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生态学参考_第1页
2014生态学参考_第2页
2014生态学参考_第3页
2014生态学参考_第4页
2014生态学参考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付费下载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1、简述有毒物质循环的特点。 (1)通过食物链富集浓缩毒性物质(2)重金属、人工合成物质不分解,一旦进入人体,长期滞留体内(3)随着工业发展,新的人工合成有毒物质种类越来越多(4)许多有毒物质人们对其代谢途径、滞留部位、富集倍数、代谢速度等都未知。2、举例说明生态因子的不可替代性与可补偿性。生态因子尤其主导因子总体上说不尽相同,但不可替代,如缺少会影响生物生长,如夜里无论CO2浓度多高都不会增强光合作用 的,但局部范围是可以补偿的,生态因子综合过程中某因子是不可由 其他因子增强获得相似生态效应的。如光不足可用增加CO2浓度来 增强光合作用的,但这只能在一定的范围内,这就生态因子不可替代 和不可

2、补偿作用 。3、 阐述碳循环的基本路线,并解释人类活动如何对碳循环造成干扰? 碳循环的基本路线是从大气储存库经过光合作用被植物吸收固定,一部分转移到动物体 内,再从动植物通向分解者,最后又回到大气中去。岩石圈和化石燃料是地球上两个最大的碳储存库。此外水圈、大气圈、植被等也都是碳的储存库。每年碳的吸收与释放之间是平衡的,从而保证了大气中流通的碳保持在一定的数量之内。但由于人类每年大量燃烧化石燃料,从储存库中向大气中释放二氧化碳。同时森林的破坏又减弱了植被固定大气二氧化碳的能力,使越来越多的碳参与流通,导致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增高,带来全球性气候变化。4、详述进展演替与逆行演替的特征,讨论人类活动对

3、演替方向的关系。 进展演替由群落结构简单向复杂发展,群落由不稳定向稳定发 展,一般自然过程为进展演替。逆行演替正好相反,群落结构由复杂 向简单演替,群落由稳定向不稳定发展,大多数人为干扰造成逆行演 替,人类活动造成逆行演替的有砍伐森林、放火烧山、水土流失,但 也可以促进进展演替,如,造林、绿化、生态系统经营等5、 简述K对策种和r对策种的特点。项目r选择k选择气候多变,不确定,难以预测稳定,较确定。可预测死亡具灾变性,无规律。非密度制约比较有规律,密度制约存活幼体存活率低幼体存活率高数量时间上变动大,不稳定,远远低于环境承载力时间上稳定,通常接近K值种内种间关系多变,通常不紧张经常保持紧张选择

4、倾向1 发育快2增长率高3提高生育4体型小5一次繁殖1发育绶漫2竞争力高3延迟生育4体型大5多次繁殖寿命短,通常少于一年长,通常大于一年最终结果高繁殖力高存活力6、简述碳循环的基本模式及其特点。a在自然生态系统中,植物通过光合作用从大气中摄取碳的速率与通过呼吸和分解作用而把碳释放到大气中的速率大致相等。由于人类活动的影响,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有升高的趋势。b二氧化碳在大气和水圈的界面上通过扩散作用而相互交换,其扩散方向取决于两侧的相对浓度。c在生态系统中,碳循环的速度相对较快,最快几分钟或几小时就能够返回大气,一般在几周到几个月返回大气。7、 论述生物群落的特征指特定空间或特定生境下生物种群有规

5、律的组合,它们之间以及它们与环境之间彼此影响,相互作用,具有一定的形态结构与营养结构,执行一定的功能。生物群落的结构包括垂直结构,水平结构,时间组配和种类结构。主要特征:1有一定物种组成2生物和环境之间相互影响3有一定的外貌特征4有一定的分布范围5形成一定的群落环境6有一定的边界特征7有一定的动态特征8有一定的结构,包括时空结构和营养结构9各物种的重要性不同。8、是森林还是农作物对土壤的消耗大,为什么?农作物对土壤的消耗大。原因是:森林作为一个生态系统,有其完整的物质循环与能量流动过程。森林本身通过养分的吸收、归还,能够有效地将养分保存在生态系统内部,而农作物是人类活动的产物,随着农作物的收割

6、,大量养分被带走。9、举例说明食物网对生态系统稳定性的作用 生态系统中的生物成分之间通过能量传递关系构成了食物网,一个复杂的食物网是使生态系统保持稳定的重要条件,一般认为,食物网越复杂,生态系统抵抗外力干扰的能力就越强,食物网越简单,生态系统就越容易发生波动和毁灭。例如在一个地区如果只有草、鹿和狼,在这种情况下,鹿一旦消失,狼就会饿死。如果除了鹿以外还有其他的食草动物,那么鹿一旦消失,对狼的影响就不会那么大。反过来说,如果狼首先灭绝,鹿的数量就会因失去控制而急剧增加,草就会遭到过度啃食,结果鹿和草的数量都会大大下降,甚至会同归于尽。如果除了狼以外还有另一种肉食动物存在,那么狼一旦绝灭,鹿的种群

7、也不会发展得太大,从而就有可能防止生态系统的崩溃。当生态系统中的食物网变得非常简单的时候,任何外力都可能引起生态系统发生剧烈的波动。10、作为净生产力最高的森林类型,热带雨林是否存在脆弱性?请加以论述 热带雨林由于其分布地区终年高温多湿,条件适宜,所以生长旺盛,生产力高。但热带雨林又具有很大的脆弱性,热带雨林的土壤由于有机质分解快,养分含量低,植物的高生长速率是依靠快速的物质循环来实现的,枯枝落叶或死亡的植物个体在分解过程中释放的养分很快被活的个体所吸收利用。一旦热带雨林被破坏,分解的有机体释放的养分不能被其他个体所吸收,就会随着雨水迅速淋失,留下贫瘠的土壤,从而很难重新恢复森林。11、生态系

8、统的结构包括哪些成分,各有什么作用? 非生物成分即由非生命物质构成的无机环境,包括土壤、岩石、水、太阳能、大气等。非生物成分是生物生存的环境。 生物成分分为以下几类:1,生产者,包括所有进行光合作用的绿色植物和化能合成细菌,生产有机物质,这些有机物成为地球上其他一切生物的食物来源。2,消费者,生活在生态系统中的各类动物和某些寄生菌类,他们是异养型生物。以植物或其他动物为食,构成能量流动的各个环节。3,还原者,主要指细菌和真菌,以死的动植物为食,将复杂的有机物质分解为简单的无机物质,被生产者所利用。(百度)12、逻辑斯蒂增长模型: 逻辑斯蒂增长模型又称自我抑制性方程。用植物群体中发病的普遍率或严

9、重度表示病害数量(x),将环境最大容纳量k定为1(100%),逻辑斯蒂模型的微分式是: dxdtrx(1-x) 式中的r为速率参数,来源于实际调查时观察到的症状明显的病害,范.德.普朗克(1963)将r称作表观侵染速率(apparent infection rate),该方程与指数模型的主要不同之处,是方程的右边增加了(1-x)修正因子,使模型包含自我抑制作用。 模型的积分式为: 或 上式中的B为积分常数,因为x是经过t时间后的病害数量, 图4.4 “S”型曲线与逻值线对应图 当t=0时,x的初始值为x0,则积分常数B为(1-x0)x0。经过整理可写成: 其线性方程为: 式中:ln(x/(1-

10、x))称作x的逻辑斯蒂转换值,通常简称逻值(logit(x)); 当x=0.5时,逻值(ln(x/(1-x))等于0;x<0.5时,逻值为负值;x>0.5时,逻值为正值。S型曲线的直线化,就是将病情(x)百分率转换成逻值后,用普通座标纸以逻值为纵座标对时间(t)作图,则病情进展曲线就成为一条直线,也称逻值线(图中B)。逻值线与纵轴相交的截点,为初始病害数量(x0),逻值线的斜率就是病害的流行速度,即表观侵染速率。13、 生态因子的分类:a气候因子气候因子也称地理因子,包括光、温度、水分、空气等。根据各因子的特点和性质,还可再细分为若干因子。如光因子可分为光强、光质和光周期等,温度因

11、子可分为平均温度、积温、节律性变温和非节律性变温等。b土壤因子土壤是气候因子和生物因子共同作用的产物,土壤因子包括土壤结构、土壤的理化性质、土壤肥力和土壤生物等。c地形因子地形因子如地面的起伏、坡度、坡向、阴坡和阳坡等,通过影响气候和土壤,间接地影响植物的生长和分布。d生物因子生物因子包括生物之间的各种相互关系,如捕食、寄生、竞争和互惠共生等。e人为因子把人为因子从生物因子中分离出来是为了强调人的作用的特殊性和重要性。人类活动对自然界的影响越来越大和越来越带有全球性,分布在地球各地的生物都直接或间接受到人类活动的巨大影响。14、 光补偿点,光饱和点 光补偿点:在光强为0时,植物只进行

12、呼吸作用,光合作用强度为0,随着光强增大,光合作用增大而呼吸作用强度基本不变,这时呼吸作用产生的CO2除了提供给光合作用外还有剩余,并释放出来;当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两者强度达到相等时,呼吸作用产生的CO2全部提供给光合作用,CO2既不吸收也不释放,这时的光强是光补偿点。当光强继续增强,光合作用强度大于呼吸强度,此时呼吸作用产生的CO2不足以满足光合作用,植物从外界吸收CO2。  光饱和点:当达到某一光强时,光合速率就不再随光强的增高而增加,这种现象称为光饱和现象。开始达到光合速率最大值时的光强称为光饱和点。植物出现光饱和点实质是强光下暗反应跟不上光反应从而限制了光合速率随着

13、光强的增加而提高。因此,限制饱和阶段光合作用的主要因素有CO2扩散速率(受CO2浓度影响)和CO2固定速率(受羧化酶活性和RuBP再生速率影响)等。所以,C4植物的碳同化能力强,其光饱和点和饱和光强下的光合速率也较高。15、 能量流动的特点(1) 生产者(绿色植物)对太阳能利用率很低,只有1%左右。(2)能量流动为不可逆的单向流动。(3)流动中能量因热散失而逐渐减少,且各营养层次自身的呼吸所耗用的能量都在其总产量的一半以上,而各级的生产量则至多只有总产量的一小半。(4)各级消费者之间能量的利用率平均为10%。(5)只有当生态系统生产的能量与消耗的能量平衡的,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才能保持动态的平衡。16、 生态系统的能流参数17、 植物对水分的适应,如何分类? 陆生植物随生长环境的潮湿状态而分为三大类型:湿生植物,中生植物,旱生植物。 水生植物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