输送小车,通过振动输送小车加入中频无芯感应熔炼电炉内。合格铁液由5t 叉车转运到造型线的浇注工位,供造型线使用。1.3清理铸件清理是铸造生产过程中最后一道工序。经过退火的铸件由悬链输送到了清理车间。采用轻型悬挂起重机把缸盖转运到鳞板输送机,在鳞板输送机上,人工敲掉残余浇冒口或排气针后铸件被输送到粗抛丸区。采用通过式磨削生产线对铸件进行磨削,清除披缝和毛刺。磨削完成后,铸件由辊道输送到人工精整间。人工精整后的铸件通过辊道送到粗加工区,不合格铸件则进行补救措施或者报废处理。粗加工后的铸件采用进口机械手式抛丸机进

6、行终抛丸处理。终抛后的铸件,进行检验,合格铸件则进行防锈处理后入库。2、机加工及装配机加工主要是把各种零件按照设计要求的尺寸、精度,在各种机床上进行削、铣、磨、镗、钻等加工工序。装配工艺主要有零部件清洗、部件装配、总装配、试机、喷漆、包装等。四、项目背景目的1、项目背景为贯彻落实国家有关职业卫生的法律、法规,从源头控制和消除职业病危害、防治职业病,保护劳动者健康,为劳动者创造符合国家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病接触限值和卫生要求的工作环境,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工作场所职业卫生监督管理规定等法律法规规定,职业病危害严重的用人单位,应当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每三年至少进行一

7、次职业病危害现状评价。2、 评价目的2.1贯彻落实国家有关职业卫生的法律、法规、规章和标准。2.2明确公司生产经营活动过程中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种类及其危害程度,以及职业病防护设施和职业卫生管理措施的效果等。2.3为公司职业病防治的日常管理提供科学依据。2.4为政府监管部门对公司职业卫生实施监督管理提供科学依据。3、评价依据3.1法律、法规和规章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主席令2011第52号)中华人民共和国尘肺病防治条例(国务院令1987第105号)使用有毒物品作业场所劳动保护条例(国务院令2002第352号)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国务院令2003第376号)工作场所职业

8、卫生监督管理规定(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令2012第47号)职业病危害项目申报办法(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令2012第48号)用人单位职业健康监护监督管理办法(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2012第49号)建设项目职业卫生“三同时”监督管理暂行办法(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令2012第51号)企业安全生产应急管理九条规定(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令2015第74号)用人单位职业病危害防治八条规定(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令2015第76号)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风险分类管理目录(2012)(安监总安健201273号)防暑降温措施管理办法(安监总安健201289号)职业卫生档案管理规范(安监总安健2

9、013171号)用人单位职业病危害告知与警示标识管理规范(安监总安健2014111号)用人单位职业病危害因素定期检测管理规范(安监总安健201516号)关于加强建设项目职业卫生“三同时”监督管理工作的通知(桂安监安健201335号)工业企业职工听力保护规范(卫法监发1999第620号)职业病危害因素分类目录(卫法监发200263号)职业病分类和目录(国卫疾控发201348号)3.2技术规范和标准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GBZ 1-2010)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 第1部分:化学有害因素(GBZ 2.1-2007)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 第2部分:物理因素(GBZ 2.2-2007)工

10、作场所职业病危害警示标识(GBZ 158-2003)工作场所空气中有害物质监测的采样规范(GBZ 159-2004)职业健康监护技术规范(GBZ 188-2014)个体防护装备选用规范(GB/T 11651-2008)工业企业总平面设计规范(GB 50187-2012)用人单位职业病防治指南(GBZ/T 225-2010)生产设备安全卫生设计总则(GB 5083-1999)生产过程安全卫生要求总则(GB 12801-2008)个体防护装备选用规范(GB/T 11651-2008)呼吸防护用品的选择、使用与维护(GB/T 18664-2002)呼吸防护用品-自吸过滤式防颗粒物呼吸器(GB2626

11、-2006)护听器的选择指南(GB/T23466-2009)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B 50034-2013)生产经营单位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导则(GBT29639-2013)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演练指南(AQ/T9007-2011)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工作规范(AQ/T 4269-2015)用人单位职业病危害现状评价技术导则(AQ/T 4270-2015)五、项目评价技术要求1、总体布局、生产工艺和设备布局的评价1.1总体布局的评价按照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GBZ1-2010)的相关要求,对公司总体的生产区、辅助生产区、非生产区、风向等内容进行评价。评价包含厂区总平面布置功能是否将产生不同

12、职业病危害的生产车间互相分开并在与其他车间及生活区之间设卫生防护绿化带等内容。并给出评价的依据、内容、结果以及结论。1.2生产工艺和设备布局的评价按照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GBZ1-2010)的相关要求,对公司三大工艺(铸造、机加工、装配)流程以及主要生产部门(铸造事业部、制造事业部、船电动力事业部、工艺技术部等)的设备布局进行评价。评价包含公司总的工艺以及设备布局是否将有害与无害作业区适当隔离、是否对尘毒产生源设置控制设施;生产性热源布局是否合理、是否采取通风或隔热降温措施;噪声作业场所是否采取了相应的隔音、减振控制措施等内容。并给出评价的依据、内容、结果以及结论。2、建筑卫生学、辅助用室的

13、评价2.1建筑卫生学的评价按照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GBZ1-2010)、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B50034-2013)的相关要求,对公司各部门的生产车间、辅助生产建筑进行评价。评价包含公司车间建筑自然通风和自然采光是否良好;是否应在工作场所附近设置取暖室;是否应采用符合节能标准的灯具;各类房间或者场所维持照度值是否符合规定等内容。并给出评价的依据、内容、结果以及结论。2.2辅助用室的评价按照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GBZ1-2010)的相关要求,对公司工作现场的休息室、盥洗室、食堂、更衣室、卫生间、淋浴室等辅助用室进行评价。评价包含生产车间设置的休息室是否能够满足当班作业人员需要;食堂是否与职业

14、危害因素作业场所相邻、通风是否良好;浴室是否配备冷热水;卫生间、盥洗室是否满足当班作业人员需要等内容。并给出评价的依据、内容、结果以及结论。3、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与评价3.1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技术要求通过对生产工艺、原辅材料、设备分布及工作现场等进行调查分析,根据项目职业病危害因素性质及其在生产过程中的存在状态、危害大小、作业人员的实际接触情况、挥发的难易程度等,确定公司生产过程中产生或存在的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将确定产生或存在的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分解至铸造工艺(主要指铸造事业部等)、机加工及装配工艺(主要指制造事业部、船电动力事业部、工艺技术部等)、公用工程及辅助生产设施(主要指质量部、工程

15、研究院、设备动能部等)生产单元,确定各生产单元检测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并将各生产单元产生或存在的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所可能产生的职业病对应列出。3.2、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技术要求检测项目通过对生产工艺及工作现场进行调查分析,根据项目职业病危害因素性质及其在生产过程中的存在状态、危害大小、作业人员的实际接触情况,国家是否制定其职业接触限值以及现有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检测方法,确定本次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的检测项目。3.2.2检测依据及检测要求在正常生产状态和环境下,化学有害因素按照工作场所空气中有害物质监测的采样规范(GBZ159-2004)进行采样。使用的采样仪器和空气收集器的性能和规格符合作业场所空

16、气采样仪器的技术规范(GB/T17061-1997)的规定,采样时同步进行温度、气压等气象条件测定;物理因素的检测按相应标准进行。各检测项目均在正常生产状况和工作环境下进行检测。并列出具体的检测项目依据、方法及使用仪器。3.2.3检测条件对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采样检测时,现场需满足以下要求:采样对工作场所环境条件的要求;职业病危害检测对采样的要求;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对采样的要求;各项生产设备总体处于正常运行状态,职业病防护设施正常运行。3.2.4检测点的设置按照工作场所空气中有害物质监测的采样规范(GBZ159-2004)的要求进行采样点的选择,采样点的选择遵循以下四大原则:选择有代表

17、性的工作地点,其中包括空气中有害物质浓度最高、劳动者接触时间最长的工作地点;在不影响劳动者工作的情况下,采样点尽可能靠近劳动者,空气收集器尽量接近劳动者工作时的呼吸带;根据设备的情况选定检测点,在工作地点劳动者工作时的呼吸带进行采样;采样过程中,采样点设在工作地点下风向,应尽量远离排气口和可能产生涡流的地点。噪声检测依据工作场所物理因素测量第8 部分:噪声(GBZ/T 189.8-2007)在工人作业的地点选择工作时耳部高度测定。高温检测依据工作场所物理因素测量第7 部分:高温(GBZ/T 189.7-2007)在工人作业的地点选择工作时高度1.5m(站姿)位置进行测量。检测点由检测单位布置,

18、玉柴方配合,共同商定。3.2.5检测频率按照工作场所空气中有害物质监测的采样规范(GBZ 159-2004)的相关要求进行。化学有害因素、定点粉尘的采样主要是选择有代表性的采样点,每天采集3个样品,连续采样3天;噪声和高温等物理因素选择有代表性的检测点,每天检测3次,连续检测3天;个体采样主要是选择不同岗位工种的作业人员进行跟踪式长时间采样,每天采集1个样品,连续采样3天。3.3、检测报告编制要求、报告中需盖有检测公司的“报告专用章”、“MA认证章“、骑缝章。报告最后需要有编制人、审核人、签发人手写签名。、报告中需包含有识别/采样/检测时的基本情况检测时的基本情况。即检测类别、采样时间、检测范

19、围、样品接收时间、样品检测时间等内容。3.3.3、报告中需给出每种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检测依据、方法和检测用的仪器。3.3.4、检测报告中的检测结果以检测车间为单元进行划分。3.3.5、定点粉尘类职业病危害因素报告结果中应给出判定的粉尘类别、岗位员工的接触时间(以h计)、原始的检测浓度及均值、经过计算后最终得出的时间加权平均浓度(CTWA )以及最大超限倍数(EL)。3.3.6、化学类职业病危害因素报告结果中应给岗位员工的接触时间(以h计)、原始的检测浓度及均值、经过计算后最终得出的时间加权平均浓度(CTWA )以及短时间接触最高浓度(CSTEL)。3.3.7、定点噪声职业病危害因素报告结果中应给

20、岗位员工接触的噪声类型(稳态噪声、非稳态噪声、脉冲噪声、间歇噪声)、接触时间(以h计)、原始的测量值、经过计算后最终得出的8h等效声级。3.3.8、高温职业病危害因素报告结果中应给原始测量的湿球温度、黑球温度、干球温度以及计算得出的WBGT指数;岗位员工的接触时间率以及体力劳动强度等级。3.3.9、紫外辐射职业病危害因素报告结果中应给原始的眼部、面部、肢体的原始测量值以及计算得出的8h等效辐射强度。3.3.10、若岗位中未检测出相应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应在检测结果中标明“未检出”。3.3.11、其他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结果报告按照相关规范进行编制。3.3.12、报告最后给出所检测总项目的合格率、各

21、危害因素的合格率以及各部门的合格率。3.3.13、对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结果进行分析,对超标点给出原因分析。4、职业病防护设施与应急救援设施评价4.1职业病防护设施评价4.1.1评价分为铸造防护设施评价单元、机加工及装配防护设施评价单元、公用工程及辅助生产防护设施评价单元三个评价单元进行。铸造防护设施评价单元粉尘防护措施有效性评价:主要针对砂处理工序、造型工序、熔化工序、清理工序设置的集中除尘系统以及粉尘作业环境工作人员佩戴的防尘口罩等进行评价。化学有害物质防护措施有效性评价:主要包括对制芯工序的废气净化装置、车间的送排风系统、铸件补焊的排风系统以及化学有害物质作业环境工作人员佩戴的防毒面具等进

22、行评价。噪声防护措施有效性评价:主要包括对通风设备的控制装置、高噪声设备设置的隔音室、减少振动噪声的措施以及噪声作业环境工作人员佩戴的耳塞等进行评价。4.1.2.4高温防护措施有效性评价:主要包括对表干炉排风系统、浇注控制室全面排风系统、车间熔化屋面排风装置以及高温作业环境工作人员佩戴的耳罩等进行评价。4.1.3机加工及装配防护设施评价单元粉尘防护措施有效性评价:主要包括对机加工工段产生的金属粉尘除尘装置以及粉尘作业环境工作人员佩戴的防尘口罩等进行评价。化学有害物质防护措施有效性评价:主要包括对喷漆房、调漆房的尾气处理净化通风装置、试机工段试机尾气排气设施、机加工工段油雾处理器以及化学有害物质

23、作业环境工作人员佩戴的防毒面具等进行评价。噪声防护措施有效性评价:主要包括对发动机试验间隔音系统、减少振动噪声的措施以及噪声作业环境工作人员佩戴的耳塞等进行评价。高温防护措施有效性评价:主要包括对生产车间自然通风系统、车间集中送风系统等进行评价。公用工程及辅助生产防护设施评价单元4.1.4.1粉尘防护措施有效性评价:主要包括对质量部切割设备除尘设施、设备动能部维修电焊除尘器等进行评价。4.1.4.2化学有害物质防护措施有效性评价:主要包括对化工仓排风设施、污水站药品存放区通风情况、质量部清洁度检验抽排风系统等进行评价。4.1.4.3噪声防护措施有效性评价:主要包括对设备动能部空压机隔音设施、除

24、尘设施消音房、工程研究院试验台架消声装置等进行评价。4.2应急救援设施评价主要针对公司设置的消防报警救援设施、除静电装置、逃生装备以及急救药品等进行评价。5、职业健康监护与个人防护用品评价5.1职业健康监护评价职业健康监护管理评价:主要包括对职业健康监护制度规定的内容是否完善、职业健康监护档案是否完善等进行评价。职业健康检查评价:主要包括对委托检查医疗机构是否符合要求、上岗前/在岗时/离岗时职业健康体检项目是否完整、对职业健康体检结果以及处理是否合理、对职业禁忌症人员处置情况等进行评价。5.2个体防护用品的评价个体防护用品符合情况评价:主要包括是否为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员工配备相应的防护用品、配备的劳动防护用品是否符合国家相关标准、公司是否对防护用品使用和维护进行培训、公司是否建立防护用品管理制度等进行评价。5.2.2个体防护用品有效性评价:主要包括公司配备的主要防护用品(防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