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山东省青岛市第二中学2013届高三(新课标历史选修一)二轮专题卷(含解析):专题六阿里改革、商鞅变法 专题检测一、选择题1关于下图这位人物最准确的结论是( )。A商朝杰出的政治家 B战国变法运动的理论奠基者C战国时期各国变法第一人 D秦国变法运动的主要推行者2史记商君列传载:“商君相秦十年,宗室贵戚多怨望。”这主要是因为商鞅变法( ) A允许工商者入仕为官 B准许土地自由买卖 C承认土地归私人所有 D规定按军功受爵赐田3(2011年12月南昌一中、十中联考5题)郭沫若在奴隶制时代·中国古代史的分期问题一文中认为:春秋在鲁宣公十五年(前594年)有“初税亩”的记载,虽然仅仅三个字,却含
2、有极其重大的社会变革的历史意义。这里所说的“重大的社会变革的历史意义”主要是指( )A承认了私人对土地的所有权 B以法律形式确立了封建土地私有制 C土地国有制度不断完善 D井田制在历史上完全消失4商鞅变法期间,秦的郡县制度逐渐形成。与县相比,郡的特点不包括( )。A主要设立于新兼并地区 B带有边防军事管理的性质 C属于地方行政管理范畴 D管辖的范围较大5秦国成为战国七雄中实力最强的国家,主要原因是( )。A.实行商鞅变法B.更多使用铁制农具C.牛耕得到推广D.重视水利工程建设6(2012年广东省湛江市高三一模)春秋时期,赵简子说:“克敌者,上大夫受县,下大夫受郡,士田十万,庶人工商遂。”以下对
3、这则材料解读符合史实的是县的地位比郡高 在战争中所获的新领土上设置县、郡县的出现比郡早 商鞅变法奖励军功有利于中央集权A B C D7(2011年4月潍坊四县高二质检3题)根据你对春秋战国时期经济状况的了解,A处应填( )A铁器牛耕的使用 B“相地而衰征”的实行 C各诸侯国的变法 D宗法分封制解体8(2011年11月潍坊三县期中1题)钱穆认为“春秋到战国,世袭特权推翻,制约经济解放,凝固的定型消失了,许多新的力量都在潜滋暗长,都在迈步向前”。“许多潜滋暗长”的新力量包括土地私有制开始确立 小农经济产生并发展各种思想交相辉映 中央集权制度确立A B C D9春秋时期齐国的“相地而衰征”和鲁国的“
4、初税亩”对社会发展共同的直接作用是( )A促进了铁器使用和牛耕推广 B导致土地所有制发生重大变化C逐步确立起新兴的封建制度 D废除了奴隶主贵族的世袭特权10(2011年4月潍坊四县高二质检6题)公元前338年,刚继位的秦惠文王听信谗言下令逮捕商鞅。史记商鞅列传中记载:商君亡至关下,欲舍客舍,客人不知其是商君也,曰:“商君之法,舍人无验者坐之” 。商君喟然叹曰:“嗟乎,为法之敝,一至此哉!”最后无处可去的商鞅被逮捕处死。这个“作法自毙”的故事,说明了当时的秦国( )A变法深入贯彻 B变法违背民意 C变法阻力重重 D变法最终失败11战国时期,无论强国或弱国往往采取结盟的方式进行对抗,“合纵”、“连
5、横”策略就此产生。所谓“合纵”,即“合众弱以攻一强”,战国末期的“一强”主要是指( )。A魏国 B齐国 C楚国 D秦国12同学们在参观上海博物馆时对下图所示器物颇感兴趣,他们的相关评论中,正确的是( )。秦国颁行的标准衡器 属于商鞅第二次变法的产物有利于巩固政治上的统一局面 对秦始皇统一度量衡有直接影响 A B C D13秦与魏的关系正如商鞅所言“秦之与魏,譬若人之有腹心疾,非魏并秦,秦即并魏。何者?魏居领阨之西,都安邑,与秦界河而独擅山东之利。利则西侵秦,病则东收地。”由此可见,公元前341年秦国大举伐魏主要是为了( )。A收复失地报仇雪恨 B迫使魏国俯首称臣 C扫除向东方发展的障碍 D一举
6、完成统一大业14战国时期的变法与春秋时期的改革相比,主要的不同点是( )A是否加速井田制瓦解 B是否涉及赋税制度C是否涉及军事制度 D是否触及上层建筑15春秋战国时期逐步被废除的制度不包括( )。A宗法分封制 B世卿世禄制 C井田制 D赐爵制16(2010年12月辽宁铁岭高三六校联考9题)中央集权相对于地方分权而言,是地方政府服从中央政府的政策法令、地方官吏由中央政府任免的行政制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中央集权制是封建自然经济的产物,不可能存在于商品经济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B秦王嬴政统一中国后建立中央集权制,从此中国历史进入黑暗时代C商鞅变法时,废分封、行县制,所以说中央集权制至迟出现于战国
7、时期D周分封制下的诸侯要服从周王的命令,所以分封制的实质就是中央集权制17汉代的桑弘羊在盐铁论·刑德中说:“商君刑弃灰于道而秦民治,故盗马者死,盗牛者加,所以重本而绝轻疾之资也”。可见他认为商鞅以法治国的主导思想是( )。A轻罪重判 B重罪轻判 C赏罚分明 D法不责众18(2011年4月潍坊四县高二质检5题)世人对秦国人有着“薄恩礼,好生分”的印象,这与商鞅变法哪一措施有关( )A奖励军功 B奖励耕种 C什伍连坐和告奸制度 D焚烧诗书19在赐爵制度下,官吏选任的主要标准是( )。A血缘亲疏 B门第高低 C功劳大小 D分数多少20“无置锥之地”战国时期已经成为一句成语,在荀子等书中屡次
8、出现,对此理解错误的是( )。A反映了农民失掉土地的社会现象 B主要原因在于新兴地主的土地兼并 C与土地私有权的确立直接相关 D政府通过禁止民间买卖土地来解决问题21商鞅变法法令规定“戮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反映了商鞅( )。维护农民阶级利益 实行重农抑商政策保持和稳定小农经济 废除奴隶主贵族特权A. B. C. D.22王安
9、石曾用“自古驱民在信诚,一言为重百金轻”的诗句歌咏“徙木赏金”之举。商鞅这样做的根本目的在于( )。A取得老百姓的信任 B打击破坏新法者 C树立新法令的威信 D宣传自己的变法主张23(2011年12月北京昌平区月考10题)商鞅对生产关系调整的最重要的举措是A重农抑商,奖励耕织 B统一秦国的度量衡C推行一夫一妻的小家庭 D“为田开阡陌封疆” 24(2010年安徽省蚌埠市高三第二次质检13题)商鞅变法之所以能够成为一次较为彻底的改革,并促进了秦国的社会进步,主要原因是A创建了适合社会经济发展的新制度 B从根本上确立了土地私有制C打击并瓦解了就的血缘宗法制度 D强化了基层管理的户籍什伍制25(201
10、0年9月山东省潍坊市高三摸底17题)“齐之技击不可以遇魏氏之武卒,魏氏之武卒不可以遇秦之锐士。”商鞅变法中直接导致上述现象的措施是 A奖励军功 B实行什伍连坐制 C奖励耕织 D颁行秦律二、非选择题26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材料一 夫民之从事死制也,以上之设荣名,置赏罚之明也。不用辩说私门而功立矣,故民之喜农而乐战也。见上之尊农战之士,而下辩说技艺之民,而贱游学之人也,故民壹务:其家必富,而身显于国。治国能抟(tuán,集聚)民力而壹民务者强,能事本而禁末者富。 商君书·壹言第八材料二 民本,法也。故善治者,塞民以法,而名地作矣。国之乱也,非其法乱也,非法不用也。国皆有法,而无使
11、法必行之法。故善治者,刑不善,而不赏善,故不刑而民善。不刑而民善。刑重也。刑重者,民不敢犯,故无刑也。而民莫敢为非。是一国皆善也 商君书·画策第十八 (1)概括材料中商鞅的观点。 (2)结合所学知识评价材料中商鞅的观点。27(2010年5月福州三中高考模拟41题A)【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而战国变法,其核心则基本围绕在加强君主专制的国家统治方面,进一步剥夺本国民众的基本权利,还包括焚诗书、禁游学诸文化政策。其强国兴邦与进行战争的目的主要是为了扩张国土和增固君主的权力,而西方古代社会有关人民取得平等权利的改革内涵,在战国变法中完全找不到相应的影子。 引自战国变
12、法与古希腊罗马社会改革之比较材料二 雅典梭伦改革将人民按财产分为四个等级,各自拥有不同的政治权利;设立四百人会议作为公民大会的常设机构,以分贵族会议之权;并设立陪审法庭,由公民充任陪审员,参与审理案件。 引自战国变法与古希腊罗马社会改革之比较阅后回答:(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战国时期变法的根本目的和主要内容。(9分)(2)比较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雅典梭伦改革的特点。(6分)28商鞅变法是中国古代历史上一场重要的改革。阅读下列相关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令民为什伍,而相牧司连坐。不告奸者腰斩,告奸者与斩首者同赏,匿奸者与降敌同罚有军功者,各以率受爵。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免
13、徭役);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认为收孥(官奴婢)。宗室非有军功者论,不得为属籍而集小都乡邑聚为县,置令、丞,入三十县。 摘自史记商君列传材料二 秦孝公用商鞅,坏井田,开阡陌,急耕战之赏,虽非古道,尤以务本之故,倾邻国而雄诸侯。 汉书食货志(1)材料一、二中涉及了商鞅变法的哪些经济措施?(2)结合以上材料和所学知识,评述商鞅变法的这些经济措施。29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如图奖励耕织(砖画)商鞅铜方升材料二 秦孝公用商鞅,坏井田,开阡陌,急耕战之赏,虽非古道,尤以务本之故,倾邻国而雄诸侯。 汉书·食货志材料三 “太史公曰:商君,其天资刻薄人也。迹其欲干孝公以帝王术,挟持浮说,非其
14、质矣。且所因由嬖臣,及得用,刑公子虔,欺魏将卯,不师赵良之言,亦足发明商君之少恩矣。余尝读商君开塞耕战书,与其人行事相类。卒受恶名于秦,有以也夫。” 史记·商君列传 (1)材料一反映了商鞅变法的哪些内容? (2)材料二对商鞅变法的哪些措施给予了充分肯定? (3)材料三评价商鞅的标准是什么?我们应当坚持怎样的评价标准?30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魏文侯首开战国招贤养士和布衣卿相的风气。当时的名士李悝、翟璜、吴起、西门豹、乐羊等都到了魏国。魏国的官员中,除魏成子是文侯之弟以外,其余都不是贵族。自魏文侯以后,魏逐渐放弃招贤纳士的政策,甚至对一些贤能之士采取打击排斥的态度。如魏武侯时,吴起被排
15、斥出魏而奔楚;魏惠王时又走了卫鞅、孙膑等,这些人到他国后,受到重用,帮助敌国打击魏国,使魏国数折军旅,连遭惨败。引自唐嘉弘主编先秦简史材料二 吴起本仕于魏国,后因遭人排挤,到了楚国。楚悼王重用吴起,让他做令尹,主持楚国的变法。吴起对封君的子孙“三世而收爵禄”,废除了一些世袭封君的特权。并把一些旧贵族整族迁移到边远旷虚之地去。他认为那些地方多余的是土地,不足的是人民。吴起变法的另一项内容是整顿楚国的吏治,打击官场上的歪风。他主张“使私不害公,谗不蔽忠”,“塞私门之请,一楚国之俗”,这对于建立一个强有力的君主专制政权是非常必要的。吴起的变法给楚国注入了活力,出现了“却三晋,西伐秦”的强盛局面。但是
16、,旧贵族势力顽固地反对吴起的变法。公元前381年,楚悼王死去。旧贵族势力联合起来杀害了吴起。摘引自刘泽华主编中国通史教程·第一卷请回答:(1)材料一反映出魏国兴衰过程中起决定性作用的因素是什么?(2分)(2)结合材料二及所学知识,概括吴起、商鞅变法在内容和作用两方面的相同点。(6分)(3)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指出吴起、商鞅两人经历上的主要共同之处,谈谈你从中获得的主要启示。(6分)专题六阿里改革、商鞅变法 专题检测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D 解析:A明显错误,B是韩非子,在商鞅变法之前魏国、楚国已经开始变法,C错误。2
17、D 3A 4C 解析:ABD符合新设立的“郡”的特点。不仅郡属于地方行政管理范畴,县也是如此,所以C不能算是郡的特点。5A 解析:本题为最佳选择题,解题时应注意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分析选项与题干之间的关系。秦国实行商鞅变法,确立封建制度,这一上层建筑的变革不仅适应了生产力的发展水平,由于它的彻底性,
18、反过来又极大地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而B、C、D三项只是生产力发展在某一方面的体现。6A 解析:材料的意思是立了战功的大夫可以得到一县或一郡( 杜注:“周书作雒篇:千里百县,县有四郡。”)士可以得到大片土地,庶人工商之类的平民因战功可以进入仕途。据此对材料解读符合史实。7A 解析:根据所学,春秋战国随着铁器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广,社会生产力得到极大提高,为开垦荒地,扩大耕种面积和兴修水利提供便利条件,出现了大量的私田。与之相伴,出现了封建生产关系和封建剥削方式,
19、奴隶社会的生产关系(经济基础)走向瓦解。本题A处应选A项“铁器牛耕的使用”。8D 9B 解析:这两个措施都是针对土地制度的改革,“征”和“税”都是指对土地征收赋税,即承认了土地的私有,所以B项正确。10A 解析:根据所学,商鞅变法是一次较为彻底的改革运动。在秦孝公的坚决支持下,商鞅在政治、经济、军事和思想习俗等领域推行全面改革,废除了旧制度,创建了适合社会经济发展的新制度。分析材料,商鞅
20、出逃后,受困于自己制定的制度,后被逮捕处死。本题选A项。11D 解析:战国末期,强秦迅速崛起,成为六国的威胁。12D 解析:“衡”是称东西轻重的器具,图片所示铜方升是计算东西体积多少的器具,属于“量”,因此错误。商鞅统一度量衡是第二次变法的内容,有利于巩固政治统一,对后来秦始皇也有影响,正确。13C 解析:从商鞅言论中的“非魏并秦,秦即并魏”“独擅山东之利”可以判断魏国成为阻挡秦国向东方
21、发展的主要障碍,C正确,而此时还没有达到D所说“一举完成统一”的时刻。14D 解析:春秋时期的改革主要还是“破”,而战国时期的改革不仅要“破”,废除旧制度,而且还要“立”,确立新的制度。ABC是春秋时期改革的主要内容,D是战国时期新增加的主要内容。15D 解析:联系商鞅变法实行赐爵制即可直接做出选择。而宗法分封制、世卿世禄制、井田制均属春秋战国时期逐渐废除的旧制度。16C 解析:此题考查
22、的是对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发展的理解。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和所学史实中央集权制度是指地方要绝对服从中央政府的领导,国家高度集权并不意味着资本主义国家就不可以采用,美国联邦制度就是借鉴了的中央集权制度故A项错误;秦朝统一后建立的中央集权制度被后来的朝代所采用中国封建社会达到了一个有一个的高度,中华文明为世界文明作出了突出贡献故B项错误;西周的分封制度虽然有集权趋势,但是过于松散,中央对地方的管理权力并不是很大,所以才会造成春秋战国时期的纷争与战乱故应该排除D项。所以此题正确选项是C。17A 解析:“弃灰于道”、“盗马”这些看起来
23、不是很一致的罪行,其后果却是受刑、死刑,可见商鞅的“法治”思想是轻罪重判,震慑民众。C有很大迷惑性,材料只有“罚”,而未体现出“赏”。18C 解析:“薄恩礼,好生分”大意是:对恩礼淡漠,性格乖戾。分析商鞅变法中的各项措施,应该与建立严密的户籍制度,制定连坐法有紧密关系。这一制度规定居民要登记户籍,五家为一伍,两伍为一什,什伍之内,各家相互纠察。奖励告密,实行连坐法,一家犯法,其他各家都得举报,否则要受同样的惩罚,以此强化统治。19C 解析:赐爵制度就是“按
24、功授爵”。20D 解析:商鞅变法废止“田里不鬻”的原则,允许民间买卖土地,这恰恰是土地兼并得以兴起的主要因素,D明显错误。21B 解析:“本”和“末”的含义分别是指农业和商业,可见这是重农抑商的体现,目的在于稳定小农经济。未涉及;重农不等于维护农民阶级利益,商鞅作为地主阶级改革家,维护的本阶级的利益,因此不选。22C 解析:这是在新政实施前的行为,因此与BD无直接关系。A也是目的之一,但
25、根本出发点还是为了推进变法,所以C为最佳选择。23D 24A 解析:商鞅变法促进了秦国的社会进步主要强调政治对经济的反作用。故选A。25A 解析:材料体现出秦国军事力量的强大,而这一成就的取得源于商鞅变法奖励军功,提高了士兵的作战积极性。二、非选择题26(1)重农重战抑商。赏罚分明、以法治国。(2)重农重战抑商:达到了富国强兵的目的,推动了社会发展和社会转型,奠定了秦国统一的基础,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重农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核子仪器伦理与社会责任考核试卷
- 《农产品的质量检测》课件
- 装饰材料企业品牌形象塑造考核试卷
- 《农村家禽饲养技术》课件
- 学校安全教育主要内容
- 纺织品的智能生产成本控制考核试卷
- 毛皮服装生产设备选型与采购考核试卷
- 燃气热水器安装与调试考核试卷
- 核电工程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点管理考核试卷
- 建筑造型设计原理
- 地铁站装修报价
- 《寄冰》-完整版课件
- 内科学-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
- 办公室事故防范(典型案例分析)
- 地球的不同圈层英文版
- 八年级下册英语七选五专项讲练一
- 两班倒排班表excel模板
- ISO31000风险管理标准中文版
- 《S7-1200-PLC-编程及应用技术》试题试卷及答案2套
- 电土施表4-18混凝土结构工程养护记录.docx
- 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委员会组成与职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