艰险山区铁路高墩大跨桥梁关键技术及应用_第1页
艰险山区铁路高墩大跨桥梁关键技术及应用_第2页
艰险山区铁路高墩大跨桥梁关键技术及应用_第3页
艰险山区铁路高墩大跨桥梁关键技术及应用_第4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艰险山区铁路高墩大跨桥梁关键技术及应用”拟申报2017年四川省科技进步奖公示材料一、项目名称艰险山区铁路高墩大跨桥梁关键技术及应用二、推荐单位意见该项目由原铁道部根据我国山区铁路桥梁建设的需要立项,集中了国有企业和大型科研院所的中青年技术骨干开展联合攻关,在艰险山区铁路高墩大跨桥梁技术领域开展了近10年系统的理论、设计与试验研究工作,取得了多项创新性技术成果:(1)在世界上首次科学论证并提出了铁路钢桁梁斜拉桥竖、横向刚度取值;(2)在世界上首创了分段设置导流板抑制桁梁涡振的新技术与相应的轻型抑振装置;(3)发明了A型及人字型混凝土高墩结构型式;(4)在世界上首次揭示了混凝土厚壁空心结构温度场

2、分布规律,提出了相应的温度场计算参数。(5)提出了高墩大跨混凝土连续结构桥纵、横向刚度限值标准和适用于山区高墩大跨桥梁的收缩徐变预测模型。该项目获得了7项国家发明专利、7项实用新型专利、2015年度中国铁路工程总公司科学技术特等奖;依托工程先后获得了2015年度国际咨询工程师联合会杰出项目奖、2013年度四川省优秀设计一等奖。项目经四川省科技厅组织专家评审,成果总体达到国际领先水平。该项技术在渝利铁路韩家沱、蔡家沟及新桥大桥,襄渝铁路牛角坪大桥等重点项目中得到应用,节约直接工程投资3.63亿元;并推广应用到新白沙沱长江大桥等多座大跨斜拉桥及贵广、渝黔、成贵等多条铁路的高墩大跨桥梁建设中,对推动

3、我国艰险山区铁路高墩大跨桥梁的技术进步具有重大意义。推荐该项目为四川省科学技术进步奖特等奖。三、项目简介我国山区面积广阔,占全国总面积的三分之二。山区铁路建设条件大多艰险,山高谷深,地形陡峻,地质复杂,交通不便。为适应高标准铁路选线的技术要求,必须依靠修建高墩大跨桥梁,解决艰险山区铁路的修建难题。本项目以艰险山区渝利、襄渝铁路的四座大桥为依托,其中渝利铁路韩家沱长江大桥主桥为(81+135+432+135+81)m钢桁梁斜拉桥,最大墩高70m,建设时世界铁路斜拉桥最大跨度仅为254m,与武汉天兴洲等公铁两用斜拉桥相比,大跨度铁路斜拉桥桥面窄,风载影响大,活载比重大,行车动力效应更加突出并控制设

4、计,业界一直认为其属于柔性结构,难以满足铁路安全运行的刚度要求,工程实践一直处于空白,如何确定铁路斜拉桥合理的安全刚度取值是大桥建设面临的重大技术挑战。渝利铁路蔡家沟大桥主桥采用(80+3×144+80)m混凝土刚构连续组合结构,最大墩高139m,为世界之最,新桥大桥主桥采用(52+7×96+52)m混凝土刚构连续组合结构,最大墩高116m,如何控制和解决大桥横向刚度是一个难题。襄渝铁路牛角坪大桥主桥采用(100+192+100)m混凝土刚构桥,为同类桥梁世界第二、亚洲最大跨度,最大墩高98m,其箱梁与墩身的壁厚远大于常规桥梁,温度对其影响远超出规范适用范围。因此,依托工程

5、建设面临安全行车刚度标准、风致振动、超百米高墩合理型式、厚壁空心结构温度影响等技术挑战,开展了近十年研究,取得主要创新技术成果如下:1、建立了高墩大跨铁路斜拉桥建造关键技术体系。首次科学论证并提出了铁路钢桁梁斜拉桥竖、横向刚度取值,将国内铁路桥梁横向自振周期常用的1.7秒限值提高至3.87秒;针对整体桥面钢桁梁在低风速下的竖向涡激振动问题,首创了分段设置导流板抑制桁梁涡振的新技术与相应的轻型抑振装置。成功将世界铁路斜拉桥跨度由254m突破至432m,建成了当时世界最大跨度的铁路斜拉桥,实现了铁路斜拉桥技术的重大突破。2、建立了高墩大跨铁路混凝土连续刚构桥关键技术体系。发明了A型及人字型混凝土高

6、墩结构型式,揭示了日照和寒潮对混凝土厚壁空心墩和厚壁箱梁的影响规律和温度应力分布,首次提出了混凝土厚壁空心结构温度场计算参数和适用山区高墩大跨桥梁的收缩徐变预测模型,建成了世界墩高最高及跨度世界第二的铁路大跨连续结构桥,突破了制约铁路高墩大跨混凝土桥梁修建的瓶颈。3、提出了艰险山区铁路高墩大跨桥梁纵横向线刚度控制标准、峡谷风参数取值方法及抗震设计方法,建立了艰险山区铁路高墩大跨桥梁设计理论体系。本项目获得了14项国家专利,其中发明专利7项,软件著作权、施工工法各2项,发表论文70余篇。成果成功应用于依托工程,节约工程投资3.63亿元,推广应用到渝黔、贵广、成贵等多条铁路的桥梁建设,经济、社会及

7、环境效益显著,经四川省科技厅组织专家鉴定,研究成果总体达到国际领先水平。项目成果系统解决了我国艰险山区铁路高墩大跨桥梁的修建难题,为艰险山区铁路修建提供了重大技术支撑,有力推动了铁路高墩大跨桥梁的技术进步。四、客观评价本项目针对艰险山区自然特征与恶劣建桥条件给铁路桥梁建造带来的技术挑战,以襄渝、渝利铁路高墩大跨桥梁为依托,开展了艰险山区铁路高墩大跨桥梁合理结构体系、安全行车刚度标准、超百米高墩结构形式、厚壁空心结构温度影响、抗震设计方法等关键技术研究,获得了7项国家发明专利、7项实用新型专利、2项软件著作权、2项工法、2本专著,在依托工程上进行了成功应用,对艰险山区铁路桥梁技术的进步与发展具有

8、重大意义,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客观评价:(一)科技鉴定评价(川科鉴字2015第568号)2015年12月29日,四川省科技厅主持,由工程院院士及国内铁路桥梁行业方面知名专家组成的鉴定委员会,对项目成果鉴定意见为:“研究成果创新性突出,取得了7项授权国家发明专利,已成功应用于本项目的多项依托工程,并推广应用到襄渝、渝利、贵广、湘桂、长昆、柳南等铁路桥梁建设,系统解决了我国艰险山区高墩大跨铁路桥梁的修建难题,社会、经济效益显著,总体达到国际领先水平。”“首次科学论证并提出了铁路大跨度钢桁梁斜拉桥竖、横向刚度取值,成功将世界铁路斜拉桥跨度由254m突破至432m,将国内铁路桥梁横向自振周期常用的1.7

9、秒限值提高至3.87秒,建成时为世界最大跨度的铁路斜拉桥。”“提出了高墩大跨铁路混凝土连续结构桥纵、横向线刚度限值标准和适用山区高墩大跨桥梁的收缩徐变预测模型,建成了世界墩高最高的铁路大跨连续结构桥。”“针对整体桥面钢桁梁在低风速下的竖向涡激振动问题,首创了分段设置导流板抑制桁梁涡振的新技术与相应的轻型抑振装置,为同类桥梁提供了解决涡激振动问题成功范例。”“发明了A型及人字型混凝土高墩结构型式,有效地解决了艰险山区高墩、大跨、长联铁路混凝土桥梁的刚度控制难题。”“系统地研究了温度对混凝土厚壁空心墩和厚壁箱梁的影响,揭示了日照和寒潮对其的影响规律和温度应力分布,首次提出了混凝土厚壁空心结构的温度

10、场计算参数,填补了该领域的空白,为相关规范修订提供了依据。”(二)国内外对比及科技查新结论根据四川省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出具的查新报告(20155100902898),项目多项研究成果具有创新,体现在如下查新结论摘要:除本项目相关成果外:1、国内外未见2012年底以前建成的主跨超过432m的铁路斜拉桥的文献报道。2、国内外未见主跨200m及以上铁路斜拉桥每延米恒载总重量小于39.的文献报道。3、国内外未见建成了跨度超过32m、墩高超过139m的铁路桥梁的文献报道。4、除葡萄牙Ponte de São João铁路桥外,国内外未见主跨大于192m的铁路预应力混凝土连续刚构桥的文

11、献报道。5、国内外未见建成了一联总长超过777.5m的铁路刚构-连续组合梁桥的文献报道。6、国内外未见大跨度铁路斜拉桥横、竖向刚度限值标准的文献报道,未见铁路高墩大跨混凝土桥梁纵、横向刚度控制标准的文献报道。7、国内外未见发现了钢桁梁在低风速下的竖向涡激振动现象的文献报道,未见分段设置导流板以抑制桁梁涡激振动技术的文献报道。8、国内外未见揭示了环境温度对厚壁空心墩或厚壁箱梁结构的影响规律,未见提出了厚壁空心墩或厚壁箱梁结构温度场的计算方法的文献报道。9、国内外未见采用数值分析、模型试验和现场实测相结合的方法,开展了厚壁空心墩温度场分布及温度应力变化规律研究的文献报道。10、国内外未见采用了A型

12、及人字型桥墩结构形式的文献报道,未见提出了单坡空心墩、扫帚型桥墩、人字及A型超高桥墩经济合理的适用范围的文献报道,未见铁路桥梁基础采用预应力哑铃型承台桩基结构形式的文献报道。11、国内外未见提出了时速200公里客货共线铁路高墩大跨混凝土连续刚构桥横向自振周期限值,可限制在1.7s以内的文献报道。12、国内外未见带开关的锁定装置与粘滞阻尼器组合控制主梁振动的新技术的文献报道。13、国内外未见进行了斜拉索应力幅大于250MPa、加载250万次的疲劳试验的文献报道。14、国内外未见高墩大跨混凝土刚构桥基于有限延性的抗震设计方法的文献报道。15、国内外未见山区铁路桥梁利用数值风洞和虚拟气象站相结合的设

13、计风参数的确定方法的文献报道。(三)建设管理单位负责襄渝铁路建设的西安铁路局意见:“为解决襄渝铁路修建跨越难题,开展了艰险山区铁路高墩大跨桥梁关键技术及应用-渝线线牛角坪主跨192m大跨刚构桥建设技术试验研究。通过研究获得了环境温度对混凝土厚壁空心结构的影响规律,解决了铁路大跨度混凝土刚构的关键技术难题。在2007年01月至2009年12月期间,研究成果整体技术在襄渝铁路牛角坪大桥建设中得到了正式应用,解决了襄渝铁路桥梁建设的关键技术难题,为襄渝铁路的修建创造良好的前提条件,实现了高墩大跨跨越河谷及断层,抬高了线路标高,缩短了线路长度,缩短了工期,节约了成本,加快了襄渝铁路的建设进程,工程施工

14、顺利。研究成果的应用,建成了襄渝线牛角坪大桥,将国内铁路混凝土连续刚构的跨度从168m突破至192m,改变了在200m左右跨度的铁路桥梁长期采用钢梁的局面,为艰险山区铁路高墩大跨桥梁提供了成功范例。研究成果在襄渝铁路其它桥梁建设中推广应用,取得了显著的经济、社会与环境效益,体现了重要实用价值与广阔应用前景。研究成果的应用和大桥的成功修建,为有效地减短山区铁路的展线长度提供了灵活的操作空间,为山区铁路跨越高峡、深谷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持。积累了在复杂地质、艰险山区条件下设计、建造铁路高墩大跨预应力混凝土连续结构桥梁的经验,推动了铁路高墩大跨混凝土桥梁建造技术的进步,成为了铁路大跨度混凝土桥梁发展史

15、上重要的里程碑。”负责渝利铁路建设与运营管理的成都铁路局意见:“2009年01月至2012年08月期间,研究成果整体技术在渝利铁路韩家沱长江大桥、蔡家沟及新桥大桥建设中得到了正式应用,解决了渝利铁路桥梁建设的关键技术难题,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为艰险山区铁路高墩大跨桥梁建设提供了成功范例。应用研究成果,将世界铁路斜拉桥的跨度由254米突破至432米,建成了世界最大跨度的铁路斜拉桥、墩高最高的混凝土连续结构桥,实现了墩高、跨度的重大突破,将艰险山区铁路高墩大跨桥梁建造水平提升到一个崭新的高度,建桥技术达到世界领先水平。该项目系统解决了艰险山区铁路高墩大跨桥梁的修建难题,提高了铁路在艰险山区的适应能力

16、,示范、引领、推动了铁路高墩大跨桥梁技术的进步和发展。”(四)奖项1、依托本项目的渝利铁路获得了“2015年度国际咨询工程师联合会杰出项目奖”。2、本项目内容之一“A型高墩大跨度混凝土连续刚构桥技术研究”获得了2015年度中国铁路工程总公司科学技术特等奖。五、推广应用情况本项目创新成果已应用于襄渝铁路牛角坪大桥,渝利铁路韩家沱长江大桥、蔡家沟及新桥大桥,为两条铁路工程的顺利推进、按期开通及运营提供了技术支撑,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投入运营多年来列车在桥上运营安全、平稳、舒适。研究的新技术、新发明、新构造、新工法已在多条铁路线中推广应用。其中厚壁空心结构温度场分布参数、修正的收缩徐变预测模型及刚度限

17、值标准,已在贵广、渝黔、成贵等多条铁路的高墩大跨桥梁建设中推广应用,斜拉桥“塔-梁-索同步施工”工法及索塔低回缩环向预应力锚固结构体系已在渝黔铁路新白沙沱长江大桥推广使用。主要应用单位情况表应用单位名称应用技术应用的起止时间应用单位联系人/电话应用情况渝利铁路有限责任公司艰险山区铁路高墩大跨桥梁关键技术及应用大跨度铁路斜拉桥建造关键技术研究、A型高墩大跨度混凝土连续刚构桥技术研究2009年01月01至2012年08月26日王聚山省工程投资约26030万元成都铁路局王嵩安铁路局襄渝铁路工程指挥部艰险山区铁路高墩大跨桥梁关键技术及应用襄渝线牛角坪

18、主跨192m大跨刚构桥建设技术试验研究自2007年01月01日 至2009年12月31日华开林省工程投资约10276万元西安铁路局六、主要知识产权证明目录(1)发明专利知识产权类别知识产权具体名称国家(地区)授权号权利人发明人专利有效状态国家发明专利钢桁梁斜拉桥抑制涡激振动装置中国ZL201010134238.5中铁二院工程集团有限责任公司陈克坚,杨咏漪,廖海黎,陈思孝,曾永平,戴胜勇,袁 明,李明水,陈天地,许烈生,孙延国。有效国家发明专利长联、大跨连续结构桥人字型超高空心墩中国ZL 20111 0154328.中铁二院工程集团有限责任公司陈思孝,李 锐,陈克坚,吴

19、再新,钟亚伟,辛跃辉,鄢 勇,袁 明。有效国家发明专利可熔断锁定装置中国L201010134164.5中铁二院工程集团有限责任公司陈克坚,曾永平,陈思孝,戴胜勇,陈永祁,袁 明,陈天地,许烈生。有效国家发明专利铁路钢桁梁斜拉桥整体复合式索梁锚固结构中国ZL201010134155.6中铁二院工程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曾永平,陈克坚,陈思孝,袁 明,陈天地,戴胜勇,许烈生。有效国家发明专利桥梁拉索冷铸锚具用填料及其制作方法中国ZL201310040279.1中铁大桥(郑州)缆索有限公司高海安,孙新喜,王世杰,石艺歌。有效实用新型专利双线铁路钢桁斜拉桥中国ZL200920353036.2中铁二院工程集团

20、有限责任公司陈思孝,陈克坚,曾永平,戴胜勇,袁 明,陈天地,许烈生。有效实用新型专利横向弧形放坡桥墩中国ZL201020241877.7中铁二院工程集团有限责任公司马庭林,刘 伟,陈克坚,陈思孝有效实用新型专利哑铃型承台中国ZL201320052871.9中铁二院工程集团有限责任公司陈思孝,李 锐,陈克坚,钟亚伟,袁 明,鄢 勇,刘 挺,王 聪。有效实用新型专利钢桁梁斜拉桥抑制涡激振动轻质导流板中国ZL201020145190.3中铁二院工程集团有限责任公司陈思孝,陈克坚,戴胜勇,杨咏漪,曾永平,袁 明,陈天地,许烈生有效实用新型专利铁路斜拉桥索塔锚固区低回缩环向预应力构造中国ZL201020

21、143424.0中铁二院工程集团有限责任公司陈克坚,陈思孝,曾永平,袁明,戴胜勇,陈天地,许烈生。有效实用新型专利铁路桥梁道碴槽板与钢桥面板柔性连接结构中国ZL201020143432.5中铁二院工程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袁 明,陈克坚,陈思孝,曾永平,戴胜勇,陈天地,许烈生。有效实用新型专利高墩钢桁梁架设门式提升站中国ZL201420263160.0中铁二院工程集团有限责任公司陈克坚、曾永平、周 帅、陈思孝、袁 明、颜 华、杨 平、戴胜勇。有效(2)软件著作权知识产权类别知识产权具体名称国家(地区)授权号权利人有效状态软件著作权铁路桥梁设计系统RBCS中国软著登字0995303号中铁二院工程集团有

22、限责任公司有效软件著作权允许应力法任意截面任意布筋配筋程序软件中国软著登字1150583号中铁二院工程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有效 (3)专著出版知识产权类别知识产权具体名称国家(地区)出版书号出版日期作者出版社备注专著复杂艰险山区铁路(公路)工程勘察设计论文选集中国ISBN978-7-114-10074-12012年9月朱颖、许佑顶人民交通出版社 专著复杂艰险山区铁路(公路)工程勘察设计案例集锦中国ISBN978-7-114-10068-02012年9月朱颖、许佑顶人民交通出版社 七、主要完成人情况表姓名排名行政职务技术职称工作单位完成单位对本项目技术创造性贡献陈克坚1

23、副总工程师教授级高工中铁二院工程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中铁二院工程集团有限责任公司项目负责人,本项目研究工作占本人总工作量30%。对本项目创新点1)、2)、3)做出创造性贡献许佑顶2总工程师教授级高工中铁二院工程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中铁二院工程集团有限责任公司项目总策划,本项目研究工作占本人总工作量5%。对本项目创新点3)做出创造性贡献陈思孝3处副总教授级高工中铁二院工程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中铁二院工程集团有限责任公司项目副负责人,本项目研究工作占本人总工作量60%。对本项目创新点1)、2)、3)做出创造性贡献陈良江4专业工程师教授级高工中国铁路经济规划研究院铁道部经济规划研究院课题骨干,本项目研究工作占本

24、人总工作量10%。对本项目创新点2)、3)做出创造性贡献周孝文5院长教授级高工中国铁路经济规划研究院铁道部经济规划研究院课题骨干,本项目研究工作占本人总工作量5%。对本项目创新点3)做出创造性贡献曾永平6副所长高工中铁二院工程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中铁二院工程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课题骨干,本项目研究工作占本人总工作量80%。对本项目创新点1)、3)做出创造性贡献李 锐7所长高工中铁二院工程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中铁二院工程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课题骨干,本项目研究工作占本人总工作量80%。对本项目创新点2)、3)做出创造性贡献张亮亮8所长教授重庆大学重庆大学课题骨干,本项目研究工作占本人总工作量30%。对

25、本项目创新点2)做出创造性贡献廖海黎9副院长教授西南交通大学西南交通大学课题骨干,本项目研究工作占本人总工作量30%。对本项目创新点1)做出创造性贡献戴胜勇10处副总教授级高工中铁二院工程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中铁二院工程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课题骨干,本项目研究工作占本人总工作量60%。对本项目创新点1)、3)做出创造性贡献李永乐11系副主任教授西南交通大学西南交通大学课题骨干,本项目研究工作占本人总工作量30%。对本项目创新点1)做出创造性贡献袁 明12专业工程师教授级高工中铁二院工程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中铁二院工程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课题骨干,本项目研究工作占本人总工作量20%。对本项目创新点1)

26、、2)做出创造性贡献陈天地13无高工中铁二院工程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中铁二院工程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课题骨干,本项目研究工作占本人总工作量60%。对本项目创新点1)、2)做出创造性贡献钟亚伟14无高工中铁二院工程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中铁二院工程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课题骨干,本项目研究工作占本人总工作量60%。对本项目创新点2)做出创造性贡献艾宗良15副所长高工中铁二院工程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中铁二院工程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课题骨干,本项目研究工作占本人总工作量60%。对本项目创新点2)、3)做出创造性贡献 八、主要完成单位及创新推广贡献主要完成单位创新推广贡献(1)中铁二院工程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主持了艰险山区

27、铁路高墩大跨桥梁关键技术及应用研究,建立了高墩大跨铁路斜拉桥和混凝土连续刚构桥建造关键技术体系、艰险山区高墩大跨铁路桥梁设计理论体系。首创了分段设置导流板以抑制主梁涡激振动的新技术,研发了带控制开关的锁定装置与粘滞阻尼器相结合的控制新技术,发明了索塔低回缩环向预应力锚固结构体系、整体式双锚拉板-锚箱复合式索梁锚固结构、轻质导流板装置,首创了A型及人字型混凝土超高墩,建立了A型及人字型混凝土超高墩结构设计体系,提出了A型高墩斜腿施工工法,提出了在高墩下段横桥向采用圆弧放坡的高墩形式,单坡墩、双坡墩、人字墩及A型墩经济合理的适用范围,建立了艰险山区铁路高墩大跨桥梁设计理论体系。对建立高墩大跨铁路斜

28、拉桥和铁路混凝土连续刚构桥关键技术体系体系、艰险山区铁路高墩大跨桥梁设计理论体系做出了突出贡献,对成果在襄渝(襄樊至重庆铁路)增建第二线铁路及渝利(重庆至利川)铁路的应用,建成目前亚洲最大跨度的铁路双线连续刚构桥、世界跨度最大的铁路斜拉桥、世界墩高最高的铁路连续结构桥有重大贡献。对混凝土厚壁空心结构温度场分布算法、刚度限值标准,桥墩类型选择原则等项目成果在襄渝、渝利、贵广、湘桂、柳南、长昆等多条铁路干线的高墩大跨桥梁项目中推广应用有突出贡献。是创新点1、2、3的主要完成与应用单位。(2)中国铁路经济规划研究院 全面参加了高墩大跨铁路斜拉桥和混凝土连续刚构桥建造关键技术、艰险山区高墩大

29、跨铁路桥梁设计理论体系研究。对项目成果在襄渝(襄樊至重庆铁路)增建第二线铁路及渝利(重庆至利川)铁路的应用,建成目前亚洲最大跨度的铁路双线连续刚构桥、世界跨度最大的铁路斜拉桥、世界墩高最高的铁路连续结构桥有重大贡献。对项目成果在襄渝、渝利、贵广、湘桂、柳南、长昆等多条铁路干线的高墩大跨桥梁项目中推广应用有突出贡献。是创新点3的主要完成单位。(3)重庆大学参加了高墩大跨厚壁温度场与温度效应影响、A型超高墩岔区节点应力分析、高墩大跨铁路混凝土桥梁施工及运营阶段空间分析研究。通过数值分析、模型试验及现场实测,首次系统地开展了混凝土厚壁空心墩的温度分布与温度应力的变化规律研究,提出了厚壁空心墩墩壁温差

30、指数曲线分布方程不同壁厚时参数的取值,为相关规范修订提供了参考依据。研究了混凝土厚壁箱梁在日照、寒潮作用下的温度场随板厚的变化规律,提出了适用于混凝土厚壁箱梁温度应力的计算参数,完善了现行铁路桥涵钢筋混凝土和预应力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TB 10002.3-2005)在沿板厚温差曲线的指数系数的取值。确定了A型高墩系梁、岔区节点合理的构造细节,得到了局部倒角、开洞等对岔区应力的影响及分布规律;提出高墩大跨铁路混凝土桥梁超高墩结构在稳定性分析中考虑双重非线性效应的计算方法。对揭示了环境温度对厚壁空心墩及箱梁结构的影响规律及A型高墩结构受力特征、提出厚壁空心墩温度场的计算方法和推广应用做出了突出贡献

31、。是创新点2的主要完成单位之一。(4)西南交通大学参加了高墩大跨铁路桥梁刚度控制标准、抗风性能、大跨度铁路斜拉桥空间静力非线性及稳定性研究等研究。提出了时速200公里客货共线铁路高墩大跨混凝土连续刚构桥横向自振周期限值,大跨度铁路钢桁梁斜拉桥竖、横向刚度取值标准。在不同尺度节段模型风洞试验中发现了钢桁主梁在低风速下的竖向涡激振动现象,揭示了钢桁梁高低雷诺数涡激振动一致性的空气动力学机理,首创了分段设置导流板以抑制桁梁涡激振动的新技术。对建立高墩大跨铁路桥梁刚度控制标准、构建钢桁梁抑制涡激振动技术做出了突出贡献。是创新点1的主要完成单位之一。九、完成人合作关系说明本项目由原铁道部科技计划项目襄渝线牛角坪主跨192m大跨刚构桥建设技术试验研究(2007G032)、大跨度铁路斜拉桥建造关键技术研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