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网络语言分析网民心理_第1页
从网络语言分析网民心理_第2页
从网络语言分析网民心理_第3页
从网络语言分析网民心理_第4页
从网络语言分析网民心理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从网络语言分析网民心理 网络语言是指网民们在网络交流这一新兴文化中所使用的新的语言。随便进入一个论坛或聊天室,仔细看帖或看别人聊天,不一会儿,就会发现“灌水”“拍砖”“回帖”“楼主”(LZ),“斑竹”“虾米”“菜鸟”“大虾”“恐龙”“FB”“88”等词语,甚至还有人在句末加上一些符号,如“:-D”“:)”等,这些文字和符号,对于网络交流经验不多的人来说,可能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我曾经发过一帖,有人简单跟帖“PF一下”,这“PF”让我迷糊了很久,直到后来看到一个“互联网十大流行用语”的帖子,才恍然大悟,原来“PF”就是佩服,这里用的是拼音首字缩略。这些网络词语都是网民们

2、创造和使用的,语言是文化的载体,网络语言必定是网络文化的反映,是网民们心理的折射。网络上的任何一种意思表达,其实都可以用传统的语言表达出来,但是年轻的网民们,为什么舍弃现成的语言不用,而要去造出一些新词呢?为什么不说“什么东西”而要说“虾米东东”;不说“多少钱”而要说“多少米”;不说“喜欢”而要说“稀饭”;不说“我”而要说“偶” 据调查统计,网民中35岁以下的占82.2%,网民中受教育程度为高中(中专)的比例最高,占到29.3%,其次是大专(27.4%)和本科(27.1%),由此可见,网民中的绝大多数是年轻而有知识的一代,他们具备了与其他社会群体不同的文化特征,他们年轻活泼,勇于创新,更易接受

3、新事物,也更具有个性和反叛精神,这些文化心理决定了网民们在他们特有的交流空间中对交流语言的创新,网民们用自己的“新语言”显示着他们与其他社会群体的不同。 陈原先生在他的社会语言学中说到:“现代社会生活的某种特殊情境,不能使用或不满足于使用语言(有声语言或书写语言)作为交际工具,常常求助于能直接打动(刺激)人的感觉器官的各种各样的符号,以代替语言,以便更直接,更有效,并能更迅速地作出反应。”在网络这个个性飞扬膨胀的特殊情境里,传统的中文语言不足以使年轻网民的思想得以尽情宣泄,于是形形色色的网络新词在这个寸秒寸金的世界出现了。考察这些新新人类的网络用语所折射出的文化心理,就能明白这些网络新词是怎样

4、产生的了。 一、追求便捷的心理。网络语言中有相当大一部分是由缩略的字母或数字组成的便捷表述。因为网络语言是用键盘输入的,是用来“看”的语言,为了减少对方等待的时间,也为了节约上网费用,追求一种高效率的交流,在特定的语境下,就出现了交流双方都明白的一些字母,数字的缩略。如“LG”老公,“LP”老婆,“GF”女朋友(girl friend),“BF”男朋友(boy feiend),“FB”腐败,“MM”美眉或妹妹,“GG”哥哥,“XDJM”兄弟姐妹,“LZ”楼主(指论坛里发帖的人),“PS”photoshop(一种图片编辑软件,借指图片处理)这些词汇都是网络交流中常用语言的英文或字母缩略,网友们互

5、相明白,心照不宣,既节约了交流时间,又有一种新奇另类的效果,折射出网络群体的不同。另外还有相当普遍的数字谐音,如“9494”表示“就是就是”,“7456”表示“气死我了”,“886”表示“拜拜了”(再见了),既简化了输入,又表达出一种新奇的色彩。 二、勇于创新的心理。网络是一个虚拟的交流空间,这种语境不同于过去的任何一种现实的语境,出于交流的需要,在特定的环境下,就出现了一些表示新事物的新词。网络的论坛上,总是由很多版块组成,如摄影论坛,原创论坛,旅游论坛等,每个论坛,都要有一个管理者,对好的帖子加精或置顶,对不文明的反动的言论删除,这样的论坛管理者,叫“斑竹”,“斑竹”源自“版主”,可能是因

6、为在拼音输入中,输入“banzhu”首先出现的就是“斑竹”,久而久之,“斑竹”就成了“版主”的呢称。再举一例,“灌水”一词指网络上随意发表言论,往往和主题不相干;“造砖”则指精心写的文章,发的好帖,非常形象地表达了两种言论的不同。“拍砖”则指跟帖中出现的批评的言论,象一块砖头向发帖者砸去,也非常生动传神,我们会发现一些人写文章表达了自己的观点后,往往在文末加上一句“欢迎拍砖”,也就是欢迎提出批评意见的意思。此外还有“楼上”指的是在你前面跟帖的人,“楼下”指的是在你后面跟帖的人,因为帖子是按发表的先后顺序上下排列的。还有的网民把不断的跟帖这种现象说成“造楼”,一些热门的帖子跟帖的又多又快,就出现

7、了“楼主造楼的速度真快”“本坛第一高楼”等说法,这些语句和词汇只有在特定的BBS(Bulletin Board System-电子公告版)空间里才能明白。 三、幽默诙谐的心理。例如网上旅行者往往叫“驴”,它源于“旅”,但意义更加丰富。在网上发起和组成的旅行团队,大多自带沉重的野营装备,如帐篷、睡袋、头灯,长途跋涉于荒山野岭,颇有驴子忍辱负重、吃苦耐劳的精神。“驴”这个词既反映了现实的旅游状态,也在幽默的自嘲中表达了一种乐观情绪,而这正是这类活动的重要精神。由此衍生出“驴行”“驴友”,网络上有个著名的户外旅游论坛叫“磨房”,指的就是这些“驴”们的空间。另外还有“色友”一词,用来指称摄影爱好者,“

8、色”源自“摄”的谐音(南方人“色”“摄”同音),使用“色”而不是“摄”的其它同音(如“射”)或近音字(如“涩”),虽然和照片多半为彩色有关,但更可能是因为拍照的人总喜欢追着美貌女子猛按快门吧?再如把“EMAIL”译成“伊妹儿”,把电子邮件比拟得多么生动可爱,充分体现了网络语言创造者的智慧。 四、俏皮活泼的心理。例如把“我”说成“偶”,“很”说成“粉”,“偶粉稀饭”(我很喜欢)是网络上常见的句子,这些词是用一些谐音或近音词造成一种活泼俏皮的效果,就像刚学说话的婴儿咬字不准一样,让人觉得天真可爱,还有故意把“东西”说成“东东”,也是一种童言的返归。也许网民们觉得在现实的空间里太刻板太累,想在网络中

9、俏皮一下,天真一下,于是卸下面具,回归童年的单纯可爱。 五、含蓄隐晦的心理。一些在现实中不好意思出口的语言,在网络中借助缩略语往往含蓄曲折地表达出来。如一些夸人的话,如“PLMM”“漂亮美眉”(漂亮女子);传情的话“1314”(一生一世),“0457”(你是我妻),这些词用传统的语言可能说来觉得肉麻,但用缩略语就不觉得。还有一些不文明的粗口也往往用缩略语表示,如“BT”(变态),“LM”(流氓),“TMD”“NND”(国骂的拼音字母缩写),既传达了意思,又不失说话者的修养。 六、生动形象的心理。“555”(呜呜呜),用数字模拟哭声表示哭泣,“Zzz”英文字母“z”被用来表示打呼噜的声音,由大写

10、到小写再加省略号,表示鼾声越传越远,引入了绘画语言,非常形象。在英文里,动词加后缀“ing”表示正在进行的动作或行为,这比中文用“正在”等词汇表示现在时要方便,于是出现了这样的句子:“今天要加班,不能去玩了,郁闷ing”(心里很郁闷),“问题终于解决了,得意ing”“:)”“:D”这是一个逆时针转了90度的笑脸,前者微笑,后者张嘴大笑,类似的还有“*_*”“_”这些都是生动形象的表情符号。在很多时候,没有恰当的语言可以使用,或现有语言显得老套,就会使用上述符号。和面对面的直接交流一样,无言的表情可以传达很多微妙的、细微的信息,起到了此时无声胜有声的作用。 任何一种语言,只要还被人们使用,就必然会不断地发展,随着社会的进步,语言的词库也在不断地吐故纳新。作为反映网络这一新生事物的网络语言必定在开始时鱼龙混杂,但我们也不必太担心它们冲击主流语言,敬一丹在做客新浪网时谈到: “我觉得,他多半不是特别排斥正规的语言,而是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