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测量自学指导书_第1页
建筑工程测量自学指导书_第2页
建筑工程测量自学指导书_第3页
建筑工程测量自学指导书_第4页
建筑工程测量自学指导书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建筑工程测量自学指导书适用专业:房屋建筑与装饰工程专业学制:三年制业余函授第一章 绪论(一)基本要求1.了解本课程的主要内容、任务和学科前沿。2.理解高斯平面直角坐标系,用水平面代替水准面的范围。3.掌握1. 大地水准面、高程的概念,独立平面直角坐标系,测量工作的原则与程序。4.熟悉在测量工作中,能应用测量学的基本概念、测量工作的原则与程序分析普通测量学的问题。(二)重点与难点重点:测定与测设、大地水准面、独立平面直角坐标系、绝对高程、相对高程、测量工作的原则与程序的概念、确定地面点位三要素。难点:高斯平面直角坐标系,用水平面代替水准面的范围。(三)教学内容:讲述内容:(1学时)1.测量学的概

2、念;2.测量学的内容;3.测量学的分类;4.建筑工程测量的主要任务;5.大地水准面;6.地面点高程的确定。自学内容:(2学时)1.我国测量学的发展;2.测量学的研究对象;3.测量工作的实质;4.如何建立基准面;5.1980国家大地坐标系;6.确定地面点位的方法;7.用水平面代替水准面的限度;8.测量的基本工作;9.测量工作的组织原则与程序。(四)复习思考题1.测量学研究的对象是什么?2.测定与测设有何区别?3.建筑工程测量的任务是什么?4.为何选大地水准面和铅锤线作为测量工作的基准面和基准线?5.绝对与相对高程概念,两点之间的绝对与相对高程差是否相等?6.已知HA=54.632m,HB=63.

3、239m,求hAB和hBA。7.地球上某点的经度为东经112°21',试问该点所在6°带的中央子午线经度和带号。8.已知某点的高斯平面直角坐标为=3102467.28m,y=20792538.69m,试问该点位于6°带的第几带?该带的中央子午线经度是多少?该点在中央子午线的哪一侧?在高斯投影平面上,该点距中央子午线和赤道的距离约为多少?9.何谓水平面?用水平面代替水准面对水平距离和高程分别有什么影响?10.测量工作为什么要遵循“从整体到局部、先控制后碎部”的原则?(五)例题选解1.P点高斯平面直角坐标P=3276000米,P=1443800米,该点处于六度

4、分带的带号是(A) A.1带B.3带 C.14带D.32带2.P点高斯平面直角坐标P=32.76km,P=19438.00km,该点在六度带中,离该带中央子午线的水平距离是(C) A.19438km B.438km C.62km D.938km3.地球上某点经度为117.8°,该点所处三度分带号及其中央子午线经度为(CD) A.40带 B.120° C.39带 D.117° E.38带4.测设建筑物也必须遵循“从整体到局部,先控制后碎部”的测量原则。()5.建筑工地上采用假定高程来求算建筑物的高度,其起算面是用(D) A.大地水准面 B.平均海水面 C.某一水准面

5、 D.任意水准面6. M点在数学平面直角坐标系中,xm=200m,在测量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等于ym。()7.大地水准面假想穿过大陆和岛屿,与平均海水面重合并向大陆和岛屿延伸而形成的闭合曲面。8.我国在东海边设立验潮站,长期观测、记录海水面高低变化取平均值,作为我国大地水准面。(×)9.测量学的任务是(BD) A.测边长 B.测定 C.测角度 D.测设 E.测高程10.地在上两点之间的高差与高程起算面无关。(×)11.采用高斯投影六度分带,若测区所在投影带中央子午线经度是111°,其高斯投影分带的带号是19带。()12.在以10Km为半径的圆面积之内,可用水平面代替水

6、准面对距离和高程均无影响。(×)13.确定地面点的坐标系有(ABC) A.地理坐标系B.高斯坐标系C.独立坐标系D.黄海高程系E.建筑方格网14.研究工程建设中所进行的各种测量工作是(D)大地测量学B.普通测量学C.摄影测量学D.工程测量学15.测量工作应当遵循怎样的原则与程序?为什么?答:应遵循“从整体到局部;先控制后碎部”的原则,以及“测量工作必须重视检核工作,即前一步工作未作检核或检核不合格不得进行下一步工作”,遵守以上原则的目的是防止测量误差的过大积累,保证测量成果的正确并满足精度上的要求。16.绝对高程-地面点到大地水准面的铅垂距离。17.水准面即水平面。(×)1

7、8.测定即测设。(×)第二章 水准测量(一)基本要求1.了解精密水准仪与电子水准仪的基本构造与使用。2.理解微倾式水准仪、自动安平水准仪的构造、检验和校正方法;水准测量的误差来源及相应的消减措施。3.掌握水准测量原理、水准仪的使用、水准测量方法及成果整理。(二)重点与难点1.重点:水准测量原理、水准测量外业施测及闭合、附合1. 内业成果计算。重点概念:水准测量、水准管轴、圆水准器轴、视准轴、视差。2.难点:水准仪的检验和校正方法,水准测量的误差来源及相应的消减措施。(三)教学内容:讲述内容:(2学时)水准测量;水准仪器的构造;水准仪应满足的几何条件;视差;水准尺;水准路线的形式。自学

8、内容:(5学时)水准测量的误差分析。水准仪器的使用;水准测量的施测过程;水准测量的内外业计算与处理。实验内容:(2学时)水准仪器的使用;水准仪的外业施测;水准仪的检验与校正。(四)学习方法:理论联系实际,加大实验(五) 复习思考题1.设A点为后视点,B 点为前视点,A点高程为87.425m,当后视读数为1.124m,前视读数为1.428m时,问A.B两点的高差是多少?B点比A点高还是低?B点高程是多少?并绘图说明。2.何谓视差?产生视差的原因是什么?如何消除视差?3.圆水准器和管水准器在水准测量中各起什么作用?4.何谓转点?转点在水准测量中起什么作用?5.水准测量时,前后视距相等可消除哪些误差

9、?6.DS3有哪些轴线?它们之间满足什么条件?(六)例题选解1.用微倾式水准仪进行水准测量时每次读数之前都要(C) A.重新转动脚螺旋整平仪器B.转动脚螺旋使水准管气泡居中C.转动微倾螺旋使水准管气泡居中D.重新调好圆水准器和水准管气泡居中2.已知测站点的高程HA=140.00米,仪器高i=1.50米,观测某碎部点测得其初算高差h/=-2.50米,中丝读数V=2.00米,则碎部点高程等于(D) A.146.00米B.141.00米C.139.00米D.137.00米3.水准尺放在龙门板板顶(±0.00)的读数为0.783,现在要测出离基槽底50cm的水平桩(基槽底高程为-1.50米)

10、,问水准仪在水平桩上应读的读数是(C) A.0.217m B.1.217m C.1.783m D.2.783m4.水准仪应满足的几何条件中最主要条件是(B) A.圆水准器轴平行竖轴 B.视准轴平行水准管轴 C.横丝垂直于竖轴 D.视准轴垂直水准管轴5.消除视差的方法是转动(AD) A.目镜对光螺旋 B.制动螺旋 C.微动螺旋 D.微倾螺旋 E.物镜对光螺旋6.水准测量时要求前后视距离大致相等,其目的是(AE) A.消除视准轴不平行水准管轴的误差 B.消除视差 C.消除水准仪下沉误差 D.消除尺子倾斜误差 E.消除地球曲率与大气折光的影响7.水准仪应满足的几何条件(ADE)A.圆水准器轴平行于竖

11、轴 B.视准轴垂直于水准管轴 C.竖丝垂直于竖轴 D.视准轴平行于水准管轴E.横丝垂直于竖轴8.水准器灵敏度与水准管分划值有关,分划值越大,灵敏度就越高。(×)9.安置水准仪在相距80米的MN两点正中间,用两次仪器高测得其平均值h1=0.473m,仪器搬到M点内侧,离M点3米,又测得M点尺读数a2/=1.243m,N点尺读数b2/=0.774m,问N点正确尺读数b2=0.770 m,视准轴偏上(或偏下)偏上0.004 m。10.水准仪的气泡居中时,水准管轴和圆水准器轴各应处于的位置是(BC) A.水准管轴处于竖直 B.圆水准器轴处于竖直 C.水准管轴处于水平D.圆水准器轴处于水平 E

12、.水准管轴与圆水准器轴处于互相平行11.为了进行水准测量成果检校,水准路线应布设成(ABE) A.闭合水准路线 B.支水准路线 C.环形水准路线 D.交叉水准路线 E.附合水准路线12.产生视差的原因是由于望远镜性能有缺陷引起。(×)13.水准测量中,当瞄准前视尺时,发现圆水准器气泡偏离,这时可先转动脚螺旋让气泡居中,再转动微倾螺旋使水准管气泡吻合后进行读数。(×)14.转点在水准测量施测过程中,起传递高程的作用,用后即消失不作标记的点。15.试计算下列四等闭合水准测量路线各段改正后高差?观测成果如下:BM1 BM2 h1,2=0.378m D1,2=535mBM2 BM3

13、 h2,3=0.784m D2,3=478mBM1 BM3 h1,3=1.157m D1,3=527m解:h0.3780.7841.1570.005mh容±20m±20±0.025mh1,20.378(0.005÷1.54)×0.5350.376 mh2,30.784(0.005÷1.54)×0.4780.782 mh1,3=1.157(0.005÷1.54)×0.5271.158 m16.水准仪在正常情况下,当气泡居中时,水准管轴应处于水平位置,圆水准器轴应处于竖直位置。17.已知A点高程,用水准仪的后

14、视读数与前视读数求待定点B的高程的方法有(AB)A.高差法B.仪高法C.视准轴平行法D.三角高程法E.气压高程法18.地面上有A、B两点,A为已知点,高程为HA=51.326 m。以A为后视点、B为前视点进行水准测量,所得后视读数为1.216 m,前视读数为1.392 m,问A、B间的高差是多少?B点高程是多少?A、B哪一点高?并绘图说明。答:A、B间的高差hAB = -0.176 m,B点高程HB = 51.150 m,A点高。19.下图为闭合水准路线的观测成果,试将高差闭合差进行分配,并列表计算各待定点的高程(按图根水准测量精度要求计算)。测 段点 号路线长度(km)实测高差(m)改 正

15、数(mm)改正后高差(m)高 程(m)1BMA2.0+1.6929+1.70140.112141.81321.8-1.6348-1.626240.18731.6-1.4137-1.406338.78142.5+1.32110+1.331BMA40.1127.9-0.034+0.0340辅助计算 答:20.下图为附合水准路线的观测成果,试将高差闭合差进行分配,并列表计算各待定点的高程(按图根水准测量精度要求计算)。答:测 段点 号路线长度(km)测站数实测高差(m)改 正 数(mm)改正后高差(m)高 程(m)1BMA2.3+0.748-9+0.73946.216BM146.95521.2-0.

16、423-5-0.428BM246.52732.4+0.298-10+0.288BM346.81542.1-1.476-8-1.484BMB45.3318-0.853-32-0.885辅助计算 第三章 角度测量(一).基本要求1.了解电子经纬仪的基本构造及使用。2.理解光学经纬仪的构造、检验和校正方法及水平角测量的误差来源及相应的消减措施。3.掌握水平角、竖直角的概念及其相应的测量方法,重点掌握测回法。(二).重点与难点重点:掌握水平角、竖直角的测量原理、外业测量方法及测量成果的记录、计算。重点概念:水平角、竖直角、仪器横轴、经纬仪盘左、盘右位置,三角高程测量、竖盘指标差。难点:水平角测量的误差

17、来源及相应的消减措施。(三).教学内容讲述内容:(2学时)角度测量;经纬仪应满足的几何条件。经纬仪的读数方法;水平角与竖直角测量原理。自学内容:(5)角度测量的内外业及计算与处理;竖直角的计算公式推导;角度测量误差分析。实验内容:(2学时) 经纬仪器的构造与使用;经纬仪的检验与校正,测回法,竖直角的观测。(四).复习思考题1.何谓水平角?用经纬仪照准同一竖直面内不同高度的两目标点时,其水平度盘的读数是否一样?2.何谓竖直角?照准某一目标点时,若经纬仪高度不一样,则该点的竖直角是否一样?3.经纬仪有哪些主要轴线?根据角度测量原理,它们应是怎样的理想关系?4.下表是测回法观测水平角的观测记录,试进

18、行有关计算。水平角观测记录(DJ6测回法) 测站目标竖盘位置水平度盘读数角值平均角值备注° ° °OA左130 08 06B190 15 24A右310 08 42B10 16 125.DJ6型光学经纬仪由哪几部分组成?各部分的作用是什么?6.怎样安置经纬仪?(按操作步骤说明)7.盘左、盘右两个镜位的观测可消减哪些误差?8.什么是竖盘指标差? 9.下表是一竖直角观测记录,试计算目标A、B的竖直角及仪器的竖盘指标差。竖直角观测记录测 站测 点盘 位竖盘读数半测回角角值一测回角值指标差(x)° ° ° OA左90 10 38右269 49

19、 42B左82 13 44右277 46 36注:竖盘为全圆顺时针注记,盘左视线水平时竖盘指标在90°附近。(五).例题选解1.4题答案:水平角观测记录(J6测回法)测站目标竖盘位置水平度盘读数角值平均角值备注° ° °OA左130 08 0660 07 1860 07 24B190 15 24A右310 08 4260 07 30B10 16 122.9题答案:竖直角观测记录测 站测 点盘 位竖盘读数半测回角角值一测回角值指标差(x)° ° ° OA左90 10 38 00 10 38 00 10 3810右269 49

20、42 00 10 18B左82 13 447 46 167 46 2610右277 46 367 46 363.当测角精度要求较高时,应变换水平度盘不同位置,观测几个测回取平均值,变换水平度盘位置的计算公式是(B) A、90°/n B、180°/n C、270°/n D、360°/n4.通过经纬仪竖轴的同一竖直面内不同高度的点在水平度盘上读取的读数是(D) A、点位越高,读数越大 B、不相同 C、点位越高,读数越小 D、相同5.地面上有A.B.C三点,已知AB边的坐标方位角AB=130°30,安置经纬仪于B点,测得其左夹角为150°3

21、0,则BC边的坐标方位角是(D) A、461° B、281° C、20° D、101°6.用经纬仪测水平角时,由于存在对中误差,瞄准误差而影响水平角的精度,这种误差大小与边长有关(B) A.边长越长,误差越小B.边长越短,误差越大C.边长越长,误差越大D.边长越短,误差越小7.光学经纬仪安置于O点上,瞄准左目标M,水平度盘的读数为304°2818,瞄准目标N的水平度盘读数为76°5254,则水平角MON为(A) A、132°2436 B、227°3524 C、21°2112 D、228°2436

22、8.水平角空间相交的两条直线投影到同一水平面上所夹的角度。9.用盘左、盘右测量同一点的竖直角取平均值,可消除(A) A、竖盘指标差B、视准轴不垂直横轴的误差C、竖轴不竖直的误差 D、横轴不水平的误差10.经纬仪横轴不垂直竖轴时,望远镜旋转视准面为(B) A、铅锤面B、倾斜面C、竖直面D、水平面11.角度测量包括(BC)A、空间角测量B、水平角测量C、竖直角测量D、倾斜角测量E、方位角测量12.DJ6级光学经纬仪的基本操作包括(ABCD)A、对中 B、整平 C、瞄准 D、读数 E、记录13.反真方位角等于正真方位角+180°。(×)14.视准轴不垂直横轴,横轴不垂直于竖轴的误

23、差,均与竖直角大小有关。()15.望远镜视线水平,竖盘指标水准管气泡居中,竖盘指标一定指在90°或270°上。(×)16.竖直角同一竖直面内视线与水平线之间的夹角。17.经纬仪瞄准目标P,盘左盘右的竖盘读数分别为81°4724和278°1224,其竖盘指标差是(A) A、-06B、+06C、-12D、+1218.光学经纬仪应满足的条件是(BCDE)A、视准轴应平行水准管轴 B、竖丝应垂直于横轴C、水准管轴应垂直于竖轴D、视准轴垂直于横轴E、横轴应垂直于竖轴19.测角误差随着角值越大,误差就越大。(×)20.测水平角时,水平度盘与指标的

24、运动关系是(A)A.水平度盘不动,指标动B.指标不动,水平度盘动C.水平度盘和指标都动D.指标和水平度盘都不动21.测角时,当标杆倾斜而又瞄准标杆上部时,就产生目标偏心差,而影响测角精度的不利因素是(ABD)A.边长越短B.标杆越倾斜C.边长越长D.瞄准点越高E.瞄准点越低22.经纬仪的安置工作包括对中、整平、瞄准、读数。(×)23.用测回法测量角度,可消除仪器误差中的(BCE)A.竖轴倾斜误差B.视准轴不垂直横轴的误差C.指标差D.度盘刻划误差E.横轴不垂直竖轴的误差24.用测回法测水平角度为了减少度盘分划误差的影响,各测回应改变度盘位置进行观测。()25.在水平角测量中,已知角值

25、为145°1136,在左目标读数为278°2454时,右目标读数为 63°363026.用测回法测水平角时,两半测回角值之差应 ±4027.用经纬仪观测某一点的竖角,如果左=右,则说明(A)A.有竖盘指标差B. 没有竖盘指标差C.有竖盘偏心差D.没有竖盘偏心差28.经纬仪水平度盘调平用(B)A.微倾螺旋B.脚螺旋C.微动螺旋D.轴座固定螺旋29.目前国产J6级光学经纬仪度盘分划值是(A)A.1°和30B.2°和1°C.30和15D.2°和4°30.竖角观测有指标差说明竖盘水准管不居中。(×)31

26、.经纬仪横轴水平,则视准轴应处于(D)A.水平状态B.铅垂状态C.与横轴平行D.竖直面内32.经纬仪垂球对中与光学对点器对中误差应分别小于(CE) A.5mmB. 4mm C.3mm D. 2mmE. 1mm33.DJ6光学经纬仪的读数方法有(BE)A.双平板玻璃测微器B.单平板玻璃测微器C.非数字化重合法D.数字化重合法E.分微尺测微器34.经纬仪照准部水准管轴应垂直于仪器竖轴。()35.经纬仪水平度盘按顺时针方向刻划注记。()第四章 距离测量与直线定向(一)基本要求1.了解距离测量的光电测距法,全站仪及其使用。2.理解钢尺的一般量距、精密量距方法。3.掌握直线定线;直线定向、方位角的概念,

27、坐标方位角的推算。(二)重点与难点1.重点:钢尺量距、直线定向、坐标方位角的推算。重点概念:直线定线、尺长方程式、直线定向、子午线收敛角和磁偏角、坐标方位角、正反坐标方位角、象限角。2.难点:钢尺精密量距外业成果的改正,坐标方位角的推算。(三).教学内容:1.讲述内容(2学时)量距的工具及方法和精度;直线定向的概念;标准方向线的种类;方位角;坐标方位角的推算。2.自学内容(2学时)距离测量的误差分析;钢尺量距的一般方法施测,钢尺量距的精密法;钢尺尺长方程式;光电测距。3.实验学时(5学时) 钢尺量距的一般方法、罗盘仪的使用、光电测距(四).复习思考题1.进行直线定线的目的是什么?目估定线通常是

28、怎样进行的?2.钢尺精密量距需要进行哪三项改正?3.简述光电测距的原理。4.什么是直线定向?确定直线的方向采用的标准方向有那几种?5.直线的方向可用什么来表示?解释方位角和象限角的概念。(五).例题选解1.表示直线方向的有(CD) A、水平角B、竖直角C、方位角D、象限角 E、倾斜角2.方位角由标准方向的北端顺时针方向量到该直线的夹角。3.方位角就是从标准方向的北端逆时针方向量到该直线的夹角。(×)4.直线定向确定直线与标准方向之间的水平角度。5.磁偏角的角值是个固定值。(×)6.直线定向的基本方向有(ABD)A.真北B.轴北C.子午线D.磁北E.Y轴7.地面直线的真方角与

29、磁方位不相等时,说明有子午线收敛角。(×)8.罗盘仪用于测定直线的(B)A.真方位角B.磁方位角C.坐标方位角D.象限角9.根据量距精度要求不同,一般分为(CE) A、直接量距 B、间接量距 C、一般方法量距 D、视距 E、精密量距10.精密量距时,只要每尺段进行尺长改正,温度改正,高差改正,便可得到该尺段的实际长度。(×)11.有一把已检定过的钢尺,其尺长方程式为lt=300.0030.000012(t20°)×30m,现在气温为28,此时钢尺实长为30m。12.用30米钢尺往返丈量某段距离,已知测一尺段的中误差为±0.004m,D往=113

30、.942m,D返=113.954m,求往(返)测中误差mD往=±0.008m,其平均距离的中误差mD均=±0.006m。13.在导线ABC中,BA.BC的坐标方位角分别为205°30和119°30,则左夹角ABC为 (C) A.86°B.94°C.274°D.266°14.如图,, 观测数据如图。试求出1-2边的正反坐标方位角和2-C边的反坐标方位角。 答案:,15.丈量两段距离,甲段往测为126.780米,返测126.680米,乙段往返测分别为397.230米和397.330米,两段距离往返测差数均为0.1米,是

31、否可以说两段距离丈量精度相等,如果不等,哪一段量得比较精确?为什么?两段距离丈量结果各等于多少?解:甲段:D甲126.730m K甲0.1126.73011267乙段:D乙397.280mK乙0.1397.28013973因为K甲K乙,所以乙段精度高。16.地面上有A.B.C三点,已知AB边的坐标方位角AB=130°30,安置经纬仪于B点,测得其左夹角为150°30,则BC边的坐标方位角是(D)A、461° B、281° C、20° D、101°17.用钢尺进行一般方法量距,其测量精度一般能达到(C) A、1/101/50 B、1/2

32、001/300 C、1/10001/5000 D、1/100001/4000018.用来确定直线方向的标准方向有(BDE)A、铅垂线方向B、真子午线方向C、首子午线方向D、磁子午线方向E、坐标纵轴方向19.对线段AB进行往返丈量,两次丈量结果为149.975米和150.025米,则AB的长度=150m,相对精度=1/3000。20.往返丈量一段距离,D均=184.480m,往返距离之差为0.04m,问其精度为(D).A.0.00022 B.4/18448 C.2.2×10-4 D.1/461221.由于采用基本方向不同,因此方位角则有(ABC)A.真方位角B.磁方位角C.坐标方位角D

33、.正方位角E.反方位角22.钢尺精密量距中,要得到尺段实长,需进行改正项目是(BDE)A.定向改正B.尺长改正C.丈量改正D.温度改正E.倾斜改正23.当AB两点距离较远时,为便于分段量距应先进行直线定向。(×)24.地面上同一点的磁北和真北方向是不重合的。()25.钢尺按照起点刻线位置可分为(CD) A.50m B.30m C.端点尺D.刻线尺E.厘米分划尺第五章 测量误差的基本知识(一).基本要求1.了解测量误差的概念、来源及其分类;2.理解偶然误差的特性、衡量精度的指标;3.掌握误差传播定律的应用、等精度直接观测值的最可靠值的计算方法;4.了解不等精度直接观测平差最或然值的计算

34、与精度评定的方法。(二).重点与难点1.重点:观测条件的含义、系统误差与偶然误差的含义以及偶然误差的特性,各种衡量精度的指标的含义与计算方法,误差传播定律的理解与应用。重点概念:系统误差、偶然误差、真误差、中误差、误差传播定律、最或然值、改正数。2.难点:中误差的含义与计算方法,误差传播定律的应用,等精度直接观测值的最可靠值的计算方法。(三).教学内容讲述内容:(1学时):观测条件、等精度观测、真误差、最或然值、最或然、误差、中误差、相对误差、极限误差、算术平均值中误差等等概念。自学内容:(2学时)系统误差、偶然误差、粗差概念及其性质;减小或消除系统误差的办法;能够举一系列实例;计算最或然值及

35、误差,中误差的计算式推导及应用计算;比较相对误差;算术平均值中误差的计算;误差传播定律。(四)复习思考题1.何谓偶然误差?偶然误差由哪些统计特性?2.何谓等精度观测与不等精度观测?请举例说明。3.衡量精度的指标有哪些?4.中误差的定义式和计算式?5.在ABC中,已测出求的值及其中误差。6.等精度观测某线段6次,观测值分别为146.435m,146.448m,146.424m,146.446m,146.450m,146.437m,试求该线段长度的最或然值及其中误差。(五).例题选解1.用测回法测水平角,盘左盘右角值相差1°是属于(D)A.系统误差B.偶然误差C.绝对误差D.粗差2.水准

36、测量中,高差h=ab,若ma,mb,mh分别表示a、b、h的中误差,而且ma=mb=m,那么正确公式是(B)A.mh=mB.mh=±m C.mh=± D.mh=2m3.设在三角形ABC中直接观测了A和B,其中误差分别为mA=±3,mB=±4,则mC=(A) A.±5B.±1 C.±7 D.±254.用名义长度为30米的钢尺量距,而该钢尺实际长度为30.004米,用此钢尺丈量AB两点距离,由此产生的误差是属于(C) A.偶然误差 B.相对误差 C.系统误差 D.绝对误差5.根据观测误差对测量结果影响的性质,观测误差可

37、以分为(AE) A.系统误差 B.粗差 C.或然误差 D.极限误差 E.偶然误差6.根据偶然误差定义,属于偶然误差范畴是(BC) A.竖盘指标差 B.读数误差C.瞄准误差D.尺长误差E.横轴不垂直竖轴的误差7.由于算术平均值之中误差比单一观测值的中误差小倍,所以算术平均值比单一观测值更可靠。()8.观测条件通常把仪器、观测者的技术水平、外界条件三方面结合起来称之为观测条件。9.水准测量中h=ab,若ma、mb、mh分别表示a、b、h的中误差,那么正确答案是(D) A.mh=mamb B.mh=mamb C.mh=±ma2mb2 D.mh=±ma2mb210.根据系统误差定义

38、,属于系统误差范畴是(ADE) A.尺长误差 B.水准尺估读误差C.瞄准误差D.视准轴不平行水准管轴的误差 E.竖盘指标差11.测量规范中规定观测值偶然误差不能超过2倍或3倍中误差,超过说明观测值不可靠,应舍去不用。()12.衡量精度的指标有中误差、相对误差、容许误差。13.观测条件通常把仪器、观测者的技术水平、外界条件三方面结合起来。14.综合起来为观测条件的因素是(ACE)A.使用的仪器B.观测方法C.观测者的技术水平D.观测图形的大小E.外界条件15.衡量精度的指标(ADE)A.中误差B.系统误差C.偶然误差D.容许误差E.相对误差16.系统误差具有积累性,对测量结果影响很大,但其大小和

39、符号有一定规律,故采取一定措施可加以消除。()17.等精度观测观测条件相同的各次观测。18.在视距测量中,设尺间隔l=1.87m,其中误差ml=±4mm,竖直角=30°,其中误差m=±30,仪器高量取的中误差mi=±5mm,中丝读数的中误差mv=±3mm,求高差中误差mh=?答:h=0.5KlSin+I-v, mh=±0.17m19.某线段长度为300m,相对中误差为1/5000,则该段中误差±0.06m .20.一个三角形测得底边b=50.00±0.02m,h=20.00±0.01m,求三角形面积及其中

40、误差?答:S=1/2bh=500m2,ms=0.32m221.中误差的计算公式是什么?22.偶然误差的特性有(ABCD)A.误差的大小不超过一定界限B.小误差出现的机率高C.互相反号的误差出现机会相同D.误差的算术平均值n=0 E.误差出现无任何规律23.表示量距的精度常用相对误差,它是中误差与观测值的比值。24.真误差观测值与真值之差(或=l-X表示)25.圆的半径是31.3cm,其中误差是±0.3mm,试计算其面积的中误差。答:S=r2,ms=58.99mm26.测量记录时,如有听错、记错,应采取(C)A.将错误数字涂盖B. 将错误数字擦去C. 将错误数字划去D.返工重测重记27

41、.容许误差规定为相应中误差的(BC)A.1倍B.2倍C.3倍D.4倍E.5倍28.两段距离及其中误差分别为100m±2cm和200m±2cm,则该两段距离精度相同。(×)29.在一定的观测条件下,偶然误差的算术平均值随着观测次数的无限增加而趋向于零。()30.某台经纬仪测量水平角,每测回角度中误差为±10。今用这台仪器测一角度,要求测角中误差不超过±5,问至少需要观测几个测回?答:n=4(测回)第六章 小地区控制测量(一)基本要求1.了解小三角测量及交会法定点。2.理解控制测量的概念,国家坐标系统,导线测量,三、四等水准测量,三角高程测量。3.

42、掌握闭合、附和导线的外业测量工作及内业计算。(二)重点和难点1.重点:闭合、附和导线的外业测量工作及内业计算。2.难点:闭合、附和导线的内业计算。(三).教学内容讲述内容:(2学时):控制测量的任务、方法、方式;导线的形式;三、四等水准测量的方法、方式,三角高程测量;坐标正算与反算,导线测量的外业;自学内容:(4学时)主要技术指标,小三角测量的外业;三、四等水准测量的外业,导线测量的内业计算与成果处理;三、四等水准测量的内业计算与成果处理。(四)复习思考题1.建立平面控制网的方法有哪几种?2.导线的布设形式有哪几种?导线测量的外业工作包括哪些内容?(五).例题选解1.设有闭合导线ABCDA,算

43、得纵坐标增量为AB=200.00m,CB=150.00m,DC=100.04m,AD=250.01m,则纵坐标增量闭合差f=(D) A.0.03m B.0.03m C.0.05m D.0.05m2.导线测量内业计算过程中出现闭合差有(CD)A.边长闭合差B.高差闭合差C.角度闭合差D.坐标增量闭合差E.坐标闭合差3.地面上有ABC三个控制点,测得其三角形内角分别为59°0010,61°0010,60°0010,则改正后内角分别为(BCD) A.58°0000B.59°0000C.60°0000D.61°0000E.62

44、76;00004.小地区导线与国家(或城市)高级点连测的目的,是将高级点的坐标方位角和坐标传入导线网中。()5.小地区控制网-在面积为15平方公里以内的小地区范围内,为大比例尺测图和工程建设而建立的控制网称为小地区控制网。6.设E.F点的纵坐标分别为300米和400米,则纵坐标增量FE为(C)A.100米B.700米 C.100米D.700米7.根据下列表中所给数据计算附合导线边B1、12及2C的坐标方位角(注:辅助计算栏应列公式和得数)点号观测角(右角)° 改正数改正角° 坐标方位角° A150 00 00B128 57 3015128 571520102451

45、295 08 0015295 07458555002177 31 0015177 3045882415C221 17 3015221 171547 07 00D总和822 5400辅助计算=始4×1802终01= n15容=±60±28.试计算下表所列闭合导线点坐标。(注:辅助计算中写出计算公式和得数)点号距离(米)坐标增量(米)改正后坐标增量坐标值(米)xyxyxyA125.81-2109.50-361.95-109.5261.921000.002000.00B890.482061.92162.91-357.94-5152.2657.91152.21C948.3

46、92214.13136.84-3126.67-451.77126.64-51.81D1075.032162.32178.76-474.99-5162.27-75.03-162.32A1000.002000.00604.32总和辅助计算=0.12 = 0.17 D=0.21K=1/28781/20009.实地选择导线控制点时应注意几点(ABCDE)A.相邻点通视良好,地势平坦B.点位应选在土质坚实处C.视野开阔D.边长要大致相等E.点位分布密度要均匀10.导线测量的外业工作有(ABCDE)A.踏勘选点 B.测量水平角 C.丈量边长D.建立标志 E.测量一边的方位角11.图根点(包括高级点)的密度

47、取决于测图比例尺和地物、地貌的复杂程度。()12.四等水准测量限制前后视距差不能超过±0.5,其目的是消除视准轴不平行水准管轴误差和地球曲率与大气拆光的影响。13.导线将测区内相邻控制点连成直线而构成拆线。14.图根导线的角度闭合差的容许误差一般不超过(C)A. ±20 B. ±30 C. ±60 D. ±80 15.利用坐标反算求坐标方位角公式=arctgy/x,若y=-1,x=+1则坐标方位角为(C)A.-45 °B.45 °C.315 °D.135 °16.四等水准测量测站校核h=|h'-h

48、"|是(B) A.小于6mm B. 小于5mm C. 小于5mm D. 大于5mm17.四等水准对视线长的两项限制是(AD)A.前后视距差小于5米B. 前后视距差大于5米C.视距差累计值小于8米D. 视距差累计值小于10米E. 视距差累计值大于10米18.控制测量有两种,是(AD)A.高程控制B.导线控制C.三角控制D.平面控制E.基线控制19.独立导线要和高程控制点连接时,必须测(AC)A.连接边B.连接高程C.连接角D.磁方位角E.真方位角20.导线计算是根据起始数据,计算导线边坐标方位角和导线点坐标,从而建立起测区平面控制。21.国家常规的平面控制有两种形式,即三角控制和导线控

49、制。22.图根点是高级平面控制点。(×)23.导线边的方位角用于计算坐标恒量. ()24.直接供地形图使用的控制点是(D)A.水准点B.三角点C.导线点D.图根点25.三角高程测量比水准测量更适用于(A)A.山地B.平地C.两点距离大于400米D.两点距离小于400米26.在小三角测量中,各三角形的内角不应(CE)A.<10°B.<20°C.<30°D.>90°E.>120°27.闭合水准路线各段高差的代数和理论上应为零。()28.如图已知点A的坐标为,,观测数据如图。试计算B、C、D三点的坐标。29.双

50、面水准尺的红面尺底刻划值为(BD)A.0 B.4.687米C.0.100米D.4.787米E.1米30.导线与高级控制网连接的目的是(BE)A.高程B.坐标C.水平角D.竖直角E.坐标方位角31.小三角测量的等级分为(ABE)A.一级小三角B.二级小三角C.三级小三角D.四级小三角E.图根小三角32.如图是一条附合图根导线,已知A、B、C、D为已知控制点,其中、,B点的坐标为、,C点的坐标、。观测数据标在图中,试计算1、2两点的坐标。 第七章 地形图的基本知识(一).教学内容讲述内容:(1学时):地形图、比例尺精度、等高线、等高线平距、基本等高距、地性线等的概念,地物符号、地貌符号自学内容:(

51、2学时) 判定地貌的地性线,地性线它们之间的区别,地形图的分幅编号法,等高线的分类及在绘制地形图中的应用。(二)复习思考题1.什么是地形图?2.何谓比例尺精度?比例尺精度有什么用途?3.地物符号有哪些种?4.何谓等高线?等高线有哪些特性?5.何谓等高距、等高线平距?它们与地面坡度有什么关系?地形图的等高距如何选定?(三).例题选解1.1:1000地形图的测图精度是(D)A.0.1mm B.1mm C.1cm D.10cm2.地面上两点平距为123.56m,问在1:2000地形图上为(A) A.6.2cm B.0.62cm C.62cm D.0.062cm3.地面上有一条1米宽的土路,将它测绘于

52、1:5000地形图上,应该采用(B) A.比例符号B.半比例符号C.非比例符号D.注记符号4.在地形图上等高线出现一组抛物线形的曲线应是(CD)A.山头B.洼地 C.山脊D.山谷E.鞍部5.地形图上表示地形的方法是用(ABCDE) A.比例符号B.非比例符号C.线性符号D.地物注记E.等高线6.比例尺精度地形图上0.1mm所表示的实地水平长度。或者0.1mm×M7.在1:2000地形图上,等高距为2米,坡度为45°时,两条相邻等高线在图上的距离是(A)A.1毫米B.2毫米C.1厘米D.2厘米8.在1:1000地形图上,若等高距规定为2m,则其计曲线上的高程应为(ACE)A.

53、10m B.15m C.20m D.25m E.30m9.在同一幅地形图上等高距相同,平距与坡度的关系是(BCE)A.平距越小,坡度越缓 B.平距越大,坡度越缓 C.平距越小,坡度越陡D.平距越大,坡度越陡E.平距相等,坡度相同10.山脊线和山谷线一般情况下都为直线。(×)11.地物符号有比例符号、非比例符号、半比例符号、地物注记地貌主要用等高线表示。12.等高距的选择是根据测图比例尺大小和测区地面坡度来确定。比例尺越小,坡度越陡,选择等高距就越大。()13.试用等高线表示典型地貌:有山头、洼地、山脊、山谷、鞍部,并用高程或示坡线加以注记(注:五种地貌分开画或合在一起画均可)(答案略

54、)14.在地形图上等高线出现一组闭合曲线应是(BE)A.鞍部B.洼地C.山脊D.山谷E.山头15.示坡线垂直于等高线的短线,它指示方向是下坡方向。16.从1:500的地形图上量得一段长度为3.8cm,问在地面上的实际距离是(C)A.1.9米B.3.8米C.19米D.38米17.高程相同的地形点,必然在同一等高线上。(×)18.1:1000地形图,其测图精度是1米。(×)19.等高线的种类有首曲线、计曲线、间曲线、助曲线 。20.根据等高线的定义是(C)A.地面上相邻点高程连线B.地面上高程相同连线C.地面上高程相同的相邻点连线D.地面上等高点连线21.用等高线 表示地面起伏

55、状态。22.大比例尺地形图常用的分幅方法是正方形或矩形 法。23.在同张地形图上,所有等高线必须闭合。(×)24.将地物、地貌按一定比例尺铅垂投影在某一水平面上所形成的图是(B)A.地图B.地形图C.平面图D.断面图25.欲施测能反映地面不低于0.2米精度的地形图,则测图比例尺应选用不小于(C)A.1:500 B.1:1000 C.1:2000 D.1:500026.一组闭合等高线可能表示(ABE)A.山头B.洼地C.山脊D.山谷E.鞍部27.等高线密集表明地面坡陡 ;等高线稀疏表明地面坡缓 ;等高线平距相等表明地面坡度一样。28.测图比例尺越大,表示地貌变化的状况越简略,精度就越低。(×)29.地物注记用文字、数字或特定的符号对地物所加的说明。第八章 大比例尺地形图的测绘(一)基本要求1.了解数字化测图技术、航空摄影测量的基本知识以及地籍、房产测绘的基本内容及其相应的成果。2.理解地形图的分幅和编号方法以及地形图图式。 3.掌握(1)比例尺精度及其在测绘工作中的用途,选择测图比例尺的一般原则。(2)等高线及其特性,用等高线表示地貌的原理和方法。(3)地形图测绘的工序及要求(4)经纬仪测绘法。 (二)重点和难点1.重点:比例尺精度及其在测绘工作中的用途,等高线及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