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材料考试利器_第1页
工程材料考试利器_第2页
工程材料考试利器_第3页
工程材料考试利器_第4页
工程材料考试利器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1、加工硬化:随着塑性变形的增加,金属的强度、硬度迅速增加;塑形和韧性迅速下降的现象。2、淬透性:钢在淬火后获得淬硬层深度大小的能力,即获得马氏体多少的能力。3、热硬性:钢在高温下保持高硬度的能力。4、变质处理:在液态金属结晶前,特意加入某些难溶的固态颗粒,造成大量可以成为非自发晶核的固态质点,使结晶时的晶核数目大大增加,提高形核率,细化晶粒的处理方法。5、同素异构转变:(重结晶或二次结晶)某些金属在固态时,随着外界环境条件的变化而转变成不同类型的晶体结构。6、奥氏体:是碳在Fe中形成的间隙固溶体。面心立方晶格,有很好的塑形。7、固溶强化:通过溶入某种溶质元素,使固溶体的晶格发生畸变,变形抗力

2、增大而使金属的强度、硬度升高的现象。8、过冷度:实际结晶温度与理论结晶温度之差。9、石墨化:当合金中含有促进石墨形成的元素Si并在高温有足够的扩散时间的条件下,不仅渗碳体分解出石墨,铁液和奥氏体也析出稳定的石墨相来。10、共晶反应:指不同成分的液体合金,在一定温度下,同时结晶出成分和晶格均不相同的两种晶体的反应。11、渗碳体:铁和碳相互作用形成的具有复杂的晶格的间隙化合物,有很高的硬度,塑形差。12、淬硬性:钢在淬火后获得马氏体的最高硬度。仅取决于马氏体的含碳量,含碳量越高,淬硬性越高。13、纤维组织:经过一定塑形变形后,金属组织沿变形方向的流线分布。14、再结晶:经过塑形变形的金属材料加热到

3、较高的温度,原先被破碎拉长的晶粒通过重新生核、长大变成新的均匀、细小的等轴晶。再结晶的实质就是一个无畸变的等轴新晶粒逐步取代变形晶粒的过程15、调质处理:淬火后加高温回火16、珠光体:由铁素体和渗碳体组成的机械混合物。有较高的强度和硬度,塑形差。17、加工硬化:随着塑形变形的增加,金属的硬度和强度增加,塑形和韧性下降的现象18、共析反应:由特定成分的单相固态合金,在恒定的温度下,分解成两个新的,具有一定晶体结构的固相反应。19、马氏体:碳在Fe中得过饱和固溶体。20、自发形核:在一定的条件下,从液态金属中直接产生,原子呈规则排列的结晶核心。21、变形强化:即利用加工硬化有利的一面,经过一定塑形

4、变形来增加金属的强度和硬度22、组织组成物:通常把能够在显微镜下清楚地区分开,并具有一定形态特性的组成部分23、莱氏体:由奥氏体和渗碳体组成的机械混合物,很脆,塑形很差。24、细晶强化:就是通过细化晶粒,提高金属的强度,塑形和韧性的方法。结晶时,过冷度越大或者冷却速度越快,晶粒越细25、固溶体:合金在固态下,组元间会相互溶解,形成在某一组元晶格中包含有其他组元的新相,这种新相就是固溶体26、塑形变形对金属组织和性能的影响:晶粒拉长,产生纤维组织;位错密度增加,产生加工硬化;产生变形织构;产生残余内应力27、凡在其再结晶温度以上的变形就是热加工,反之就是冷加工28、影响奥氏体形成速度的因素:加热

5、温度;含碳量;原始组织;合金元素29、珠光体转变(高温转变):过冷奥氏体在A1以下至550度左右的温度范围内的,铁素体和渗碳体两相组成的相间排列的层片状的机械混合物组织 30、马氏体转变:当奥氏体以极大的冷却速度过冷到Ms以下,即发生马氏体转变。马氏体转变的主要特征:无扩散性,由于温度较低,铁和碳原子均不扩散;高速成长,马氏体形成一般不需要孕育期,马氏体量的增加是靠马氏体片的不断形成;在不断降温的过程中形成,过冷奥氏体只有按Ms和Mf之间连续冷却时,马氏体转变才能进行;转变过程伴随有体积的膨胀。 马氏体的硬度主要取决于马氏体的含碳量31、含碳量和合金元素、加热条件和保温时间都增加奥氏体的稳定性

6、,使C曲线右移简答题32、零件的刚度取决于两个方面:一是材料的弹性模量;二是零件的截面形状。而弹性模量是相对稳定的力学性能指标,用热处理方法无法改变,同意合金系成分改变也不影响弹性模量33、高速金属丸喷射到零件表面,使工件表面产生塑形变形,形成一定厚度的加工硬化层,使齿面的强度、硬度升高34、铸铁石墨化的影响:一是化学成分:碳和硅和磷促进石墨化,锰和硫阻碍石墨化;二是冷却速度:冷却速度越慢,越有利于石墨化的进行。35、T10制造工序:工艺路线:锻造退火机加工淬火加低温回火磨加工;退火处理可以细化组织,调整硬度,改善切削加工性;淬火和低温回火可以获得高硬度和耐磨性以及取出内应力;最终热处理后的显

7、微组织是回火马氏体,大致硬度是60HRC;T10车刀的退火为球化退火,加热温度为A1线以上2030度。保温,缓冷;淬火温度为780度,水冷,回火温度为150250度。36、C曲线越向右移则钢的淬火临界冷却速度越小,即钢的淬透性越小;一是在相同的冷却条件下可以获得更多的M组织,钢的整体组织和性能更加一致,通过与合适的温度回火,获得所需的力学性能;二是如果获得相同深度的M组织,淬透性大的钢可以使用较小的冷却速度,从而减少淬火应力,变形开裂等缺陷。相反,C曲线左移则钢的淬透性越小,淬火时得到的M组织会减少,而且容易产生淬火缺陷。37、45钢小轴,工件的淬火温度为850度左右,回火温度为500650度

8、左右,回火后获得的组织为回火索氏体,大致硬度为2535HRC60钢弹簧:工件的淬火温度为850度,回火温度为350500度左右,其回火后获得的组织为回火屈氏体,大致硬度为4048HRCT12钢锉刀:工件的淬火温度为780度,回火温度为150250度,其回火后获得的组织为回火马氏体,大致硬度为60HRC38、金属经过冷塑形变形之后,组织和性能的变化:晶粒沿变形方向拉长,产生纤维组织,性能趋于各向异性;晶粒破碎,位错密度增加,产生加工硬化,即随着变形量的增加,强度和硬度升高,而塑形和韧性降低;织构现象的产生;冷压力加工过程中由于材料各部分的变形不均匀,金属内部会产生残余的内应力。39、手锯锯条:它

9、要求有较高的硬度和耐磨性,碳素工具钢制造,如T9,T10,T11普通螺钉:保证一定的机械性能,用普通碳素结构钢制造,如Q235,Q215车床主轴:要有有较高的综合机械性能,有优质碳素结构钢,如35,40,4540、车床变速箱齿轮:下料锻造正火粗加工精加工局部表面淬火+低温回火精磨成品机床主轴:下料锻造正火粗加工调质精加工局部表面淬火+低温回火精磨镗床镗杆:下料锻造退火粗加工调质精加工氮化研磨成品41、固溶体和金属间化合物在结构和性能上的区别:结构上:固溶体的晶体结构与溶剂相同,而金属间化合物的晶体结构不同于组成它的任一组元,它是以分子式来表示其组成。在性能上:形成固溶体和金属间化合物都能强化合

10、金,但固溶体的强度、硬度比金属间化合物低,塑形和韧性比金属间化合物好,也就是固溶体有更好的综合机械性能,固溶体在合金中主要以充当基体角色,占的比例大,而金属间化合物充当强化角色,占的比例小42、钢的热处理就是为了改变钢材内部的组织结构,以满足对零件的加工性能和使用性能的要求所施加的一种综合的热加工工艺过程。热处理包括普通热处理和表面热处理;普通热处理包括退火,正火,淬火和回火。表面热处理包括表面淬火和化学热处理,表面淬火包括火焰加热表面淬火和感应加热表面淬火,化学热处理包括渗碳,渗氮,碳氮共渗43、绑扎物件一般用铁丝:为了便于绑扎,要求有很好的塑形,因此应选用塑形很好的低碳钢丝;而起重机吊重物

11、用钢丝绳除要求高的强度并要求一定的韧性,60、65.70属于中、高碳钢,比低碳钢的强度要高很多,并且具有一定的韧性,保证吊重物时不会产生塑形变形和突然的断裂44、正火可以细化组织,调整硬度,改善切削加工性;调质处理可以获得高的综合机械性能和疲劳强度;局部表面淬火及低温回火可获得局部高硬度和耐磨性。1、加工硬化:随着塑性变形的增加,金属的强度、硬度迅速增加;塑形和韧性迅速下降的现象。2、淬透性:钢在淬火后获得淬硬层深度大小的能力,即获得马氏体多少的能力。3、热硬性:钢在高温下保持高硬度的能力。4、变质处理:在液态金属结晶前,特意加入某些难溶的固态颗粒,造成大量可以成为非自发晶核的固态质点,使结晶

12、时的晶核数目大大增加,提高形核率,细化晶粒的处理方法。5、同素异构转变:(重结晶或二次结晶)某些金属在固态时,随着外界环境条件的变化而转变成不同类型的晶体结构。6、奥氏体:是碳在Fe中形成的间隙固溶体。面心立方晶格,有很好的塑形。7、固溶强化:通过溶入某种溶质元素,使固溶体的晶格发生畸变,变形抗力增大而使金属的强度、硬度升高的现象。8、过冷度:实际结晶温度与理论结晶温度之差。9、石墨化:当合金中含有促进石墨形成的元素Si并在高温有足够的扩散时间的条件下,不仅渗碳体分解出石墨,铁液和奥氏体也析出稳定的石墨相来。10、共晶反应:指不同成分的液体合金,在一定温度下,同时结晶出成分和晶格均不相同的两种

13、晶体的反应。11、渗碳体:铁和碳相互作用形成的具有复杂的晶格的间隙化合物,有很高的硬度,塑形差。12、淬硬性:钢在淬火后获得马氏体的最高硬度。仅取决于马氏体的含碳量,含碳量越高,淬硬性越高。13、纤维组织:经过一定塑形变形后,金属组织沿变形方向的流线分布。14、再结晶:经过塑形变形的金属材料加热到较高的温度,原先被破碎拉长的晶粒通过重新生核、长大变成新的均匀、细小的等轴晶。再结晶的实质就是一个无畸变的等轴新晶粒逐步取代变形晶粒的过程15、调质处理:淬火后加高温回火16、珠光体:由铁素体和渗碳体组成的机械混合物。有较高的强度和硬度,塑形差。17、加工硬化:随着塑形变形的增加,金属的硬度和强度增加

14、,塑形和韧性下降的现象18、共析反应:由特定成分的单相固态合金,在恒定的温度下,分解成两个新的,具有一定晶体结构的固相反应。19、马氏体:碳在Fe中得过饱和固溶体。20、自发形核:在一定的条件下,从液态金属中直接产生,原子呈规则排列的结晶核心。21、变形强化:即利用加工硬化有利的一面,经过一定塑形变形来增加金属的强度和硬度22、组织组成物:通常把能够在显微镜下清楚地区分开,并具有一定形态特性的组成部分23、莱氏体:由奥氏体和渗碳体组成的机械混合物,很脆,塑形很差。24、细晶强化:就是通过细化晶粒,提高金属的强度,塑形和韧性的方法。结晶时,过冷度越大或者冷却速度越快,晶粒越细25、固溶体:合金在

15、固态下,组元间会相互溶解,形成在某一组元晶格中包含有其他组元的新相,这种新相就是固溶体26、塑形变形对金属组织和性能的影响:晶粒拉长,产生纤维组织;位错密度增加,产生加工硬化;产生变形织构;产生残余内应力27、凡在其再结晶温度以上的变形就是热加工,反之就是冷加工28、影响奥氏体形成速度的因素:加热温度;含碳量;原始组织;合金元素29、珠光体转变(高温转变):过冷奥氏体在A1以下至550度左右的温度范围内的,铁素体和渗碳体两相组成的相间排列的层片状的机械混合物组织 30、马氏体转变:当奥氏体以极大的冷却速度过冷到Ms以下,即发生马氏体转变。马氏体转变的主要特征:无扩散性,由于温度较低,铁和碳原子

16、均不扩散;高速成长,马氏体形成一般不需要孕育期,马氏体量的增加是靠马氏体片的不断形成;在不断降温的过程中形成,过冷奥氏体只有按Ms和Mf之间连续冷却时,马氏体转变才能进行;转变过程伴随有体积的膨胀。 马氏体的硬度主要取决于马氏体的含碳量31、含碳量和合金元素、加热条件和保温时间都增加奥氏体的稳定性,使C曲线右移简答题32、零件的刚度取决于两个方面:一是材料的弹性模量;二是零件的截面形状。而弹性模量是相对稳定的力学性能指标,用热处理方法无法改变,同意合金系成分改变也不影响弹性模量33、高速金属丸喷射到零件表面,使工件表面产生塑形变形,形成一定厚度的加工硬化层,使齿面的强度、硬度升高34、铸铁石墨

17、化的影响:一是化学成分:碳和硅和磷促进石墨化,锰和硫阻碍石墨化;二是冷却速度:冷却速度越慢,越有利于石墨化的进行。35、T10制造工序:工艺路线:锻造退火机加工淬火加低温回火磨加工;退火处理可以细化组织,调整硬度,改善切削加工性;淬火和低温回火可以获得高硬度和耐磨性以及取出内应力;最终热处理后的显微组织是回火马氏体,大致硬度是60HRC;T10车刀的退火为球化退火,加热温度为A1线以上2030度。保温,缓冷;淬火温度为780度,水冷,回火温度为150250度。36、C曲线越向右移则钢的淬火临界冷却速度越小,即钢的淬透性越小;一是在相同的冷却条件下可以获得更多的M组织,钢的整体组织和性能更加一致

18、,通过与合适的温度回火,获得所需的力学性能;二是如果获得相同深度的M组织,淬透性大的钢可以使用较小的冷却速度,从而减少淬火应力,变形开裂等缺陷。相反,C曲线左移则钢的淬透性越小,淬火时得到的M组织会减少,而且容易产生淬火缺陷。37、45钢小轴,工件的淬火温度为850度左右,回火温度为500650度左右,回火后获得的组织为回火索氏体,大致硬度为2535HRC60钢弹簧:工件的淬火温度为850度,回火温度为350500度左右,其回火后获得的组织为回火屈氏体,大致硬度为4048HRCT12钢锉刀:工件的淬火温度为780度,回火温度为150250度,其回火后获得的组织为回火马氏体,大致硬度为60HRC38、金属经过冷塑形变形之后,组织和性能的变化:晶粒沿变形方向拉长,产生纤维组织,性能趋于各向异性;晶粒破碎,位错密度增加,产生加工硬化,即随着变形量的增加,强度和硬度升高,而塑形和韧性降低;织构现象的产生;冷压力加工过程中由于材料各部分的变形不均匀,金属内部会产生残余的内应力。39、手锯锯条:它要求有较高的硬度和耐磨性,碳素工具钢制造,如T9,T10,T11普通螺钉:保证一定的机械性能,用普通碳素结构钢制造,如Q235,Q215车床主轴:要有有较高的综合机械性能,有优质碳素结构钢,如35,40,4540、车床变速箱齿轮:下料锻造正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