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壁赋》练习及答案_第1页
《赤壁赋》练习及答案_第2页
《赤壁赋》练习及答案_第3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苏轼前赤壁赋知识归纳练习(答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26、27、28、29、30、解释下面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壬戌之秋,七月既望:农历每月十六举酒扈客:劝请,邀纵一苇之所女.口 :任;到,往凌万顷之茫然:越过击空明兮观溯为:逆流而上;江面浮动的月光渺渺兮予怀:悠远的样子简歌而和之:循,依余音晏晏,不绝如缕:形容声音婉转悠扬;细丝舞南擎之潜蛟:深谷泣孤舟之馨驾:寡妇苏子愀法:忧愁的样子正襟演坐:端正。正一正衣襟,严肃地端坐着。山川相缪:缭、盘绕方其破荆州:当鼬胪千里:船尾和船头的并称,泛指

2、首尾相接的船只。颅溥临江:斟酒横槃赋诗:兵器长矛国一世之雄也:本来举匏樗以用葫芦做成的酒器;相互劝饮逝者如颗:这里指水墨摩者如徵:满;缺;这里指月亮竽莫泌杉也:到底,最终;消减和增长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竟,简直里一毫而莫取:即使参造物者之为尽戚也:这;“无尽藏海”,像海之能包罗万物而吾与子之所共道:这里有享有的意思洗盏更敢:更换酒杯(或再次饮酒)着尊跳尽:菜肴和果品;已经杯盘狠籍:凌乱的样子。也写作“狼藉气布与,籍乎舟中:互相;枕着,垫着指岀下面句中的通假字浩浩乎如冯虚御风冯一一凭山川相缪,郁乎苍苍缪缭,缠绕三、指出下面划线词语的古今异义望美人兮夭一方:这里指所思慕的人,古人常用来作为圣主贤臣

3、或美好理想的象征。四、一词多义1、之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助词,的(2凌万顷之茫然助定语后置的标志)3不知东方之既白词,助取独)4扣舷而歌之词,助调节音节)5耳得之而为声词,代它)6)送孟浩然之广陵词,动往,到 去2、属词,(1)举匏樽以相属劝请,邀亡国乱君相属连接屈平属草稿未定缀缉,撰著,写作属予作文以记之通请托,嘱咐“嘱”(5)若属皆且为所虏类,等属岁旱时副词,恰好,适值3、望(1)壬戌之秋,七月既望望农历每月十五日日,西望夏口,东望武昌 向远处看王知如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盼望,希望德高望重名望,声(5)望风望察看,观察4、危(1)正襟危坐端正今以陛下盛德攻匈奴,臣窃危之认为危险(意

4、动用法)凌万顷之茫然茫茫的样子。(指江水)周以缭垣,约以危栏高五、指岀下面句中活用的词语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釐妇使动用法使.起舞使哭泣,落泪2、下江陵名词用作动词,进兵3、顺流而丞也名词用作动词,向东进发4、况吾与子淳樵于江渚之上名词用作动词,捕鱼、砍柴5、骨鱼虾而有麋鹿意动用法,以为伴、为友6、不知东方之既自形容词用作动词,发白,亮7、肴核既尽副词用作动词,用尽,吃完六、在横线上写出所给例句属于哪种特殊句式1、定语后置句(1)凌万顷之茫然(2)客有吹洞萧者2、介词短语(状语)后置句(1)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2)月岀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3)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4)不绝如缕3

5、、宾语前置句(1)何为其然也(2)而今安在哉4、被动句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5、判断句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七、写岀下面词语的含义少焉:一会儿。须臾:片刻,时间极短。余音袅袅:形容声音婉转悠长。不绝如缕:像细线一样连着,差点儿就要断了。多用来形容局势危急或声音细微悠长 正襟危坐:理好衣襟端端正正地坐着,形容严肃或拘谨的样子。沧海一粟:大海里的一颗谷粒,比喻非常渺小。杯盘狼籍:杯盘等放得乱七八糟,形容宴饮后桌上凌乱的样子。八、翻译句子1、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任凭小船飘去,越过那茫茫的的江面。2、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蔑妇(箫声)使深谷中的蛟龙听了起舞,使独坐孤舟的寡妇听了落泪。3、此非孟德之困

6、于周郎者乎?这不是曹操被周瑜围困的地方吗?4、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航胪千里,旌旗蔽空,醯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当曹操攻破荆州,进兵江陵,顺江东下的时候,船尾和船头连成千里之长,旌旗遮蔽天空, (曹操)面对大江斟酒,横执长矛吟诗,本是一代枭雄,可是现如今(他)在哪里呢?5、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 何羡乎?如果从那变动的一面看,那么天地间万事万物竟不能在一瞬间(不变化)(意即时刻都在 动);(如果)从那不变动的一面看,那么万物和我们一样都是没有穷尽的(意即永恒的),(我们)又何必要歆羡它们呢?6、取之无禁,用

7、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清风、明月)得到它没有人禁止,享用它没有竭尽,这是大自然的无穷宝藏,是我和你 以共同享受的。一、基础知识1.下列各项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项是()A. 敏窕y角o徵然ch8u fu山川相缪1送0 B.徘徊hAi枕精ji。幽擎ho号虚御风pingC.馨妇H桂停Mo盈樽pWo聊酒临江shi D.肴核yWo遍舟bi角n摩鹿rrd横挚赋诗shu63.下列有关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属:通“嘱”,这里 凌:越过适:到去2.对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举酒扈客指劝人喝酒 B.季万顷之茫然C.盈虚者如彼,而竿莫消长也卒:到底D

8、.而吾与子之所共道A.B.“七月既望”中的“既望”是指农历的每月十五。“壬戌之秋”中的“壬戌”是古代纪年法中的干支纪年,文中指宋神宗元丰五年。C.D.曹孟德,即曹操,“孟德”是他的字。4.对下列句子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A.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一一离开人世,飞升仙境“徘徊于斗牛之间”中的“斗牛”指斗宿和牛宿,都是星宿名。B.C.望美人兮天一方一一在天的那一边眺望(那个)美人啊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一一流去的水像这样(不断地流去),而并没有流去。D.5.补写出下列各句中的空缺部分。(1)物于我皆无尽一一万物同我们一样都是永恒的,没有尽头的。( 2)其点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C3) 山不厌高,

9、海不厌深。 , 。5 ) 相与枕藉乎舟中, o(4) , 目遇之而成色。二、语段阅读阅读课内语段,完成下面的题目。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托遗响于悲风。6. 对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 回一世之雄也固:本来C.正襟詹芈而问客曰危坐:端坐B .拳匏樽以相属 举:全,都D.托谚响于悲风遗响:余音,指萧声7. 下列各组中加点的词语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A.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托遗响于悲风B.而今安在哉/侣鱼虾西友糜鹿C.此非曹孟德本诗乎/固世N雄也D.寄蜉蟠与天地/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8.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与例句中加点词语用法相同的一项是()例:况吾与子淳横于

10、江渚之上A.顺流而布也B,月明星稀,乌鹊弟飞C.舞幽壑之潜蛟D.倡鱼虾而友糜鹿9. 下列各句与例句句式特点相同的一项是()例: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A,月出于东山之上B.客亦知夫水与月乎?C.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D.则物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10.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出自曹孟德的啊一首诗?A.长歌行B.短歌行C.蒿里行D.步出夏门行11. 下列对选段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本段写出了客人感慨人生短促无常的悲观情绪。B. 本段借主客问答的方式,抚今追昔,畅述对天地人生的感触。C. 本段重在说理,借追述历史陈迹、感怀历史人物而显示人生与天地“变”与“不变”的哲理D.

11、本段句式上整散结合,押韵自由灵活,极富点韵之美。赤壁赋练习1、下列加点字读音全正确的一项是()A.壬(rEn )戌窈窕(tiao )桂棹(zhao)冯(feng)虚御B.馨(11)妇倾:(qiao)然鼬(you)胪风山川相缪(lido )c. H (shl) 酒横槊(shud)江渚(江心)正禳(jin)危坐D.匏(pao)樽枕精(力)蜉(fu )蟾一叶扁(pian) 舟2、下列句中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凌万顷之度寒(旷远的样子)冯虚倒风(驾)B.渺渺兮予怀(悠远的样子)正襟每芈(身体斜着坐)C.击宇明兮溯流光(月光下的清波)如舷而歌之(敲击)D.倚歌而和之(循,依)而卒莫消长也(到底

12、)3、下列句中的“如”字,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A. 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B. 如怨如慕,如泣如诉C. 如日中天D. 君子之过,如II月之食也4、下列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A. 举酒属客B. 浩浩乎如冯虚御风C. 肴核既尽,杯盘狼籍5、下列加点字的解释完全正确的一项是纵一苇之所如毒将自其变者而观之而又有何羡乎早一毫而莫取A. 任凭如果然而虽然B. 任凭如果然而即使C. 假如大概然而即使D. 假如大概然而虽然6、对下列各句加点词活用情况解说正确的一项是了江陵,顺流而东也况吾与子淳樵于江渚之上倡鱼虾而成麋鹿酉望夏口,丞望武昌A. 不同,相同B.相同,相同C.相同,不同D.不同,相同D. 余音袅袅

13、,不绝如缕B. 自零横江C.凌万顷之苹寒D.挟飞仙以帽游8、 下列句子与“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的句式相同的一项是()A、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B、汝心之固,固不可彻C、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D、古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9、 对“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渺渺兮于怀,望美人兮天一方”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第一句,写以桂树木兰做桨,用美好的事物寄托高雅的情调。B. “击空明”与“渺渺兮予怀”写景抒情,以景的空明衬人的胸怀广阔。C. 最后一句,点出“予怀”所思慕的对象是那在“天一方”的美人。D. 全歌落脚到“美人”身上,具有象征意义。10、对下列各句的翻译,完全正确的

14、一项是( )A. 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一如果从那变动的一面看,那么天地间的 万物(时刻都在变动),连一瞬间都不停止。B. 泣孤舟之蔑妇一(那箫声像是)为孤舟中的寡妇而哭泣。C. 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一(希望)同飞升的仙人一同遨游长空,哪怕在明月 下死去(也心满意足)D. 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一轻盈飘逸啊,像长了羽毛的鸟儿一样,远离尘世, 飞升仙境。11、下列文学文化常识解释销谬的一项是( )A. 既望:已经过了望日,即阴历每月十六日。既:已经。望:阴历每月十五日。B. 美人:指所思慕的人,古人作品中常用美人来作为圣主贤臣或美好理想的象征。C. 本文作者苏轼是唐宋八

15、大家之一。八大家中另七人是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洵、 苏辙、司马光、王安石。D. 斗牛:斗宿和牛宿,都是星宿名,二十六宿之一。我国古代天文学家把天上某些星的 集合叫宿。12、下列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 苏轼是北宋时期著名的文学家,其散文与欧阳修并称“欧苏”,诗与黄庭 坚并称“苏黄”,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是豪放派的创始人。B. 本文与后赤壁赋都是元丰五年苏轼被贬到黄州所作,这期间他还写了词念奴娇?赤 壁怀古。C. 本文通过主客问答,议论风生,表现出主人公乐观豁达的胸怀。D. 本文通过叙事,把景与情交融在一起,表现出作者“乐一一悲一乐”的感情变化。13、赤壁赋是苏轼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的第

16、三年游黄冈赤壁后所作。第一段写的是“ 月出东山 , “”之景;第二段歌的是“”那样一种渴求;第三段问的是人生“”的一种奥秘,客作答则表现出“的消极悲观;第四段作者又借 阐发“变”与“不变”的人生哲理,表达了自己 欲寄情于“ , ”的 一 种超脱,一种乐观旷达的情怀。就感情线索而言,全文表现出作者“一”的感情变化及“一绝望旷达”的思想斗争历程,而这正是他政治上失意,想在不能满足的人生中求得解脱的复杂精神世界的真实写照。由此可见,本文过渡性的枢纽段落是第一段。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14-19题。苏了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 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

17、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其叭荆州,下今安在哉?况吾江陵,顺流而东也,舶舶千里,旌旗蔽空,醐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蜷与天地,渺沧海之一 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与了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糜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寄蜉 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 风。”14、下列词语中加点词释义正确的一项是r苏子供修(容色改变的样子)A1正襟箔坐(端正)了江陵(向下游到)B1顺流而咨(向东进发)r r醐酒临江(斟酒)L渔樵于江季之上(江中小岛)d r驾一叶之麻舟(小船)I渺沧海之一粟(眼泪)15、对“之”字的意义和用法,此非曹孟德

18、之诗乎固一世匕雄也驾一叶匕扁舟哀吾生匕须臾A. /C. /16、下列句中加点字与例句中加 同的一项是例句: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分类正确的一项是(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渺沧海之一粟羡长江之无穷B. /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 (A. 终葬于先人之兆,然后惟其所愿B. 今是溪独见辱于愚,何哉?C. 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D. 于其身也,则耻师焉17、下列各句中与例句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何为其然也A. 托遗响于悲风B. 石之铿然有声者C. 君欲何往D. 奈何取之尽锚铢,用之如泥沙18、对这段文字的理解和赏析不修宜的一项是( )A. 这段文字用主客问答的方式来写。主客问答是赋的传统手

19、法,一般说来,作者往往借客人的话从反面引出自己的思想感情。B. 作者善于运用比喻的手法,将抽象而不易捉摸的感情和思想变化,写得具体可感,如“寄蜉蛇于天地”。C. 这段文字将情、景、理有机结合,实质上是苏轼贬谪生活中苦闷心绪的流露,但从全文来看 , 苏 轼并没有沉浸在这种苦闷之中。D. 作者描绘了“舶胪千里,旌旗蔽空,醐酒临江,横槊赋诗”的景象,意在抒发自己急欲建功立业的豪情。19、翻译文中划横线的句了。 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2025 题。后赤壁赋苏轼地,何!是岁十月之望,步自雪堂,将归于临皋。二客从予过黄泥之坂。霜露既降,木叶尽脱, 仰见明

20、月,顾而乐之,行歌相答。已而叹曰: ”客曰:“今者薄暮,举网得鱼,巨口细鳞, “我有斗酒,藏之久矣,以待子不时之需。”曰: 千尺;山高月小,水落石出。曾 II 月之几何, 踞虎豹,登虬龙,攀栖鹘之危巢,俯冯夷之幽宫。 应,风起水涌。予亦悄然而悲,肃然而恐,凛乎其不可留也。反而 焉。时夜将半,四顾寂寥。适有孤鹤,横江东来。翅如车轮,须臾客去,予亦就睡。梦一道士,羽衣蹦足迁,过临皋之下,“有客无酒,有酒无肴,月白风清, 状如松江之始。顾安所得酒乎? 于是携酒与鱼,复游于赤壁之下。 而江山不可复识矣。予乃摄衣而 盖二客不能从焉人影在 如此良夜 ”归而谋诸妇。妇 江流有声,断岸 上,履幔岩,披蒙茸,然

21、长啸,草木震动,山鸣谷 登舟,放乎中流,听其所止而休 玄裳编衣,戛然长鸣,掠予舟而西也。 揖予而言曰:“赤壁之游乐乎?问其姓名,俯而不答。“呜呼!噫嘻!我知之矣。畴昔之夜,飞鸣而过我者,非子也邪?”道士顾笑,予亦惊寤。开户视之,不见其处。20、加点字意义用法不同类的一项是()A.顾而乐之B,顾安所得酒乎C .四顾寂寥D.道士顾笑21、下列加点词用法不同类的一项是()A.适有孤鹤,横江布来B.玄寒缰衣C.掠予舟而酉也D. 习, 习衣蹦距 22、下列各项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 行歌相答一一一边走一边唱,互相酬答B. 凛乎其不可留也一感到害怕,不敢停留C. 如此良何夜这是多么美好的事情啊D. 听

22、其所止而休焉一随它停在哪里就在哪里休息23、 对文中“玄裳编衣”的“孤鹤”所具有的象征意义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A. 象征身遭贬谪,孤独寂寥的作者本人。B. 象征作者出世的理想C. 象征因“客去”而感觉孤寂的作者D. 象征作者“羽化”的游仙思想24、 对本文的理解和赏析不位当的一项是( )世沧了”A. 第一段中“曾日月之几何,而江山不可复识矣” 一句,既是写实,又多少带有作者对人 桑的感慨。B. 文中的“孤鹤”和“道士”是以不同形象出现的同一对象。C. 本文中道士化鹤的描写,反映出作者在出世入世问题上的矛盾心情;赤壁赋中“苏 的议论表达了他乐观旷达的思想。D. 本文和赤壁赋都表现出一种虚无思想

23、,这正是作者的思想局限造成的。答案1、C (A冯ping虚御风B舶zhU胪D枕藉ji仓)2、B (危坐:端坐)3、A (“到,往”, BCD 解释为“像”)4、D ( A " 属”通“嘱”,劝人饮酒; B “冯”通“凭”,乘; C “籍”通“藉”)5、B6、C (都是名词作动词,是名词意动用法,是名词作状语)7、D ( A " 斗牛”古义是星宿名,今义是一种游戏方式; B “白露”古义为白茫茫的水气,今义是二十四节气之一; C “茫然”古义是旷远的样子,今义是完全不知道的样子)8、C (都是介宾短语后置)9、B (应为 " 既写景乂写人”)10 、 A11、 C

24、(没有司马光,应是曾巩)12 、 D (景、情、理交融)13、 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望美人兮天一方何为其然寄蜉蛇于天地,渺沧海之?粟哀人生之须臾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乐悲乐追求绝望放达二14 、 A ( B 下,攻占; C 渚,江中小洲; D 渺,渺小得像)15、C (都是助词,的;主谓间取消独立性;助词,无义)16 、 B (都表被动)17、C (都是宾语前置句)18、D (流露的是不能像古人那样建功立业的苦闷)19、 这里不是曹孟德被周郎围困的地方吗?(我)知道这是不可能忽然得到的,因而只能(把箫声的)余音寄托给悲凉的秋风。20、 B21、A (名词作状语,其余为名词作动词)22、C (怎么度过这个美好的夜晚呢)23、C (作者的孤寂并不是因“客去”,而是因身遭贬谪的缘故,即使“客”也只是陪衬而已)24、D (“虚无”思想在本文中有,在赤壁赋中没有)译文 这一年的十月十五日晚上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