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任务二:、唐代茶具赏识子任务一:陆羽茶经与唐代民间茶具 有唐一代,国力强盛,文化繁荣,茶具也得到了大发展。饮茶之风在全国兴起,茶成为各民族、各地区、各阶层的日常饮料。同时,人们更加讲究饮茶的技艺和情趣。中唐时,茶具不仅门类齐全,而且质地讲究,人们也注意因茶择具。唐代是中国茶具生产和使用的第一个高峰。据陆羽茶经记述,当时“饮有粗茶、散茶、末茶、饼茶者”,但有代表性的是饼茶,其次是末茶。陆羽提倡煎茶法,即先将饼茶放在火上烤炙,然后用茶碾将茶饼碾碎成粉末,再用筛子筛成细末,放到开水中去煮,最后将煮好了的茶汤舀进碗里饮用。唐代还有一种点茶法,是将茶末放在茶瓯中,调成稠膏,用开水冲点,而不用烹煮。唐代茶
2、具的发展与饼茶和末茶的饮用有着密切的关系。 唐代存在着两种茶文化现象:一种是以文人、僧侣为主体的民间茶文化,一种是以皇室为主体的宫廷茶文化。这两种茶文化的精神内涵有所区别:前者崇尚自然、俭朴,而后者崇尚奢华、繁缛。但两种茶文化也有相通之处,它们都体现了“和”、“敬”的精神。陆羽茶经四之器中记述的茶具,大体代表了唐代民间茶具风格;而20世纪八十年代后期陕西扶风法门寺地宫出土的唐代茶具,则大体代表了唐代宫廷茶具风格。 陆羽(733804),字鸿渐,复州竟陵(今湖北天门)人。他出身于一个贫困的家庭,自幼好学,8岁开始学煮茶。22岁开始对茶的考察游历。48岁完成茶经,名扬海内,被誉为“茶圣”、“茶宗”
3、、“茶祖”、“茶仙”、“茶神”。正如宋代大诗人梅尧臣所评价的:“自从陆羽生人间,人间相学事新茶。”茶经的内容十分丰富,涉及栽茶、采茶、制茶、饮茶等各方面事宜,是中国第一部茶学专著,也是世界第一部茶文化专著。 陆羽在茶经四之器中开列的28种茶具分别为: 风炉:形如古鼎,有三足两耳。炉内有床放置炭火。炉身下腹有三孔窗孔,用于通风。上有三个支架,用来承接煎茶的镀。炉底有一个洞口,用以通风出灰,其下有一只铁制的灰承,用于承接炭灰。 灰承:有三只脚的铁盘,放置在风炉底部洞口下,供承灰用。 笛:用竹或藤编织而成的箱,供承炭用。 炭挝:六角形的铁棒,上头尖,中间粗。也可制成锤状或斧状,供敲炭用。 火焚:又名
4、箸,用铁或铜制成,圆而直,顶端扁平,供取炭用。 锾:又称釜或黼,用铁制成,内光外粗,耳呈方形,主要供烧水、煎茶用。 交床:十字形交叉做架,上置剜去中部的木板,供置镘用。 夹:用小青竹制成,供炙烤茶时翻茶用。也可用精铁或熟铜制造。 纸囊:用白厚的剡藤纸缝制,供贮茶用。 碾:用橘木制作,也可用梨、桑、桐、柘木制作。内圆外方,既便于运转,又可稳固不倒。内有一车轮状带轴的堕。轴中间方,两头圆,能在圆槽内来回转动,用它将炙烤过的饼茶碾成碎末,便于煮茶。 拂末:用鸟羽毛做成,碾茶后,用来清掸茶末。 罗合:罗为筛,合即盒,经罗筛下的茶末盛在盒子内。罗用竹制成,弯曲成圆形,绷上细纱或绢。盒用竹或薄杉木板制成,
5、亦呈圆形。 则:用海贝、蛤蜊的壳或铜、铁、竹制作的匙、小箕之类,供量茶用。 水方:用稠木,或槐、楸、梓木锯板制成,板缝用漆涂封,可盛水一斗,用来煎茶。 漉水囊:囊的骨架可用生铜制作,也可用竹、木制作。囊可用青竹丝编织,或缀上绿色的绢。囊有柄,便于手握。此外,还需做一个绿油布袋,平时用来贮放漉水囊。漉水囊实是一个滤水器,供净水用。 瓢:又名牺杓。用葫芦剖开制成,或用木头雕凿而成,供舀水用。 竹夹:用桃、柳、蒲葵木或柿心木制成,两头包银,用来煎茶激汤。 熟盂:用陶或瓷制成,供盛放茶汤,“育汤花”用. 鹾簋:用瓷制成,圆心,呈盆形、瓶形或壶形。鹾就是盐,唐代煎茶加盐,鹾簋就是盛盐用的器具。 揭:用竹
6、制成,供取盐用。 碗:亦称盏、瓯,用瓷制成,供盛茶饮用。 畚:用白蒲编织而成,也可用笛,衬以双幅剡纸,能放碗十只。 札:用茱萸木夹住拼榈皮,做成刷状,或用一段竹子装上一束榈皮,形成笔状,供饮茶后清洗茶器用。 涤方:用楸木板制成,用来盛放洗涤后的水。 滓方:似涤方,用来盛茶滓。 巾:用粗绸制成,用于擦干各种茶具。 具列:用木或竹制成,呈床状或架状,能关闭,漆成黄黑色,用来收藏和陈列茶具。 都篮:用竹篾制成,用来盛放烹茶后的全部器物。 以上28种器具,并非每次饮茶时件件必备。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下,可以相应地省去一些茶具。2004年,从中日韩茶文化学术研讨会上传出消息,经过近一年的科学实验,专家们不
7、仅第一次研制出了唐代饼茶,还用它验证、复原了陆羽的煮茶法,从而在千年之后首次科学地复原了唐代茶艺。子任务二: 法门寺地宫文物与唐代宫廷茶具 从古都西安沿古代丝绸之路西行110公里,就到了汉代“扶助京师,以行风化”的扶风;往北10公里,就是当时的美阳县治。而今,一座宝塔高耸入云,重重无尽的仿唐建筑星罗棋布。这便是闻名海内外的法门寺和法门寺博物馆。法门寺是中国境内安置释迦牟尼真身舍利的著名古刹、皇家寺院,始建于北魏,当时称“阿育王寺”。隋代,阿育王寺改为“成宝寺”。唐代是法门寺的全盛时期。原寺规模宏大,寺内占地面积一百余亩,拥有24座院落,唐代时有僧人五百余名。法门寺地宫聚集了唐王朝供佛的大量奇珍
8、异宝。874年,唐僖宗敕命法门寺地宫封门,一座伟大的文化宝库埋没地下,一千多年不被人知。1987年,国家拨款重建法门寺塔,在清理塔基时发现了石函封闭的地宫。 地宫内文物珍宝之多,令人目眩,最为贵重的是藏于八重宝函之内的释迦牟尼的真身舍利。法门寺地宫所藏一套金银茶具,质地精良,造型优美,工艺先进,系列完整,是迄今为止发现的世界上最早、等级最高的宫廷茶具,从中可见唐代帝王对茶文化的重视和供佛的虔诚。唐懿宗、僖宗父子重视茶具,他们下诏文思院和地方官吏打造鎏金银碾子、罗子、笼子、匙子、则子、盐台、龟台以及银火筋和琉璃茶碗柘子等造茶、饮茶的器具。在法门寺地宫所藏一些茶具上有以硬物刻画的“五哥”两字。而“
9、五哥”乃是唐僖宗小时皇宫内对他的爱称,表明这些茶具为唐僖宗所供奉。法门寺地宫所藏宫廷茶具与陆羽茶经记述的民间茶具互为补充,相映生辉,使人们对唐代茶具有了更加完整、清晰的认识。 由宪宗到僖宗五六十年期间,是唐王朝由衰落趋于瓦解的历史时期。这个时期,宦官擅权与藩镇割据相始终,皇权削弱,皇帝的废立和生死都被宦官集团所操纵。宗教是皇权的保护神,皇权又是宗教的庇护伞,懿宗、僖宗把皇权寄托在宗教身上,企图利用宗教的力量来维护皇权的稳定和巩固,所以系列茶具的造型和纹饰富有浓厚的宗教色彩。以之秘藏于地宫供佛,祈求佛祖降福,以保安宁,这是唐僖宗封藏系列金银茶具的目的和愿望。 法门寺地宫所藏这套茶具包括了从茶叶的
10、贮存、烘烤、碾磨、罗筛、烹煮到饮用全部过程所用器具。其中属贮茶器类的金银丝结条笼子,以金丝和银丝编结而成,制作精巧细腻,玲珑剔透,是唐代金银工艺中绝无仅有的精品,代表了晚唐时期金银器制作工艺的最高水平。以前人们认为金银编织工艺到明代才达到娴熟阶段,法门寺地宫出土的精美的金银丝编织茶具把这一工艺的成熟期提前了八九百年。金银茶具选料名贵,造价高昂,标志着唐代工艺和文化的辉煌成就,但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晚唐统治者奢靡虚华的作风。除金银茶具外,法门寺地宫还出土了秘色瓷茶具。秘色瓷在法门寺地宫未开启之前,一直是个谜。人们只是从记载中知道它是皇家专用之物,臣庶不能用,故日“秘色”。“秘色”,亦即青色,“青则益茶”(茶经)。秘色瓷由越窑特别烧制,从配方、制坯、上釉到烧造整个工艺都是秘不外传的,其色彩只能从唐代陆龟蒙秘色越器诗所云“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等描写中去想象。法门寺地宫出土的瓷碗、瓷盘、瓷碟,从“地宫宝物账碑文”中得知,原来它们就是“秘色瓷”。秘色瓷是越窑青瓷中极为罕见的一种色调。法门寺地宫出土的秘色瓷茶具色泽绿黄,晶莹润泽,造型活泼,朴素大方。其中两个银棱秘色瓷碗,碗口为五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phpmysql考试试题及答案
- 电线回收知识培训课件
- 电瓶车维修技术知识培训课件
- 高空安全教育课件
- 北科大附中开学考试题及答案
- 北京大学高数期末考试及答案
- 北关医院招聘考试题目及答案
- 天车初级考试题及答案
- 电焊安全和防护知识培训课件
- 考试题及答案小学
- 突发事故遗体处置应急预案
- GB/T 27866-2023钢制管道和设备防止焊缝硫化物应力开裂的硬度控制技术规范
- 同城化的内涵、发展特征及作用效应研究
- 成都第四十九中学英语新初一分班试卷
- doc9859安全管理手册
- 锂离子电池课件
- 高等代数(上)期末复习题
- 纪念抗战胜利80周年课件
- 煤矿入井检身与入井人员清点制度
- 全初中化学:常考化学方程式及实验现象全总结
- 中西方音乐审美特征比较通识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