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海铭310902050202地质设计_第1页
程海铭310902050202地质设计_第2页
程海铭310902050202地质设计_第3页
程海铭310902050202地质设计_第4页
程海铭310902050202地质设计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付费下载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Meinv LY试1井地质设计地 区:梨园矿区郭庄井田井 号:LY试1井井 别:参数井试验井姓名 程海铭学号 班级 煤层气09-02 指导教师 苏现波目 录1、基本数据12、目标区地质条件及井位选择12.1、交通位置12.2、构造22.2.1、总体构造特征22.2.2、主要构造23、煤层气地质学特征33.1 煤层与煤厚33.2 煤的物理性质和煤岩特征33.4 煤层气成分、含量及其控制因素33.4.1 煤层气成分与含量33.4.2 煤层气含量控制因素43.5 煤层气储层压力和储层温度53.6 煤储层渗透性53.7 顶、底板岩石力学性质53.7.1煤层顶板:63.7.2煤层底板:63.8 水动力条

2、件63.8.1 区域水动力条件63.8.2 矿区水文地质单元位置及边界74、井位选择74.1 钻井风险分析74.2 LY试1井区布井方案及钻探目的任务75、设计地层剖面及预测目的煤层厚度和深度85.1、地层分层数据及地层剖面85.1.1 地层分层数据及岩性描述85.1.2、分组地层岩性剖面105.2预计煤层位置106、储层压力预测、钻井液性能要求及井控要求116.1、储层压力预测116.2、钻井液要求116.3、井控要求117、录取资料项目及要求117.1、钻时录井127.2、岩屑录井127.3、岩芯录井127.4、钻井液录井127.5、简易水文观测137.6、工程参数录井138、地球物理测井

3、138.1、完钻裸眼井测井项目138.2、测井比例尺138.3、固井质量检查148.4、测井解释149、地层测试1410、样品采集与分析测试1411、完井技术要求1511.1、井身质量1511.2、井身结构1511.3、固井1611.4、压裂施工要求1612、试气要求1613、钻井工程提示1714、健康、安全与环境管理(HSE)要求1715、资料要求1717、附图181、基本数据井名:LY试1井井别:参数井+试验井地理位置:汝州市西南部构造位置:郭庄向斜北翼井位坐标:X:3841200 Y:38427960 H:+250设计井深:795m目的煤层:二叠系山西组二1煤层完钻层位:石炭系上统太原组

4、C3t完钻原则:钻穿山西组二1煤层以下50m完钻完井方法:套管完井。2、目标区地质条件及井位选择2.1、交通位置梨园矿郭庄井位于河南省汝州市西南部,东北距汝州市32km,北距洛阳市87km,南距汝州市80km。矿区内有庙鲁公路通过。二广高速公路北距矿区10 km。矿区公路与207国道、904省道连接,交通十分便利(见图1-1)图1 交通位置图2.2、构造2.2.1、总体构造特征汝州煤田整体为一走向北东、倾向南东的单斜构造, 地层倾角6 16°。区内断裂构造发育, 多为高角度正断层, 按其构造特征可分为三级, 盘古寺断层为一级断裂构造; 凤凰岭断层和耿黄断层为二级断裂构造; 南张门断层

5、、九里山断层、薄壁断层和峪河断层为三级断裂构造, 它们构成了本区的基本构造格架, 并把本区分成南、中、北三个构造断块。2.2.2、主要构造汝州地区构造按断裂构造的展布方向可分为近东西向、北东向和北西向三组:(1)近东西向断层。多为一、二级构造, 构成了本区和区内断块边界。主要有盘古寺断层、凤凰岭断层、南张门断层。(2)北东向断层。规模和表现形态变化较大,西部多为地堑和地垒, 中部和东部则为阶梯状构造。主要有: 九里山断层、薄壁断层。(3)北西向断层。基本和东北向断层垂直, 多为张性断裂, 多形成地堑构造。如方庄断层和北碑村断层、峪河断层、赤庄断层。3、煤层气地质学特征3.1 煤层与煤厚二1 煤

6、为本区的主要煤层气储层, 位于山西组下部, 全区发育, 属较稳定煤层, 煤厚为0.7111.32m, 平均厚5.21 m, 结构较简单, 局部含1 2层夹矸。其厚度变化呈南薄北厚、西厚东薄的变化趋势。3.2 煤的物理性质和煤岩特征二1煤为灰黑至黑灰色,条痕为灰黑色,均一结构,块状构造,似金属光泽,贝壳状、阶梯状断,视密度一般为1.45×1031.50×103 kg/m3,真密度一般为1.55×1031.68×103kg/m3。观煤岩组分以亮煤为主,暗煤次之,少含丝炭透镜体,宏观煤岩类型属于半亮光亮型。由于煤化程度高,其显微煤岩组分已不易完全辨别,显微镜下

7、只能明显区分出镜质组、半镜质组及惰性组。其中,镜质组以结构镜质体为主,次为基质镜质体、团块状结构镜质体及少量结构形变的木质体;半镜质组多为基质半镜质体和均质半镜质体;惰性组以半丝质体为主,常有少量丝质体和微粒体二1煤中的无机组分主要是粘土矿物,呈浸染状、团块状或粒状分布一2煤物理性质与二1煤相似,为灰黑至黑灰色,惟以其含较多黄铁矿粒晶和结核而与二1煤相区别,视密度1.50×103 kg/m3,真密度1.78×103 kg/m3。宏观煤岩组分以亮煤为主,暗煤次之;宏观煤岩类型属于半暗半亮型。显微煤岩组分由镜质组、半镜质组及惰性组组成。其中,镜质组与二1煤相似;半镜质组以均质半

8、镜质体为主,基质半镜质体次之;惰性组以丝质体、半丝质体为主,次为惰屑体和少量微粒体。一2煤中的无机组分以粘土矿物为主,呈浸染状充填于细胞腔中;硫化物主要为黄铁矿,呈粒晶集合体等形式分布于有机质中;碳酸盐为次生方解石,呈脉状分布,偶见石英碎屑。3.4 煤层气成分、含量及其控制因素3.4.1 煤层气成分与含量二1 煤气含量分布受断裂构造控制, 以凤凰岭断层和峪河断层为界, 分为南、中、北三个断块, 南部和中部断块气含量较高, 其中南部断块的郭庄井田气含量2438m3/t; 中部断块古汉山井田气含量425 m3/t,北部断块赵固井田气含量311 m3/t。3.4.2 煤层气含量控制因素本区煤层的上覆

9、有效地层厚度控制着煤层的含气性, 它是由地层早期抬升剥蚀和后期沉降作用共同造成的, 在上覆有效地层厚度较大的地区煤层气含量较高, 见图3。上覆有效地层厚度较小的地区则煤层气含量较低,。表现出煤层含气性与上覆有效地层厚度有明显的相关性。3.5 煤层气储层压力和储层温度二1 煤埋深350 1200m, 该井采用注入压降方法进行储层压力和储层温度的测试, 储层压力7.68 9.90 MPa; 储层温度的测试20.20 28. 45 ; 根据目前的资料判断, 二1 煤的储层压力、破裂压力无明显异常, 二1 煤储层属低压储层, 储层压力及其梯度、破裂压力及其梯度基本正常, 但破裂压力与闭合压力差值小,

10、不利于通过压裂产生有效延伸长度和导流能力的裂缝。 二1 煤层底板温度15.828.71 , 其中东北部最大测温深度760m, 温度19.2 ; 中西部测温深度900m, 温度2628; LY试1井的二1 煤层测温深度773.20 m, 实测储层温度20.20。3.6 煤储层渗透性煤层的渗透率主要取决于煤中裂隙的发育程度, 而裂隙的发育程度受气水热液变质作用的影响,使煤层割理中局部充填了鳞片状方解石和高岭石,其连通性较差, 造成煤层的渗透率较低,该井二1煤渗透率为0.02×10-9m2。3.7 顶、底板岩石力学性质3.7.1煤层顶板:测井: 煤顶板760.80-773.95m,为砂质泥

11、岩,来薄层炭质泥岩,共厚13.15m。760.80m-773.95m砂质泥岩岩石力学性质:取样深度:762.09m764.60m:单轴抗压强度(干燥26.60MPa;饱1.39MPa);饱和抗拉强度为0.076MPa;饱和抗剪断强度(C0.12MPa;=38度);软化系数为0.05;饱和变形指数(弹性模量为57-77MPa;泊松比0.35)取样深度:769.52m772.40m:单轴抗压强度(干燥35.60MPa;饱和5.43MPa); 饱和抗拉强度为0.112MPa;饱和抗剪断强度(C0.26MPa;=39.5度);软化系数为0.15;饱和变形指数(弹性模量为291-335MPa;泊松比0.

12、33)。3.7.2煤层底板:测井:煤底板781.70m-790.50m,为砂质泥岩(8.80m),790.50m-792.20m为石灰岩,岩层厚度(1.70m);岩石力学性质:取样深度:781.44m782.21m;单轴抗压强度(干燥35.90MPa;饱和12.30MPa);饱和抗拉强度为0.278MPa;饱和抗剪断强度(C0.39MPa;=41度);软化系数为0.34;饱和变形指数(弹性模量为701-810MPa;泊松比0.31);取样深度:783.39m784.50m:单轴抗压强度(干燥37.40MPa;饱和5.87MPa); 饱和抗拉强度为0.138MPa;饱和抗剪断强度(C0.25MP

13、a;=39度);软化系数为0.16;饱和变形指数(弹性模量为289-334MPa;泊松比0.32);取样深度:790.71m791.99m;灰岩:单轴抗压强度(干燥68.00MPa;饱和50.50MPa);饱和抗拉强度为4.940MPa;饱和抗剪断强度(C7.00MPa;=44.50度);软化系数为0.75;饱和变形指数(弹性模量为3197-6467MPa;泊松比0.18);3.8 水动力条件3.8.1 区域水动力条件汝州矿区北部汇水范围宽阔, 地形较高, 基岩裸露, 石灰岩大面积分布, 且构造发育, 有利于地表水向地下渗透、运移和聚集, 大气降水是地下水的主要补给来源。流域的东西边界分别以青

14、羊口和晋城长治断裂为界, 北部以漳河与丹河百泉河的分水岭为界, 南至山区与平原的交界, 补给量约32m3 /s。区域上自西向东可分为四个与矿区直接相关的三姑泉、焦北、峪河和百泉岩溶水域, 制约着矿区地下水的贮存和排泄。峪河断层以西生产矿井排水和供水总水量已达10.61m3/s, 可引起马家沟灰岩水位下降, 并沿NE 方向形成标高+82 m的降落漏斗, 导致一些大泉枯竭、断流。目前矿井排水与供水是该区地下水的主要排泄方式。3.8.2 矿区水文地质单元位置及边界主要含水层:汝州煤田有4套含水岩层: 寒武、奥陶系灰岩组成岩溶裂隙含水岩层; 太原组灰岩组成岩溶裂隙含水层; 山西组上覆砂岩组成碎屑岩裂隙

15、含水岩层; 新生界松散岩类孔隙水含水岩层。但与煤层气直接相关的只有两层, 一套为煤层上覆砂岩裂隙水, 另一套为太原组灰岩岩溶裂隙水。一般情况下, 煤层上覆的砂岩裂隙含水层为弱含水层, 含水层厚度不大, 抽水试验表明单位涌水量很低, 多以静储量为主, 侧向补给量很小; 煤层底板有泥岩、砂质泥岩与太原组上段灰岩岩溶裂隙含水层相隔, 通常不会得到底板灰岩岩溶裂隙水的补给, 因而地下水一般对煤层气的开采影响不大, 但煤层中径流条件较差, 不利于排水降压, 使煤层气井的影响半径减小, 采排一定时间后, 煤层气井的气产量会大幅度减小。4、井位选择4.1 钻井风险分析尽管井田已经达到了精查阶段,但LY试1井

16、位于郭庄向斜北翼附近,钻探存在以下风险:由于本区地层为略欠压正常地层压力,部分井段岩层破碎,节理发育,存在井漏危险。设计该井钻井液体系及性能如下:一开钻井液主要是采用般土泥浆,钻进中要注意防止新生界及石千峰组地层漏失及坍塌;二开煤层以上井段钻井液主要采用绒囊钻井液,煤层及其以下井段钻井液以钾基不分散聚合物/无固相钻井液4.2 LY试1井区布井方案及钻探目的任务LY试1井钻井的首要目的是煤矿瓦斯灾害治理,其次为资源开发利用。因此,将该井布置在首采工作面上顺槽中部,根据勘探阶段资料该井二1煤层顶板直接为滑动构造破碎带,便于强化排采。工艺目的是探索滑动构造破碎带是否可作为煤层气产层。在LY试1井施工

17、、取得各类储层参数和工艺参数后,再进行储层评价和参数优化,制定其余生产井的施工方案,进行大规模开发,因此,将该井井别定为参数井+试验井。该井的主要钻探目的和任务是:(1)获取可靠的目标煤层(二1)煤层气评价参数,主要包括煤层厚度、埋深、煤岩煤质、割理和裂隙发育程度、煤体结构、等温吸附/解吸特征、含气量、含气饱和度、地层压力、煤及围岩岩石力学性质等。(2)根据获得的较可靠的煤储层和围岩地层实测参数,指导该井和井网其它各井下一步施工方案。(3)该井钻井结束后,即行射孔压裂和排水采气试验,最终形成一套切实可行的、适合于此类地质条件的煤层气商业开发工艺。5、设计地层剖面及预测目的煤层厚度和深度5.1、

18、地层分层数据及地层剖面5.1.1 地层分层数据及岩性描述(1)第四、三系:设计底界深度85m,预测地层厚度85m左右,顶部为耕植土及冲积层,中、下部为砾石和粘土砾石层:砾石由泥岩、砂岩砾石等组成,砾径一般20-50mm,粘土为黄色、棕红色,局部呈灰白色,含钙质结核,与下伏上石盒子组为整合接触。(2)上石盒子组:设计底界垂深389m,预测厚度304m,按岩性组合大致划分为两层:上段厚约108m,岩性组合位为深灰色砂质泥岩为主,夹灰色薄层中-细粒砂岩、粉砂岩,砂岩主要成分为石英,矽质胶结,分选性较差,具节理,局部较破碎。下段厚约96m,岩性组合为中细粒砂岩,泥岩,砂质泥岩互层,局部见砂质页岩,底部

19、为粗粒砂岩,厚度为20m。(3)下石盒子组:设计底界垂深675 m,预测地层厚度约139 m。岩性由砂质泥岩,中粗细粒砂岩互层,底部为细粒砂岩,厚度约为5m,细粒沙状结构,岩石由细沙屑组成,大小为0.07-0.3m,棱角状,次棱角状,成分以岩屑为主。 (4)山西组:设计山西组底界垂深782m,预测地层垂直厚度约107m。岩性组合为泥岩,石灰岩,砂质泥岩互层,在垂深756m,有煤层出现,煤厚为5m,水平井着陆点位置大概为751m,位于煤层以上5m左右。(5)太原组:设计钻达垂深806m,预测钻遇地层垂直厚度约24m。岩性组合为石灰岩,泥岩,砂质泥岩,细粒砂岩互层,底部为泥岩,厚度为6m。LY试1

20、井设计地层分层数据表参见表1。表1分组地层岩性描述地 层 时 代设计井分层故障提示界系统组垂深厚度新生界第四系8585防 塌防 漏放 卡第三系8585上古生界二叠系中统上石盒子组389304下统下石盒子组675286下统山西组782107防 塌防 漏防气侵石炭系上统太原组806245.1.2、分组地层岩性剖面LY试1井地层剖面如图所示。 图5 LY试1井地层剖面图5.2预计煤层位置根据煤田勘探钻孔资料预计LY试1井二1煤层底界深度为779.0m,厚度约5 m。6、储层压力预测、钻井液性能要求及井控要求6.1、储层压力预测以往煤矿瓦斯压力测定结果表明汝州矿区煤层气储层均处于欠压状态,因此压力系数

21、一般小于1。煤田钻孔施工过程中大部分井没有出现超压现象,仅个别井在钻遇煤层时出现井涌,但规模不大,持续时间短,不排除出现超压现象。预计该井出现超压现象的可能性不大。6.2、钻井液要求在进入山西组之前,对钻井液不做特殊要求,能满足安全快速钻井即可,最好采用空气钻进。为保证储层不受伤害,进入山西组后,要求采用清水钻进。可适当加入钾盐、胺盐等防塌处理剂;加入絮凝剂提升岩屑上返能力。鉴于该区地层压力一般不出现超压和清水钻井过程中的自然造浆作用,较高的钻井液液柱压力会引起对煤储层和地层的伤害。在设计钻井液液柱压力时,遵循以下原则,做到近平衡钻进:能有效地携带煤、岩屑;稳定和保护井壁,平衡地层压力,以保障

22、钻进施工安全;清水钻井液,密度应控制在1.05 g/cm3以下。若水源充足时,可开放式循环。泥浆钻井时,要配备振动筛等固控设备除去有害固相。6.3、井控要求由于一般不出现异常高压。但该井附近的风井在揭煤过程中曾经出现瓦斯动力现象和煤田勘探个别钻孔发生井涌现象,钻井施工部门必须高度重视井控工作,并要制订相应的预案和技术措施。7、录取资料项目及要求按照煤层气勘探“参数井+试验井”所要获取的各项参数的要求,钻井过程中必须进行下列录井。7.1、钻时录井钻进时从井口到井底,每1 m记录一个点,取芯段加密为0.1 m记录一个点。7.2、岩屑录井岩屑录井从井口至40 m(一开井段),每2 m取样一次;40

23、m至井底,每1 m取样一次(二开井段);取芯段加密至每0.5 m取样一次。捞取样品每包不少于500 g,干后装袋。岩屑录取位置正确、清洗干净、代表性强。现场及时进行系统描述,并绘制1:500录井草图。7.3、岩芯录井全井段设计取芯50 m。(1)取芯原则:l 煤层顶板取芯30 m;l 煤层底板取芯17 m;l 二1煤全取芯3 m;(2)取芯要求:l 非煤层井段取芯岩芯直径不小于70mm,收获率不低于95;l 二1煤煤层取芯必须采用专门取芯工具,取芯收获率不小于90,直径不小于70 mm。该井取煤芯时,从割芯开始到提升至地面不超过5 min;l 岩芯筒提升至地面后,要组织有关人员抓紧时间出芯,接

24、芯时确保顺序不乱,及时观察显示情况,清洗整理好;(3)采样要求:l 非煤岩芯出筒后,按照样品测试分析要求,在2小时内采样完毕。对气显示样品即可封蜡保存,并及时做含气性实验;l 二1煤芯出筒后,及时取样进行含气量测试的现场解吸,取样装密封罐时间不超过5 min。(4)岩芯描述:l 岩芯出筒后2小时内必须进行系统描述,描述内容包括:颜色、岩性、气显示、结构、构造、节理、裂隙、成分等,并绘制1:50岩芯草图。7.4、钻井液录井(1)在非煤层井段,正常情况下,每8小时测量一次全套性能,每2小时测量一次密度和粘度;(2)取芯前要求钻液调整,做一次全套性能测量;(3)钻液中严禁混入污水或各类油品。7.5、

25、简易水文观测(1)全井钻探过程中,均要做好简易水文观测工作。(2)每次起钻后,下钻前测量一次泥浆罐及井筒液面,记录钻井液消耗量。(3)注意记录井漏、井涌的各项资料。如遇井漏,记录当时井深、层位、漏失井段、起止时间、漏速、漏失量、钻井液性能等;如遇井涌,记录涌出物、涌势、涌出量、井深、层位、起止时间、钻井液性能,并取样做全分析。7.6、工程参数录井二开开始进行全套工程参数录井。做好压力监测,及时预告下部地层压力,调整钻井液相对密度。8、地球物理测井8.1、完钻裸眼井测井项目(1)补偿中子(2)全波列声波(3)岩性密度(4)视电阻率(5)自然电位(6)自然伽玛(7)井温(在即将进入煤层时,要求进行

26、井温测试,以获取储层温度,满足含气量测试和吸附实验需求)(8)在煤层试井之前进行一次井径测量,满足试井要求。8.2、测井比例尺1:500标准测井(表层套管至井底)1:200组合测井(表层套管至井底)8.3、固井质量检查固井质量检查项目为声幅测井,48小时后进行固井质量检查测井。8.4、测井解释测井要求不漏解0.2m以上厚度的煤层,解释煤层的位置、含气量、灰分含量、孔隙度、气水饱和度、渗透率等;解释煤层顶、底部各20余m层段的气水饱和度、裂隙发育情况、渗透性,解释煤岩力学性质、地应力场方向等。要求提供取芯段1:50放大测井图。9、地层测试地层测试分三个层段:对二1煤层进行裸眼中途注入/压降测试;

27、对二1煤顶板和底板层段进行注入/压降测试(具体深度根据钻探结果确定)。测试中必须获得的主要参数:煤层/围岩渗透率、地层压力及压力梯度、原地应力及应力梯度、破裂压力、闭合压力、表皮系数、调查半径、储层温度等。10、样品采集与分析测试对二1煤层3 m、煤层顶部30 m、煤层下部17 m层段取芯,作相应孔隙度、渗透率和岩石力学性质测试。煤样的采集一般每1 m采集1个解吸样和一个吸附样。根据该井的煤层厚度预测,其主要煤层的样品测试项目和采集数量见表9。表2 煤层样品采集与测试分析计划表序号测试项目测试数量1煤芯含气量测定3个2等温吸附实验解吸3个3煤的工业分析、全硫、磷3个4煤的真密度、视密度3(对应

28、于吸附样品)5煤的元素分析3(对应于吸附样品)6煤的宏观描述整个煤芯7煤岩显微组分定量分析3个(对应于含气量样品)8镜质组反射率测定3个(对应于吸附样品)9气体成分与甲烷碳同位素分析3个(对应于含气量样品)10煤层顶底板岩石力学分析8(所有取心段每类岩性2个样13岩芯描述(岩性、颜色、结构、构造、节理、裂隙、成分等)取芯段各层分别描述14岩石成分分析(砂岩薄片鉴定、泥岩X射线衍射)取芯段每类岩性1个样说明:煤样解吸实验按照煤层气传统方法进行,即储层温度下进行解吸,并测定残留气含量和解吸(吸附)时间,解吸结束后立即进行工业分析、元素分析、平衡水分和等温吸附实验。等温吸附实验要求采用60目样,在平

29、衡水分和储层温度条件下进行,要求最大吸附压力不低于15 MPa、压力平衡点不少于9个,并记录每个压力点的平衡时间(该时间必须提供)。11、完井技术要求11.1、井身质量 要求每100 m井斜不超过1,全井段井斜不超过2,水平位移小10 m。11.2、井身结构设计的主要依据是本井地质设计及邻井的实钻资料,GH-2井采用二开设计:一开:用311.15mm(12 1/4²)牙轮钻头钻进60 m,以钻穿地表黄土及松散岩石层,至基岩下10米终孔为原则,下Æ 244.5 mm(9 5/8²)套管固井。二开:Æ215.9mm (8 1/2²) 钻至二1煤层底

30、部50米终孔,钻穿目的煤层后留足50m口袋完钻,预计井深795m(以实钻地层为准),下入J55 Æ139.7mm (5 1/2²)套管固井,固井注水泥返至煤层以上200 m处。表3 井身结构数据表 井号序号井 段 (m)钻头尺寸(mm)井 深 (m)套管外径(mm)套管下深(m)水泥返深(m)XXXX井一开第四系基岩311.1560244.559地面二开基岩二1煤层底部50米215.9795139.779352011.3、固井固井水泥浆密度不大于1.8 g/cm3。为减少固井时对储层的伤害,降低水泥浆柱对煤储层的压力,尽可能减小水泥浆对煤储层的侵入深度,尽量缩短初凝时间(控

31、制在2030 min)。认真做好固井设计和水泥分析化验,确保固井质量11.4、压裂施工要求根据具体情况,实施对底板(必要时对顶板)的压裂改造,压裂过程中要进行压裂裂缝监测。具体压裂方案待获取该井前期资料后确定。12、试气要求煤层气井的排采是检验煤层气井设计、施工效果、实际评价煤层气田的重要工作。根据钻探如果水量较大可首先采用杆式泵进行排水。待水位显著下降后安装采油树、游粱式抽油机和水、气计量表进行排采。具体设备型号要等钻井、试井等测试数据获得后确定。如果水量不大,可直接采用真空泵负压抽采,在该井进入采动区后透水继续抽采,如果井筒没有被塌陷破坏,该井可一直沿续到采空区使用。压裂后即行连续不间断排

32、水采气,每小时记录一次水、气产量,每天测量一次动液面。当液面将至射孔层段顶部30 m时,每2小时测量一次动液面。每10天测量一次静液面。每月取一次气样进行成分分析。要求现场记录整齐、全面、准确。井筒液面下降速率以压裂砂不大量返吐为前提而定。如果产层段水被疏干,且短期内井筒内不再产水,或产水量较少时,可考虑采用负压抽放。这只是一个初步的论证,专门的工艺设计要根据地质资料和工艺特征,结合不同阶段获取的资料分阶段制定。13、钻井工程提示(1) 第四系砾石层和流沙层以及滑动构造破碎带要防漏、防塌。(2) 钻开山西组之前要及时改用清水钻进,防井涌、井漏、水浸。(3) 由于钻孔直径大,尽管地层倾角较小,但

33、钻进时应特别注意井斜,确保井斜在设计范围之内。(4) 固井质量必须保证,它是压裂成功与否的保障,而且固井质量差就有可能造成含水层与煤层沟通,引起排采困难;压裂层段固井质量差将直接影响压裂效果。(5) 钻井及工程施工单位要服从现场监督的指挥。14、健康、安全与环境管理(HSE)要求(1) 严格执行国家和当地政府有关健康、安全与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的相关文件。(2) 钻井队要设立HSE管理员。(3) 搞好井场和营地卫生,配备一定数量的灭火器材,标识防火、安全要求。(4) 要设立安全标志牌(位置、标识等);对设备要定期进行安全检查与维护;对有毒药品及化学处理剂的管理要严格执行有关管理制度。(5) 进入

34、钻井作业区的人员必须严格执行人身安全保护规定。(6) 钻井作业期间环境管理要求,本着“谁污染、谁治理”的原则,按照国家颁布的各项法规和当地环保部门的标准要求执行。(7) 废水、废钻井液等要设置专门的排放坑,并制定落实保护当地水资源的技术措施。(8) 完井后井场要做到:“工完、料净、井场清”,做好井场地貌恢复工作。15、资料要求1、测井和测试数据电子文档,在施工结束后立即提供。2、现场回放的测井曲线,要在单项采集作业完毕后随即提供(2份)。3、现场测井解释小结,于全部测井项目进行完毕2天内提供(2份)。4、测井解释报告和所有正式测井曲线图,在完井后7天内提交(10份)。5、地层测试现场初步解释小结在每层测试结束后1天内提供(2份)。6、地层测试解释报告在测试作业结束后15天内提交(10份)。8、样品分析测试实验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