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复习资料整理_第1页
针灸复习资料整理_第2页
针灸复习资料整理_第3页
针灸复习资料整理_第4页
针灸复习资料整理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1、经络:是经脉和络脉的总称,是气血循行全身的路径和网络。经为路径,贯通上下,沟通内外,是经络系统的主干;络为经脉分支,较为细小,纵横交错,遍布全身。2、经络的作用:联系脏腑和肢体的作用;运行气血,调养周身,抗御外邪,保卫机体。3、经络系统的构成(图)脐中至趾骨联合上缘 5寸臀横纹至膝中14寸两乳头之间8寸膝中至外踝高点16寸两肩胛骨脊椎缘之间6寸肘横纹至腕横纹12寸腋一下至季肋12寸中指第二指节1寸耻骨联合上缘至股骨内上髁上缘18寸拇指宽度1寸股头大转子至膝中 19寸四指并拢3寸手太阴肺经手三阴经 手厥阴心包经手少阴心经手阳明大肠经手三阳经 手少阳三焦经手太阳小肠经十二经脉足阳明胃经肺大胃脾

2、心小肠,膀肾包焦胆肝详1手太阴肺经2手阳明大肠经3足阳明胃经4足太阴脾经5手少阴心经6手太阳小肠经7足太阳膀胱经8足少阳肾经9手厥阴心包经10手少阳三焦经11厥阴肝经12足少阳胆经足三阳经 足少阳胆经足太阳膀胱经足太阴脾经足三阴经 足厥阴肝经足少阳肾经十二别经十二经筋十二皮部经络 任脉督脉 手三阴经互为表里手太阴肺经手阳明大肠经足阳明胃经足太阴脾经手少阴心经手太阳小肠经足太阳膀胱经足少阴肾经手厥阴心包经手少阳三焦经足少阳胆经足厥阴肝经冲脉 胸手带脉 (腹) 奇经八脉 手阴维脉 足 三阳维脉 三 阳阳蹻脉 阴 经阴蹻脉 经 足头十五络 足三阳经络脉 孙络阴阳阴阳交接处阳阳头面部阳阴四肢部阴阴胸部

3、浮络4、身体、脏腑、经络之气注入体表,腧通输,有经、奇、阿三种。5、近治作用:一切腧穴主治作用具有的共同特点。远治作用:十四络腧穴主治作用的基本规律。特殊作用:双向良性调整作用、相对特异性。总结:本经腧穴能治本经病;表理经腧穴能相互治疗表里两经病;临近的经穴能配合治疗局部病,各经腧穴的主治既有其特殊性又有共同性。处方组成规律:近部取穴()远部取穴()随症取学()6、五输穴:是十二经脉各经分布于肘膝关节以下的五个重要腧穴,即井、荥、输、经、合。7、八会穴:脏(章门)、腑(中脘)、气(膻中)、血(膈腧)、筋(阳陵泉)、脉(太渊)、骨(大抒)、髓(绝骨)的精气分别所会聚之处的八个腧穴。8、郄穴:脉气

4、血汇聚之处的腧穴。大多分布在四肢肘、膝关节以下。十二经脉各有一个郄穴,阴阳跷脉及阴阳维脉亦各有一个郄穴,共有16个郄穴。9、下合穴:六腑经脉和于下肢三阳经的六个腧穴:手太阳-下巨虚、手少阴-委阳、手阳明-上巨虚、足太阳-委中、足少阳-阳陵泉、足阳明-足三里。10、针刺的角度:指进针时针身与皮肤表面所形成的夹角,需根据腧穴所在位置和针刺目的结合而定,一般分三类:·直刺:针身与皮肤表面呈90°角左右垂直刺入。适用于人体大部分腧穴。·斜刺:针身与皮肤表面呈45°左右倾斜刺入。适用于肌肉较浅薄处或内有重要脏器或不宜于直刺、深刺的腧穴。·平刺:针身与皮肤

5、表面呈15°角左右沿皮刺入。适用于皮薄肉少部位的腧穴。又称横刺、沿皮刺。11、行针(运针):将针刺入腧穴后,为了使之得气,调节针感及进行补泻而施行的各种针刺手法。12、得气(针感):将针刺入腧穴后所产生的经气感应。13、针刺补泻:通过针刺腧穴,采用适当方法激发经气以补益正气,疏泄病邪而调节人体脏腑经络功能,促使阴阳平衡而恢复健康。·补法:能鼓舞人体正气,使低下的功能恢复旺盛的方法。 ·泻法:能疏泄病邪使亢进的功能恢复正常的方法。14、晕针:在针刺过程中病人发生的晕厥现象。·预防:做好解释,消除顾虑;选择舒适持久体位,少选穴,手法轻;饿、疲、渴,要吃、睡、

6、喝;医生要专一,要注意、询问,发现征兆及时处理,防患于未然。·处理:停止针刺,全部起针,平卧,保暖,喝温开水、糖水;重者刺人中、素髎、内关、足三里,灸百会、关元、气海;急救措施。15、针刺注意事项:·饿、疲、精神过度紧张者不适宜针刺。身体瘦弱、气虚血亏者手法不宜过强,尽量卧位。·怀孕三月不刺小腹,三月以上不宜刺腹部、腰骶部。通经活血腧穴怀孕期不宜刺。妇女行经除调经禁刺。·小儿囟门未合时,头顶腧穴不宜刺。·自发性出血或损伤出血不止者不宜刺。·皮肤感染、溃疡、瘢痕或肿瘤处不宜刺。·脏腑所居之处腧穴,肺气肿,肝、脾肿大,者不宜直、

7、深刺。·针刺眼区腧穴、项部风府、哑门等穴以及脊椎部腧穴时要注意角度、力度和时间。·尿潴留等患者针刺小腹腧穴时要注意角度、力度和深度。尺泽:肘关节局部疼痛。列缺:落枕、戒烟、心感、咳嗽太渊:咳嗽、气喘、慢咳、泄热鱼际:感冒发热、咽喉肿痛、发热少商:急性咽炎,扁桃体发炎,喉瘤合谷:颜面部所有问题手三里:局部肘关节、前臂疼痛曲池:走关节局部损伤、退热肩髃:局部肩周炎迎香:闭塞四白:眼地仓:面部瘫痪颊车:齿痛、颊肿下关:耳聋、耳鸣天枢:大便不好梁丘:急性胃病、急性胃痉挛犊鼻:膝关节疼痛、脚气足三里:胃病上巨虚:大肠疾病条口:肩周炎功能障碍,粘连太阳:头痛、目疾安眠:失眠、眩晕、头痛

8、、心悸、癫狂落枕穴:落枕,手臂痛,胃痛腰痛穴:急性腰扭伤肩前:肩臂痛,臂不能举膝眼:膝痛,腿脚肿痛,脚气 中风(中经络):语言不利:上廉泉、金津玉液、通里周围性面瘫:风池(早期:祛风)、医风、合谷(对侧)·眼睛以上:攒竹、鱼腰、阳白·眼到口:颧髎、巨髎、迎香、牵正·口一下:地仓、颊车、承浆半生不遂:·上肢:肩髃、曲池、手三里、合谷·下肢:环跳、风市、伏兔;秩边、承扶、殷门、委中、承山、飞扬 头痛:·风邪袭络(痛势阵作,如锥如刺,抽掣、涨急)巅顶部:百会、通天、行间、阿是穴前头部:上星、头维、合谷、阿是穴侧头部:率谷、太阳、侠溪、阿是穴

9、后头部:后顶、天柱、昆仑、阿是穴·肝阳上亢(头痛目眩,心烦善怒,面赤口苦)风池、百会、悬颅、侠溪、行间·气血不足(痛势较缓,头昏目重,神疲乏力)百会、气海、肝腧、脾腧、肾腧、合谷、足三里 感冒:·风寒:鼻塞流涕、轻度发热、怕冷、无汗、舌苔薄白列缺、风门、风池、合谷·风热:发热出汗、咽痒痛、有汗、体热无汗、舌苔薄黄大椎、曲池、合谷、鱼际、外关、少商 咳嗽:·新感:列缺·慢性:太渊(肺经原穴) 胃痛:·肝气亢盛(胃脘胀痛、攻痛连胁、嗳气频频、呕逆酸苦、苔多薄白)中脘、内关、足三里、太冲(泄肝气)·脾虚胃寒(胃脘隐痛、犯吐清水、喜暖恶寒、按之痛减、神疲乏力、苔白)中脘(灸、火罐)·急性胃痉挛:梁丘 高血压:曲池、足三里、风池、太中 便秘:天枢、大肠腧 痛经:次髎、三阴交、中极 腰痛:肾腧、大肠腧、委中、承山、悬钟、昆仑、腰痛穴 颈痛:夹脊、大椎、大抒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