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CPU综合设计计算机组成原理课程设计_第1页
位CPU综合设计计算机组成原理课程设计_第2页
位CPU综合设计计算机组成原理课程设计_第3页
位CPU综合设计计算机组成原理课程设计_第4页
位CPU综合设计计算机组成原理课程设计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西安科技大学高新学院计算机组成原理课程设计题 目 16位CPU综合设计 专业及班级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06级 组 长 卢燕妮 成 员 赵雯、徐静蕾、刘佳、王大伟 、焦彤 指 导教 师 温乃宁 日 期 2009年1月 目 录1 教学目的、任务与实验设备11.1 学习目的11.2 学习任务12 CPU指令系统的设计12.1 指令格式12.2 寻址方式22.3 指令类型33 运算器的设计53.1 SN74181概述63.2 ALU的组成74 数据通路结构的建立84.1 部件设置84.2 总线与数据通路结构94.3 各类信息的传送路径94.4 微命令的设置115 组合逻辑控制器的设计125.1 功能描述

2、和结构125.2 输入和输出端口定义125.3 指令译码器135.4 时序发生器165.5 编码器175.6 微操作信号发生器186 下载调试和验证196.1 实验接线196.2 连接实验线路,仔细查线无误后接通电源。206.3 写微程序和程序206.4 运行程序227 设计总结及体会238 参考文献231 教学目的、任务与实验设备1.1 学习目的从计算机的基本概念、基本组成及基本功能着手,对计算机的各个基本组成部件及控制单元的工作原理进行学习,掌握有关软、硬件的基本知识,尤其是各基本组成部件有机连接构成整机系统的方法,为培养自身对计算机系统的分析、设计、开发和使用能力打下基础。通过本门课程的

3、学习,能在自己的脑中建立计算机的整机概念。1.2 学习任务掌握数字化信息编码及运算方法,运算器的逻辑构成;熟悉半导体存储器、磁表面存储器基本原理,掌握存储体系构成;掌握寻址和指令系统;熟悉中央处理器组成、时序控制方法,掌握控制器设计技术;熟悉系统总线和I/O系统。 设计根据课程设计要求,分别建立CPU的指令系统,利用运算器设计实验结果,设计组合逻辑控制器,设计数据通路结果框图等。 调试把设计结果下载到实验版上,通过执行指令对设计进行验证 实验设备 PC机一台 DVCC试验箱 各种实验多需要的跳线,连接线等2 CPU指令系统的设计2.1 指令格式模型机采用定长的指令格式,每条 指令16位字长,占

4、据一个存储单元。由于指令字长有限,采用寄存器寻址,即指令格式给出寄存器号,根据不同的寻址方式形成相应的地址。模型机的指令格式有三类:(1) 双操作数值令格式15 12 11 9 8 6 5 3 2 0 操作码寄存器号寻址方式寄存器号寻址方式 目的寄存器 源寄存器四位操作码可以表示16种操作。(2) 单操作指令格式15 12 11 6 5 3 2 0操作码(可扩展)寄存器号寻址方式 目的(3) 转移指令格式 15 12 11 9 8 6 5 4 3 2 1 0操作码寄存器号寻址方式NZVC 转移地址 转移条件2.2 寻址方式模型机的特点是指令中直接给出寄存器编号,供CPU访问。可编程的寄存器包括

5、寄存器R0 R3,堆栈指针SP,程序计数器PC,程序状态字PSW,针对同一种寻址防护四编码,指定不同的寄存器,派生出多种不同的寻址方式。模型机的常用的寻址方式:表1 类型编号寻址方式助记符可指定的寄存器定义0型(000)寄存器寻址RR0 R3,SP,PC,PSW寄存器的内容为操作数1型(001)寄存器间址(R)R0 R3寄存器的内容为操作数地址2型(010)自减型寄存器寻址-(R)-(SP)R0 R3寄存器内容减1后的操作数地址SP内容减1后为堆栈地址3型(011)立即/自增型寄存器寻址(R)+(SP)+(PC)+R0 R3寄存器的内容为操作数的地址,访问该地址后寄存器内容加1SP内容为栈顶地

6、址,出栈后SP加1PC内容为立即数地址,取数后PC内容加14型(100)直接/间接寻址(R)+(PC)+R0 R3寄存器的内容为间接地址,访问地址后寄存器内容加1PC内容为间接地址,访问后PC内容加15型(101)变址/相对寻址X(R)X(PC)R0 R3变址寄存器内容与形式地址之和为操作数地址PC内容与位移量之和为有效地址6型(110)跳步SKP执行再下条指令 在正式编码中就可以用该表中的类型来指定相应的寻址方式。2.3 指令类型根据模型机的指令格式,操作码有4位,线设置了15种指令(其中两种指令共用一个操作码),余下的两种操作码组合可以供扩展。按操作数的多少,把模型机的指令分为双操作数指令

7、和单操作数指令两大类;按指令本身的功能,把这些指令分为传送,运算,转移等3类。模型机的指令类型如下表:表2 操作码助记符含义操作码助记符含义00000001001000110100010101100111MOVEADDSUBANDOREORCOMNEG传送加减与或异或求反求补1000100110101011110011001101INCDCSLSRJMPRSTJSR加1减1左移右移转移返回转子 传送指令MOV可以采用不同的寻址方式来预置寄存器或者存储单元,实现见存期和寄存器之间,寄存器与存储单元,各存储单元之间的信息传送,还可以实现堆栈操作POP、PUSH。 双操作数指令ADD、SUB、AND

8、、OR、EOR是带进位的加和减。其他的是逻辑运算指令,可用来实现位检测,位清除,位设置,位修正等操作。 单操作数指令有COM、NEG、INC、DC、SL、SR他们都是单操作数指令,可以实现对操作数的加1减1等操作。 程序控制指令 转移指令JMPJMP是用来实现无条件转移和条件转移的。 返回指令RSTRST指令是JMP指令的一个特例,但是RST只能采用自增性寄存器间接寻址表明转移地址,并且指定寄存器为SP,即寻址方式(SP)+,则从堆栈中取出返回地址,然后SP+1。 转子指令JSP执行JSP指令时,首先将返回地址压栈,然后按照寻址方式找到转移地址,把t它送PC中。综上,得到我们的设计指令为: L

9、DR Ri,D格式 7 4 3 2 1 00 0 0 0Ri不用D功能: RiM(D)(2) STR Ri,D格式 7 4 3 2 1 00 0 0 1Ri不 用D功能: M(D)(Ri)(3) ADD Ri,Rj格式 7 4 3 2 1 00 0 1 0RiRj功能:Ri (Ri) (Rj)(4) SUB Ri,Rj格式 7 4 3 2 1 00 0 1 1RiRj功能:Ri (Ri) (Rj)(5) AND Ri,Rj格式 7 4 3 2 1 00 1 0 0RiRj功能:Ri (Ri) (Rj)(6) OR Ri,Rj格式 7 4 3 2 1 00 1 0 1RiRj功能:Ri (Ri)

10、 (Rj)(7) MUL Ri,Rj格式 7 4 3 2 1 00 1 1 0RiRj功能:Ri (Ri)× (Rj)(8) 转移指令格式 7 4 3 2 1 00 1 1 1条件不 用D功能: 条件码 00 无条件转移 PC D01 有进位转移 PC D10 结果为0转移 PC D11 结果为负转移 PC D IN Ri,M j格式 7 4 3 2 1 01 0 0 1RiMj其中M j为设备地址,可以指定四种外围设备,当M j=01时,选中实验箱的二进制代码开关。功能: Ri (M j) OUT Ri,M j格式 7 4 3 2 1 01 0 1 0RiMj当M j=10时,选中

11、实验箱的显示灯。功能: (M j) Ri HALT(停机指令)格式 7 4 3 2 1 01 0 1 1不用不用功能:用于实现停机。3 运算器的设计运算部件是CPU内部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在此,我们暂不涉及运算器的具体设计,仅是利用以往实验所得到的结果,利用已有的芯片来完成我们需要的运算功能。在此我们借用SN74181,利用它来完成我们需要的功能。3.1 SN74181概述1、如下所示。图1 SN74181的引脚框图2.引脚功能:1)A0A3:4位二进制数A2)B0B3:4位二进制数B3)F0F3:运算结果4)S0S3:状态控制信号,控制运算类型,控制16中运算。5)M:运算

12、选择 M=1 逻辑运算;M=0 算术运算。3、SN74181功能表表3 工作方式选择S3S2S1S0逻辑运算M=1算术运算M=00000AA减10001(AB)AB减10010A+BAB减10011逻辑1全10100(A+B)A加(A+B)0101BAB加(A+B)0110(AB)A加B0111A+BA+B1000ABA加(A+B)1001ABA加B1010BAB加(A+B)1011A+BA+B1100逻辑001101ABAB加A1110ABAB加A1111AA3.2 ALU的组成通过74181可以形成相应的进位逻辑,组成相应的ALU。(1) 组间串行进位的ALU图1(2) 组间并行进位的AL

13、U图2运算器的组织如图:移位器ALU锁存器1锁存器2R0Rn+1MS0S3 图34 数据通路结构的建立综合以上的相关知识,我们知道,总体结构的设计的内容包含确定各种不见的设置以及它们之间的数据通路结构。在此基础上,就可以拟出各种信息传送路径,以及为实现这些传送所需要的命令。数据通路结构了如图:移位器 ALU选择器A选择器BR0R1R2R3CDMARMDRIRPCSPPSWR0R3C,D,SP,PCR0R3C,D,PSW,MDR 图44.1 部件设置 寄存器 可编程寄存器R0(000),R1(001),R2(010),R3(011),PSW(101),SP(100),PC(111)。它们都设置3

14、位编号,供CPU变成访问。 暂存器C,D取源操作数地址或者源操作数时,使用寄存器C,读目的操作数地址或着谜底操作数时,使用寄存器D。 指令寄存器IR为了提高取指令的速度,把指令从主存读出以后,经数据总线直接置入IR。 与主存的借口寄存器MAR,MDRCPU访问主存的地址由地址寄存器MAR提供,而MDR则用来暂存CPU与主存之间要交换的数据,其实就是一个中转效果。 运算部件 ALU部件ALU部件采用SN74181。 输入逻辑输入有两个选择器A,B,它们都有八选一功能。通用寄存器和暂存器既可以送往A,也可以送往B,但是PC和SP只能送往A,PSW和MDR只能送往B。ALU输出设置一个移位器, 输出

15、逻辑ALU输出设置一个移位器,利用对应位的连接关系实现直传,左移,右移。4.2 总线与数据通路结构 内总线单向内总线实现数据分配,寄存器在逻辑上分立。 系统总线CPU通过系统总线也外界相连,但是为了简化,让CPU直接连到总线上,不考虑信号的转换和扩展。4.3 各类信息的传送路径 指令信息的传送指令由主存读出,送人指令寄存器IR:M 数据总线 IR。 地址信息的传送地址信息包还指令地址,顺序执行的后继指令地址,转移地址和操作数地址等四类。 指令地址指令地址从PC取出,送人MAR:PC 选择器 A ALU 移位器 内总线 MAR。 顺序执行的后继指令地址现行指令地址PC + 1,得到后继指令地址:

16、PC A 移位器内总线 PC。 转移地址按寻址方式形成转移地址。并送入MAR。同样,传送路径也因寻址方式而异。如:寄存器寻址:Ri A/B ALU 移位器 内总线 PC 寄存器间址:Ri A/B ALU 移位器 内总线 MAR 地址总线 M;M 数据总线 MDR B ALU 移位器 内总线 PC。 操作数地址按寻址方式形成转移地址。并送入MAR。同样,传送路径也因寻址方式而异。如:寄存器间址:Ri A/B ALU 移位器 内总线 MAR变址:由于形式地址放在紧跟现行指令的下一存储单元中,并由PC指示,所以先访问存取出形式地址,暂存于C,在进行变址计算。取形式地址:PC A ALU 移位器 内总

17、线 MAR 地址总线 M;M 数据总线 MDR B ALU 移位器 内总线 C。做变址计算:变址寄存器 A ALU 移位器 内总线 MAR。 数据信息的传送 寄存器 寄存器Ri A/B ALU 移位器 内总线 Rj。 寄存器 主存Ri A/B ALU 移位器 内总线 MDR 数据总线 M。 主存 寄存器M 数据总线 MDR B ALU 移位器 内总线 Rj。 寄存器 外设R i A/B ALU 移位器 内总线 MDR 数据总线 I/O 外设 寄存器I/O接口 数据总线 MDR B ALU 移位器 内总线 Rj. 主存 主存主存单元的内容搬迁似乎只需要通过MDR作为中间缓冲即可,但在寻找目的单元

18、地址时有可能采取间址方式或其他更复杂的寻址方式,即需要从主存单元中读取目的地址,且将读得的目的地址经MDR传送到MAR,所以,一般需分成两个阶段实现主存各单元间的传送,先将读出数据暂存于C中,形成目的地址后再将C内容MDR写入目的单元。M(源单元) 数据总线 MDR B ALU 移位器 内总线 C; C A/B ALU 移位器 内总线 MDR 数据总线 M。 主存 外设有两种方式实现主存与外围设备间的数据传送。一种方式是由CPU执行通用传送指令,以某种寻址方式指明主存单元与外围接口寄存器的地址,从而实现主存与外围设备间的传送。这样的传送一般以MDR为中间缓冲,以便与其他传送指令的执行流程相吻合

19、。即:M 数据总线 MDRMDR 数据总线 I/O接口另一种是DMA方式,即CPU放弃系统总线,由DMA控制器控制,通过数据总线实现主存与I/O设备之间的直接传送,不动用CPU中的寄存器与暂存器。即:M 数据总线 I/O接口4.4 微命令的设置在全面分析了各类信息的传送路径之后,对指令将如何执行就有了进一步的了解,且为时序的安排与相应微命令的设置打下了基础。以上传送过程包含了两大类操作:内部数据通路操作和外部访存操作。 数据通路操作 ALU输入选择如:R0 A ALU功能选择如:微命令S3S0、M、C0。根据它们的组合选择ALU的运算功能。 移位器功能选择如:微命令DM,左移,右移 结果分配如

20、:打入脉冲CPR0、CPMAR 访存操作所需要的命令如下:EMAR、R、W、SMDR、SIR5 组合逻辑控制器的设计5.1 功能描述和结构功能描述根据现行指令、PSW、控制台命令、IO设备接口状态、中断请求、时序系统等产生所需微命令;控制整个CPU的运行。结构 指令译码器 时序发生器 编码器 微操作信号发生器 5.2 输入和输出端口定义输入RST /*复位信号CONSOL /*控制台输入(键盘);IO /*IO设备接口;PSW /*寄存器PSW;TIM_QUE /*时序系统(三级时序);IR_CODE /*指令输入(16 位);输出READ /*读存储器;WRITE /*写存储器;CPR0 /

21、*寄存器R0的打入脉冲CPR1 /*寄存器R1的打入脉冲CPR2 /*寄存器R2的打入脉冲CPR3 /*寄存器R3的打入脉冲CPC /*寄存器C的打入脉冲CPD /*寄存器D的打入脉冲CPPC /*寄存器PC的打入脉冲CPSP /*寄存器SP的打入脉冲CPMBR /*寄存器MBR的打入脉冲CPMAR /*寄存器MAR的打入脉冲CPPSW /*寄存器PSW的打入脉冲SMBR /*寄存器MBR的置入端;SIR /*寄存器R1的置入端;EMAR /*寄存器MAR的使能端;SELA3 /*选择器A的选择控制(3位)SELB3 /*选择器B的选择控制(3位)CON_ALU6 /*ALU的功能控制(6位)

22、SHIFT_REG2 /*移位器的控制(2位)左移、右移、直传(DM);5.3 指令译码器 说明由于译码后输出较多,所以按操作类型(IR15IR12),源寄存器号(IR11IR9),源寻址方式(IR8-IR6),目的寄存器号(IR5IR3),目的寻址方式(IR2IR0)分为五个译码器。 操作类型码输入:IR15,IR14,IR13,IR12输出:MOV,ADD,SUB,AND,OR,EOR,COM,NEG, INC,DEG,SL,SR,JMP_RST,JSR 功能表: 表4IR15IR14IR13IR12IR_OPER_TYPEIR15IR14IR13IR12IR_OPER_TYPE0000M

23、OV1000INC0001ADD1001DEC0010SUB1010SL0011AND1011RL0100OR1100JMP/RST0101EOR1101JSR0110COM1110sti0111NEG1110cli 源寄存器号译码 U_SREG_DECOD输入:IR11,IR10,IR9 输出:S_R0,S_R1,S_R2 ,S_R3,S_SP,S_PSW ,S_PC功能表: 表5IR(11 DOWNTO 9)IR_SREG_TYPE000S_R0001S_R1010S_R2011S_R3100S_SP101S_PSW110S_temp(未用)111S_PC 源寄存器寻址方式译码 U_SAD

24、DR_DECOD输入:IR8,IR7,IR6输出:S_ADDR_REG , S_ADDR_INDI , S_ADDR_DECR , S_ADDR_INCR , S_DOUB_INDI , S_ADDR_VARI , S_ADDR_SKP功能描述表: 表6IR(8 DOWNTO 6)IR_SREG_ ADDR000S_ADDR_REG001S_ADDR _INDI010S_ADDR _DECR011S_ADDR _INCR100S_ADDR _VARI101S_ADDR _VARI110S_ADDR _SKP111未用 目的寄存器号译码输入:IR11,IR10,IR9 输出:S_R0,S_R1,

25、S_R2 ,S_R3,S_SP,S_PSW ,S_PC功能表: 表7IR(11 DOWNTO 9)IR_SREG_TYPE000S_R0001S_R1010S_R2011S_R3100S_SP101S_PSW110S_temp(未用)111S_PC 目的寄存器寻址译码 输入:IR8,IR7,IR6 输出:S_ADDR_REG , S_ADDR_INDI , S_ADDR_DECR , S_ADDR_INCR , S_DOUB_INDI , S_ADDR_VARI , S_ADDR_SKP功能描述表: 表8IR(8 DOWNTO 6)IR_SREG_ ADDR000S_ADDR_REG001S_

26、ADDR _INDI010S_ADDR _DECR011S_ADDR _INCR100S_ADDR _VARI101S_ADDR _VARI110S_ADDR _SKP111未用5.4 时序发生器 说明: 模型机的时序系统采取三级时序(工作周期,时钟周期,工作脉冲) 工作周期 模型机设置六种工作周期状态,用六个周期状态触发器作为它们的标志。某一时期内只有其中一个周期状态触发器为1,指明CPU现在所处的工作周期状态,为该阶段的工作提供时间标志与依据。由于暂时不考虑DMA,所以只设置五个工作周期。 取指周期FT 源周期ST 目的周期DT 执行周期ET 中断周期IT不同类型指令所需的工作周期可能不同

27、。在每一工作周期结束前,判断下一个周期状态是什么,并为此准备好进入该周期的条件,如发出电位信号ST4->DT0等,到本周期结束的时刻,实现周期状态的定时切换。 时钟周期(节拍)以主存访问周期所需时间为时间周期的宽度。一个工作周期包含若干节拍,根据不同指令的需要,节拍数可变。设计一个时钟周期计数器T,从T=0开始进入一个计数循环,表示进入新的工作周期。如果本工作周期还需延长,则发T+1,计数器T将继续计数,开始新的节拍。如果本工作周期应当结束,则发命令T=0。计数器T的状态进经译码产生节拍状态,如:T0,T1,T2等。作为分步操作的时间标志。 工作脉冲模型机在每个时钟周期的末尾发一个工作脉

28、冲P,作为各种同步脉冲的来源。工作脉冲P的前沿作为打入寄存器的定时,标志一个数据通路操作的完成。P的后沿作为周期切换的定时,在次时刻对时钟周期计数器T计数、打入新的工作周期状态。 5.5 编码器 输入选择器A的控制信号的编码 输入:R0_TO_A , R1_TO_A , R2_TO_A ,R3_TO_A , C_TO_A , D_TO_A , PC_TO_A , SP_TO_A;输出:SEL_A功能描述表: 表9R0_TO_AR1_TO_AR2_TO_AR3_TO_Ac_TO_Ad_TO_Apc_TO_Asp_TO_ASEL_A100000000000100000000100100000010

29、0001000001100001000100000001001010000001011000000001111 输入选择器B的控制信号的编码输入:R0_TO_B , R1_TO_B , R2_TO_B , R3_TO_B , C_TO_B , D_TO_B , PSW_TO_B , MBR_TO_B;输出:SEL_B 功能表: 表10R0_TO_AR1_TO_AR2_TO_AR3_TO_Ac_TO_Ad_TO_Apc_TO_Asp_TO_ASEL_A1000000000001000000001001000000100001000001100001000100000001001010000001

30、011000000001111 ALU的控制信号编码 输入:A,B,A_ADD_B, A_SUB_B, A_COM,B_COM, A_ADD_1, A_SUB_1, A_NEG, A_AND_B, A_OR_B, A_EOR_B;输出:ALU_CON6S3S2S1S0 & M & C0 功能描述表: 表11R0_TO_AR1_TO_AR2_TO_AR3_TO_Ac_TO_Ad_TO_Apc_TO_Asp_TO_ASEL_A1000000000001000000001001000000100001000001100001000100000001001010000001011000

31、0000011115.6 微操作信号发生器 输入源寄存器、目的寄存器的译码和它们的寻址方式译码后的输出、指令码译码后的输出、时序信号。 输出打入各个寄存器的打入脉冲信号,对输入选择器的操作信号,指令寄存器、地址寄存器、数据缓冲寄存器的使能信号等。 实现方式每个输出都是多个输入的逻辑运算(与或非)的结果。6 下载调试和验证综合以上的设计结果,得到如下数据框图: 图5根据以上的数据通路框图设计电路连接对设计结果进行验证。6.1 实验接线a、跳线器J1J12全部拨在右边(自动工作方式);b、跳线器J16、J18、J23、J24全部拨在左边;c、跳线器J15、J19、J25全部拨在右边,跳线器J13、

32、J14拨在左边;d、跳线器J20J22、J26、J27连上短路片;e、UJ1连UJ2,JSE1连JSE2,SJ1连SJ2;f、MBUS连BUS2;g、REGBUS连BUS5;h、PCBUS连EXJ2;i、 ALUBUS连EXJ3;j、 ALUO1连BUS1;k、EXJ1连BUS3;l、 ALUO2连BUS4;m、IJ1连IJ2。6.2 连接实验线路,仔细查线无误后接通电源。6.3 写微程序和程序表12手动写微程序: 写微程序A. "编程开关"置为"写入"状态。B. "运行控制"开关置为"运行","运行方式

33、"开关置为"单步"状态。C. 用二进制模拟开关UA0UA5置6位微地址,UA0UA5的电平由LK0LK5显示,高电平亮,低电平灭。D. 用二进制模拟开关MK1MK24置24位微代码,24位微代码由LMD1LMD24显示灯显示,高电平亮,低电平灭。E. 按动"启动运行"开关,启动时序电路,即可将微代码写入到E2PROM 2816的相应地址单元中。F .重复CE步骤,将上表的微代码全部写入E2PROM 2816中。 读微程序A. 将"编程开关"设置为"读"状态。B. "运行控制"开关置为&

34、quot;运行","运行方式"开关置为"单步"状态。C. 用二进制模拟开关UA0UA5置6位微地址。D. 按动"启动运行"开关,启动时序电路,读出微代码,观察显示灯LMD1LMD24的状态,检查读出的微代码是否与写入的相同,如果不同,则将"编程开关"置为"写入"状态。重新执行即可。 单步运行A. "编程开关"置于"运行"状态。B. "运行控制"开关置为"运行","运行方式"开关置为&qu

35、ot;单步"状态。C. 系统总清,即"总清"开关拨01。使微地址寄存器U14U16清零,从而明确本机的运行入口微地址为000000(二进制)。D. 按动"启动运行"开关,启动时序电路,则每按动一次,读出一条微指令后停机,此时实验机上的微地址显示灯和微程序显示灯将显示所读出的一条指令。注意:在当前条件下,可将6芯排座"JSE1"和"UJ2"相连,可通过强置端SE1SE6,人为设置微地址,从而改变下一条微指令的地址。设置方法如下:先将微地址开关置"1",再将UJ1上的排线换插到"

36、JSE1",然后将某个或几个二进制开关置为"0",相应的微地址位即被强置为"1",从而改变下一条微指令的地址。 连续运行A. 将"编程开关"置为"运行"状态。B. "运行控制"开关置为"运行","运行方式"开关置为"连续"状态。C. 系统总清,即"总清"开关拨01。使微地址寄存器U14U16清零,从而明确本机的运行入口微地址为000000(二进制)。D. 按动"启动运行"开关,启动时序电

37、路,则可连续读出微指令。手动方法写代码程序(机器指令)步骤如下:通过上一步将机器指令对应的微代码正确地写入E2ROM 2816芯片后,再进行机器指令程序的装入和检查。A. 将"编程开关"置"运行"位置,"运行方式"开关置"单步"位置。B. 拨动总清开关(01),微地址寄存器清零,程序计数器清零。然后使控制开关SWC、SWA开关置为"0 1",按动一次"启动运行"开关,微地址显示灯LUA0LUA5显示"001001",再按动一次"启动运行"

38、;开关,微地址显示灯LUA0LUA5显示"001100",此时数据开关的内容置为要写入的机器指令,再按动一次"启动运行"开关,即完成该条指令的写入。若仔细阅读微程序流程,就不难发现,机器指令的首地址只要第一次给入即可,PC会自动加1,所以,每次按动"启动运行"开关,只有在微地址灯显示"001100"时,才设置内容,直到所有机器指令写完。C. 写完程序后须进行检验。拨动总清开关(01)后,微地址清零,PC程序计数器清零,然后使控制开关SWC、SWA为"0 0",按动"启动运行"开关,微地址灯将显示"001000",再按"启动运行"开关,微地址灯显示为"001010&qu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