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头32万吨离子膜烧碱检测方案_第1页
包头32万吨离子膜烧碱检测方案_第2页
包头32万吨离子膜烧碱检测方案_第3页
包头32万吨离子膜烧碱检测方案_第4页
包头32万吨离子膜烧碱检测方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内蒙古包头东方希望32万吨/年离子膜烧碱项目无损检测方案编制:审核:批准:2012年11月16日一、 主题内容: 本方案规定了内蒙古包头东方希望32万吨/年离子膜烧碱项目管道,压力容器以及非标设备无损检测的基本要求。1.1 本方案编制依据:«压力管道安全技术监察规程»SH3501-2002«石油化工剧毒、可燃介质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35-97«工业金属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JB/T4730-2005«承压设备无损检测»«射线检测工艺规程»«渗透检测工艺规程»1

2、.2 工程概况:该工程位于内蒙古包头市昆区东方希望铝业工业园内,属于东方PVC配套设施。包括各种管道,管径分别为32×4.5、45×5、89×5.5、108×4.5、159×5、219×6、273×7、325×7、377×8、426×10、630×14等, 检查比例有5%、10%抽查和100%。另外现场压力容器和非标制作较多,抽查比例10%、20%、50%、100%不等。现场材质有20#、316L、Q235B、Ti等。检测项目及数量本工程所有压力管道均采用射线检测,射线检测标准为JB/

3、T4730-2005«承压设备无损检测»,合格级别为/级。现场管道大部分属于抽查,比例多为5%、20%,只有Ti材质压力管道100%检测。我公司所检测的储罐全是常压设备,环焊缝和纵焊缝均为抽检。另外,在储罐制作方面要求对底板“丁”字缝进行各边200mm的渗透检测,另外对底板与第一带板之间的角焊缝进行100%的渗透检测,合格级别I级。现场安全管理3.1 项目经理和责任工程师要高度重视检测现场的安全工作,要以身作则,学习贯彻各项安全规章制度;在进入现场前,必须对现场检测人员进行安全教育,向检测人员详细介绍现场情况,使检测人员检测前做到心中有数,然后按照部署,有步骤地进入检测现场

4、。3.2 检测人员必须严格遵守各项安全操作规程,进入现场前,必须穿戴好安全帽、安全鞋等防护用品,不准喝酒,不准打闹,做到安全检测。3.3 注意用电安全。3.4 高空作业时必须佩带安全带才能进行检测工作。3.5在容器内做渗透检测时,设置专人监护,注意容器内的通风。二、 射线安全管理规定4.1 从事射线检测人员必须经过防护培训,并取得卫生防疫部门颁发的放射工作人员证,操作前应佩带好个人计量牌。4.2 注意用电安全。4.3 射线检测前,必须先与甲方取得联系办理许可证,通知射线探伤时间和作业范围。4.4 每次检测前,必须划定警戒区域,悬挂警告标志(夜间挂红灯、出入路口设置明显的警戒标志)。4.5 确认

5、警戒区内无其他人员后才可开机作业。4.6 操作人员应尽量利用现场建筑物屏蔽射线,使所受的辐射剂量尽可能达到最小。三、 射线检测专用工艺5.1 本射线检测专用工艺规程适用于:钛制和钢制管道及压力容器对接焊缝射线检测。5.2 设备和器材选择XXG-2505、XXG-2005等定向X光机。选用AGFA-C7胶片,采用前后屏0.1mm厚铅箔增感屏,通常用磁性黑塑暗袋,配备橡皮筋,胶纸带,铅字,透度计等,至少配备射线监测用的报警器贰台。5.3 人员要求5.3.1检测人员必须经技术培训,按特种设备无损检测人员资格考核规则取得与其工作相适应的合格人员,方可参加检测工作。5.3.2操作人员必须经防护培训,并取

6、得卫生防疫部门颁发的放射工作人员证。5.3.3评片人员的矫正视力不得低于1.0,并要求距离400mm能读出高为0.5mm,间隔为0.5mm的一组印刷字母。5.4 受检表面要求及检测时机5.4.1检测人员接到检测委托后,确认表面质量合格,方可进行RT拍片检测。5.4.2检测人员应对焊接工艺有所了解,并对焊缝表面进行宏观检查,对表面不规则状态在底片成像后掩盖焊缝缺陷或相混肴时,应做修整后方可进行RT拍片。5.5 射线照相质量等级5.5.1射线照相质量为AB级。5.5.2像质指数要求见工艺卡。5.6 底片标记及像质剂摆放在焊缝上部放管线号(设备号)、管口号(焊缝编号)、焊工号、下部放检测厚度、透照日

7、期、片号。透度计选用JB4730-05型透度计,垂直并横跨焊缝,置于射线源一侧的工件表面上被检焊缝区一端,细丝朝外侧,焊缝边加放槽型透度计。周向曝光时每隔120度放置一枚像质计。5.7 透照参数的确定5.7.1 焦距为700mm的情况下曝光量不低于15mAn.min。视具体情况根据平方反比定律确定焦距和曝光量。5.7.2 具体操作参数见工艺卡。5.8 透照方式详见工艺卡。 5.9 装片5.9.1所用胶片应按批量随意抽取三张未曝光胶片,进行正常暗室处理以检查底片雾度及有无其他影象,确定胶片是否合格。5.9.2所用的铅箔增感屏必须逐张检查,不得使用有划痕及不清洁的增感屏。5.9.3检查并确定所使用

8、的暗袋无漏光、平坦、清洁。5.9.4载片、装片必须清洁并戴细绒手套,胶片不得折迭、弯曲并离红灯不得太近,远离药液等杂物。5.9.5按工作量裁装胶片,剩余胶片应在包装盒表面注明剩余数量裁片日期。5.10 胶片暗室处理 使用利维那胶片配套显影液、定影液。5.11 评片条件5.11.1评片应在评片室内进行,室内光线应暗淡,室内照明不得在底片表面产生反射。5.11.2观片灯最大亮度不小于100000cd/cm2,底片黑度小于或等于2.5时透过底片的亮度不小于30cd/cm2,并配有不同大小遮光板。5.12 底片质量经暗室处理后,底片上标记应齐全、无误,底片黑度应在2.0-4.0之间。有效评定区内不得有

9、影响缺陷评定的划痕、静电感光、漏光、水迹、脱膜等。5.13 底片的评定与审核5.13.1底片的评定工作,必须由持RT级或级资格人员承担,分别进行焊接接头质量级别的初评、复评后经审核签发完整的射线探伤报告。5.13.2底片应按合同约定的标准,相关质量要求进行评定。5.13.3底片评定前应将检测的有关记录、拍片部位图等交评片人员。5.13.4底片评定中评片人员发现有异议或疑难的底片,应及时向有关人员了解情况,必要时可进行复验检查。5.13.5审核人员对缺陷性质定性、级别应逐张进行复合,确认无误后应检查报告项目填写是否规范。5.14 检测报告5.14.1报告包括:总体报告、单张底片评定结果、拍片位置

10、及布片示意图,在必要时应附返修通知单。5.14.2 报告要认真填写,字迹清楚,不得涂改,表格中不得有空项。5.14.3 报告在初评和复评栏中本人必须签字,不得代签或盖章。5.14.4报告一式三份。加盖公章后,二份交委托人或委托单位,一份自存,待工程结束后和底片交资料室存档,存档期限不少于7年。射线照相透照次数及一次有效长度:计算公式Ir192源X射线机=arcCos1+(K*K-1)*T/Do/K=arcCos1+(K*K-1)*T/Do/K=2=+K=1.2K=1.1N=180/=90/=arcSinDo/(2F-Do)*SinL3=*Do/NF=Do+L1 (L1取210mm)N=180/

11、=180/(+)L3=*Do/N一次有效长度大于255mm时透照次数增加六、渗透检测专用工艺6.1 本检测专用工艺规程适用于:储罐底板丁字焊缝以及底板与第一带板角焊缝。6.2 人员要求6.2.1检测人员必须经技术培训,按锅炉压力容器无损检测人员资格考核规则取得渗透检测证书。级人员只能从事现场操作,对缺陷进行评判的人员必须持有、级渗透检测证书。6.2.2检测人员矫正视力不得低于1.0。6.2.3检测人员不得有色盲、色弱。6.3 检测材料及准备6.3.1检测材料:DPT-5型渗透材料。6.3.2受检焊缝表面进行打磨,露出金属光泽。6.3.3检测人员应了解被检工件的材质和焊接工艺等。6.3.4使用经

12、过鉴定合格的成套探伤剂。6.4 检测操作6.4.1预清洗:在喷涂渗透液前,用干净棉布浸湿清洗液将工件表面被检部位擦洗干净。清洗后,检测面上遗留的溶剂、水等必须干燥,且应保证在施加渗透剂前不被污染。6.4.2施加渗透剂6.4.2.1渗透剂施加方法 施加渗透剂方法为喷涂法,保证被检部位完全被渗透剂覆盖,并在整个渗透时间内保持润湿状态。6.4.2.2渗透时间及温度 在10-50的温度条件下,渗透剂的渗透时间一般不得少于10min,当温度条件不能满足上述条件时,应使用铝合金对比试块进行对比试验来确定渗透时间。6.4.3清洗多余的渗透剂6.4.3.1在清洗工件被检表面多余的渗透剂时,应注意防止过度清洗而

13、使检测质量下降,同时也应注意防止清洗不足而造成对缺陷显示识别困难。6.4.3.2溶剂去除型渗透剂用清洗剂清洗。除特别难以清洗的地方外,一般应先用干净的棉布或纸进行擦洗,直至将被检表面上多余的渗透剂全部紧净。但须注意,不得反复擦拭,不得用清洗剂直接在被检表面上冲洗。6.4.4干燥处理6.4.4.1施加快干式显像剂之前,检测面须经干燥处理。进行自然干燥。6.4.4.2干燥时间一般为5-10min。6.4.5施加显像剂6.4.5.1使用快干式显像剂时,经干燥处理后,再将显像剂喷洒到被检面上,然后应进行自然干燥或用低温空气吹干。6.4.5.2显像剂在使用前应充分搅拌均匀,显像剂施加应薄而均匀,不可在同

14、一地点反复多次施加。6.4.5.3喷施显像剂时,喷嘴离被检表面距离为300-400mm,喷洒方向与被检面夹角为300-400。6.4.5.4禁止在被检表面上倾倒快干式显像剂,以免冲洗掉缺陷内的渗透剂。6.4.5.5显像时间一般不应少于7min。6.4.6观察6.4.6.1观察显示缺陷应在显像剂施加后7-30min内进行。如显示迹痕的大小不发生变化,也可超过上述时间。6.4.6.2着色渗透检测时,必须确定迹痕是真缺陷还是假缺陷。必要时应用5-10被放大镜进行观察或复验。6.4.6.3着色渗透检测时,观察应在被检表面可见光照度大于500lx的条件下进行。6.4.7复验6.7.1当出现下列情况之一时

15、,应进行复验:6.7.1.1检测结束时,用灵敏度试片验证灵敏度不符合要求;6.7.1.2发现检测过程中操作有误;6.7.1.3供需双方有争议或认为有其他需要时;6.7.1.4经返修后的部位。6.4.7.2当决定进行复验时,必须对被检表面进行彻底清洗,以去除前次检测时所留下的痕迹。当确认清洗干净后,按7.4条的规定进行复验。6.4.8后处理 检测结束后,为防止残留的显像剂腐蚀被检工件表面或影响其使用,应清除残余显像剂。清除方法可用刷洗、水洗、棉布擦除等方法。6.5缺陷显示迹痕分类6.5.1除确认显示迹痕是由于外界因素或操作不当的之外,其他任何大于或等于0.5mm的显示迹痕均应作为缺陷显示迹痕处理。6.5.2长度与宽度之比大于3的缺陷显示迹痕,按线性缺陷处理;长度与宽度之比小于等于3的缺陷显示迹痕,按圆形缺陷处理。6.5.3缺陷显示迹痕长轴方向与工件轴线或母线的夹角大于或等于300时,按横向缺陷处理,其它按纵向缺陷处理。6.5.4两条或两条以上缺陷显示迹痕在同一直线上间距小于或等于2mm时,按一条缺陷处理,其长度为显示迹痕长度之和加间距。6.6缺陷等级评定6.6.1下列缺陷不允许存在:任何白点和裂纹。6.6.2缺陷显示累积长度的等级评定按下表进行。等级线性缺陷迹痕圆形缺陷迹痕(评定框尺寸为35mm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