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_第1页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_第2页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_第3页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_第4页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20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教材分析: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第七册第六组课文的主题是“人间真情” ,精读课文古诗两首安排了两首千古传诵、脍炙人口的送别诗,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是其中的一首。本诗是李白出蜀壮游期间的作品。开元盛世,阳春三月,文人知己,江南名楼,繁华都会这样的创作背景使盛唐诗人笔下的这次离别在感伤之外,更充满了少年人青春昂扬的气息,充满蓬勃的生命活力,色彩明丽,体现了盛唐独有的精神风貌。因此,在“送别诗”中独放异彩,是历来传颂的名篇。学情分析:四年级是中年级向高年级过渡的桥梁,已经初步掌握了基本的阅读方法,有了一定数量的语言积累,初步形成了较为稳定的阅读习惯。从思维发展的角度来看,四年级

2、学生正处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发展的过渡阶段。孩子能收集相关语文学习材料,但面不广,收集材料较散。平时能积极发言,但公开课上表达欲望和自信心不稳定。知识面和语言表达能力相对城镇孩子较弱,在语言感悟方面深度不够,语感一般。平时缺少不断总结学法,培养自学能力的意识。设计思路:1、根据学情,放弃原先上组诗的想法。在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送元二使安西这两首诗之中选学色彩明丽、语浅意深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2、引导学生诵读是经典诗词教学之根本,诵读是不可替代的融通语言和精神的言语感知活动,“读”是主线,要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读准、读通、读出节奏、读出诗韵、读出诗情,层层递进,显象得意。随着对古诗语言逐步

3、深入的品味,随着放飞想象产生的多彩体验,学生的古诗诵读能力渐渐趋于个性化,成熟化。3、重视在教学过程中帮助学生归纳、积累学习的方法,以培养学生今后独立阅读古诗的能力。“读懂诗题、读通诗句、理解诗意、体验诗情”四个步骤做成卡片,每个步骤结束时及时总结并贴在黑板上,成为板书的一部分。4、注重氛围的创设,注重引导每一位学生主动参与。5、为了让学生充分想象画面、感悟诗所蕴含的感情,专门制作相关课件,营造氛围, 以帮助学生理解。教学目标:1、掌握生字词,读懂诗句,理解诗意。2、感悟诗歌内容,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体会朋友之间的深情厚谊。3、激发对祖国诗歌的热爱,培养主动积累诗歌的习惯。4、培养自主学习的

4、习惯。教学重难点:1、 移情换景,想象画面,体验情感。2、 读中悟情,读中生情,读中赏文。一、激趣导入。1、课件播放音乐送别,引导学生回忆读过、学过的几首送别诗。师:首先老师先请大家欣赏一段音乐送别,看看这优美的旋律能否激起你心中情感的浪花,让你想起以前学过的有关送别的诗句呢!生说诗句时,师引导学生用“我觉得他们之间的情谊深,从-可以看出来。”生: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李白赠汪伦生: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生: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川生: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高适别董大2、人间最难舍的是“别情”,古人由于道路崎岖难行,交通工具

5、落后,亲人朋友之间离别容易相会难。以送行饯别表达深厚的情谊便成为了一种习俗,送别因此成为诗人笔下常见的题材。今天我们将一起来学习送别诗中的一篇传世佳作,那就是“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板书课题)生齐读课题。二、解诗题,知作者。1、解诗题,了解送的内容。师:学古诗的第一步就是解诗题,知作者。(贴图片:解诗题,知作者)现在我们一起来看看诗题向我们传递了哪些信息,你能否从中看出这是一首送别诗。生:从“送”“之”字知道了是首送别诗。师:那么看看题目告诉了我们“送”的哪些内容呢?生:知道和送别有关的地点,在黄鹤楼送,要去的地方是广陵。生:知道送的人是孟浩然。生:我知道了题目的意思就是“在黄鹤楼送孟浩然

6、去广陵”。过渡:(出示黄鹤楼课件)黄鹤楼在今天的湖北省武汉市武昌蛇山之巅,在长江与武汉的交口处,是江南三大名楼之一,传说因有神仙在此乘黄鹤离去而得名。而广陵是今天的江苏扬州,在汉朝时称“广陵”,隋唐时称“扬州”,是唐朝最繁华的城市之一。李白就在这黄鹤楼送孟浩然去广陵,我们大家都知道李孟唐朝著名的诗人,可你知道他们之间是什么关系吗?李白为什么要送孟浩然呢?不知道吧,那老师来告诉你们。2、(课件出示故事,老师讲述。)李白与孟浩然的故事据说李白常在黄鹤楼上与人饮酒赋诗。有一天,他听说仰慕已久的孟浩然就隐居在附近的襄阳的鹿门山中,便立刻前往拜见。孟浩然听说李白来了,顾不得整理衣冠,赶忙来到堂前。李白一

7、见孟浩然,抢上一步说:“孟兄,李白早知道您诗名天下,特来求教啊!”“哪里哪里,贤弟过奖了,过奖了!你才华横溢,我也久仰了呀!”两人一见如故,从此一起游山赏月,饮酒赋诗,谈人生,谈抱负就这样,好几个月形影不离。不久,孟浩然要到江浙一带远游,李白有事不能同往,特地选在黄鹤楼为孟浩然送行。望着帆船远去,李白心中百感交集,于是一首千古名诗诞生了那就是-引导学生齐读课题“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师:是啊,李孟年龄虽然相差十二岁,但他们一样酷爱自由,一样潇洒飘逸,一样的才华横溢,一样的诗才出众,他们互相仰慕,相见恨晚,情投意合,无话不谈,因此,即使是短暂的离别,也让他们依依不舍呀。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读读这

8、首千古名诗,看看李白是怎样把自己对朋友的深情厚谊表达出来的。三、读诗句,明诗意1、(课件出示诗句)师:我们我们进行古诗学习的第二步。(贴图片:读诗句,明诗意)齐读诗句,解决不懂的字词。注意读准节奏,本诗属于“二二三”节奏。生:齐读。注意节奏再读。师:大家读得真不错,既读准了字音,又读出了节奏美、韵律美。诗已经会读了,那你知道诗中每一句话的意思吗?先请同学们对照注释来理解一下诗句的意思,有不懂的字词,提出来大家一起讨论、研究。故人:老朋友。尽:消失。唯见:只看见。天际:天边。西辞:孟浩然的船要沿长江由西向东顺流而下,告辞时自然要面向西,故而说是向西辞行。(出示课件,理解西辞。)下:顺流而下,我国

9、地势西高东低。孟由西向东,自然是“下”。孤帆:孤单的一只小船。并不是说浩瀚的长江上只有一只帆船,而是说诗人的注意力全部集中在好友乘坐的船上。烟花:花开得繁茂,像浮动的烟雾。2、师:现在拦路虎已经打跑了,谁来说说诗句的意思。(出示课件,送别场面)(1)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生说诗句意思。师适时指点。看图:我仿佛听到李白对孟浩然说:孟兄呀,你今天就要顺流东下前往扬州,不知何时我们才能见面呀。我祝你一路顺风。我仿佛听到孟浩然对李白说:贤弟呀,此次分别,不知何相见,想到你我把酒言欢的日子真是令人难忘呀。诗句意思:我的好友孟浩然在繁花似锦的阳春三月,从黄鹤楼出发,乘船东行到扬州去。(2)孤帆远

10、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出示课件 小船远去,李白极目远望。)诗句意思:我伫立在江边,目送友人的小舟愈行愈远,渐渐消失在水天相接的地方,只望见浩浩浩荡荡的江水流向天际。四、提问题,想画面。1、滚滚的长江水由西向东流去,在这三月里,老朋友孟浩然辞别西边的黄鹤楼,要到东边的扬州去了。(相机板书简笔画:长江、黄鹤楼、扬州)。2、扬州的三月是什么样的呢?诗人用了一个词来形容,那就是“烟花三月。”我们已经知道“烟花”是指花开得繁茂,就像烟雾一样。那么在这烟花三月里,哪些花开了,是什么气味呢?用“(颜色)的花开了,(气味)”的句式来表达。指名学生回答。(紫色的白色的丁香花、黄色的迎春花、粉色的桃花、雪白

11、的梨花、金黄的油菜花、红色的杜鹃花。花香袭人,十里飘香,香飘万里 ,香味扑鼻, 淡雅,清淡,香气四溢,缕缕香气,浓郁,醇香、馨香、芳香、幽香、雅香、清香,浓香.)我们一起来感受一下烟花三月的美丽。(课件出示,感受烟花三月的美丽。)师:三月的扬州如此的美丽,能到扬州一游该是多么令人向往呀!齐读一二句,读出你的向往。可就在这“青杏小、桑叶肥、繁花似锦、杨柳如烟、斜风细雨”的美好时节,李白不能与昔日的老师、朋友孟浩然结伴同游,吟诗作对,却要与他分别,他的心情该是怎么样的呢?(既有对孟浩然能去扬州游玩的羡慕,又有对朋友离开而感到的惆怅、伤感、依依不舍、留恋)3、送君千里,终有一别。孟浩然还是坐着小船,

12、顺江东去了。(板书:小船)目送着友人远去,李白在黄鹤楼上心驰神往,他看呀、望呀,究竟看到了什么?生:看到孤单单的小船愈行愈远,直到消失在水天相接的地方。师:长江是当时水上的交通要道,难道只有孤零零的一只帆船吗?生:不是。应该有许多船只。师:可是李白为什么却说是“孤帆”呢?生:因为李白心里只有孟浩然,只看见孟浩然。师:长江之上应该是百舸争流,千帆竞发的。可是李白眼里却只看到孟浩然的船,这真是“千帆过尽皆不见,一心只送孟浩然”呀。 李白伫立在江边,看啊看啊,只看到小船越来越远,最后在水天相接的地方消失了,这说明他看的时间(生:很长),因为他舍不得(生:孟浩然离开呀。)师:那你们看看老师画得帆船怎么

13、样?好不好?为什么?生:太大了、太近了,应该画远些。生:画小点,画成一个点点,若隐若现。生:不用画了,因为已经消失了。师:你是从哪里看出小船看不见了呢?生: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师:是呀。长江水滚滚东去,流向天边。它把孟浩然带走了,也把李白的牵挂带走了。孟浩然在哪,李白的心就在哪。他们相互间的情谊与牵挂就像那江水一样绵绵不断。 齐读三四句,这读边想象他们送别的画面,读出李白的依依不舍的留恋之情。师:刚才我们进行的是古诗学习的第三步:提问题,想画面,现在我们进行第四步,那就是“品诗句,悟诗情”(相机贴两张图片。)五、悟诗情。1、师:多么真挚的情意,多么感人的画面呀。诗中找不出直接写“友情”的字眼,却表达了何其真挚的友情呀。那么作者是通过什么方法来抒发出他对孟浩然的友情听呢?(借景抒情)作者把依依惜别的深情巧妙地寄托在景物的描写之中,一切景语皆情语,值得我们深深地回味。2、配乐诗朗诵。(课件出示音乐。)女同学,我们站起来送送孟浩然。男同学,我们站起来送送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